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買個數碼相機,有了解或有經驗的朋友來幫幫忙··
1500元可以考慮三星的S600.
第一大誤區:像素越高越好
這個是筆者看到很多網友經常要問的問題,而且是買數碼相機就會問「你看是不是600萬象素的機器比300萬象素的好多了?」,「是不是800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很好呀?」等等。對於這個購買誤區必須指出的是:
按需購買,才是正路。以追求高象素為購買原則,買到的不一定就是一款好的數碼相機。
某些數碼相機廣告宣稱該款產品的解析度高達600萬像素,而售價卻相對低廉,這對於普通消費者的誘惑力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仔細研究該款相機的說明書,不難發現所謂的600萬像素解析度不過是通過硬體插值獲得的,而實際的總像素不過330萬,不用硬體插值的有效輸出像素也不過300萬左右。這個在富士的數碼相機和一些國產數碼相機中表現最為明顯。富士還好,插值以後照片還是能夠接受。但是國產的呢,為了迎合一些不懂數碼相機只知道盲目追求高象素的朋友的口味,也搞插值,由於沒有核心技術,插值的效果根本無法接受。
真正能夠分得清插值象素、總像素、有效像素的區別的消費者在今天的市場上還並不多,當然要剖除那些經常跟數碼相機打交道的消費者。這里主要是指沒有對數碼相機有過深入研究就想購買的消費者,某些數碼相機生產商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這個弱點,大肆鼓吹某款相機的解析度如何如何高,繼而誘導消費者為其買帳。
下面介紹一下正確的購買原則:
根據需求選擇您購買數碼相機的最大非插值像素!
從消費者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用戶使用數碼相機都是用來拍照,然後進行數碼沖印。現在普遍使用的200萬~500萬像素數已經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了。其中200萬以上像素是沖印照片最基本的要求,200萬像素可以達到1600×1200的解析度(這是最大解析度,建議使用1280×960),按照一般300dpi的標准來計算,210萬像素就可以完美地輸出5英寸的照片,而500萬像素可以達到大約2580×1936的解析度,能夠完美地輸出14英寸的照片。目前市場上炒的很熱的800萬,按照這個演算法可以輸出16英寸以上的照片了。但是憑心而論,您用的到嗎?洗一張14寸的照片需要多少錢!?再說如果是在電腦上顯示的話19寸的顯示器也就顯示到2048*1536吧,那麼大的照片您也要縮小的吧。不要說你買800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就是為了把800萬象素的照片縮小到300萬象素來看,如果這樣500萬象素都足夠了。
一樣的價格,但是象素差100萬,選什麼?
到2004上半年,市場上普及機型出現了300萬和400萬有效像素並存的局面,到底該不該為這100萬像素支出差價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不過考慮到400萬象素已經是消費級數碼相機的入門主流方向,而且拍攝解析度越高,拍攝與保存影像的靈活性就越大,故筆者傾向選擇400萬的產品。而高端機型通常為500萬到800萬像素產品,這樣的產品適合攝影愛好者使用。至於富士使用的SuperCCD,消費者在選購時應該注意的是其實際拍攝效果不可能擁有等同最大輸出像素具有的畫質(600萬輸出品質接近傳統CCD 的400萬象素效果,千萬不要希望插值效果可以跟真正600萬象素的數碼相機比!)。
第二大誤區:CCD和CMOS感光器件沒有什麼區別
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價格、成像質量有很大差別
如今的數碼相機感光器組件主要有兩種,一是CMOS,製造成本低但圖像效果不算太好,另一種是CCD,價格要比CMOS的高,但在同像素值下成像效果要比CMOS好。(高端CMOS感光器件,不在消費類數碼相機討論范疇)
另外,目前市場上的CCD也分為兩種。一種為RGB原色CCD,一種是CYMG補色CCD。兩者都有不同優點,如果只是使用屏幕看相片,則使用原色CCD的數碼相機應該是比較好,因為一般屏幕是用色光RGB模式色彩表現;如果使用者常常需要將檔案輸出成照片或是從事印刷輸出,那麼使用補色CCD是比較適當。目前大部分原色CCD都是使用SONY Super HAD CCD,還有富士獨家的超級CCD(SuperCCD),其中富士的超級CCD是以45°角的方式排列CCD上的感光組件,因此在像素上感覺會比較多,但實際像素並非如此。因此在購買富士的數碼相機時,要注意一下實際CCD的像素,別被數字騙了。
消費級數碼相機,筆者建議消費者還是購買使用CCD感光器件的吧,這個領域CCD優勢非常明顯。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數碼相機大多使用了索尼公司生產的CCD,如索尼、佳能、奧林巴斯等等;松下使用自產CCD。富士的大多數產品也是使用自產的SUPER CCD。就家用機型來說CCD的個體差異近乎微妙,不必強求,在這三個參數中消費者應該主要關注CCD的有效像素。
第三大誤區:認清相機中的變焦功能
