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f3t相機有哪些

f3t相機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6 17:46:07

① 尼康F3/P,HP記者版相機價格

尼康膠片單反F3是生產時間最長的專業相機,從1980年直到2001年 (持續了21年)。其中出過F3HP(高眼點High Eyepoint取景器),還有一款專門為記者生產的F3P(Press),這款機器取消了自拍,取景器上端帶有熱靴。其實,F3的終極款是鈦金屬機身的F3T。F3、F3HP存世量較多,F3P和F3T存世量較少。到底生產過多少台也未見報道。

② 幫我介紹下尼康和佳能的型號、性能發展歷史,重點是性能方面

尼康比佳能的歷史要長上那麼幾十年,到今年已經91年了,尼克爾鏡頭也度過了75年的光輝歲月
1917年,東京計器製作所 的光學計量儀器部門和岩城玻璃製作所的反射鏡部門合並,成為一家更完善的光學企業,並命名為Nippon Kogaku K.K.(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 然後又兼並了藤井鏡頭製作所,這奠定Nikon日後的發展基礎,而Nippon Kogaku K.K.這一個名字一直沿用至1988年,只是它的知名度卻遠不及它的品牌——Nikon,因此,Nippon Kogaku K.K.早已改稱Nikon Corporation(這種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的情況非常多,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Panasonic,很少有人知道松下其實叫Matsushita吧)。1917年,尼康向德國聘請了8名光學專家外加上自己的200名員工開張之後,早期產品以望遠鏡顯微鏡和光學測量儀器為主。1918年,Nippon Kogaku K.K.正式有了大規模的生產中心廠房,並且開始研究光學玻璃的生產,到1921年它們推出三支反射式望遠鏡,口徑分別為5㎝、7.5㎝及10㎝,還有mikron 4X ,6X這兩支棱鏡倒像的開普勒雙筒望遠鏡,這是尼康在光學器材領域叱吒風雲90年的開始,1920年,尼康從德國請來了光學工程師Heinrich Acht(上圖右)負責設計鏡頭,Heinrich Acht回國後改由日本工程師 Kakuya Sunayama 接手,他根據Acht的資料在1929年完成了Nikon 第一顆 120mm f/4.5鏡頭但是並未投入量產,用來證明實力的成分更多一些,到1932年,Nippon Kogaku K.K.生產出的攝影用鏡頭,並啟用Nikkor(尼克爾)商標(Nikkor其實是從顯微鏡上沿用下來的牌子),1937年尼康已經完成了50mm/f4.5、3.5和2.0 的Nikkor鏡頭光學設計工作,但當時尼康還沒有自己的機身。
到了1933年嘛,攝影愛好者,婦科大夫御手洗毅先生創立了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1933年也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美國大蕭條到了最嚴重的時候(1929-1933年經濟危機),德國發生了國會縱火案,隨後通過「授權法」授予希特勒全權,連共產主義之爹馬克思都死了50年了,相比這些,在東京麻布六本木悄悄成立的精機光學研究所根本就是如同塵埃一樣無關緊要的小事而已,誰又能料到它日後會生長成如此龐大的一個企業呢?佳能的技工們在掛牌之後埋頭苦幹,到了1934年,終於干出來一個小東西,這就是Kwanon(觀音),這也是佳能乃至日本第一部仿Leica的旁軸取景焦平面快門35mm相機,當時報紙上頗為興奮的報道了一番。不過觀音只有機身沒有配用鏡頭,剛剛我們似乎才講過一個光有鏡頭沒有機身的公司吧?這兩家稍一接觸就勾搭到一起去了,Nippon Kogaku K.K.提供Nikkor鏡頭和精機光研的仿Leica旁軸相機機身搭配著賣,做起了露水夫妻。
1935年對於CN兩家來說都是難以忘記的一年,這年中,精機光研推出35毫米焦平面快門照相機「Hansa Canon」(之前的觀音只是試制性質的,並沒有大規模投入量產,而且完全照抄萊卡,生產出來會吃官司的),連帶順手注冊了Canon的商標,而Nippon Kogaku K.K.則推出了Nikon推出50mm f/3.5 Nikkor插刀式鏡頭與之配合,堅固易用的機身外加素質優秀的Nikkor鏡頭使得這兩家新生的公司為世人(主要是日本人,還有一些西方駐日本的記者)所關注起來。佳能和尼康的蜜月期從此開始。
隨著日本軍隊的擴張,日本政府對尼康的軍品訂貨也增加了很多,尼康的生產重心已經基本投入到了軍用光學器材方面,那麼尼康抗槍打仗的時候,佳能有二心了。1937年,精機光研改了個名字叫精機光學株式會社,到了1939年,當尼康大包大攬的生產從用航空偵察相機到潛艇用潛望鏡的大部分日軍光學觀瞄器材,而佳能在這一年研發了自己的第一支鏡頭,取了個叫「Serenar」,的讀音頗像南汽菲亞特生產的小車「西耶那」的名,規格則是50mm/3.5。
1938年到1945年間,隨著侵華戰爭的全面爆發及太平洋戰爭的開始,Nippon Kogaku K.K.配合政府的需要,開設了一連串大型廠房,以生產軍需光學儀器,軍用望遠鏡什麼的都是小兒科,咱舉點高科技的例子,二戰期間日軍排水量最大(4.6萬噸),火炮口徑最大(460mm)的大和武藏兩艘戰列艦上所使用的光學測距儀就是尼康生產的,測距基線長15.8米(什麼叫測距基線,點擊此鏈接),性能極為出色,雖然是仿製的蔡司給德軍做的類似產品,不過就戰後的資料來看,其工藝和性能已與原型相差無幾了。
二戰的爆發給了尼康一個飛躍式發展的機會,大量的軍品訂單刺激尼康急劇的膨脹起來,到二戰中期,尼康旗下已經有了19家工廠和23000名員工,所生產的光學儀器包括望遠鏡,潛望鏡,航空偵查鏡頭,光學轟炸瞄準具等等,但是在現在尼康的歷史上,卻對這一段絕口不提。
但是不提不代表就能混過去,比如PE2008上展出的航空偵查鏡頭,還有上圖那個尼康打死也不肯透露詳細資料的生產於昭和17年也就是公元1942年,重達4.5KG的Simlar-F 180mm F1.5,這些東西都無言的訴說著那一段歷史。1945年日本挨了倆原子彈之後投降了,尼康也差點被美軍解散,不過聰明的尼康在戰爭結束前不久將一部分生產線由軍品改為生產民用產品,還算是保留下來了1家工廠和大約1400名員工,這也是尼康最困難的一年。由於日本戰敗,加上社會不景氣,一年之間,本來朝氣勃勃的Nippon Kogaku K.K.,只剩下原來的舊廠房和另一間小工廠而已。當然,尼康應該慶幸工廠都設在東京市區。而佳能似乎沒有怎麼太牽連進戰爭中,到了戰後的1946年,佳能,那時候的精機光株推出了可更換鏡頭的35mm螺口旁軸焦平面相機Canon SII配用的鏡頭就是自己開發的Serenar系列螺口鏡頭,Nippon Kogaku慘遭拋棄,隨即停止了和精機光株的合作。雖然失去了軍品訂單又沒了合作夥伴,但尼康依靠自己在光學設計上豐富的經驗和卓絕的才能,依然屹立不倒(苟延殘喘?)並且立即開始了自己的旁軸相機研發工作。此後尼康進展十分迅速,1946年推出第一部旁軸機身 Nikon 1(名字真簡潔),1948年上市銷售,這也是第一部以「Nikon」來命名的相機,不過市場表現平平,既有Nikon 1自身性能不是特別出彩,而市場類似產品很多的原因,也有日本當時還是一片廢墟,市場容量太小的原因。
