1. 初學攝影的用什麼相機
初學攝影可以考慮如下四款相機1、松下LX5,這個是非單反相機的首選。2、尼康D90或者D7000,這個是單反相機的入門首選。3、尼康D3系列或者佳能1系列,這個是專業攝影的入門首選,如果不差錢,就這個吧。4、其他嘛,可能是膠片相機吧,我覺得膠片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尼康FM2就可以作為很好的入門。
2. 什麼牌子相機最好
這么問真不知道怎麼回答了,遇到手機黨只能說手機吊打單反,還敢說什麼牌子的相機最好!!!
專業上分拍攝領域,不同主題及標准用不同機型,例如大型風景或需要寬容度及高幅面極大的名車廣告就得用大畫幅膠片拍。再例如新聞體育及野生動物又是佳能、尼康這類品牌中的旗艦機(速度機)是最佳選擇......
如果說數字照片上的色深及動態范圍是衡量一張底片好壞的重要指標,那弱到高端產品這些指數都被一些品牌的低端吊打的佳能就不會有市場了,所以這個最好到底怎麼評判呢?
下面簡單的給你做下這種介紹,希望能幫到你吧:
1、大型風景片及要求寬容度和幅面極大的產品片用大畫幅膠片(數字底片現在還沒有大畫幅,就算中畫幅一些領域還需使用膠片,所以向阿爾帕、飛思、哈蘇等那些高端的中畫幅相機都採用後背式,主要目的就是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數字或膠片後備使用);
2、名品產品拍攝用阿爾帕機身加飛思後備感覺不錯;
3、綜合領域現在是佳能和尼康平分天下。學習及低端產品片拍攝上大多會選這類綜合機型(影樓、電子商務等等),但在新聞、體育這類這些即時性攝影上這兩個品牌的速度機型是不二選擇(速度機型就是他們的旗艦機型);
4、也別小看索尼,它在單反領域難與佳能、尼康爭雄,但在微單技術上還真不次(索尼在攝像機方面是領先的,和松下、勝利並列,是日系三大品牌之一。索尼最先研發微單並將微單投入市場),在感測器的開發與生產也是世界靠前的,弱點是周邊產品太少、鏡頭研發薄弱......等;
5、賓得這個品牌很多專業的產品攝影師還是使用的,賓得有中畫幅,但價位上要比飛思、哈蘇等高端產品便宜很多(幾萬和幾十萬的差別),一些要求不高的產品片選擇賓得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6、鏡頭,在綜合機型上大家更喜歡原廠鏡頭,其原因就是兼容好圖個方便也不錯。原廠鏡頭開發較好的是佳能和尼康,也因此奠定了這兩個品牌的地位。但在高等級專業領域一般不拘泥原廠鏡頭的,都是為主題服務,根據主題選擇最適應的鏡頭;
7、家用、學習就選尼康、佳能這類綜合型相機,家用還可以考慮微單,但學習最好用單反。日系中的富士、松下等這些品牌在生活領域也是值得考慮的。
可能你沒看到我的介紹里有什麼色彩還原這類的看上去很專業的回答,其實說這個的那就是不懂攝影技術及色彩構成(什麼相機拍人發黃,什麼相機拍人粉白粉白,在專業上原廠設置有什麼用?喜歡那種顏色一、可以自己加入預設曲線;二、可以微調白平衡趨向;三、專業上必須進行後期,更依賴的是色深。何必拿品牌出廠時的內置預設趨向來判定呢),數字相機只要色深足夠色彩還原就是攝影技術及後期能力的事(飛思IQ380後備就因為色深極高,所以成為了高質量產品片拍攝的不二選擇。專業上沒有直出的,直出就直接買卡片或手機吧)。
一隻臭腳,但這至少說明了白平衡微調對直出的影響(只有直出需要,不直出的片只要注意沒有雜光即可,色彩趨向交給後期),所以那些說色彩還原如何如何的至少不知道機內還可以進行白平衡微調吧!
3. 照相機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部照相機是什麼樣的
中國墨子年代就已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奧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這一原理仍然適用於攝影術。但當時阻礙攝影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將影像保留下來的方法仍然沒有被發現。
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國人尼埃普斯於1827年拍攝出來的.