現在市場上的數碼相機都有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兩種功能。焦距反映可拍攝景物的距離遠近。數碼相機的變焦公式為:變焦=光學變焦×數碼變焦。光學變焦是依*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變焦方式與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攝像頭的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再不損失畫質的前提下)。3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以3倍光學變焦為主,也有2倍或4倍的。數碼變焦的放大方式是把原來CCD感應器上的一部分像素放大到整個畫面,所以放大後的效果就不是很「真實」。有的相機標有高倍變焦,購買者還是要弄清它的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各多少,數碼變焦沒有實際意義,不必過高要求。舉個例子說明,SONY的F717是5倍的光學變焦*2倍的數字變焦總共是10倍變焦。但是F717隻有5倍光學變焦,其他的是*處理晶元運算放大的!
用帶有光學變焦的數碼相機我們可以通過焦距調節拍攝出遠處放大的景物,並能擁有很清晰的照片。對於目前數碼相機而言,擁有同樣解析度的CCD,如果一款變焦相機和一款定焦(一般只有數碼變焦)相機相比,它們從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對於高像素的數碼相機來說一般都要擁有3×以上的變焦功能,如果經常拍攝一些遠端景物或動物,我們還可以選擇6×光學變焦功能的數碼相機,這樣拍攝畫面會更加完美。
限於CCD的尺寸,數碼相機通常採用10倍以內的光學變焦鏡頭,部分特殊產品甚至採用擁有12倍左右光學變焦能力的鏡頭(目前市場上光學變焦12倍的只有松下的FZ10),且變焦後不會對影像質量造成明顯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時候廠家銷售時都會宣傳擁有「10倍」、「14倍」變焦能力,這是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相乘以後得到的所謂能力,數碼變焦對影像質量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選購時應只以鏡頭的光學變焦能力作為主要的參考指標。
現在各個品牌的數碼相機還將鏡頭作為自己的賣點,如索尼使用「蔡司標准」鏡頭、松下使用萊卡鏡頭、佳能使用自產佳能原廠鏡頭、尼康使用自產尼克爾鏡頭、富士使用自產富士龍鏡頭等等,在普及型數碼相機中採用的鏡頭差距不十分明顯,但在家用准專業級數碼相機的選購時,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
第四大誤區:盲目追求數碼相機的攝像功能
現在的數碼產品越做越先進,數碼相機已經具有了攝像功能,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數碼像機時也喜歡購買能攝像的產品,想做到一機兩用,既可以用來拍照,也可以用來攝像。這種想法被廠商利用就出現了現在大多數數碼相機都帶的攝像功能,迎合消費者的口味。
一機兩用可以說是當前數碼相機產品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當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達到完美的兩機合一,許多產品只是在CCD像素數這一方面達到了要求,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影象質量也不一樣,有好有壞,但再好也無法跟真正的數碼攝象機相比,所以說它們的攝像效果還是無法與真正的數碼攝象機抗衡的。消費者一定要明白現在的數碼相機的拍攝的都是MPEG4格式的影象,都是*一幀一幀的圖象拼起來的,目前最好的數碼相機也只能實現30幀/秒,但是圖象只能實現640*480的水平,跟數碼攝象機根本沒的比。
所以一般消費者就不要過分考慮數碼相機當數碼攝象機用了。因為就算廠商不會放棄其中一塊市場,把他們結合起來出售的。象網E拍類的產品也是,它的攝像功能也是MPEG4格式的,不是真正的影片格式。
第五大誤區:盲目相信品牌效應
購買數碼相機時,很多人會考慮什麼牌子的機器好,隨後就認准這個品牌的產品購買,卻忘了考察它好在哪裡、與其他品牌同檔次的產品又有何差異。最終可能落得個「名牌不實用」的情況,筆者經常可以聽到「買索尼有面子,拿出去很拉風」這樣的言論。其實數碼相機的品牌信譽度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在購買前應該對各廠商的產品進行全面的了解,多看資料,多去現場試一下機器,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適用才是最好」!買數碼相機不僅是為了面子問題呀。
現在國內市場上的數碼相機廠商非常多,索尼、佳能、奧林巴斯、尼康、柯達、柯美、富士、松下、三星、等產品質量都相當不錯,功能方面各有所長。每個廠商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根據自身需要選對了機型,就可以為家居、旅行、工作等帶來無盡的樂趣,而盲目的追求品牌效應是不實際的,一個品牌好並不代表它所有的機型都好,您說是吧?
