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數碼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最早出現在美國,首先用於軍事、國防,逐漸民用。最早使用數碼照相機的是美國媒體,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美國記者端著數碼照相機拍照,背上背著大背包似的儲存器。1994年,柯達公司推出了第一檯面向市場的輕便數碼照相機,像素僅30萬。
⑵ 照相機是什麼設備呢
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
⑶ 相機是什麼意思
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很多可以記錄影像設備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徵。醫學成像設備、天文觀測設備等等。照相機是用於攝影的光學器械。
被攝景物反射出的光線通過照相鏡頭(攝景物鏡)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門聚焦後,被攝景物在暗箱內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潛像,經沖洗處理(即顯影、定影)構成永久性的影像,這種技術稱為攝影術。
分為一般的照相與專業的攝像。
照相機發展史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系統,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
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
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
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
1826年,他又在塗有感光性瀝青的錫基底版上,通過暗箱拍攝了一張照片。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0年,英國的薩頓設計出帶有可轉動的反光鏡取景器的原始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1862年,法國的德特里把兩只照相機疊在一起,一隻取景,一隻照相,構成了雙鏡頭照相機的原始形式;
1880年,英國的貝克製成了雙鏡頭的反光照相機。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
隨著感光材料的發展,1871年,出現了用溴化銀感光材料塗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現了用硝酸纖維(賽璐 照相機珞)做基片的膠卷。
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
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萊卡的前身)、祿來、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隨著放大技術和微粒膠卷的出現,鏡頭的質量也相應地提高了。
1902年,德國的魯道夫利用賽得爾於1855年建立的三級像差理論,和1881年阿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學玻璃 ,製成了著名的「天塞」鏡頭,由於各種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質量大為提高。
在此基礎上,1913年德國的巴納克設計製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膠卷的小型萊卡照相機-徠卡單鏡頭旁軸照相機。
不過這一時期的35毫米照相機均採用不帶測距器的透視式光學旁軸取景器。
1930年製成彩色膠卷。
1931年,德國的康泰克斯照相機已裝有運用三角測距原理的雙像重合測距器,提高了調焦准確度,並首先採用了鋁合金壓鑄的機身和金屬幕簾快門。
1935年,德國出現了埃克薩克圖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調焦和更換鏡頭更加方便。為了使照相機曝光准確,1938年柯達照相機開始裝用硒光電池曝光表。
1947年,德國開始生產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鏡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顛倒,並將俯視改為平視調焦和取景,使攝影更為方便。
