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相機帶有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一般選哪個呢
因人、環境而已;
1,專業人士,基本用機械快門,很少用電子快門,非專業人士,基本用電子快門;
2,機械快門就是鏡頭前阻擋光線進來,並控制光線進入時間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范圍越大越好。秒數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某款相機就強調快門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輕松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3,電子快門,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以來,很多傳統的概念被打破,很多名詞與原理要有新的解釋。例如,過去攝影教科書上說,相機快門有設計為使用齒輪彈簧的,還有是運用電磁手段的,前者叫「機械快門」,而後者叫「電磁式快門」或者「電子快門」。
4,電子快門,它實際上並沒有「門」,而是利用了CCD感光系統不通電不工作的原理,在CCD不通電的情況下,盡管像場窗口仍然「大敞開」,但是並不能產生圖像。如果在按下快門鈕時,使用電子時間電路,使CCD只工作「一個指定的時間長短」,就也能獲得像有快門「瞬間打開」一樣的效果。所以電子快門數碼相機在按下快門時是「無聲」的。不過為了滿足影友的「心理需求」,有的相機可以設定一個「電子發聲」:模擬出一個「咔嚓」聲來讓你「過過癮」。顯然,電子快門結構簡單,成本也要低得多。所以,袖珍卡片數碼相機和其它中、低檔數碼相機基本上都是採用電子快門,而高級家用數碼機和所有的數碼單反相機,都毫無例外地採用機械快門。
⑵ 什麼相機快門好
相機快門是控制攝影曝光時間的機件。在需要進光(拍照)的時候,快門打開,曝光時間夠了,就把快門關上,這個打開和關上的機件就叫做快門。許多專業便攜相機或單反相機上顯示的快門參數就是快門打開的時間。一般可以自己設置。
由於曝光時間十分重要,所以,他是攝影的幾大要素之一。(光圈,快門,感光度,白平衡,構圖)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謝謝!樓上說得也很好。
⑶ 買數碼相機機械快門與電子快門哪個更好
快門一般是由金屬片或膠質綢布製成的,它的作用是控制鏡頭通光的時間,使感光片能得到正確曝光,並使靜止的和運動中的被攝物均可獲得清晰的影像。操縱和控制快門開啟和閉合的動力,分為機械動力和電子動力兩種。
一般將鏡間快門和焦點平面快門合稱為機械快門:
鏡間快門是以機械為支力來操縱,快門速度不可能太高,
通常由
1
秒至1/1000秒不等。絕大部分的120型照相機都是鏡間快門,35毫米小型照相機中,有一部分也是鏡間快門。鏡間快門的優點是:結構精密,效能較高;拍攝任何快速運動的物體不致產生變形;使用閃光燈拍攝時,不受快門速度的限制,用任何一檔速度都可使感光片全面感光。鏡間快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快門通光量的效率是隨著光圈的大小和速度的高低而變化的,當光圈開孔大快門速度高時,通光效率就低。
焦點平面快門,通常稱作簾幕快門,優點是:結構嚴密,速度較高;簾幕緊靠感光片裂口由底片一端到另一端,快門速度高低都可均勻感光,通光量不受影響,不會產生鏡間快門那種大光圈、高速度時可能曝光不足的現象。
近年來,隨著電子科學的發展,先進的電子技術也應用到照相機的快門上來,用電子來控制快門曝光,被稱為電子快門。電子快門分為全電子式和電子與機械並用式。全電子式快門以機身內的電池作為能源,自動控制測光和曝光;電子與機械並用式快門是限定在某一、二檔速度可由機構控制,其他多檔速度均由電子控制。
⑷ 懂相機的 電子快門好還是機械快門好
看檔次,消費級的數碼相機、手機大多是電子快門,單反和高檔次的都是機械快門(當然,機械也要電子控制)。
自古至今,所有的產品,都是機械的比較可靠,性能比較強,比如摩托和電動車,比如機械表和電子表,當然,現在機械電子不分家,誰離開誰都不行,帶機械的肯定比不帶的好,想想手機和數碼相機的差別就知道了。
⑸ 單反相機快門是哪個
一般相機的快門是指拍照用的按鈕,實際相機裡面還有一套控制曝光的執行機構在感光媒介的前面,按動快門按鈕後裡面的快門就會開啟,使相機內的膠片或感光器件感光記錄圖像。
⑹ 單反相機在各種情況下,快門調節多少合適呢
一般情況下,相機光圈是F2到F22這個范圍,快門是30秒到1/4000這個范圍。
光圈和快門並不是用室內和室外簡單區分的。這個要看環境的光環境和拍攝內容。
例如,光線較差的時候,無論室內還是室外,都建議用相對大一些的光圈,以保證快速的快門速度,不至於成像發虛;如果光線較好,則盡量用小光圈,保證較少的通光率,使圖像足夠銳;
拍攝內容,如果拍風景和環境人像,則需要小些的光圈,使畫面容納全面的內容,如果拍靜物或者糖水片之類的人像,則需要大一些的光圈,出現美麗的背景虛化效果。
當然,之前的論述都建立在相機用AV檔(即光圈優先),快門隨光圈的變化而變化,光圈越大快門越快,光圈越小快門越慢,當然,這與環境光量有關。
(6)相機快門是哪個好擴展閱讀:
陰天光圈和快門的調節技巧:
1、陰天單反拍攝照片的時候,可以把感光度設置為200~400的數值就可以了。不要太高,不然太高了亮度太高,效果就可沒有了。而且拍攝照片的時候,建議使用光圈優先。
實際上感光度100也就足夠了,因為陰天拍攝照片效果多少不如晴天好。要是想拍攝出效果好的照片就要找個好天氣拍攝照片,當然也可以用PS軟體進行後期。
2、在正常測光的基礎上,適當增加0.3-0.7的曝光補償,根據照片的質量來調節曝光補償,因為光線不同曝光補償不一樣。
陰天和晚上使用高速的快門,必須留意光圈和ISO的設定以獲得合適的曝光值。如調高ISO到800或1600;或者考慮使用較大光圈如F1.4/F2.8等,但要注意景深。