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符合自己胃口的數碼相機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需要自動功能多,那麼有可能尼康的幾款機器適合你,喜歡手動豐富的那麼佳能的有幾款適合的,MM選數碼相機有可能需要外觀小巧的等等,都要根據實際出發,盲目看品牌害處很大。
第六大誤區:盲目追求技術參數
一些年輕的消費者對新事物感興趣,對新技術非常發燒。往往在論壇上就一些數碼相機的參數問題爭論不休。其實,有些參數對消費者來說是很關鍵的,例如CCD的尺寸、光學變焦倍數等等。但是,有些參數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例如最大拍攝時間、採用什麼樣的CCD,使用什麼樣的鏡頭,鏡頭馬達是什麼的,這些數值對於主流消費級數碼相機來說沒有實際意義,不象使用單反類的產品,一點技術進步都是一個標志。
作為家庭數碼相機愛好者,一定要記住這些技術參數只是選購時的參考,千萬不要花過多的精力去追求某某參數,這些時間不如多去考察一下市場,了解行情,避免被JS算計。因為一般的家用數碼相機的性能參數之間差別並不大,這些微小的技術差別在最終完成的作品上是可以忽略的,對影像造成的影響是肉眼無法分辨出來的,所以你既然你是為了一般用途,那麼就不要對某些參數「耿耿於懷」,爭論不休啦:)等你買了相機才發現,這些功能並沒有用上幾次,相反你還要為這些買單。
第七大誤區:被遺忘的角落——電池的類型與續航力
使用電池的類型也是購買數碼相機時需要弄明白的,一般來說,使用專用鋰電池、鎳氫電池的數碼相機不光能為使用者節省下大量金錢,還能大大延長拍攝時間。一般電池則不能重復充電,消費者必須不斷購買才能保證正常使用,天長日久,這筆開支絕對不會是個小數目。
目前市場上,數碼相機幾乎都是使用鑷氫充電電池和智能鋰電池2種類型。鑷氫充電電池優點是價格相對便宜,使用時間較長,對使用環境要求比較寬松,如果電池沒電還可以用5號鹼性電池代替,經濟實惠。不足是電池的記憶效應比智能鋰電池大,不夠環保,充電時間長。智能鋰電池優點是充電時間短、重量相對鑷氫充電電池來的輕些,並且很環保,幾乎可以忽略記憶效應。這種類型的電池不足是價格較貴,兼容性不是很好。
消費者購買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類型,就目前情況來看,家庭使用建議還是鑷氫充電電池,總體擁有成本較低,兼容性好。對數碼相機要求輕巧的消費者來說,鋰電池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八大誤區:只有「蔡司」,「萊卡」才是「專業」鏡頭
為了給消費者留下高深莫測的印象,某些生廠商往往會宣稱自己的產品使用了蔡司、尼科爾、錸卡、施耐德等專業鏡頭,對相機不太熟悉的消費者難免會信以為真,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直到上了當仍不會醒悟。
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少見,對數碼相機不太了解而又想盡快實現數碼相機夢的消費者往往是常見的「受害者」。我們不能說「蔡司」、「萊卡」不好,但是「蔡司」、「萊卡」不一定就全是好鏡頭吧?