1956年,聯邦德國首先製成自動控制曝光量的電眼照相機;
1960年以後,照相機開始採用了電子技術,出現了多種自動曝光形式和電子程序快門;
1975年以後,照相機的操作開始實現自動化。
在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日本的照相機生產主要是引進德國技術並加以仿製,如1936年佳能公司按照徠卡相機仿製了L39介面的35mm旁軸相機,尼康是在1948年才仿照康泰克斯製造出了旁軸相機。
PENTAX的前身旭光學工業公司1923年開始生產鏡頭,隨著日本侵路戰爭的擴大,日本軍隊對光學儀器的需求急劇增加,尼康、賓得和佳能等日本光學儀器廠都接到了大量的軍隊訂單,為侵華日軍生產望遠鏡、經緯儀、飛機光學瞄準儀、瞄準鏡、光學測距機等等軍用光學儀器。隨著戰爭的結束,這些軍隊訂單已經不再有,戰後軍工企業為生存不得不轉向民用品的生產,光儀廠商尼康、佳能、賓得都先後開始了照相機生產。
1952年賓得引進德國技術並引入德國「PENTAX」品牌,生產出了「旭光學」的第一部相機。
1954年,日本第一部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在旭光學-賓得公司製成。
1957年作為日本照相機的後起之秀,又製造出了日本的第一部五菱鏡光學取景的單反照相機。此後美能達、尼康、瑪米亞、佳能、理光等公司爭相仿製、改進單反照相機及鏡頭技術,從而推動了民用照相機技術在日本的發展,世界單反照相機技術重心逐漸由德國轉移到了日本。
1960年,賓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機問世,開創了照相機TTL自動測光技術。
1971年,賓得公司的SMC鍍膜技術申請了專利,並應用SMC技術開發生產出了SMC鏡頭,使得鏡頭在色彩還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兩方面都得到極大改善,從而顯著提高了鏡頭品質 照相機圖片。得益於SMC技術,此後賓得鏡頭的光學素質達到了極大的改善,有多隻賓得鏡頭被職業攝影師們推崇,甚至超越了德國頂級鏡頭蔡司鏡頭,成就了賓得相機一時的輝煌。(SMC是英文Super-Multi Coating的縮寫,意即超級多層鍍膜技術,應用這一技術,使得鏡頭中鏡片間光線的單次反射率能夠由5%下降到0.96-0.98%,整隻鏡頭的光透過率高達96%以上。)雖然目前幾乎所有廠商生產的照相機鏡頭都聲稱採用了SMC技術,但是實測證明,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好的,還是賓得鏡頭。
1969年,CCD晶元作為相機感光材料在美國的阿波羅登月飛船上搭載的照相機中得到應用,為照相感光材料電子化,打下技術基礎。
1981年,索尼公司經過多年研究,生產出了世界第一款採用CCD電子感測器做感光材料的攝像機,為電子感測器替代膠片打下基礎。緊跟其後,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國、歐洲的一些電子晶元製造商都投入了CCD晶元的技術研發,為數碼相機的發展打下技術基礎。
1987年,採用CMOS晶元做感光材料的相機在卡西歐公司誕生。
歷經30年的發展,數碼相機的感測器尺寸已經達到了53X44mm,像素數已經高達8000萬。採用這款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解像力、解析度、成像質量已經全面超越採用6X9英寸膠片底片相機拍攝的照片。
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好的數碼相機將會被不斷的開發出來。
⑷ 相機分類有哪幾種單反相機是什麼意思
相機細致的分類方式如下:
1.照相機根據其成像介質的不同
可以分為膠片相機與數碼照相機以及寶麗來相機。膠片相機主要是指通過鏡頭成像並應用膠片記錄影像的設備。
而數碼照相機則是應用半導體光電耦合器件和數字存儲方法記錄影像的攝影設備,有使用方便,照片傳輸方便,保存方便等特點。寶麗來相機又稱一次成像相機,是將影象直接感光在特種像紙上,可在一分鍾內看到照片,合適留念照等。
2.按照相機使用的膠片和畫幅尺寸
可分為35mm照相機(常稱135照相機)、120照相機、110照相機、126照相機、中幅照相機、大幅照相機、APS相機、微型相機等。135照相機使用35mm膠片,其所拍攝的標准畫幅為24mm X 36mm,一般每個膠卷可拍照36張或24張。
3.按照相機的外型和結構
可分為平視取景照相機(VIEWFINDER)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單反相機)。此外還有折疊式照相機、雙鏡頭反光相機、平視測距器相機(RANGFINDER)、轉機、座機等等。
