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歐美相機牌子給我介紹幾個
Zenit是前蘇聯的,後來俄羅斯造。價格很低,快門很爛,一般的只有B,15,30,60,125,250和500這幾檔(後期的212,312和412加了8這一檔)。結構一般般,挺厚實的。測光元件是紅山光電產的,早期外測,後期硫化鎘,總之就是不靠譜。後期還有個km,快門用電子的(日本進口的),有自動卷片和dx讀取。常見型號有122,12xp,ET,11等(都不值錢)。大部分是m42口和pk口。曾經叫做起點牌。我有一台壞的不缺零件,想要20塊給你。 有一些有意思的槍機。 徠卡:德國(西德)產。現在的數碼相機大部分是松下產的,貼徠卡商標,零件都一樣的(松下鏡頭全是徠卡造),比如v-lux40,和dmc-tz20是一樣的(可惜tz20我買時只有英國有售,現在香港也許有了,閹割版可能也在國內上市了)。徠卡的M系旁軸還不錯(本人就是想搞個monochrome),R系單反一般,核心感光元件是柯達製造,其他是日本造和德國造。 德國百佳(praktica,柏卡),東德的。一手開創了M42。性能不錯(我現在就用這個)。厚實,機械縱走鋼快門。外觀一般,功能沒有日本機器豐富,但是也夠用了,而且很可靠,可惜國內不多。後來的pb系統沒那麼靠譜。兩德合並後,廠里的專家全部被施耐德挖走,然後praktica品牌一開始做低端鏡頭(都是sigma和三陽代工),現在和蔡司一起搞低端數碼機,中國造。設計也是中國設計,而且同一個型號會有幾個品牌貼牌(愛國者,海爾之類),望遠鏡一般般。 德國jhagee,二戰時很牛,開創了exa系統,後來被praktica收購,收購後出了一些爛機。兩個德國合並後用exatra在韓國產了一些垃圾鏡頭。 烏克蘭基輔:一般般。前蘇聯時做一些仿製哈蘇和做間諜機,後來也出過135單反,用尼康Al口,比zenit可靠,國內不多。 瑞士仙娜,德國林哈夫:不太了解。 瑞典哈蘇:上過月球。做中畫幅的。不太了解。 德國愛克發:做膠卷的,也出過一些業余相機。中國的青島6型就是仿製它一個型號的。現在做的數碼還湊合。 蘇聯lubitel:做低端雙反的。 蘇聯fed:仿製徠卡旁軸,曾經叫zorki。用M39螺口。越做越爛,比國產略好。 俄羅斯lomo:聖彼得堡光學聯盟,zenit就是它家的。東西一般般,被炒的很貴。 法國愛展能,英國軍旗,英國microcord:年代久遠不說。 德國zeiss ikon/zeiss icon/zeiss之類:名字太混亂不討論,反正就是praktica或蔡司產的。 德國contax:一些是praktica產的,不過不常見。一般都是西德蔡司產的,由日本的cosina代工。 德國祿來:多次破產。主要產雙反。也有一些單反(在新加坡和日本製造)和旁軸(rollei 35)。現在做的數碼很爛。 德國福倫達:和祿來差不多,現在和cosina很有一腿。 捷克flexarial:雙反。 美國柯達:這個不多說。做的膠卷單反一般般(雷丁娜),數碼相機還不錯。,可惜快死了,發明了數碼相機,現在轉行搞印刷了,水平在同行里領先。膠卷還不錯。柯達旗下的國家半導體出產一些很尖端的電子元件。柯達還能自己造核反應堆== 美國寶麗萊:發明了拍立得,多次破產又重生,現在把第一代的化學拍立得賣了給富士,在搞二代的熱升華拍立得。也出產一些垃圾數碼相機和日用品。 美國vivitar:曾經很厲害。因為很多產品都由日本廠家代工,所以常被以為是日本品牌。現在出一些垃圾數碼相機,膠卷單反(中國鳳凰光學代工)和狗頭。 美國通用:還不錯。做數碼相機。以前主要說反應慢,不過現在很大提高了。
② 相機HIEV是哪個國家生產的是什麼牌子
蘇聯相機,旁軸,聽說過沒見過 應該是KIEV
二戰後的1946年,阿森納爾兵工廠經歷了一次完全的重組。阿森納爾廠在戰前就以其技工的高超技術而久負盛名,此時根據戰爭賠償法獲得了蔡司依康工廠的設備和原料。所有從德國運來的東西在莫斯科編組站停留數月後被分配到各地。KMZ得到了鏡頭和製造光學儀器的所有東西,比如著名的6×9超級依康塔。阿森納爾廠得到了35mm康太克斯。蔡司的機械、工具、設備、模具與德國工程師和專家一起來到基輔。隨後的日子裡,阿森納爾-列寧工廠准備好開始生產。Krasnogorsk使用康太克斯的部件製造出第一批基輔相機及鏡頭。最初是50mm/f2和50mm/f1.5,1948年後85mm、135mm和35mm biogon頭陸續生產。
譯稿原文