但是現在全世界公認的攝影術的發明者卻是法國的達蓋爾。
從1829年開始起,達蓋爾和尼埃普斯進行合作,共同發展和完善尼埃普斯發明的陽光照相法。他們兩個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開始了長達4年的合作。在合作時,他們互相激勵,互相啟發,新的照相法在一天天地成熟起來。
1837年達蓋爾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實用的攝影術,叫做達蓋爾攝影術(銀版攝影術)。
達蓋爾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攝影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讓一塊表面上有碘化銀的銅板曝光,然後蒸以水銀蒸氣,並用普通食鹽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後來,達蓋爾根據此方法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他的照相機與今天我們使用的照相機基本類似,由鏡頭、光圈、快門、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組成。鏡頭是照相機的重要部分,景物就是通過它來結成影像。它由不同性質不同形狀的透鏡組成,達蓋爾照相機只有一種焦距即f=75mm;光圈是裝在照相機鏡頭里用來調節通光量強弱的一種設備,當時的照相機設有4、11、16三種光圈;快門是用來調節光線進入鏡頭多少的裝置;取景器決定所攝照片的范圍;暗箱是一個不透光的匣子,用來放置膠片。達蓋爾巧奪天工的設計一直沿用到今天。
4. 世界上第一款數碼相機是哪個品牌生產的
第一台數碼相機的生產者是柯達,發明者是Steven
Sasson先生,誕生於1975年,當時這款數碼相機的售價是8英鎊,有效像素是10萬,其存儲介質是磁帶而非今天的記憶卡。
5. 大家來談一談攝影發燒友的首選相機是什麼
佳能單反450D,尼康單反D90都很經典
要是覺得單反攜帶不便,可以用佳能G10或尼康P6000,手動功能全,練好了攝影技巧就掌握了
6. 首款DX畫幅便攜相機 尼康COOLPIX A試用
【IT168 評測】就在前不久,尼康在不經意間發布了一款名為“COOLPIX A”的便攜相機,這款產品採用了DX畫幅(APS-C畫幅)感測器,也是COOLPIX家族中第一款採用DX畫幅的成員。隨著COOLPIX A的正式發布,也宣告了尼康正式加入到了大底便攜相機的競爭之中。
▲尼康COOLPIX A
配置方面,尼康COOLPIX A最吸引人的便是那塊1616萬像素DX畫幅感測器,同時去除了光學低通濾鏡,這一規格已經超越了尼康自家的許多中低端單反產品;此外COOLPIX A搭載了一顆18.5mm F2.8大光圈定焦鏡頭,配備3英寸92萬像素顯示屏;感光度100-6400可調,最高可擴展至25600。
便攜性
尼康COOLPIX A的外觀設計與COOLPIX P310十分相似,且在細節的位置上如防滑條、補光燈等的位置都差不多,只是機身略大一些。不過即便如此,COOLPIX A依舊是一款相當小巧DX畫幅便攜機,相比採用類似規格的富士X100/X100s,在體積和重量上都要佔不小優勢(含電池與存儲卡下COOLPIX A為299g,X100s為445g)。
▲寬度小於iPhone 4S
可以說尼康COOLPIX A是一款能夠放入到口袋中的高畫質便攜相機,其在機身寬度上甚至還要略小於iPhone 4S,高度上也只是略高,加之不足300g的重量,將其放到自己的褲兜或是衣袋中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放進褲兜不是問題
對於有些出門不喜歡帶大包的女生,一隻精巧的小手袋、甚至一隻皮夾都可以將尼康COOLPIX A收入其中,足見其便攜性極佳。
▲塞進錢包也是小case
成像表現
說到其成像表現,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決定尼康COOLPIX A畫質表現的因素。首先COOLPIX A採用了一塊1616萬DX畫幅的CMOS感測器,並且去除了光學低通濾鏡來展現更為清晰的細節。
▲採用無低通濾鏡的DX畫幅感測器
當然光有感測器並不能完全地決定相機的最終成像表現,尼康為COOLPIX A專門設計了一顆極為袖珍小巧的18.5mm F2.8鏡頭(等效35mm相機為28mm焦距),雖然體積小,但這顆鏡頭的素質依舊上乘。折算後28mm的焦段使得COOLPIX A這款機器非常適合於拍一些城市、人文題材的照片,並且較為寬廣的視野還能夠應付比較開闊的場景。
▲18.5mm F2.8優質鏡頭
此外,COOLPIX A還搭載了與尼康數碼單反相機規格完全相同的EXPEED 2圖像處理引擎,並且能夠拍攝14位RAW格式的照片,給到大家更為清晰無損的優異畫面。
下面為實拍樣張表現
▲COOLPIX A樣片
7. 第一台數碼相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世界首台數碼相機1975年於美國紐約柯達實驗室中誕生。這台數碼相機的發明人是柯達公司當時的技術人員Steven J.Sasson(賽尚)。早在30年前,Steven J.Sasson在他的首台數碼相機原型技術報告中已經預見:「未來」的數碼相機將是攜帶型的,並能在光線很差的情況下拍攝彩色照片。