Nikon 1 基本設計是根據戰前兩大最搶手品牌相機 Leica和Contax 的混合體,Nikon 精益求精成功的結合這兩類相機的優點開發出功能更強的相機。 Nikon One 採用了 Contax 相機有稜有角的外形、可拆卸機背、機頂快門控制轉盤盤、前對焦環以及鏡頭卡口;又採用了Leica相機 RangeFinder(測距) 取景器和焦平面快門。樣機在試制完成之後讓所有人都非常滿意,但是取名字讓大家想破了腦袋。當時用了很多名字被考慮作為新相機發表時使用,一些甚至今日聽來是熟悉的他牌稱號。據考證當時考慮的幾個名字,包括:BENTAX、PENTAX、PANNET、NICCA、NIKKA、NIKORET和NIKKORETTE。關鍵時刻一度 NIKKORETTE 這個名字將要勝出,最終時刻仍然選擇了尼康,日本貌似也有取個賤名好養活的說法,要是取個狗剩一號之類的名字就搞笑了。
到了1949年,尼康推出了Nikon M(幹嘛不叫Nikon 2?),1950年尼康推出了和M相差無幾的nikon S 新增加了閃光同步埠,也推出了五隻可更換鏡頭Nikkor-W 3.5cm f/3.5、Nikkor-O 5cm f/3.5、Nikkor-H 5.0 cm f/2.0、Nikkor-P 8.5cm f/2.0和Nikkor-Q 13.5cm f/4.0,鏡頭型號里的字母用來表示鏡頭的結構『U (Uns) 即是1片、B (Bini) 即是2片、T (Tres) 即是3片、Q (Quatour) 即是4片、P (Pente) 即是5片、H (Hex) 即是6片、S (Septem) 即是7片、O (Octo) 即是8片、N (Novem) 即是9片、D (Decem) 即是10片。』還有,Nikon鏡頭常刻上「Auto 自動」(指是光圈葉片會自動收縮)、焦距(以mm顯示)和流水號。
尼康M這部相機非常優秀,而且非常幸運,尼康因為它而一朝成名,天下皆知,這其中也有一個陳年的老八卦。1950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發表了一篇特稿,報導及介紹Nikon相機及 Nikkor鏡頭的高質素表現,是由著名攝影記者 Jacob Deschin執筆的,這個Jacob Deschin以報道朝鮮戰爭而聞名。當時紐約時報亞洲記者站設在日本,所有去朝鮮的記者都會先到東京報道一下再奔赴前線,Jacob Deschin在東京亂逛的時候偶然發現了Nikon M,當時記者中流行的是Leica M型,尼康M和萊卡M雖然很相似,但設計上另有出彩的地方,也更易使用,Jacob Deschin買了兩台背到戰場上去用完發現Nikkor鏡頭清晰銳利,Nikon M機身輕便堅固,性能十分出色,回去之後就大吹特吹(這種行為現在被稱為放毒),尼康從此名聲鵲起,成了新聞記者的寵兒。Nippon Kogaku K.K.對此視為無上光榮。分手快樂的佳能當然也沒有閑著,1947年又換了塊牌子,從「精機光株」改成了「佳能照相機株式會社」。到了1949年,佳能在東京證交所上市圈錢之餘,做出了Canon IIB,可惜的是Canon IIB雖然發布當年就獲得了舊金山全美照相機展覽會一等獎,但知名度和市場表現都平平,這充分說明了得獎再多,不如找個好槍手的道理,以鄙人陰暗的心理來推斷,佳能定下無償借用器材給著名攝影家和新聞記者的策略,跟50年受的那個刺激肯定不無聯系。尼康1952年的時候在美國成立了Nikkor Club,這個非政府組織主要作用是聯絡用戶,提高影響,這種做法在日後被很多公司效仿,比如華旗資訊就有個愛國者俱樂部(要是不熟悉情況的看到搞不好會以為是個政治團體),不過話又說回來,因為產品大受歡迎,尼康的機身及鏡頭被歐洲部分國家禁止進口了很長一段時間(具體哪些國家就不點名了,不過考考大家,蔡司,萊卡,施耐德,雷丁娜都是哪國的?),哦對了,這年Nikon S出世了。佳能在同年推出了世界首部帶閃光同步的35mm相機Canon IVSb,這個成就相當驚人而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於可以使用一個1/125秒的快門同步閃光,大大拓展了相機在新聞方面的應用。而尼康在旁軸系統上成績斐然,1954年推出了Nikon S的改進型 Nikon S2,內置100%的旁軸取景器,不過這只是個開始,到了1957年,Nikon推出了S2的後繼機種Nikon SP,它內置可以配合28mm,到135mm六個不同焦距定焦鏡頭使用的聯動取景框,而且可以自動調整視差,其功能之強悍遠遠超過了當時被看作是旁軸機王的萊卡M3,而萊卡直到1980年推出的M4-P上才具備類似性能。
尼康Nikon 也沒有放棄 RF 機種,1959年3月,Nikon 更新改款了 S4 企圖延續 S 系列的命脈。單反相機的興起必然伴隨著旁軸相機的衰落,1960年 Nikon 發表最後一款測距連動相機S3M之後就停止了S系列旁軸測距相機的開發和生產。Sp是尼康旁軸取景35mm相機的巔峰,2005年尼康曾經出過一批限量的SP復刻版,幾乎還沒開始生產就被預定一空。
時間到了1959年,尼康和佳能這對曾經的露水夫妻心有靈犀一般的同時發現了135單鏡頭反光相機的巨大潛力,開始相關產品的研發。
佳能對於市場的判斷顯然有些失誤,研發的首部35mm單反相機Canonflex市場反應平平,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倒是同期開發的旁軸相機Canon 7比較受市場歡迎,雖然在機身上比較疲軟,但在鏡頭上佳能風頭正健,1961年開發的旁軸鏡頭50/0.95,62年推出的用於單反的R58/1.2,63年推出第一支變焦鏡頭R55-135/3.5,64年推出當時光圈最大的超廣角單反鏡頭FL19/3.5都是開一時風氣之先的優秀作品。
1959年,Nikon推出它們第一部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nikon F。這年,距離世界第一部SLR的發明已22年,但距離發明棱鏡眼平取景的設計,則只有九年,距離1955由Asahiflex(還記得是誰開發出來的不?點擊這里回顧一下)率先使用的立刻回彈反光鏡結構機身,只有四年。所以,1959年推出的Nikon F,基本走在了技術潮流的前列,而且具備當時最頂尖的性能。
Nikon F採取模塊化的設計,圍繞著機身,尼康提供了大量不同的配件,以切合不同需要,如取景器、對焦屏及馬達等都可以更換。Nikon F,在推出的第一日,已成為專業SLR的設計典範,這種模塊化按需搭配的設計思想一直延續到其後70年代的F2、80年代的F3及90年代的F4身上,每代尼康頂級機身都衍生出了大量的型號,以滿足各種不同攝影師的需求,可以說,直到佳能EOS 1發布之前,Nikon在135單反高端專業市場上的優勢都是壓倒性的。