4.按照相機的快門形式
可分為鏡頭快門照相機(又稱中心快門照相機)、焦平面快門照相機、程序快門照相機等。
5.按照相機具有的功能和技術特性
可分為自動調焦照相機,電測光手控曝光照相機,電測光自動曝光照相機等。此外還有快門優先式、光圈優先式、程序控制式、雙優先式、電動卷片(自動卷片、倒片)照相機,自動對焦(AF)照相機,日期後背照相機,內裝閃光燈照相機等。
有時也可按照相機的用途來分,如專業相機和消費類相機(傻瓜相機)、一步成象照相機、立體照相機;有時也可按鏡頭的特性分為變焦或雙焦點照相機。實際上一架現代照相機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徵,因此應以綜合性的方式來定義。
粗略可分為單反相機、數碼相機、微單相機、膠片(卡片)相機、運動相機等五個大類。
單反相機,它是指用單鏡頭,並且光線通過此鏡頭照射到反光鏡上,通過反光取景的相機。所謂「單鏡頭」是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不像旁軸相機或者雙反相機那樣取景光路有獨立鏡頭。
(4)相機的機是哪個機擴展閱讀:
微單和單反、卡片機、數碼機的區別:
1、微單和單反
微單和單反的主要區別在於微單是沒有反光鏡的,所以體積相對做的更小巧便攜一些,單反光學取影的優點是對焦快,響應快,適合抓拍。
微單是體積更小巧,成像基本可以與數碼單反相比,但取景反應相對較慢,對運動的拍攝可能會造成困難,另外一個鏡頭的尺寸也變小,採用了較小於單反結構的尺寸,鏡頭的成像沒這么好,但滿足家用也沒有問題。
2、微單和卡片
微單可以理解為可以換鏡頭的卡片機,但是微單的功能上要比卡片機更強,畫質更好,但是對操作的要求會更高些,可以理解為單反的小版本。
但是在一些操作上,理論知識上和單反差不多是互通的。如果有一定攝影基礎,或者對攝影有深入的星期,那建議微單,但是如果只是到此一游,那還是卡片吧,稍微也小點。
3、微單和數碼
最大的區別就是CCD的大小不同,數碼相機通常稱之為卡片機,主要就是CCD感測器尺寸小,相素密度大,而微單感測器,通常是數碼相機的4倍以上CCD大小 ,單個像素麵積大,成像質量就高。
⑸ 可以照相後,照相機就可以得到的那種照相機是叫什麼相機
你好!
此類機子稱為「拍立得」相機。
比如,富士趣奇instax
mini7S就是屬於「拍立得」膠片相機(也就是「光學相機」)。
價錢才350元,並不是山寨的,它的價值就是這樣了。
該機的成像介質為感光膠片,與使用電子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數碼相機不同,其拍攝的照片不以「像素」來衡量(其成像介質為化學感光染料微粒,要算像素,那可是個任何數碼相機都不能比肩的數字)。
該機的功能與十幾二十年前的光學膠卷相機中的「傻瓜機」一樣
---
你只需「對准景物,按下快門」就行,無需調節什麼參數。
此機購機不貴,但相紙成本高,一包10片裝3R規格的(家庭常用的5吋照片)就要45~60元。這就意味著拍攝一張照片就起碼要花4.5元以上了,並且拍壞一張就要損失4.5元。
⑹ 單反相機都有那些牌子,是哪個國家的
1.佳能(Canon)是日本的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產影像與信息產品的綜合集團,從1937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將自己的業務全球化並擴展到各個領域。
2.尼康(Nikon),是日本的一家著名相機製造商,成立於1917年,當時名為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1988年該公司依託其照相機品牌,更名為尼康株式會社。「尼康(Nikon)」的名稱,從1946年開始使用,是「日本光學」日文讀音(Nippon Kogaku)的羅馬字母縮寫,並且融合了德文中蔡司照相機ZeissIkon中kon的寫法。
3.索尼(日語:ソニー株式會社,英語:SonyCorporation),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總部設於日本東京都港區港南1-7-1。
4.奧林巴斯(Olympus Corporation)日本,創立於1919 年。1920年在日本成功地將顯微鏡商品化,在癌症防治領域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的內窺鏡,1950 年由奧林巴斯在世界上首次開發。迄今為止,奧林巴斯株式會社已成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學技術的代表企業之一,事業領域包括醫療、影像、生命科學產業三大業務領域。
5.賓得(PENTAX)日本,是一家世界著名的光學品牌,產品覆蓋天文望遠鏡、醫用內視鏡、眼鏡等范圍。賓得的品牌文化可以追溯到1919年成立於日本東京的旭光學合資公司。