這些機身和鏡頭都是由德國部件組裝出來的。這批原料用完後,阿森納爾廠迅速製造開始啟動一條製造精密的高品質相機的生產線。而且,在1949年末1950年初,阿森納爾廠製造康太克斯II和帶測光表的III型拷貝。1955-1956年這些相機命名為基輔II a和III a。基輔每年5萬台相機的產量成為蘇聯成就的一個證明。塔斯社是這樣宣傳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工人們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成就」。1957年阿森納爾廠向蘇聯人民推出另一款著名相機哈蘇1000F的烏克蘭拷貝-6×6的撒留特。同年開始生產美能達16的拷貝-VEGA。
1965年3月18日,隨著航天員A. Leonov的空間旅行,他使用的基輔10也大獲成功。
1966年初最早的帶金屬快門的35mm自動單反機基輔10面世。1974年基輔15TEE成為蘇聯第一台35mm TTL單反。1970年為了紀念列寧100周年誕辰,6X6的基輔6S單反以及大量配套鏡頭面世。1971年,阿森納爾廠成為阿森納爾企業「聯合體」。同年MMZ成為BEIOMO,費特成為FED聯合體。
與其他擁有百萬工人的蘇聯企業一樣,阿森納爾以其相機、攝影器材而聞名於世,同時生產軍用、醫用和科學儀器。KMZ作為一個母公司控制了幾個外圍企業,比如位於Uman的VEGA和位於Nezlin的PROGRES。
阿森納爾廠也定期向空間任務SOYUZ、和平等等提供攝影器材。
譯稿原文
1994年烏克蘭仍然生產帶基輔60卡口的基輔88,可以使用基輔90相同的鏡頭。35mm相機仍然在生產的有基輔18和基輔19M,支持大批尼康卡口鏡頭。基輔35AM和口袋機基輔30M經過多次改進仍然繼續生產。
基輔「康太克斯」1947年,產量小於500台。
基輔「48」1948年,產量小於2000台。
基輔「49」1949年,產量小於2000台。
這些基輔與蔡司康太克斯完全相同,這並不奇怪,因為他們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原料。35mm帶聯動測距取景器;金屬縱走簾幕快門;可交換後背;可拆卸卷片軸,在原來刻著CONTAX的地方改成KNEB或者可拆卸金屬暗盒,刻著KIEV字樣,這些片軸與佐爾基不通用;自拍機;雙卡口;有如下可交換鏡頭。
內卡的鏡頭有兩只標頭:
SK-Sonnar Krasnogorsk 50mm/f2 KMZ;
SK-Sonnar Krasnogorsk 50mm/f1.5 KMZ;
外卡的鏡頭有:
BK-Biogon Krasnogorsk 35mm/f2.8 KMZ;
SK-Sonnar Krasnogorsk 85mm/f2 KMZ;
SK-ZK-Sonnar Krasnogorsk 135mm/f4 KMZ;
所有鏡頭都能聯動測距,並有調焦環。
譯稿原文
從1949年底1950年初開始,基輔開發了浮雕、塑形、研磨技術。對原型的改變很少,但使用更多的鍍鉻件。從機身、鏡頭編號可以看出最初的三、四年裡產量很低,每年大約5000台。1949年KMZ也生產了一些配佐爾基的50mmf/2鏡頭。1950年這些鏡頭都稱為Jupiter 8。1955年,Jupiter在阿森納爾製造。
基輔II型1950-1955,與1947-49年的基輔康太克斯相同,僅僅配了一個新標牌,底部支架內部做了少許小改動以便更穩定。
基輔II a型1955-1959,與基輔II型相同,但是配備閃光同步,快門釋放鈕位置更加合理。產量增加,大約15,000台每年。
基輔III型1952-1955,可能與蔡司依康測光表和遮光罩的生產同步進行,基輔III是該系統發展的合理結果。技術特性與基輔II型相同,帶有非聯動的硒測光表。
基輔III a型,1955-1959,與基輔III相同,但是帶閃光同步和改進的快門釋放鈕。基輔II a和III a機身配備了阿森納爾廠組裝的Jupiter 8鏡頭。
譯稿原文
1962年10月,一個重要事件攪動了國際社會「古巴導彈危機」。阿森納爾受到幾個國外進口商的壓力,提供了一批沒有標牌的基輔4a。這些無名基輔序列號以63開頭。
基輔4a型,1958-1974,1958年基輔4a繼承了基輔4型的改進並代替基輔II a。後背去掉了穩定支架,回卷按鈕帶有記憶輔助功能。附件熱靴在機頂凹陷處。配備Jupiter 8M 50mm/f2頭。
基輔4a 2型,1974-1980,與基輔4a相同,但是在自拍機邊緣的投影里有個斜線裝飾(這種自拍扳手的設計被基輔5繼承);新皮套;附件熱靴序列號下面有阿森納爾標志。
基輔4am,1980-1987,與基輔4a 2型相同,但是同時具有基輔4m的改進。配備Jupiter 8M 50mm/f2或者Helios-103 53mm/f1.8鏡頭。