總計從1959起到1972年 F2 推出為止,Nikon F 這個產品持續生產了13年,不管在產量還是生命周期上,至今罕逢與之匹敵的對手。而 Nikon F 也經歷了多次小改款,並推出衍生機型,例如: 1962年 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頭F),首次採用外置的Cds(硫化鎘)原件測光,就是腦門上的那個大大的F旁邊的那個圓圓的白眼,測量范圍為EV 2~17;1965年 Nikon F Photomic T,採用了TTL式的Cds測光組件,測光顯示為指針式,測光方式為平均測光;1967年 Nikon F Photomic TN 是 T 的改量版,測光方式將原來的平均測光改成中央重點測光;1968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 FTN 則是F系列的最後一款,實現了最大光圈指示,並可以在觀景窗內可以看到快門速度。一轉眼就到了1971年,離佳能開發的第一台相機Canon Flex(1959),已經12年了,在被尼康壓在頭上10多年之後,佳能終於憋出來了一台專業級135單反機F1型,以及配套的FD鏡頭數支(到底是多少支我手頭的資料也沒提……)這款以結實耐用著稱的高級專業照相機,能適合在-30℃和60℃的環境下使用,而這款照相機的快門經受了十萬次無故障的考驗,並採用先進的超薄型鈦金屬橫走式簾幕快門。這架設計精良的專業照相機一上市,轟動了整個攝影界。 下圖就是Canon F1,上面裝的就是佳能第一支量產的非球面鏡頭FD 50/1.2 AL SSC,AL表示非球面鏡,SSC表示多層鍍膜。和尼康F的設計思想類似,F1也採用了可更換的取景器,這一點在135單反相機身上被證明其實不是特別必要的。Canon F1是FD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FD鏡頭,佳能在新材料和新工藝上的研發熱情很高,成效也很卓著,比如1969年就推出了使用螢石鏡片來矯正色差的長焦鏡頭FL-F300/5.6和FL-F500/5.6,從此樹立了「長焦的佳能」這一至今也無法逾越的鐵律(量產的民用長焦鏡頭中佳能EF 200/1.8L是世界頂級水平的,性能指標無人能及,這個結論是哈蘇實驗室做出來的)。尼康用以對抗佳能F-1的武器是F-2(怎麼看起來像哥倆……),也是在1971年推出的,尼康的F2和前代的F區別不大,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2000s,以方便新聞記者使用,尼康主推的是F2的一個衍生型號F2 photomic,與基本型號的區別就是F2 photomic是有測光系統的(F和F2都沒有,需要用外置測光表),配備DP-1測光取景器,測光模式為中央重點加權平均,觀景窗內可顯示快門速度、光圈,測光范圍為EV 1~17。不過F2的運氣真的不能算是太好,主要面向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F2推出之後結果碰上了慕尼黑慘案,而到了1978年,尼康又推出了特別版的F2H准備競爭莫斯科奧運會的體育記者用機市場的時候,發生了蘇聯入侵阿富汗,美洲國家一致抵制80年莫斯科奧運會,尼康無奈之下把F2H面向社會出售。F2H只有501台,除了全鈦機身之外,還配備了MD100馬達和MD100電池包,實在是F2全系列之中最具收藏價值的產品。1973年 Nikon 推出 F2 Photomic S,配備改良DP-2測光取景器,也簡稱為F2S,測光用LED顯示,代替原來的指針式指示,另可以附加DS-1進行快門優先自動曝光;1976 Nikon 再推 F2 Photomic SB:配備全新的 DP-3測光取景器,採用SPD作為測光組件; 1977年 Nikon F2 Photomic A,配備又一新 DP-11測光取景器,但測光組件換回成本較低的Cds,主要是配合當時剛出來的Ai系列鏡頭,是F2 Photomic的Ai版本;同年 Nikon 還有 F2 Photomic AS,配備DP-12測光取景器,採用SPD測光組件。1972年,Nikon推出第一部自動曝光的Nikon相機——Nikkormat EL,這是一部全新設計的Nikon相機,Nikkormat EL有光圈先決自動曝光,有十/一兩級曝光補償,曝光記憶鎖,閃燈熱靴(第一部有內置閃燈熱靴的Nikon相機),除了不能自動對焦。其他功能現今自動相機區別不大——但它早在35年前就出世了。不過相比起同時代佳能的成就,尼康顯得有些黯淡無光了。1976年,Canon一馬當先,以AE-1將單反相機帶入了電子化的新天地,並通過改進生產線,採用新材料(就是工程塑料),引入「價值工程」,出色地控制了成本。Canon A系列單反機以方便的功能、合理的價格而空前暢銷,整個A系列產量超過八百萬台,從1976到1984,連續八年Canon單反相機銷量居於榜首,尼康雖然在頂級單反市場仍然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地位,但已然疲態初現了。這一時期佳能的動作迅速而又高效,而尼康的應對策略則十分混亂,給人以手忙腳亂勉力支撐的感覺,為了應對佳能出色的A系列的挑戰,尼康改進了F卡口,成為AI卡口(Automatic Maximun Aperture Indexing,AI卡口可以實現光圈優先曝光)之後發布了NIKKORMAT ,FE, EL等多個系列的機身,但市場反響十分糟糕,在頂級135單反領域尼康F2As對佳能F-1也幾無優勢可言。跌跌撞撞的折騰到了1979年,尼康發布了輕量化的小型135單反相機機EM(Economic Model經濟型),配用數支E系列鏡頭(28mm f/2.8,35mm f/2.5,50mm f/1.8,100mm f/2.8,135mm f/2.8,135mm f/2.8,及一支70~150mm f/3.5),由於EM和尼康機身一貫的堅固用料十足的傳統相左而受到市場惡評,一樣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後來有不少人專門2手搜集E系列鏡頭把玩,聲稱有一種特殊的味道雲雲……)。時間進入了80年代,尼康率先發布了F系統第三代旗艦機F3,這台相機由著名的保時捷家族設計,性能十分強勁而且衍生型號和附件之多之復雜到現在也無人能超越,單單可更換對焦屏就有15中型號,中央裂像的,微棱鏡的,高倍放大的,高亮的,網格的,等等,取景器也可以更換,其中有一種是類似於120相機所用的腰平取景器,使用起來極為方便,有了它,還要個鳥的直角取景器。F3的測光系統也是非常精巧的,它的反光鏡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18%的光線可以透過主反光鏡射到輔助反光鏡上,再被反射到反光鏡箱底部的光敏電阻上實現測光,所以F3更換機頂不影響測光系統F3的鈦快門標稱使用壽命15萬次,實際壽命應該超過此數的至少兩倍以上,小編曾經見過一台外觀已經磨的慘不忍睹的裝了MD4卷片馬達的F3T,主人聲稱從88年買到手用到現在,一直是主力相機,鑒於主人的工作性質(丫是個記者)稍加推算就知道快門可能早已經超過標稱壽命了,不過據我親手用反轉片試拍的情況來看,曝光依然精準,快門動作也乾脆俐落,聲音略帶一點尼康式的金屬尾音,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③ 尼康f3t膠片相機屬於什麼卡口,可以兼容除尼康本場鏡頭外還有哪些!