6.松下(Panasonic)日本,Panasonic的中文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開始逐步更改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統一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創業,發展品牌產品涉及家電、數碼視聽電子、辦公產品、航空等諸多領域而享譽全球;該企業品牌躍入《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
7.三星 是韓國的知名公司之一,是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三星集團的簡稱,該集團包括44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成長為「世界最受尊敬企業」企業之一的三星在全世界68個國家擁有429個據點23萬員工,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公司最初主要出口朝鮮南半島的魚干、蔬菜和水果。
8.理光(Ricoh),是日本著名的辦公設備及光學機器製造商,世界五百強企業。市村清在1936年成立理化學研究所,研究所主要研究理研陽畫感光紙,1963年正式易名為理光,並在同年成立香港分公司。現在理光的主要產品包括影印機、傳真機、列印機等文儀器材,文檔解決方案,以及輕便型數碼相機。
9.徠卡 是德國原裝手工製作的相機。徠卡相機在現今生產的專業相機中,打開後蓋可以看到,徠卡機身用料的厚度,真得用錘子碰才能毀壞。它以結構合理,加工精良,質量可靠。
10.哈蘇(Hasselblad)瑞典 長達 77 年(至2018年)的相機歷史,深耕於中畫幅相機。打造了龐大完整的中畫幅相機系統,沉澱了多年在相機領域的技術,從膠片到 1 億像素,變的是看得見的外觀,不變的是對影像的追求。
(6)相機的機是哪個機擴展閱讀:
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縮寫為SLR camera)又稱作單反相機。它是指用單鏡頭,並且光線通過此鏡頭照射到反光鏡上,通過反光取景的相機。
所謂「單鏡頭」是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不像旁軸相機或者雙反相機那樣取景光路有獨立鏡頭。「反光」是指相機內一塊平面反光鏡將兩個光路分開:取景時反光鏡落下,將鏡頭的光線反射到五棱鏡,再到取景窗;拍攝時反光鏡快速抬起,光線可以照射到膠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⑺ 照相機與攝像機有什麼區別
照相機與攝像機的區別如下:
1、現在的照相機也能攝像,攝像機也只是照相機以照相功能和質量為主,攝像機以攝像功能和質量為主
2、照相是以一幅圖像為單保存,照相連拍通常最多是每秒十幅左右,且也是以一幅圖像為一個文件保存的(圖片文件),照相是間斷的記錄景物圖像,也就是人們說的靜止圖像(照片)
3、攝像則是以多幅圖像為單保存,攝像通常以每秒25幅以上,高清機到每秒50、60幅,且是以開始到結束這一時間段所拍攝的全部(每幅)圖像為一個文件保存的(視頻文件),攝像是連續的記錄景物圖像,也就是人們說的活動圖像(視頻)
拓展內容:
一、照相機
攝像機,防水數碼攝象機攝像機種類繁多,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把光學圖象信號轉變為電信號,以便於存儲或者傳輸。當我們拍攝一個物體時,此物體上反射的光被攝像機鏡頭收集,使其聚焦在攝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攝像管的靶面)上,再通過攝像器件把光轉變為電能,即得到
了"視頻信號"。光電信號很微弱,需通過預放電路進行放大,再經過各種電路進行處理和調整,最後得到的標准信號可以送到錄像機等記錄媒介上記錄下來,或通過傳播系統傳播或送到監視器上顯示出來
⑻ 手機相機是什麼機機
帶時光機,掃描機,自帶機
⑼ 數碼照相機叫什麼
數碼相機又稱為數字相機,簡稱DCS(Digital Still Camera)。其實質是一種非膠片相機,它採用CCD(電荷藕合器件)或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作為光電轉換器件,將被攝物體以數字形式記錄在存儲器中。