3、設置合適的快門速度是最關鍵的。一般而言:1/20秒,能獲得較長的雨條;1/60秒,能拍還沒落地的雨條;1/100秒,拍攝到的雨條較短;1/1000秒以上的快門能獲得水滴在空中凝固的狀態。
4、雨天光線變化很大,有時雨景亮度很高,而烏雲密布的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兩者之間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攝時,最好使用測光表測光。
⑺ 相機快門有哪幾種,各有什麼優缺點
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
機械快門就是鏡頭前阻擋光線進來,並控制光線進入時間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范圍越大越好。秒數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某款相機就強調快門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輕松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以來,很多傳統的概念被打破,很多名詞與原理要有新的解釋。例如,過去攝影教科書上說,相機快門有設計為使用齒輪彈簧的,還有是運用電磁手段的,前者叫「機械快門」,而後者叫「電磁式快門」或者「電子快門」。
⑻ 數碼相機哪種類型的快門比較好
目前的數碼相機快門包括了電子快門、機械快門和B門。首先說說電子快門和機械快門的區別。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它們控制快門的原理不同,如電子快門,是用電路控制快門線圈磁鐵的原理來控制快門時間的,齒輪與連動零件大多為塑料材質;機械快門控制快門的原理是,齒輪帶動控制時間,連動與齒輪為銅與鐵的材質居多。前者受到風沙的侵襲容易損壞,後者雖也怕風沙的侵蝕,但是清潔方便。
再說說B門,當需要超過1秒曝光時間時,就要用到B門了。使用B門的時候,快門釋放按鈕按下,快門便長時間開啟,直至松開釋放鈕,快門才關閉。這是專門為長曝光設定的快門。
快門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為了保護相機內的感光器件,不至於曝光,快門總是關閉的;拍攝時,調整好快門速度後,只要按住照相機的快門釋放鈕(也就是拍照的按鈕),在快門開啟與閉合的間隙間,讓通過攝影鏡頭的光線,使照相機內的感光片獲得正確的曝光,光穿過快門進入感光器件,寫入記憶卡。
至於單反相機常見的B快門功能,雖然可由你自由決定曝光時間的長短,拍攝彈性更高,不過目前大多數的消費性數碼相機都還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較慢速度的默認值。
完善的快門通常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必須具備有能夠准確調控曝光時間的作用,這一點是照相機快門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須具備有足夠高的快門速度,以利於拍攝高速動動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須具有長時間曝光的作用,即應設有「T」門或"B"門;
四是具有閃光同步拍攝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於自拍或在無快門線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曝光時,使快門開啟。
⑼ 數碼相機快門速度重要嗎8-1/1600秒、4-1/2000秒、1/4-1/2000秒 哪個好些
快門速度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很重要。
快門速度最高和最低值更高和更低,則會更好,攝影的體裁和領域也會更廣。
綜合你這三種,第一個8-1600秒,稍好些。但實際操作中,區別都不會很大。
⑽ 手機相機快門是哪個字母
手機相機快門是S。
快門是照相機用來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時間的機構。是照相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結構、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機檔次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范圍越大越好。秒數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可輕松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快門速度單位是「秒」。專業135相機的最高快門速度達到1/16000秒。常見的快門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相鄰兩級的快門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我們常說相差一級。如1/60秒比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慢一級或稱低一級。
由我們先自行決定快門速度後,相機測光系統依當時光線的情形,自動選擇適當的光圈f值(可為無段式的f值)以配合。設有曝光模式轉盤的數碼相機,通常都會在轉盤上刻上』s』字母來代錶快門先決模式。快門先決模式適合於需要控制快門的攝影。利用高速快門可凝結動作,利用慢速快門可令行駛中的車輛變成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