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佳能r6+Clog3設置
摘要 設置斑馬線:亮部>95及暗部10-20
㈡ 斑馬線有沒有什麼規格
根據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 D82-2009(交通部,2009年7月28日發布),對人行橫道線(斑馬線)做了規定。
斑馬線的寬度、長度、間隔,是有一個國際標準的。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5米。每條斑馬線的寬度應為45或60厘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
在一段路上,斑馬線的設置間隔一般為150至500米,合理的設置間距為350~400米。也就是說,在城市裡,最好每隔350至400米設置一段斑馬線,方便行人通行。
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劃定行人過街線路,設置提示標志。根據規劃,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上設置盲道。
(2)相機斑馬線設置多少好擴展閱讀:
斑馬線按功能可簡單的劃分為:路牙沿、附屬設施功能帶、盲道、人行道、退讓線五個部分。雖然每一部分看起來都很簡單,但它在城市道路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這五個部分合理整合,就能發揮更高的作用。
大多數斑馬線是水泥制的。多用的斑馬線(也供自行車使用)往往鋪有柏油等軟於水泥的材料。此外還有碎石、木頭、橡膠和其它材料制的專供行人使用的道路,不過這些材料制的一般不被稱為斑馬線。
㈢ 斑馬線的國家標準是什麼
斑馬線的國家標准如下:
1. 斑馬線的寬度、長度、間隔,是有一個國際標準的。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5米,應該橫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馬線每條的寬度在45或60厘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
2.在一段路上,斑馬線的設置間隔一般為150至500米,較為合理的設置間隔為350至400米,也就是說,在城市中,最好每隔350至400米就設置一段斑馬線,便於行人通行。
3.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標 志。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 對於機動車來說,看到斑馬線就要自動減速緩行或停下,車讓人,讓行人先行。
斑馬線一般是由多條相互平行的白實線組成,好似斑馬身上的線條,所以稱作"斑馬線"。斑馬線作用是能引導行人安全地過馬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
斑馬線的作用: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斑馬線車輛和行人處於混亂的交通狀況,這樣的話引發交通事故的幾率有很大,斑馬線具有保護行人安全出行的作用。
㈣ 斑馬線的寬度規格多少還有道路分割線的寬度規格多少謝謝》
1.斑馬線的寬度45或60厘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5米。
在一段路上,斑馬線的設置間隔一般為150至500米,較為合理的設置間隔為350至400米,也就是說,在城市中,最好每隔350至400米就設置一段斑馬線,便於行人通行。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標 志。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
2.車行道分界線一般線寬為10cm或15cm,交通量非常小的農村公路、專屬專用道路等特殊應用情況下,線寬可採用8cm。
車行道分界線為白色虛線,用來分隔同向行駛的交通流,設在同向行駛的車行道分界線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允許車輛越線變換車道行駛。凡同一行駛方向有二條或二條以上車行道時,應劃車道分界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車道分界線的尺寸為劃600間隔900 ;劃400間隔600。其他道路,劃200間隔400。(單位cm)。
(4)相機斑馬線設置多少好擴展閱讀
斑馬線歷史起源:
斑馬線源於古羅馬時代的跳石。早在古羅馬時期的龐貝城的一些街道上,車馬與行人交叉行駛,經常使市內交通堵塞,還不斷發生事故。為此,人們便將人行道與馬車道分開,並把人行道加高,還在靠近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跳石,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志。行人可以踩著這些跳石,慢慢穿過馬路。馬車運行時,跳石剛好在馬車的兩個輪子中間。後來,許多城市都使用這種方法。
19世紀末期,隨著汽車的發明,城市內更是車流滾滾,加之人們在街道上隨意橫穿,阻礙了交通,從前的那種跳石已無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頻頻發生。
20世紀50年代初期,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規定行人橫過街道時,只能走人行橫道,於是倫敦街頭出現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橫線,看上去這些橫線像斑馬身上的白斑紋,因而人們稱它為斑馬線。司機駕駛汽車看到這條條白線時,會自動減速緩行或停下,讓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隨處可見。
道路分割線:
車道分界線是用來分隔同向行駛的交通流的交通標線,一般為的是白色虛、實線或黃色虛、實線。白色虛線是分隔同向車的,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變道、超車。白色實線也是分隔同向車的,不過不可變道。黃色實線是分隔不同向行駛的車的,有時是分隔同向車的,既可作分界線,也可做中心線,不可變道。黃色虛線既可作分界線,也可做中心線,做分界線時可變道。
參考資料
網路-斑馬線
網路-車行道分界線
㈤ 攝像機的斑馬紋調到多少適宜宜
斑馬這個值是個暴光值的輔助指示,咱們往往看到的70和100這兩個值,70是指中灰在你當前的暴光情況下,暴光正常,也就是說,你在你鏡頭前放一塊中灰板,你調整光圈的開合,當畫面中的中灰板出現斑馬,那說明當前暴光正常!100是指純白,沒有細節的純白,也就是說,你在鏡頭前放一塊白板,當出現斑馬時候,說明當前暴光正常!其實就跟一反射式測光表差不太多!