尼康f3t膠片相機是尼康的F型卡口,尼康及獨立鏡頭廠商生產的各型單反鏡頭都能安裝,但有些鏡頭不能正常使用,如不帶光圈調節環的自動鏡頭等等。

④ 誰能告訴我 這款尼康f3t 後蓋怎麼打開

把倒片旋鈕提起的同時,用大拇指將照相機背蓋鎖定桿同時向右推,相機背蓋就會自動彈開了。

⑤ 相機都有哪些品牌

1、愛國者

愛國者數碼照相機是一款面向家庭用戶的高性價比數碼相機,採用1/2.3英寸1200萬像素的CCD作為感光器件,可以拍攝3968x2976解析度的照片; 3倍光學變焦鏡頭,最大光圈值為3~5.6,快門時間為1~1/2000秒;採用2.7英寸的超大液晶屏,23萬像素的解析度使圖像顯示的更加細膩。

2、明基(BenQ)

明基的優勢在於其全球品牌打造上,在歐美市場中,明基的MP3早已打開了BenQ品牌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中的名號,而在國內市場中,BenQ品牌也具有一定的號召力,相信只要專注於從產品,渠道,服務等方面打造品牌形象,兩個品牌在數碼相機領域都有所可為。

3、富士

富士相機發展歷史富士膠片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富士膠片)自1934年創建以來,不斷以堅 定的步伐向前邁進, 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影像、信息、文件處理類產品及服務的製造和供應商之一。現任全球總裁兼CEO古森重隆, 總部位於日本東京。