基輔4,1957-1974,作為基輔III a的繼承者,基輔4吸收了蔡司依康康太克斯III a的優點做了一些改進:體積更小但是更有效的新型測光表,新的曝光表控制調節,新的回卷鈕和新的後背。基輔4和4a 也配有新的Jupiter 8M鏡頭和Orion-15廣角頭。
基輔4 2型,1974-1980,與基輔4相同,帶有基輔4a 2型的裝飾和新特性。
基輔4m型,1977-1987,快門為B,1/2-1/1000秒,快門釋放鈕重新設計(與基輔5相同),黑色的回卷扳手,有些帶有鉻質鑲邊,閃光同步熱靴,覆蓋了皮革的自拍扳手,背帶環位置很低。
基輔5,效仿KMZ工程師多年前的所作所為,阿森納爾廠研發部門決定設法擺脫原型。以基輔4為基礎,帶有快門釋放桿,達1/1000秒的快門和一個巨大的校正取景器,阿森納爾廠1965年推出新型相機基輔5型。
基輔5(預產型)1965-1966,35mm聯動測距,帶有平行視差矯正的取景器;「基輔5」字樣凹刻在上皮套上;縱走簾幕快門;速度B、1/2-1/1000秒;自拍;壓鑄金屬的快門釋放桿;閃光同步;膠卷計數窗;曝光計算盤從ASA20-320;垂直回卷扳手;沒有內卡口;Jupiter 8NB 50mm/f2鏡頭固定在外卡口上。
基輔5,1967-1973,與前系列相同;凹刻在機頂的「基輔5」字樣改變;垂直平面調節;熱靴上增加阿森納爾標志和序列號;快門釋放桿縮短;同步釋放在取景器下方;重新設計自拍扳手;Helios-94 50mm/f1.8鏡頭固定在外卡口上。
③ 哪個國家什麼牌相機最好
最好的自然徠卡和哈蘇了,
首先屬於奢侈品類,
其次才是攝影器材。
只徠卡跟愛馬仕合作製作的一個相機包,就有幾萬塊一個了。
8萬塊一個卡片機也有,
一部單反幾十萬屬於正常。
背著一部徠卡、哈蘇單反,往攝影發燒友常常扎堆拍攝的聚集地里一站,不用照相,就只背著,周圍哈喇子就能流一地了。
④ 手頭有個老蘇聯的相機不知什麼品牌什麼年代的東西
這台機器是前蘇聯著名的費特5C,產地是現在的烏克蘭,看型號生產年代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
這台機器的技術參數並不高,但勝在皮實可靠,雖是旁軸相機但和國內眾多的同類機器不一樣,它支持更換鏡頭,且全蘇聯有全套的各種焦距的鏡頭群和它配套。如:印度斯塔爾、尤比傑爾、和平等,也可玩徠卡早期的L39螺口鏡頭。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很多攝影發燒友玩過這款機器,可玩性很大。我就弄了台費特5B,還是帶CCCP(蘇聯最高質量認證)標志的。
⑤ 相機哪個品牌好
尼康,佳能,索尼(卡機或微單)
⑥ 那個國家的相機最好最貴
最好的大型相機:德國的林哈夫,瑞士的仙那
最好的中型相機:德國祿來,瑞典的哈蘇,瑞士的阿爾帕
最好的小型相機:德國萊卡
這些相機有個共同的特點,它們的「靈魂」也就是鏡頭,都是德國產的,比如:蔡司,羅頓斯特,施耐德,祿來,萊卡,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鏡頭。
上述都是指的傳統的膠片相機。
數碼時代,除了萊卡,其他的都要配上數字感測器(數字後背),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數字後背都是丹麥產的。比如飛思。大多數相機,一套標准配置至少都要十萬以上。
⑦ 全球最好的數碼相機 三大品牌是哪些
佳能(從傳統到數碼都不錯,我只用過一款數碼像機使用很順手)尼康(在傳統膠片的時候像機非常棒,我用過F80.但是到數碼後尼康我D70s,但是機器種出毛病,因數碼技術原因吧。)三星(沒用過,和索尼差不多)如果專業攝影推薦佳能,尼康。家用三星、索尼都可以。
⑧ 烏克蘭的手機市場上60%都是中國手機,哪些中國品牌最受當地人的喜愛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在烏克蘭的手機市場佔比非常大,其中在烏克蘭最暢銷的中國手機是小米和OPPO,而華為等國產品牌之所以在烏克蘭的銷量不夠好,是因為無法使用谷歌系統,而在烏克蘭生活的話,谷歌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無法支持谷歌系統的手機,都無法在烏克蘭占據大量市場。
之所以烏克蘭民眾買手機會看系統,是因為谷歌系統在烏克蘭真的太好用了,就拿打車這件事情來說,烏克蘭並不是招手就能夠打車的,而是需要在谷歌生活系統裡面預約,所以沒有谷歌生活系統的話,在烏克蘭的生活會非常不方便,而華為就是因為不支持谷歌生活系統,所以才會在烏克蘭的銷量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