8. 買數碼相機,首選什麼品牌
佳能、索尼、尼康、卡西歐、三星、柯達、富士、奧林巴斯、理光、松下等,主要還是日系的數碼相機占據主流市場。而對於一般家用來說,建議選卡片機(外觀漂亮、便攜)或中長變焦(6-10倍變焦比較適合拍攝體育、人像、動物等主題),這兩類相機都帶攝像功能但需要買大容量4G以上的存儲卡,專業的選擇肯定是單反數碼(從最便宜的套機3000元左右到最貴的10萬元以上都有,主要特點是連拍快、成像效果好、超廣角和長焦鏡頭可更換,缺點是價格貴、使用復雜、沒有攝像功能、體積大。 )
9. 猶如身臨其境 首款富士3D相機W1真機圖秀
"3D拍攝新樂趣
" 【IT168評測中心】
自從圖像記錄設備被發明至今,我們的記憶就被囹圄於二維的平面之內,而人們同樣也無時不在創造立體的記錄形式。視覺的欺騙性極大,亦真亦幻,讓我們沉迷其間。暑期檔的3D立體電影極火熱,趁著這股風潮,富士膠片公司推出了首款可以記錄跟回放3D照片的數碼相機——FINEPIX REAL 3D W1。立體拍攝的噱頭足以吸引所有人翹首以盼,這款機器究竟有何種奇妙的成像體驗呢。在詳盡的產品評測之前,讓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這個“新獸”的風貌。
FINEPIX REAL 3D W1(點此查看大圖
)
人是靠左右雙眼成像的視差來感知空間的深度的,富士FINEPIX REAL 3D W1運用雙鏡頭,好似人的兩眼來觀察這個世界,從而得到具有立體景深的神奇圖片。
模擬3D成像效果
"機身結構功能詳解
在FINEPIX REAL 3D W1的前方滑蓋之下,隱藏著一左一右兩個富士龍鏡頭。雙鏡頭雙CCD的設計正是模擬了人左右兩眼的成像視差,以此構建3D圖像。
FINEPIX REAL 3D W1正面結構(點此查看大圖
)
切合流行時尚的滑蓋鏡頭同時也是FINEPIX REAL 3D W1的電源開關,如此的設計既能有效保障雙鏡頭的安全又能輕松而高效的開關機。
FINEPIX REAL 3D W1左側鏡頭(點此查看大圖
)
富士FINEPIX REAL 3D W1左側鏡頭上有“3×”符號,能在“遠距離/廣角”模式拍攝時作為變焦鏡頭,並且該枚鏡頭也是切換到2D拍攝時的功能鏡頭,而右側的鏡頭則只在雙鏡頭拍攝時啟用。位於雙鏡頭之間的麥克風用以在獨特的3D攝像時記錄聲音。而位於滑蓋上的藍色背光的“3D”符號是AF輔助燈及自拍指示燈,開機時短暫的發光不僅彰顯W1的3D身份而且酷感十足。
FINEPIX REAL 3D W1上方結構(點此查看大圖
)
富士FINEPIX REAL 3D W1的正上方只有簡潔的兩個按鈕——快門按鈕和變焦控制按鈕。另外在左側有一個用以與同期發布的富士FinePix REAL 3D V1數碼相框相聯通的紅外線埠 ,通過它我們可以輕松的將拍得的3D照片送至數碼相框中進行觀賞。
FINEPIX REAL 3D W1背面結構(
點此查看大圖
)
富士FINEPIX REAL 3D W1的背面結構延續富士數碼卡片的按鍵設計套路,將所有按鍵排列在顯示屏兩側。這樣類似於PSP操作界面的設計讓W1拿在手裡好似掌上游戲機,顯得玩樂味十足。
"按鍵操控界面詳解
FINEPIX REAL 3D W1(
點此查看大圖
)
左上方的“靜止圖像/電影按鈕”方便我們將W1的工作狀態在數碼圖片拍攝和數碼影音錄制方面做切換。“模式”按鈕中提供了7種拍攝模式。其中包括了在3D和2D狀態下均能使用的“AUTO”智能模式、SP場景選擇模式、M手動模式、A光圈優先模式、P程序自動曝光模式以及雙鏡頭拍攝時可供選擇的多種有趣的模式。
位於操作面板左側的“視差調節”按鈕可以在圖像回放時調整雙鏡頭圖片拼合的位置,以達到更加逼真的三維立體效果。從右側的“F模式菜單”中我們便可以對圖像的成像質量進行設置,這一點上與普通相機無異。
從 富士
FINEPIX REAL 3D W1的2.8英寸3D顯示屏上我們可以即時觀賞拍攝到的3D照片。而該屏幕同樣也能用於普通2D圖片的瀏覽回放。
"使用體驗:
初初使用富士操作界面會覺得這樣純按鈕的排列設計不如其他品牌的撥盤、撥桿、轉盤與按鈕搭配操作的體驗感好,不過習慣了富士的操控界面之後從性能上跟實效性上是沒有區別的。磨砂質感的按鈕設計從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摩擦,機身屏幕兩側的銀色豎條上各有四個小點突出,也有便於穩定握持的設計考慮。筆者認為在緊湊的按鈕佔位後屏幕應該還有更大尺寸的發揮空間,也讓3D圖像的即時瀏覽更加清晰逼真。
"真機圖秀
富士FINEPIX REAL 3D W1的3D顯示屏的觀賞感受與普通2D屏幕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經過專業相紙及專業設備的沖印我們也能將拍攝到的照片體現於相紙之上。這種專業的3D沖印相紙的質感不禁讓我們回想起兒時玩過的“立體畫兒”。在單鏡頭的二維成像市場上,富士FINEPIX REAL 3D W1算得上是存在感極強的一款產品了。
FINEPIX REAL 3D W1(點此查看大圖
)
FINEPIX REAL 3D W1(點此查看大圖
)
FINEPIX REAL 3D W1(點此查看大圖
)
FINEPIX REAL 3D W1(點此查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