總的來看,數碼影像產業最著名的光學鏡頭生產商不外乎卡爾•蔡司、尼科爾、萊卡、施耐德四家,蔡司、萊卡一般應用於專業領域的相機、太空成像等用途,尼科爾、施耐德則多應用於專業數碼、單反等領域。所採用的鏡頭均會被打上醒目的標記,並且在說明書上詳細標明,消費者到互聯網上查詢一下也能夠輕易查到。
比如說SONY和PANASONIC一般都說自己使用的是「蔡司」、「萊卡」鏡頭,其實大家不要過分迷信。因為這些鏡頭也是「蔡司」、「萊卡」授權他們生產的,不一定真正出自原廠。
㈡ 電影《最好的我們》 耿耿使用的相機是什麼型號
這個很像剛開始流行數碼年代的機型(因為還保留了光學取景器),變焦在3到5倍,像素500萬以內(最多不會到800萬),比較點型的佳能機器powershot系列,型號不詳。
又仔細查了查,佳能PowerShot A710IS沒跑了。
㈢ 電視劇《最好的我們裡面》耿耿用的相機是啥型號
電視劇《最好的我們裡面》耿耿用的相機型號是尼康 FM2型,很經典的,如有幫助,希望採納,萬分感謝。
㈣ 《最好的我們》中,拋開主角光環,憑什麼耿耿喜歡余淮
原本我也是站耿耿星河一派的,路星河對耿耿的愛直接、純粹,從不吝嗇付出。
當然這也和他的家庭有關,家庭條件好,關系硬,能送給耿耿貴重的禮物。
但是換位思考一下,這份愛未免太過沉重和霸道,而且和余淮相比,余淮的愛容易讓人感覺到輕松,但是分量卻不比入路星河少。
所以說,轟轟烈烈的愛情誰都想要,但是現實真的不允許。路星河喜歡耿耿,就要讓全世界都知道。可是他真的有考慮過耿耿的感受嗎?相比之下,耿耿喜歡更有責任心的余淮,是沒毛病的。
㈤ 我想買個數碼相機什麼的好|
第一大誤區:像素越高越好
這個是筆者看到很多網友經常要問的問題,而且是買數碼相機就會問「你看是不是600萬象素的機器比300萬象素的好多了?」,「是不是800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很好呀?」等等。對於這個購買誤區必須指出的是:
按需購買,才是正路。以追求高象素為購買原則,買到的不一定就是一款好的數碼相機。
某些數碼相機廣告宣稱該款產品的解析度高達600萬像素,而售價卻相對低廉,這對於普通消費者的誘惑力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仔細研究該款相機的說明書,不難發現所謂的600萬像素解析度不過是通過硬體插值獲得的,而實際的總像素不過330萬,不用硬體插值的有效輸出像素也不過300萬左右。這個在富士的數碼相機和一些國產數碼相機中表現最為明顯。富士還好,插值以後照片還是能夠接受。但是國產的呢,為了迎合一些不懂數碼相機只知道盲目追求高象素的朋友的口味,也搞插值,由於沒有核心技術,插值的效果根本無法接受。
真正能夠分得清插值象素、總像素、有效像素的區別的消費者在今天的市場上還並不多,當然要剖除那些經常跟數碼相機打交道的消費者。這里主要是指沒有對數碼相機有過深入研究就想購買的消費者,某些數碼相機生產商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這個弱點,大肆鼓吹某款相機的解析度如何如何高,繼而誘導消費者為其買帳。
下面介紹一下正確的購買原則:
根據需求選擇您購買數碼相機的最大非插值像素!
從消費者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用戶使用數碼相機都是用來拍照,然後進行數碼沖印。現在普遍使用的200萬~500萬像素數已經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了。其中200萬以上像素是沖印照片最基本的要求,200萬像素可以達到1600×1200的解析度(這是最大解析度,建議使用1280×960),按照一般300dpi的標准來計算,210萬像素就可以完美地輸出5英寸的照片,而500萬像素可以達到大約2580×1936的解析度,能夠完美地輸出14英寸的照片。目前市場上炒的很熱的800萬,按照這個演算法可以輸出16英寸以上的照片了。但是憑心而論,您用的到嗎?洗一張14寸的照片需要多少錢!?再說如果是在電腦上顯示的話19寸的顯示器也就顯示到2048*1536吧,那麼大的照片您也要縮小的吧。不要說你買800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就是為了把800萬象素的照片縮小到300萬象素來看,如果這樣500萬象素都足夠了。
一樣的價格,但是象素差100萬,選什麼?