特性: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於一體的的現代高技術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多種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計算機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的特點。因此數碼相機有如下之特性:
1.立即成像:數碼相機屬電子取像,可立即在液晶顯示器、計算機顯示器或電視上顯示,可實時監視影像效果,也可隨時刪除不理想的圖片。
2.與計算機兼容:數碼相機存儲器里的圖像輸送到計算機後通過影像處理軟體,可從事剪切,編輯、列印等,並可將影像存儲在計算機中。
3.電信傳送:數碼相機可將圖像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經電信傳輸網或內部網進行傳輸(郵政影像專遞——E-mail)。
基本結構:數碼相機與傳統的膠片相機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在它們各自的內部結構和原理上。它們的共同點是均由光學鏡頭、取景器、對焦系統、快門、光圈、內置電子閃光燈等組成,有的數碼相機既有取景器還有液晶顯示器LCD。但數碼相機還有其特殊的結構,如CCD或CMOS、模擬信號處理器、A/D模數轉換器、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圖像處理器、圖像存儲器和輸出控制單元等。
以下是數碼相機主要部件的主要功能:
1)鏡頭主要功能:把光線會聚到CCD或CMOS圖像感測器上,起到調整焦距的作用。對於定焦數碼相機,鏡頭、物體和聚焦平面間的理想距離被精確計算,從而固定了鏡頭和光圈的位置。對於ZOOM 數碼相機,有一個機械裝置,可以帶動鏡頭組前後運動,一直讓鏡頭保持在聚焦平面中央,能夠捕捉到距離鏡頭的遠近的物體。
2)CCD(CMOS)圖像感測器主要功能:把鏡頭傳來的圖像信號轉變為模擬電信號。
3)A/D轉換器主要功能:數碼相機利用A/D轉換器將CCD產生的模擬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並傳輸到圖像處理單元。
4)數字信號處理器主要功能:數字信號處理器主要功能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數學運演算法,如加、減、乘、除、積分等,對數字圖像信號進行優化處理(包括:白平衡、彩色平衡、伽瑪校正與邊緣校正等)。
5)圖像壓縮主要功能:數碼相機的圖像處理包括數據壓縮,圖像壓縮的目的是為了節省存儲空間,利用JPEG編碼器把得到的圖像轉換為靜止壓縮的圖像(JPEG格式)。
6)總體控制電路主要功能:主控程序晶元(MCU)能協調和控制測光、運算、曝光、閃光控制及拍攝邏輯控制。當電源開啟時,MCU則開始距檢查各功能是否正常,若正常,相機處於准備狀態。
工作原理:數碼相機在使用過程中,半按快門對准被攝的景物(快門ON狀態,與膠片相機相反),從鏡頭傳來的光圖像經過光電轉換器(CCD或CMOS)
感應將光信號轉換成為一一對應的模擬信號,再經A/D模數轉換器轉換,把模擬電信號變成數字信號,最後經過圖像處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和主控程序晶元(MCU)按照指定的文件格式,把圖像以二進制數碼的形式顯示在LCD上,如按下快門,則把圖像存入存儲器中。
數碼相機的工作步驟大致分如下:
1、開機准備:當打開相機的電源時,其內部的主控程序就開始檢測各部件是否正常。如某一部件有異常,內部的蜂鳴器就會發出警報或在LCD上提示錯誤信息並停止工作。如一切正常,就進入准備狀態。
2、聚焦及測光:數碼相機一般都有自動聚焦和測光功能。當打開DSC電源時,相機內部的主控程序晶元(MCU)立即進行測光運算,曝光控制和閃光控制及拍攝邏輯控制。當對准物體並把快門按下一半時,MCU開始工作,圖像信號經過鏡頭測光(TTL測光方式)傳到CCD或CMOS上並直接以CCD或CMOS輸出的電壓信號作為對焦信號,經過MCU的運算、比較再進行計算、確定對焦的距離和快門速度及光圈的大小,驅動鏡頭組的AF和AE裝置進行聚焦。
3、圖像捕捉:在聚焦及測光完成後再按下快門,攝像器件(CCD或CMOS)就把從被攝景物上反射的光進行捕捉並以紅、綠、藍三種像素(顏色)存儲。
4、圖像處理:就是把捕捉的圖像進行A/D轉換、圖像處理、白平衡處理、色彩較正等,再到存儲區合成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數字圖像,在圖像出來後再經過DSP單元進行壓縮轉換為JPEG格式(靜止圖像壓縮方式),以便節省空間。
5、圖像存儲:在圖像處理單元壓縮的圖像送到存儲器中進行保存。
6、圖像的輸出:存儲在數碼相機存儲器的圖像通過輸出埠可以輸出送到計算機,可在計算機里通過圖像處理程序(軟體)進行圖形編輯、處理、列印或網上傳輸等。
功能:在中高級的數碼相機中,一般都含有AE功能和AF功能