我拍的時候一般喜歡用70,比較好把握,拍人物近景時候,注意你的主光面的高光區,也就是類似顴骨,鼻尖這些地方,這些地方的亮區出現斑馬,就說明暴光差不多合適了,拍姑娘的話呢,你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半檔或者一檔的光圈,能顯得白點,嘿嘿!
拍全景的話,看帶天不帶天,帶天,那就得以天為標准,但是你得保證天跟人的光比差不太多,要不人就該暗得厲害了...把天的大部分開出斑馬,就差不多了,如果天跟人光比太大,那你還是保證人,天毛點就毛點吧...那麼也就是說你拍全景如果不帶天,或者說帶了天但是光比太大,那就把人臉整個開出斑馬,就差不多了!
空鏡的話,這個就比較麻煩了,因為空鏡的話你的拍攝物體太不定了,總之呢,你要注意你畫面當中的高光區,按著高光區開合光圈,看斑馬的情況,也就是讓高光區出斑馬!
100那一檔,其實就是你的暴光極限,比如拍近景,如果你看到你人物臉上的高光區是斑馬了,那就要收光圈,讓斑馬剛剛消失,那就差不多了!其他的也可以按著這個方法!也就是說,你以高光區為標准,那麼,按著100的斑馬說,出現斑馬的時候,你就要稍微收點光圈了!
㈥ 索尼微單中提到斑馬線是何意思作用怎設置
一、斑馬線的意義和作用:
索尼相機的 「斑馬線」是給拍攝者用來參考正確曝光而設置的,當畫面中的高光部分曝光過度時,就會在這部分曝光過度的畫面中出現「斑馬線」,以提示拍攝者注意調整曝光量,以免失去畫面中高亮部分的細節。使用「斑馬線」功能對攝像正確曝光非常有益處。
「斑馬線」是防止「曝光過度」而設立的。啟動數碼攝像機的「斑馬線」功能後,在拍攝時,攝像機會讓畫面中過亮的部分顯示出「斑馬線」,當畫面中的沒有「斑馬線」或是只是很零星的有一點,說明曝光沒有過度;
當「斑馬線」占畫面比例過大,說明有曝光度現象。一般專業級攝像機還可以設置顯示「斑馬線」的亮度等級,比如可以從50%到105%之。實用中大多是設置在80%或是100%,比如設置在80%,就是亮度等級達到過曝標准80%時,就會出現「斑馬線」。
二、使用「斑馬線」參考曝光的原因:
在實際拍攝中,如果不使用「斑馬線」只通過LCD來觀察曝光是否正確的話,至少有兩個方面會影響或是「誤導」曝光。
1、環境亮度方面,在使用數碼攝像機時拍攝時,如果在雪景、沙灘或在太陽下等環境亮度特別高的時候,LCD上的亮度受環境亮度的干擾,基本看不清楚,所以單憑觀察LCD確認曝光是否正常是不行的。
2、數碼攝像機LCD屏亮度的設置問題。機器的LCD屏亮度設置的較低,使原本正常曝光的畫面在LCD上顯示的比較暗,如果調整曝光量「讓LCD畫面曝光正常」,但是實際記錄的畫面卻會曝光過度兩檔以上。
所以無論LCD顯示的畫面如何,只要看到畫面中有大量的「斑馬線」,就完全可以確認有過曝問題。大概理解「斑馬線」在攝像中的作用,使用「斑馬線」功能對曝光控制來說是很方便直觀的。
三、設置方法:
相機菜單項目說明:
關(默認設置):不顯示斑馬線圖案。
70:在亮度超過約70IRE的影像部分顯示斑馬線圖案。
100:在亮度超過約100IRE的影像部分顯示斑馬線圖案。
(6)相機斑馬線設置多少好擴展閱讀:
索尼微單功能運用:
1.使用放大對輔助行精確對焦。
關於對焦大家概念中無非就是自動對焦或者手動對焦,而索尼則提供了dmf半自動對焦方式。在自動對焦對好的前提下,允許用戶進行手動微調。可以先半按快門進行自動對焦,然後旋轉對焦環將畫面放大進行手動微調。