到2004上半年,市場上普及機型出現了300萬和400萬有效像素並存的局面,到底該不該為這100萬像素支出差價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不過考慮到400萬象素已經是消費級數碼相機的入門主流方向,而且拍攝解析度越高,拍攝與保存影像的靈活性就越大,故筆者傾向選擇400萬的產品。而高端機型通常為500萬到800萬像素產品,這樣的產品適合攝影愛好者使用。至於富士使用的SuperCCD,消費者在選購時應該注意的是其實際拍攝效果不可能擁有等同最大輸出像素具有的畫質(600萬輸出品質接近傳統CCD 的400萬象素效果,千萬不要希望插值效果可以跟真正600萬象素的數碼相機比!)。
第二大誤區:CCD和CMOS感光器件沒有什麼區別
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價格、成像質量有很大差別
如今的數碼相機感光器組件主要有兩種,一是CMOS,製造成本低但圖像效果不算太好,另一種是CCD,價格要比CMOS的高,但在同像素值下成像效果要比CMOS好。(高端CMOS感光器件,不在消費類數碼相機討論范疇)
另外,目前市場上的CCD也分為兩種。一種為RGB原色CCD,一種是CYMG補色CCD。兩者都有不同優點,如果只是使用屏幕看相片,則使用原色CCD的數碼相機應該是比較好,因為一般屏幕是用色光RGB模式色彩表現;如果使用者常常需要將檔案輸出成照片或是從事印刷輸出,那麼使用補色CCD是比較適當。目前大部分原色CCD都是使用SONY Super HAD CCD,還有富士獨家的超級CCD(SuperCCD),其中富士的超級CCD是以45°角的方式排列CCD上的感光組件,因此在像素上感覺會比較多,但實際像素並非如此。因此在購買富士的數碼相機時,要注意一下實際CCD的像素,別被數字騙了。
消費級數碼相機,筆者建議消費者還是購買使用CCD感光器件的吧,這個領域CCD優勢非常明顯。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數碼相機大多使用了索尼公司生產的CCD,如索尼、佳能、奧林巴斯等等;松下使用自產CCD。富士的大多數產品也是使用自產的SUPER CCD。就家用機型來說CCD的個體差異近乎微妙,不必強求,在這三個參數中消費者應該主要關注CCD的有效像素。
第三大誤區:認清相機中的變焦功能
現在市場上的數碼相機都有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兩種功能。焦距反映可拍攝景物的距離遠近。數碼相機的變焦公式為:變焦=光學變焦×數碼變焦。光學變焦是依*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變焦方式與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攝像頭的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再不損失畫質的前提下)。3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以3倍光學變焦為主,也有2倍或4倍的。數碼變焦的放大方式是把原來CCD感應器上的一部分像素放大到整個畫面,所以放大後的效果就不是很「真實」。有的相機標有高倍變焦,購買者還是要弄清它的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各多少,數碼變焦沒有實際意義,不必過高要求。舉個例子說明,SONY的F717是5倍的光學變焦*2倍的數字變焦總共是10倍變焦。但是F717隻有5倍光學變焦,其他的是*處理晶元運算放大的!