4、佳能

佳能Canon,在20世紀初期,日本相機行業十分落後,當時的人們多數都使用外國貨。為此,幾個日本年輕人為了製造國產的相機,開始仿造高檔德國相機。

佳能於1934年,在東京的一個小工場里成功仿製了德國徠卡Leica相機,也研製出了日本第一架35mm焦平面快門照相機KWANON。

5、松下

松下(Panasonic),是日本的一個跨國性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公司,員工總數超過290,493人。其中在中國有54,000多人。2001年全年的銷售總額為610多億美元,為世界製造業500強的第26名。

Panasonic的中文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開始逐步更改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統一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創業,發展品牌產品涉及家電、數碼視聽電子、辦公產品、航空等諸多領域而享譽全球。

6、尼康

尼康(Nikon),是日本的一家著名相機製造商,成立於1917年,當時名為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尼康其眾多的相機產品中,最主要的有尼克爾相機鏡頭、尼康水下照相機、尼康F系列的135膠卷單反相機、還有尼康D系列的數碼單反相機,消費性數碼相機Coolpix系列。

⑥ 那裡可以看到全系列的尼康膠片單反相機資料

Nikon相機全集——為了紀念Nikon傳統相機的停產
http://article.xitek.com/showarticle.php?id=4205

1950 M 型相機問世。裝備測距儀24*34mm、底片

1951 S型問世。測距儀對焦、閃光同步

1954 S2型問世。手動卷片和倒片曲柄

1957 SP型問世。鈦快門、電動馬達3幅/秒

1958 S3型問世。SP的普及型

1959 S4型問世。S3的簡易型
F型問世。專業單反第一機種。可互換取景器、對焦屏

1960 S3M型問世。半幅相機

1963 NIKONOS型水下相機問世

1965 尼康瑪脫F PHOTOMIC T型問世。尼康第一架TTL測光相機
尼康瑪脫NIKONMAT FT型相機問世。固定五棱鏡、TTL測光表
NIKONMAT FS型相機問世。FT型相機的簡易型,沒有測光表和鏡頭

1967 F PHOTOMIC TN型問世。尼康第一架中央重點測光系統相機

1968 F PHOTOMIC FTN問世。能在取景器內顯示袂門速度
NIKONOS II型問世。NIKONOS的改良型

1971 F2型問世。F型的改良,10-1/2000,內置閃光預備指示燈信號

1972 NIKONMAT EL問世。尼康第一架裝備自動曝光功能的相機

1973 F2 PHOTOMIC S型問世。液晶屏顯示曝光資料

1975 NIKONMAT FT2問世。閃光熱靴和同步終端、自動M-X轉換開關
NIKONOS III型問世。NIKONOS II的改良型

1976 NIKONMAT ELW問世。採用自動卷片器
F2 PHOTOMIC SB問世。F2 PHOTOMIC S的改良型

1977 F2 PHOTOMIC A問世。AI(全自動指示最大光圈)型機種
NIKONMAT FT2問世。NIKONMAT FT2型的AI機種
FM型相機問世。尼康第一架小型全手動單反相機

1978 FE型問世。內置測光系統、全自動控制的光圈優先模式

1979 EM型問世。內置自動報警系統以警示不正確曝光

1980 F3型問世。自動曝光、無級快門8-1/2000、TTL、5幅/秒

1982 FM2問世。1/4000、閃光同步1/200、蜂巢或鈦金屬快門
FG型問世。尼康第一架程序曝光相機
F3T問世。鈦金屬的F3

1983 F3AF問世。TTL自動對焦的F3
FE2問世。FE的強化機種,手控快門1/4000秒、閃光同步1/200秒
L35AF/AD型問世。尼康第一架自動對焦、自動曝光的袖診相機
FA型問世。多種自勁曝光模式

1984 NIKONOS V型水下相機問世。自動和手動及TTL閃光曝光模式

1985 F-301問世。2.5幅/秒馬達、自動卷片、DX編碼系統

1986 F-501問世。單伺服和聯續伺服自動對焦

1987 AF3/AD型袖珍相機問世。16級自動對焦
f-401/QD問世。影像控制中樞、世界上自動對焦感應器最多的相機

1988 F-801問世。矩陳測光、矩陳均衡補充閃光功能、1/8000秒
TW-ZOOM問世。35-80mm變焦袖珍相機
F4問世。可互換取景器、內置馬達、三種測光、1/8000、閃同1/250

1990 F-601問世。高速自動對焦、自動多程序轉換、低速閃光同步
TW ZOOM35-70變焦袖珍相機問世。帶消紅眼功能

1991 F-801S問世。先進的追蹤對焦
TW ZOOM35-80問世。3種變焦功能、24級自動對焦
TW35型袖珍相機問世。高品質、近拍達0.65米

L35AF/AD型問世。尼康第一架自動對焦、自動曝光的袖診相機
FA型問世。多種自勁曝光模式

1984 NIKONOS V型水下相機問世。自動和手動及TTL閃光曝光模式

1985 F-301問世。2.5幅/秒馬達、自動卷片、DX編碼系統

1986 F-501問世。單伺服和聯續伺服自動對焦

1987 AF3/AD型袖珍相機問世。16級自動對焦
f-401/QD問世。影像控制中樞、世界上自動對焦感應器最多的相機

1988 F-801問世。矩陳測光、矩陳均衡補充閃光功能、1/8000秒
TW-ZOOM問世。35-80mm變焦袖珍相機
F4問世。可互換取景器、內置馬達、三種測光、1/8000、閃同1/250

1990 F-601問世。高速自動對焦、自動多程序轉換、低速閃光同步
TW ZOOM35-70變焦袖珍相機問世。帶消紅眼功能

1991 F-801S問世。先進的追蹤對焦
TW ZOOM35-80問世。3種變焦功能、24級自動對焦
TW35型袖珍相機問世。高品質、近拍達0.65米
1992 NIKONOS RS水下相機問世。世界第一台水下單反相機
TW ZOOM105問世。廷續變焦、闊區自動對焦、智慧型閃光燈
F90問世。闊區自動對焦、3D立體矩陣測光、多程序