如果對於相機的自動對焦不夠信任的話,使用dmf對焦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使用mf手動對焦的情況下,轉動對焦環或者設置自定義鍵同樣可以進行放大對焦。
2.使用手動鏡頭時開啟峰值輔助。
索尼微單其中一個樂趣轉接一些手動的鏡頭,並不是因為樂趣而是因為窮才買的手動鏡頭。手動對焦除了憑借肉眼大致觀察,索尼微單還提供了峰值輔助,其中還可以調整峰值水平以及顏色。打開峰值對焦以後只需旋轉對焦環就可以看到有紅色的顆粒,紅色顆粒所在的位置也就是焦點的位置。
其原理是將畫面對比度最高的區域用高亮的方式顯示出來,越是接近合焦,畫面上出現的紅色顆粒就越是明顯。手動對焦用戶強烈建議開啟此功能,另外第一條中的放大對焦自定義按鍵同樣可以為手動頭帶來極大便利。
3.使用觸摸對焦指哪打哪(僅限a7r3/a7m3)。
實際上a7相機上的觸摸對焦和手機上的觸摸對焦還是有些區別的。手機是直接對焦,相機的觸摸只是將對焦區域切換為點對焦並且可以觸摸選擇,真正想要對焦還需要半按快門。將一個自定義按鍵設置為開關觸摸對焦,在某些場景,通過觸摸操作選擇想對焦的主體,就可以迅速對焦完成拍攝。
注意事項:
1、IRE(無線電工程師學會)是用作亮度基礎的視頻信號電平的測量單位,參考電平(基準電平)設為0(%),而最高電平(完全白電平)則設為100(%)。
2、如果拍攝對象的亮度超過100IRE,影像可能會變得過度曝光。
3、斑馬線圖案不會記錄在影像中。
㈦ 斑馬線的標准尺寸是多少
法律分析: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至5米,橫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馬線每條的寬度在45或60厘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 在一段路上,斑馬線的設置間隔一般為150至500米,較為合理的設置間隔為350至400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六條 根據道路條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劃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沒有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在道路中間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道路兩側通行。
㈧ 斑馬線的設置有哪些硬性標准
斑馬線一般是由多條相互平行的白實線組成,好似斑馬身上的線條,所以稱作"斑馬線"。斑馬線作用是能引導行人安全地過馬路。斑馬線的寬度、長度、間隔,是有一個國際標準的。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5米,應該橫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馬線每條的寬度在45或60厘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
㈨ 相機斑馬線的值代表什麼意思,越大越好嗎
斑馬線代表高光溢出,越大表示過曝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