用帶有光學變焦的數碼相機我們可以通過焦距調節拍攝出遠處放大的景物,並能擁有很清晰的照片。對於目前數碼相機而言,擁有同樣解析度的CCD,如果一款變焦相機和一款定焦(一般只有數碼變焦)相機相比,它們從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對於高像素的數碼相機來說一般都要擁有3×以上的變焦功能,如果經常拍攝一些遠端景物或動物,我們還可以選擇6×光學變焦功能的數碼相機,這樣拍攝畫面會更加完美。
限於CCD的尺寸,數碼相機通常採用10倍以內的光學變焦鏡頭,部分特殊產品甚至採用擁有12倍左右光學變焦能力的鏡頭(目前市場上光學變焦12倍的只有松下的FZ10),且變焦後不會對影像質量造成明顯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時候廠家銷售時都會宣傳擁有「10倍」、「14倍」變焦能力,這是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相乘以後得到的所謂能力,數碼變焦對影像質量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選購時應只以鏡頭的光學變焦能力作為主要的參考指標。
現在各個品牌的數碼相機還將鏡頭作為自己的賣點,如索尼使用「蔡司標准」鏡頭、松下使用萊卡鏡頭、佳能使用自產佳能原廠鏡頭、尼康使用自產尼克爾鏡頭、富士使用自產富士龍鏡頭等等,在普及型數碼相機中採用的鏡頭差距不十分明顯,但在家用准專業級數碼相機的選購時,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
第四大誤區:盲目追求數碼相機的攝像功能
現在的數碼產品越做越先進,數碼相機已經具有了攝像功能,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數碼像機時也喜歡購買能攝像的產品,想做到一機兩用,既可以用來拍照,也可以用來攝像。這種想法被廠商利用就出現了現在大多數數碼相機都帶的攝像功能,迎合消費者的口味。
一機兩用可以說是當前數碼相機產品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當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達到完美的兩機合一,許多產品只是在CCD像素數這一方面達到了要求,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影象質量也不一樣,有好有壞,但再好也無法跟真正的數碼攝象機相比,所以說它們的攝像效果還是無法與真正的數碼攝象機抗衡的。消費者一定要明白現在的數碼相機的拍攝的都是MPEG4格式的影象,都是*一幀一幀的圖象拼起來的,目前最好的數碼相機也只能實現30幀/秒,但是圖象只能實現640*480的水平,跟數碼攝象機根本沒的比。
所以一般消費者就不要過分考慮數碼相機當數碼攝象機用了。因為就算廠商不會放棄其中一塊市場,把他們結合起來出售的。象網E拍類的產品也是,它的攝像功能也是MPEG4格式的,不是真正的影片格式。
第五大誤區:盲目相信品牌效應
購買數碼相機時,很多人會考慮什麼牌子的機器好,隨後就認准這個品牌的產品購買,卻忘了考察它好在哪裡、與其他品牌同檔次的產品又有何差異。最終可能落得個「名牌不實用」的情況,筆者經常可以聽到「買索尼有面子,拿出去很拉風」這樣的言論。其實數碼相機的品牌信譽度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在購買前應該對各廠商的產品進行全面的了解,多看資料,多去現場試一下機器,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適用才是最好」!買數碼相機不僅是為了面子問題呀。
現在國內市場上的數碼相機廠商非常多,索尼、佳能、奧林巴斯、尼康、柯達、柯美、富士、松下、三星、等產品質量都相當不錯,功能方面各有所長。每個廠商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根據自身需要選對了機型,就可以為家居、旅行、工作等帶來無盡的樂趣,而盲目的追求品牌效應是不實際的,一個品牌好並不代表它所有的機型都好,您說是吧?
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符合自己胃口的數碼相機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需要自動功能多,那麼有可能尼康的幾款機器適合你,喜歡手動豐富的那麼佳能的有幾款適合的,MM選數碼相機有可能需要外觀小巧的等等,都要根據實際出發,盲目看品牌害處很大。
第六大誤區:盲目追求技術參數
