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用的數碼相機光學變焦是6倍好還是10倍好
這主要是看樓主的需要了。好還是不好關鍵看是不是能適合樓主的需要。
本來樓主需要數碼相機,可是我推薦可以拍照的手機,盡管手
機質量性能都很很好,那也無法滿樓主的需要。
單從數碼相機的焦距來說,我個人認為廣角要比長焦用的多。
另外,光學變焦的大小不能只看倍數,要看最長焦的大小。就
像樓上指出的。或者A鏡頭的焦距范圍是30MM-300MM,這樣算來
A鏡頭是10倍光學變焦,而B鏡頭的焦距范圍是300MM-600MM。
這樣算來B鏡頭才是2倍的光學變焦。但是B鏡頭明顯是要比A鏡頭
看的更遠的。
所以說關鍵是看樓主的需要的了,和樓主的愛好。
如果樓主喜歡攝影,那麼建議找個大變焦的(最好還帶大廣焦)
的數碼相機入門使用。
如果樓主就是一般的家庭照相,用著省心。平時就是照個合影,
到此一游什麼的,那麼就不必買大變焦的相機。最大光學變焦到6倍
就足夠了。
最後,祝樓主購買到自己喜歡的相機。
❷ 數碼相機光學變焦倍數多少被最好相機鏡頭焦距與變焦倍數關系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究的問題!
一般而言,數碼相機的光學倍數應該是越大越方便的,因為變焦倍數越大的相機,你就能拍得越遠。這就意味著你能夠用相機的變焦來代替自己的腳步,從而拍到別人所拍不到的東西。所以,如果是家用用途的數碼相機,變焦倍數越大越好,20倍,30倍甚至大於30倍都毫不過分。但是有這個大倍數變焦的數碼相機,往往都是外形很大,重量也不輕的長焦相機,此時就要衡量是否要犧牲相機的便攜性來換如此大的變焦倍數了,畢竟太大的變焦,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場合是用不上的。
如果說「夠用就好」的話,5~10倍就可以了。而5~10倍變焦的數碼相機既能夠有提供夠用的變焦倍數,又能夠維持小巧便攜的機身,這是對家用用戶而言比較理想的。
當然如果你要求畫質要好些,或者專業用途,那就另當別論了。
鏡頭焦距,其實與變焦倍數是相互獨立的參數。鏡頭焦距所確定的是這支鏡頭的成像視角(也就是畫面的寬(廣角)窄(長焦)),哪個焦段是廣角,哪個焦段是長焦,都能夠用焦段來清楚形象地寫清楚。
而變焦倍數,是鏡頭長焦端(最長的焦距)除以廣角端(最短的焦段)之間的倍數,例如,25~100mm的鏡頭長焦端是100mm,廣角端是25mm的話,變焦倍數就是100÷25=4。
之所以說與焦段互相獨立,是因為變焦倍數不能說明這支鏡頭廣角有多廣,長焦又有多長。因為正如剛剛所說,25~100mm的鏡頭是4倍變焦,50~200mm的鏡頭也是4倍變焦,100~400mm也是四倍變焦,而這三個鏡頭的視角可是相差很大。所以,光看變焦倍數,不看焦段的話,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當然,對於家用數碼相機來說,變焦都是從廣角焦段算起的,所以不會存在50-200、100-400這些在單反領域有專用意義的焦段,而是一般從25~28這些常見的廣角焦距起步的。所以就回到了第一段所說的那樣,變焦倍數越大,用起來越方便,但是夠用就好。
歡迎追問。
❸ 相機的2、5、10、20、30倍光學變焦是什麼意思倍數越高越好嗎
相機的2、5、10、20、30倍光學變焦是指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倍數不是越高越好。
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方式與傳統35mm相機差不多;
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一些鏡頭越長的數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也更大;
我們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數碼相機,一般沒有光學變焦功能,因為其機身內根部不允許感光器件的移動;
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這些「長鏡頭」的數碼相機,光學變焦功能達到5、6倍;
如今的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大多在2倍-5倍之間,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體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數碼相機擁有1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
❹ 相機多少像素和幾倍光學變焦才算好
對於普通人來說,其實像素達到1000萬以上就足夠了,因為像素只是決定照片尺寸大小而已,跟成像質量沒有什麼關系,只有感光器(CCD)面積大小才是決定成像質量的關鍵,所以在不增加感光器面積的前提下,提高像素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反而有害(噪點會增加)。變焦倍數越高,拍攝范圍越廣,這給攝影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它也是有負作用的,變焦倍數越大,成像質量就越差,所以大變焦倍數鏡頭一般應用在低端領域,如單反的18-200mm鏡頭,變焦比可達10倍,可以「一鏡走天下」,非常方便,但成像質量就不是很理想,適合於對照片畫質要求不太苛刻的人使用。而高端專業鏡頭為了確保成像質量,基本上沒有超過3倍變焦的。