1993 ZOOM100問世。備廣角全景模式附件、深受攝影者喜愛
AF600袖珍相機問世。體積特小、重量特輕、功能特全、令人驚呀
35TiQD問世。大名鼎鼎、鈦合金、NikkorF2.8/35頭、功能專業

1994 F50問世。操作簡易而技術先進的攝影模式、初級攝影首選
ZOOM700VR問世。世界首創38-105變焦頭、日期列印、減振功能
ZOOM300袖珍相機問世。世界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35mm變焦相機
28TiQD問世。Nikkor2.8/28mm、3D矩陣測光、切能齊、貴族機型
F90X問世。可在4.1/幅的連續拍攝下追蹤對焦、電子數據連接系統
F70問世。3D測光、8區矩陣測光感應器、大型液顯屏顯示所有功能

1995 ZOOM500問世。38-105變焦、多種閃光模式、近拍0.6米、廣角全景
ZOOM310QD問世。35-70變焦、多種閃光模式、廣角全景、日期列印

1996 F5問世。十字五區感應、動態和單區對焦、8幅/秒、頂級專業相機

1998 F60問世
28TiQD問世。Nikkor2.8/28mm、3D矩陣測光、切能齊、貴族機型
F90X問世。可在4.1/幅的連續拍攝下追蹤對焦、電子數據連接系統
F70問世。3D測光、8區矩陣測光感應器、大型液顯屏顯示所有功能

1995 ZOOM500問世。38-105變焦、多種閃光模式、近拍0.6米、廣角全景
ZOOM310QD問世。35-70變焦、多種閃光模式、廣角全景、日期列印

1996 F5問世。十字五區感應、動態和單區對焦、8幅/秒、頂級專業相機

1998 F60問世

1999 F100問世

2000 F80問世

⑦ 電影《投奔怒海》中林子祥用的尼康相機,請問具體是什麼型號

尼康FM2
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是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祖明 、馬斯晨 、琴娘、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主要講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記者芥川在峴港現場采訪當時實況。三年後芥川重遊舊地,認識了琴娘一家,並拍攝了不少珍貴照片的故事。

中文名: 投奔怒海
外文名: Boat People
出品時間: 1982年
出品公司: 星光娛樂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邱剛健
製片人: 夏夢
主演: 林子祥、劉德華、祖明 、馬斯晨 、琴娘、繆騫人等
類型: 劇情
也就是:《投奔怒海》是79-82之間的片子
我們在看看尼康公司出的相機:
1950 M 型相機問世。裝備測距儀24*34mm、底片

1951 S型問世。測距儀對焦、閃光同步

1954 S2型問世。手動卷片和倒片曲柄

1957 SP型問世。鈦快門、電動馬達3幅/秒

1958 S3型問世。SP的普及型

1959 S4型問世。S3的簡易型
F型問世。專業單反第一機種。可互換取景器、對焦屏

1960 S3M型問世。半幅相機

1963 NIKONOS型水下相機問世

1965 尼康瑪脫F PHOTOMIC T型問世。尼康第一架TTL測光相機
尼康瑪脫NIKONMAT FT型相機問世。固定五棱鏡、TTL測光表
NIKONMAT FS型相機問世。FT型相機的簡易型,沒有測光表和鏡頭