一些年輕的消費者對新事物感興趣,對新技術非常發燒。往往在論壇上就一些數碼相機的參數問題爭論不休。其實,有些參數對消費者來說是很關鍵的,例如CCD的尺寸、光學變焦倍數等等。但是,有些參數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例如最大拍攝時間、採用什麼樣的CCD,使用什麼樣的鏡頭,鏡頭馬達是什麼的,這些數值對於主流消費級數碼相機來說沒有實際意義,不象使用單反類的產品,一點技術進步都是一個標志。
作為家庭數碼相機愛好者,一定要記住這些技術參數只是選購時的參考,千萬不要花過多的精力去追求某某參數,這些時間不如多去考察一下市場,了解行情,避免被JS算計。因為一般的家用數碼相機的性能參數之間差別並不大,這些微小的技術差別在最終完成的作品上是可以忽略的,對影像造成的影響是肉眼無法分辨出來的,所以你既然你是為了一般用途,那麼就不要對某些參數「耿耿於懷」,爭論不休啦:)等你買了相機才發現,這些功能並沒有用上幾次,相反你還要為這些買單。
第七大誤區:被遺忘的角落——電池的類型與續航力
使用電池的類型也是購買數碼相機時需要弄明白的,一般來說,使用專用鋰電池、鎳氫電池的數碼相機不光能為使用者節省下大量金錢,還能大大延長拍攝時間。一般電池則不能重復充電,消費者必須不斷購買才能保證正常使用,天長日久,這筆開支絕對不會是個小數目。
目前市場上,數碼相機幾乎都是使用鑷氫充電電池和智能鋰電池2種類型。鑷氫充電電池優點是價格相對便宜,使用時間較長,對使用環境要求比較寬松,如果電池沒電還可以用5號鹼性電池代替,經濟實惠。不足是電池的記憶效應比智能鋰電池大,不夠環保,充電時間長。智能鋰電池優點是充電時間短、重量相對鑷氫充電電池來的輕些,並且很環保,幾乎可以忽略記憶效應。這種類型的電池不足是價格較貴,兼容性不是很好。
消費者購買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類型,就目前情況來看,家庭使用建議還是鑷氫充電電池,總體擁有成本較低,兼容性好。對數碼相機要求輕巧的消費者來說,鋰電池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八大誤區:只有「蔡司」,「萊卡」才是「專業」鏡頭
為了給消費者留下高深莫測的印象,某些生廠商往往會宣稱自己的產品使用了蔡司、尼科爾、錸卡、施耐德等專業鏡頭,對相機不太熟悉的消費者難免會信以為真,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直到上了當仍不會醒悟。
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少見,對數碼相機不太了解而又想盡快實現數碼相機夢的消費者往往是常見的「受害者」。我們不能說「蔡司」、「萊卡」不好,但是「蔡司」、「萊卡」不一定就全是好鏡頭吧?
總的來看,數碼影像產業最著名的光學鏡頭生產商不外乎卡爾•蔡司、尼科爾、萊卡、施耐德四家,蔡司、萊卡一般應用於專業領域的相機、太空成像等用途,尼科爾、施耐德則多應用於專業數碼、單反等領域。所採用的鏡頭均會被打上醒目的標記,並且在說明書上詳細標明,消費者到互聯網上查詢一下也能夠輕易查到。
比如說SONY和PANASONIC一般都說自己使用的是「蔡司」、「萊卡」鏡頭,其實大家不要過分迷信。因為這些鏡頭也是「蔡司」、「萊卡」授權他們生產的,不一定真正出自原廠。
㈥ 最好的我們里耿耿用的這是什麼相機
尼康FM2,經典手動膠片機,蜂巢鈦合金快門。
㈦ 最好的我們女主角用的相機是哪款
尼康fm2,是一台膠片相機,現在很受追捧,價格炒的虛高。
㈧ 耿耿那個相機大概多少錢
尼康的DF,那個顏色的賣的比較少,基本都是黑色。。單機身的話是一萬二左右
㈨ 《最好的我們》劇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最好的我們這部劇中有很多的劇情是大家沒有關注到的,劇情的背景是03年,但是那個時候的耿耿已經有相機了,說明她的家庭非常好。而且原著裡面的耿耿剛上高中的時候就買了索尼最新款的攝像機,當時的攝像機售價是8000多元。換算到今天基本上已經翻了6倍,所以說當時的耿耿,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花了5萬多塊錢買了一台相機,不得不說現在想起來真的會讓人懷疑她的家庭究竟有多有錢。
後來耿耿的媽媽說要在振華的附近買一所學區房,在重點高中的旁邊隨便買一所學區房,而且還想送自己的女兒出國,這個條件真的是杠杠的。通過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到,怪不得余淮覺得自己配不上耿耿了,至少在家庭環境上,余淮是比較自卑的。
㈩ 最好的我們中耿耿的相機是什麼型號的呢
尼康FM2 型照相機是目前NIKON 35mm系列中唯一的一架銷售期最長的全機械照相機。它是尼康公司於1977年推出的FM型的改良型,於1982年推出,該照相機也是目前在市場上還在供應的尼康全機械相機(2001年已停止生產,由新型號FM3A所取代)中的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