❺ 數碼相機的變焦最好是多少
數碼攝像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光學變焦明確告訴我們,最好的鏡頭都是光學變焦接近3倍的,多了並不好。
原因如下:由於cos4法則的制約,鏡頭中心及邊緣的進光量,和鏡頭視角成cos4次方的正比例關系。所以,大變焦比的鏡頭,註定廣角和長焦端的中心邊緣進光比非常不平衡。鏡頭的補償非常困難,這種情況只有幾種辦法,一個是減小ccd的尺寸(直接導致像素密度提升,高iso慘不忍睹),一個是使用大口徑的鏡頭(直接導致體積增大,比單反還大,變的不實用),第三用中灰漸變濾鏡(直接導致鏡頭最大光圈急劇縮小)總之都是得不償失的。
而接近3倍的鏡頭,在長焦和廣角端,都還能夠有一定的鏡片修正補償,就能改善了。所以3倍是個最佳值。
其實要畫質的話理想情況是定焦最好,但是變焦是大勢所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追求別太過。3倍左右畫質還是相當有保障的。
另外,高倍變焦把鏡頭拉遠以後對防抖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光變越大,焦段就越多,使用范圍就越大,但鏡頭的質數就會下降。所以一般普通攝影,光學變焦倍率選擇3-5倍就可以了,太大的話則需要三腳架配合拍攝,否則容易虛片。
❻ 手機使用的長焦鏡頭,一般多少倍就可以了
不知道樓主是做什麼用途。
手機使用長焦鏡頭,一般12x,就可以看3-1500米,但是長焦拍攝范圍小,也會犧牲畫質和清晰度,因為手機cmos太小了
這是拍小動物的效果,手機長焦一般都效果不好,樓主要求不高,可以試試。
❼ 數碼相機一般常用幾倍變焦
單純的看倍數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應該從相機的實際焦距入手。
變焦倍數是指長焦端焦距與廣角端焦距的筆直。比如說鏡頭上標注25mm-100mm,廣角端焦距25mm,長焦端焦距100mm,比值等於4,那麼說明這是一隻4倍光學變焦的鏡頭。其實還有一個數碼變焦的倍數,它直接反映了相機處理器的強弱,但是一般用不到數碼變焦(絕大多數手機都是數碼變焦)。
對於一般的數碼相機來說,等於數碼相機CCD對角線尺寸的的焦距為標准鏡頭,比如說35mm膠片相機的43mm鏡頭。最復合人眼的視角,比這個視角廣就叫做廣角,比這個視角窄就叫做長焦鏡頭。廣角和長焦焦距是您選購相機的一個重要指標。
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製造越困難,就會出現兩個問題。一,為達到好的成像成本瘋狂增加,可以參考佳能EF28-300IS USM L。二,由於成本有限,只能以犧牲畫質為代價提高光學變焦倍數。說以一般的單反相機鏡頭都控制在3倍變焦以內,以達到一個成本與畫質的平衡,可以參考各家的24mm-70mm、70mm-200mm、17-55mm鏡頭。可以說,基本上相同價格變焦數越小,鏡頭素質會越高。
一般的數碼相機,國內用戶購買時有一個誤區。就是一定要買專業的,而相機工業相對發達的日本,人們則更看重相機焦段的實用性。尤其是現在PS的興起,完可以在後期數碼彌補價格上的差異。
回到主題,我建議一般的數碼相機,鏡頭3~5倍光學變焦就好了,焦段最好參考24mm-70mm鏡頭和24mm-120mm鏡頭,比較實用。
❽ 攝像機光學變焦多少倍最好
樓主確定沒有記錯?40倍光學變焦是一個很大的概念。
光學變焦通俗說來指得是鏡頭本身通過伸長縮短對取景大小的一個控制,比如某鏡頭光學變焦范圍是35~80mm,那麼他的最近端是35mm,最遠端是80mm,最近端取景范圍最大,最遠端最小,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的不同在於,前者不影響成像質量,而後者說白了就是用相機內部軟體對景物的預裁剪,所以它是一個基本無用的功能。
目前袖珍數碼相機市場推出的最大光學變焦范圍好像只有兩到三款達到了18倍,就是奧林巴斯550uz及富士8000,一般情況下,光學變焦范圍當然是越大越好,越大就意味著你可以將更遠的景物拍清楚,超長焦距很適用於野生動物及體育競技的拍攝,但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經常需要的話,則沒必要為了一個超長焦距付出額外的鈔票,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看清變焦范圍的起始端是多少,起始段即廣角端,它意味著你最多能在取景器中看到多少景物,如果我們把取景器兩緣各連一條線到你的相機鏡頭的話,這個角度的大小就表示你取景范圍的大小,50mm鏡頭被稱為標准鏡頭,它的角度與人眼關注角度大約一致,為45度左右,而18mm鏡頭則達到77度左右,越到廣角端,1mm的角度差距就越大,廣角端的大小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室內拍攝的情況下,廣角端越小可拍到的景物就越多,廣角端對表現宏大場景也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我們寧可犧牲長焦也一定要保證一個有力的廣角,比如如果不考慮資金,那麼這兩款相機——28-200mm和35-350mm中我們肯定選擇前者,雖然後者無論是光學變焦上限還是倍數都比前者要大。
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的拍攝中一般都只會使用28-150mm的焦段,也就是說,只要你的相機涵蓋了這個焦段就已經足夠用了,不必要不惜金錢去追求大變焦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