1967 F PHOTOMIC TN型問世。尼康第一架中央重點測光系統相機

1968 F PHOTOMIC FTN問世。能在取景器內顯示袂門速度
NIKONOS II型問世。NIKONOS的改良型

1971 F2型問世。F型的改良,10-1/2000,內置閃光預備指示燈信號

1972 NIKONMAT EL問世。尼康第一架裝備自動曝光功能的相機

1973 F2 PHOTOMIC S型問世。液晶屏顯示曝光資料

1975 NIKONMAT FT2問世。閃光熱靴和同步終端、自動M-X轉換開關
NIKONOS III型問世。NIKONOS II的改良型

1976 NIKONMAT ELW問世。採用自動卷片器
F2 PHOTOMIC SB問世。F2 PHOTOMIC S的改良型

1977 F2 PHOTOMIC A問世。AI(全自動指示最大光圈)型機種
NIKONMAT FT2問世。NIKONMAT FT2型的AI機種
FM型相機問世。尼康第一架小型全手動單反相機

1978 FE型問世。內置測光系統、全自動控制的光圈優先模式

1979 EM型問世。內置自動報警系統以警示不正確曝光

1980 F3型問世。自動曝光、無級快門8-1/2000、TTL、5幅/秒

1982 FM2問世。1/4000、閃光同步1/200、蜂巢或鈦金屬快門
FG型問世。尼康第一架程序曝光相機
F3T問世。鈦金屬的F3

1983 F3AF問世。TTL自動對焦的F3
FE2問世。FE的強化機種,手控快門1/4000秒、閃光同步1/200秒
L35AF/AD型問世。尼康第一架自動對焦、自動曝光的袖診相機
FA型問世。多種自勁曝光模式

1984 NIKONOS V型水下相機問世。自動和手動及TTL閃光曝光模式

1985 F-301問世。2.5幅/秒馬達、自動卷片、DX編碼系統

那你就自己看看吧

⑧ 尼康F3的簡介

F3功能雖然簡單易用但又能滿足絕大多數人乃至專業攝影師的需求是其廣受好評的原因,同時F3擁有眾多的配件與可互換附件,擴展了其在不同用途下的使用范圍。
1982年,尼康推出了F3的批量生產改進型號F3HP,其中HP(High EyePoint)型取景器的高眼點設計使得取景更加便捷,也使得戴眼鏡的用戶可以更加輕松地取景和對焦,因此F3HP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此後市場上所售的F3基本均為F3HP。
此外,F3還衍生出了諸如世界第二快連拍速度的F3H,記者專用版的F3P,以及紀念版的F3T等多種限量版本,各種限量版本均是在F3基礎型號上進行針對性的修改,適應不同特殊消費群體的需求。
2002年,日本尼康照相機公司正式宣布停產尼康F3,自此日本主流相機廠商完全停止了幾乎所有類型各種型號手動單反相機的生產,僅有尼康FM10一種低端相機在少量生產。
F3能夠持續生產如此之久,究其原因是與尼康公司的F型卡口不曾改動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生產的自動對焦鏡頭,除去新型的G型鏡頭外,均可在手動相機上進行手動對焦使用,不存在其他品牌相機的自動/手動相機卡口不兼容問題。所以也有意見認為,並非是其他日本廠商沒有實力推出類似F3一樣的頂級相機並持續生產,而是因為80年代中後期的自動相機技術革命,迫使絕大部分廠家更改了鏡頭卡口,唯獨尼康堅持在原有F卡口上進行改進,因而挽留了自有品牌的手動相機用戶。因此尼康F3的長壽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市場與技術的平衡結果。

⑨ 相機品牌有哪些

日系:佳能、尼康、索尼、賓得、奧林巴斯、富士膠片、松下
歐美系:徠卡、哈蘇、蔡司、柏卡(東蔡)、飛思、柯達等
國產品牌:海鷗、愛國者、小蟻、聯想等數碼相機品牌。膠片機還有珠江、上海、孔雀、華山、青島、長城、甘光、華夏等

⑩ 我想知道尼康,佳能和索尼的相機歷史

1917 尼康株式會社於當年7月25日正式成立

1948 I型問世。備測距儀,焦平快門

1950 M 型相機問世。裝備測距儀24*34mm、底片

1951 S型問世。測距儀對焦、閃光同步

1954 S2型問世。手動卷片和倒片曲柄

1957 SP型問世。鈦快門、電動馬達3幅/秒

1958 S3型問世。SP的普及型

1959 S4型問世。S3的簡易型
F型問世。專業單反第一機種。可互換取景器、對焦屏

1960 S3M型問世。半幅相機

1963 NIKONOS型水下相機問世

1965 尼康瑪脫F PHOTOMIC T型問世。尼康第一架TTL測光相機
尼康瑪脫NIKONMAT FT型相機問世。固定五棱鏡、TTL測光表
NIKONMAT FS型相機問世。FT型相機的簡易型,沒有測光表和鏡頭

1967 F PHOTOMIC TN型問世。尼康第一架中央重點測光系統相機

1968 F PHOTOMIC FTN問世。能在取景器內顯示袂門速度
NIKONOS II型問世。NIKONOS的改良型

1971 F2型問世。F型的改良,10-1/2000,內置閃光預備指示燈信號

1972 NIKONMAT EL問世。尼康第一架裝備自動曝光功能的相機

1973 F2 PHOTOMIC S型問世。液晶屏顯示曝光資料

1975 NIKONMAT FT2問世。閃光熱靴和同步終端、自動M-X轉換開關
NIKONOS III型問世。NIKONOS II的改良型

1976 NIKONMAT ELW問世。採用自動卷片器
F2 PHOTOMIC SB問世。F2 PHOTOMIC S的改良型

1977 F2 PHOTOMIC A問世。AI(全自動指示最大光圈)型機種
NIKONMAT FT2問世。NIKONMAT FT2型的AI機種
FM型相機問世。尼康第一架小型全手動單反相機

1978 FE型問世。內置測光系統、全自動控制的光圈優先模式

1979 EM型問世。內置自動報警系統以警示不正確曝光

1980 F3型問世。自動曝光、無級快門8-1/2000、TTL、5幅/秒

1982 FM2問世。1/4000、閃光同步1/200、蜂巢或鈦金屬快門
FG型問世。尼康第一架程序曝光相機
F3T問世。鈦金屬的F3

1983 F3AF問世。TTL自動對焦的F3
FE2問世。FE的強化機種,手控快門1/4000秒、閃光同步1/200秒
L35AF/AD型問世。尼康第一架自動對焦、自動曝光的袖診相機
FA型問世。多種自勁曝光模式

1984 NIKONOS V型水下相機問世。自動和手動及TTL閃光曝光模式

1985 F-301問世。2.5幅/秒馬達、自動卷片、DX編碼系統

1986 F-501問世。單伺服和聯續伺服自動對焦

1987 AF3/AD型袖珍相機問世。16級自動對焦
f-401/QD問世。影像控制中樞、世界上自動對焦感應器最多的相機

1988 F-801問世。矩陳測光、矩陳均衡補充閃光功能、1/8000秒
TW-ZOOM問世。35-80mm變焦袖珍相機
F4問世。可互換取景器、內置馬達、三種測光、1/8000、閃同1/250

1990 F-601問世。高速自動對焦、自動多程序轉換、低速閃光同步
TW ZOOM35-70變焦袖珍相機問世。帶消紅眼功能

1991 F-801S問世。先進的追蹤對焦
TW ZOOM35-80問世。3種變焦功能、24級自動對焦
TW35型袖珍相機問世。高品質、近拍達0.65米

1992 NIKONOS RS水下相機問世。世界第一台水下單反相機
TW ZOOM105問世。廷續變焦、闊區自動對焦、智慧型閃光燈
F90問世。闊區自動對焦、3D立體矩陣測光、多程序

1993 ZOOM100問世。備廣角全景模式附件、深受攝影者喜愛
AF600袖珍相機問世。體積特小、重量特輕、功能特全、令人驚呀
35TiQD問世。大名鼎鼎、鈦合金、NikkorF2.8/35頭、功能專業

1994 F50問世。操作簡易而技術先進的攝影模式、初級攝影首選
ZOOM700VR問世。世界首創38-105變焦頭、日期列印、減振功能
ZOOM300袖珍相機問世。世界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35mm變焦相機
28TiQD問世。Nikkor2.8/28mm、3D矩陣測光、切能齊、貴族機型
F90X問世。可在4.1/幅的連續拍攝下追蹤對焦、電子數據連接系統
F70問世。3D測光、8區矩陣測光感應器、大型液顯屏顯示所有功能