1) AE功能當DSC相機對准被攝物體時,CCD根據鏡頭傳來的圖像亮度的強弱,轉變為CCD數字電壓信號,DSP再根據CCD數字電壓信號進行運算處理,再把運算結果傳輸給MCU迅速找到合適的快門速度和鏡頭光圈的大小最佳值,由MCU控制AE機構進行自動曝光。
2) AF功能 直接利用CCD輸出的數字電壓信號作為對焦信號,經過MCU的運算比較進行驅動鏡頭AF機構前後運動。
分類: 目前數碼相機的分類很多,如果按圖像感測器來分,可分為CCD數碼相機和CMOS數碼相機。
CCD數碼相機:
CCD數碼相機是指數碼相機使用CCD圖像感測器來記錄圖像,屬中高文件相機。CCD本身是不能分辨各種顏色的光,要用不同顏色的濾色片配合使用,因此CCD數碼相機有以下兩種工作方式:
1、利用透鏡和分光鏡將光圖像信號分成R、G、B三種顏色,並分別作用在三片CCD上,這三種顏色的光經CCD轉換為模擬電信號,然後經A/D轉換器轉換為數字信號,再經DSP數字信號處理器處理後存儲到存儲器中。
2、在每個像素點的位置上有三個分別加上R、G、B三種顏色濾色片的CCD,經過透鏡後的光圖像信號被分別作用在不同的感測器上,並將它們轉換為模擬電信號,然後經A/D轉換器轉換為數字信號,再經DSP數字信號處理器處理後存儲到內存中。
CMOS數碼相機:
CMOS數碼相機是指數碼相機使用CMOS圖像感測器來記錄圖像。其工作方式與CCD數碼相機相似,目前屬低檔相機。
CCD圖像感測器與CMOS圖像感測器比較:
CMOS圖像感測器易與A/D電路、數字信號處理器DSP電路等集成在一起。CCD圖像感測器只能單一的鎖存到成千上萬的采樣點上的光線的狀態,CMOS則可以完成其它的許多功能,如A/D轉換,負載信號處理、白平衡處理及相機控制(白平衡調調整就是通過圖像調整,使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的照片色彩與人眼看到的景物色彩一樣)。另外,CMOS圖像感測器還有耗電小的優點,其耗電量約為CCD圖像感測器的1/10。但目前CMOS圖像感測器在解析力和色彩上還不如CCD圖像感測器,圖像有噪音、准確捕捉動態圖像的能力還不強。
聚焦:
聚焦是清晰成像的前提,數碼相機一般都有自動聚焦功能。數碼相機的自動聚焦功能與傳統的膠片相機類似,也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形式。
主動式就是相機主動發射紅外線(或超聲波),根據目標的反射進行對焦。 被動式就是相機不發射任何射線而根據目標的成像進行對焦。
⑽ 單反照相機是什麼
數碼單反相機就是使用單鏡頭反光新技術的數碼相機,該項新技術英文縮寫是SLR(Single Lens Reflex),該技術就是在相機中的毛玻璃的上方安裝了一個五棱鏡,並且以45°角安放在膠片平面的前面,這種棱鏡將實像光線多次反射改變光路,將影像其送至目鏡,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也使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這種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
單反,就是指單鏡頭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這是當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統,大多數35mm照相機都採用這種取景器。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因此,可以准確地看見膠片即將「看見」的相同影像。該系統的心臟是一塊活動的反光鏡(如圖淺藍色部分),它呈45°角安放在膠片平面的前面。進入鏡頭的光線由反光鏡向上反射到一塊毛玻璃上。早期的SLR照相機必須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機並俯視毛玻璃取景。毛玻璃上的影像雖然是正立的,但左右是顛倒的。為了校正這個缺陷,現在的眼平式SLR照相機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裝了一個五棱鏡。這種棱鏡將光線多次反射改變光路,將影像其送至目鏡,這時地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取景時,進入照相機的大部分光線都被反光鏡向上反射到五棱鏡,幾乎所有SLR照相機的快門都直接位於膠片的前面(由於這種快門位於膠片平面,因而稱作焦平面快門),取景時,快門閉合,沒有光線到達膠片。當按下快門按鈕時,反光鏡迅速向上翻起讓開光路,同時快門打開,於是光線到達膠片,完成拍攝。然後,大多數照相機中的反光鏡會立即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