1995 ZOOM500問世。38-105變焦、多種閃光模式、近拍0.6米、廣角全景
ZOOM310QD問世。35-70變焦、多種閃光模式、廣角全景、日期列印

1996 F5問世。十字五區感應、動態和單區對焦、8幅/秒、頂級專業相機

1998 F60問世

1999 F100問世

2000 F80問世

佳能相機

1934 年 1 月,佳能公司的前身日本精機光學公司推出 KWANNON 相機,它就是一種旁軸取景形式的產品,而在設計製造了多達 32 種使用 135 膠卷的高級旁軸取景照相機之後,佳能公司才於 1959 年開始加入到了小型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SLR )的競爭之中,製造出著名的佳能 Flex ( CANON Flex )。因為到了這個年代,各主流的照相機製造廠家似乎都意識到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即將成為新的照相機主流產品。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具有很多旁軸取景照相機無法比擬的優勢:它沒有取景的視差;它可以更換多種不同規格,不同用途的攝影鏡頭;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拍攝的自動化;它能夠配合多種不同用途的附件系統;它會比其他形式照相機有更好的通用性。而隨著數碼影像的到來,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繼續在這一嶄新的影像記錄方式中發揚光大,從膠片到數碼,古老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跨入到了數碼影像的新時代。單鏡頭反光相機的英文縮寫叫做 SLR ( Single Lens Reflex ),而數碼單反相機的名字只不過需要在前面加上一個 D ( Digital )就可以了!

在照相機製造的歷史上,佳能並不是第一個出品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廠家,但是在佳能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製造歷程中,卻有著很多曾經領先的記錄:

1966 年,佳能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Canon FT 首創了快速裝片系統;

1976 年,佳能的 AE-1 單反相機實現了自動化裝配生產,並成為第一種裝置有中央微電子處理器的 135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這種相機曾經創造過 500 萬台的銷售記錄;

1971 年,佳能 F-1 躋身於專業體育攝影之中;

1987 年,佳能製造出拍攝功能最多的電子化 135 單反相機 Canon A-1 ;

1985 年開始,佳能就開始了自動對焦單反相機之旅, Canon T80 曾經是世界上最早一批 135 自動對焦單鏡頭反光相機之一。而自 1987 年出品的佳能 EOS650 自動對焦單反相機,集多種最新技術於一身的佳能「 EOS 交響樂」拉開了序幕。

佳能的 EOS 相機首先是擯棄了機械傳動的 FD 鏡頭系統,繼而改為全新的 EF 電子卡口系列鏡頭,首創了鏡頭內部驅動馬達的自動對焦方式,重新設計了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相機外型。至 1995 年佳能與其他公司合作製造的 EOS DCS 3c 的出現,佳能的 EOS 系列照相機順利地進入到數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DSLR )的領域之中。

佳能應該是迄今為止設計製造數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品種最多的公司之一,而且佳能 EOS DSLR 的技術進步也是有目共睹。自從照相機的製造技術進入到了數碼影像的時代里,傳統的光學相機製造技術就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現代的數碼照相機已經成為真正的光、機、電一體的高技術影像記錄產品,而似乎是早有準備的佳能公司則依仗著多年積累的電子影像技術,以及超過半個世紀的光學照相機製造經驗,一直在 EOS DSLR 的戰線上屢戰屢勝:

1998 年出品的佳能 EOS D2000 曾經成為眾多職業新聞記者的標准裝備;

2000 年的 EOS D30 又成功地進入到業余攝影愛好者的視野之中;

2002 年的 EOS-1Ds 以最高像素 135 平台數碼單反照相機的美譽受到職業攝影師的青睞;

2003 年 8 月 20 在中國發布的佳能 EOS 300D 重新詮釋了普及型 DSLR 的新概念。
數碼單反照相機已經成為各大相機生產廠商新的利潤增長點,因為隨著這種相機產品的進一步普及,它的用戶已不再局限於那些職業的攝影工作者,越來越多的業余攝影愛好者,甚至於完全不曾接觸過攝影的普通用戶都在不斷地加入到數碼單反照相機使用者的行列中來,他們都已經知道了這種專事拍照的攝影工具會滿足他們對於高品質影像記錄的特殊之處。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佳能公司在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的製造領域,有著從圖像感測器、影像處理系統以及光學鏡頭研製的近乎全部的技術。而多年累積的佳能單反相機傳統用戶,對其該品牌產品的擁戴,也成為今日佳能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佳能已經成為了一個照相機的世界品牌,成就這一品牌的還應該是他幾十年來的近百種單反相機( SLR )的製造經驗。

索尼相機

索尼Cyber-shot數碼相機的歷史從1996年35萬像素的DSC-F1數碼相機開始,不斷地向前發展,最新型號的拍攝能力已超過800萬像素。通過和開發者的訪談,讓我們共同來了解第一台Cyber-shot數碼相機DSC-F1是如何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誕生的......

一切都開始於1995年的一天。

一個聚集在索尼實驗室一角的小組接受了一個任務:開發一種充滿樂趣的數碼相機。
那是關於Cyber-shot DSC-F1的開發指示,DSC-F1後來在1996年10月上市了。
這個任務激起了整個小組的熱情。

僅僅開發一個讓人滿意的產品是不夠的。

「如果我們要做點什麼,那就讓我們來創造一個數碼圖像的世界。」

「推出一種全新的照片攝影的數碼文化和生活時尚」。

伴隨著DSC-F1開發者的熱情、哲學和工藝所誕生的理念一直被之後的一系列型號所繼承(DSC-F55,DSC-F77和DSC-F88),時至今日仍然歷久彌新。

閱讀全文

與f3t相機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