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年級傳承中國的文化故事
1、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貳』 如何發揚傳統文化,做一名傳統文化的優秀傳播者
目前鄉村文化沙漠化、鄉村老人自殺等問題表明,鄉土文明在一些方面已經突破了文明的底線,鄉村文化與鄉土文明需要輸血式急救,鄉土文明需要重建。在儒學遭受空前的歷史摧殘之後,它的復興也必須遵循歸根復命的規律,從最為荒漠化的鄉野開始進行靈根再植。嘉祥儒學講堂的一些學者和工作人員,從2013年年初開始,在曾子故里山東嘉祥鄉村進行鄉村儒學實驗。鄉村儒學實驗的目的,是要重建儒學在鄉村的教化體系,重建鄉村的人生信仰,以解決當代儒學魂不附體的時代難題。鄉村儒學返本開新,最終實現學堂、祠堂、道堂三堂合一,以完成儒家在鄉村再造傳播體系的重構。鄉村儒學講堂不但要替代傳統中國鄉村社會中學堂、祠堂和道堂的功能,而且要提升它的公共性,提升其現代性,提高其教化功能,讓它與現代社會更好銜接。鄉村儒學絕對不是單純的復古,而是要完成儒學的現代轉型。
『叄』 宗聖文化互助運行多長時間了
12月8日開始的,2月27日啟動!
宗聖是務實項目,服務中心可以常駐在公司,老闆天天見面!
靠譜項目不墨跡,2017擼起袖子加油干!!
『肆』 後世儒家為何稱曾子為「宗聖」
曾子作為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著作,後世的儒家尊他為「宗聖」。
『伍』 宗聖文化互助平台怎麼樣 靠譜嗎
宗聖文化互助千組經理帶團隊550911951很專業
『陸』 為什麼全國互聯網金融業界大佬紛紛加入宗聖文化互助
假的 騙人的 小心。
『柒』 宗聖文化互助真的能賺錢,是正規平台嗎
互助金融項目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證明這個模式確實可行,當然,這種項目有賺有賠,多數情況下跟你進入的早晚有關,所以,投資的時候需要謹慎,拿閑散資金去投,以做動態為主。
『捌』 河源市宗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源市宗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7-03-2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河源市新市區長安東路47號四樓408號房。
河源市宗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1600MA4WB58T5F,企業法人倪麗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源市宗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對教育項目的投資;文化藝術及企業管理信息咨詢;教學音樂器材、文具、工藝品、音響設備、服裝的批發零售;人力資源(不含勞務派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源市宗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玖』 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 曾的姓氏來源或者與曾的姓氏有關的故事
春秋時期:
曾氏遠出於夏禹,到了春秋末年,家族中出了曾點、曾參(宗聖曾子)父子。在《曾氏族譜》中,曾氏族人大多把宗聖曾子作為自己的一世祖。
逃至魯國的曾氏族人在魯國世代為官,並且就此繁衍生息下來,同時向四周地區播遷,使曾氏族人遍布於山東、河北等地。秦漢期間,曾氏族人因一直以「孝」著稱,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宗聖」,從而聲名顯赫,家族昌盛。
曾參長子曾元八世孫曾樂,曾為西漢山陰縣都鄉侯,曾樂之子渙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孫頊家望於扶風(今陝西興平),是為扶風房,其二子玉、昌分別徙於冀州(今河北冀縣)、青州(今山東淄博)。
曾寶之孫曾據,因避西漢末年王莽之亂,率宗族千餘人自山東南遷至廬陵縣(今江西吉安)之吉陽鄉,是為吉陽房。曾據有二子:闡與王易。曾闡的五世孫曾丞有三子:珪、舊、略。略居撫州南豐(今江西廣昌),為撫州(今江西臨川)房。
曾闡的十世孫曾震忽避亂徙居韶州(今廣東韶關),為韶州房,曾珪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贛州),其十一世孫曾通則徙居交州(今廣東廣州)。
至此,曾氏族人在漢朝末期以前,由於累官或戰亂等原因,不斷遷移,已分別進入了山東、河北、湖南、陝西、江西、廣東等省。人口眾多,家族興旺,形成了幾個較大的郡望。
『拾』 如何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宗聖故里儒學大講堂掠影】
吳敬璉評價:以傳統文化來做現代表達;以白話詮釋經典 ;以經典詮釋智慧 ; 以智慧詮釋人生 ;以人生詮釋人性; 以人性安頓人心 ;讓人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為現實困境答疑解惑;為心靈安頓尋找支持 ;為人性和諧苦覓方法!弘道明德、正己化人。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滋養心靈!
華夏又逢盛世,滿心卻是迷惘,曾經向外求索,反生無奈亂象。其實呢,聖人也有困惑:孔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更何況我們凡夫俗子呢?
您如果感到人生,事業,婚姻,家庭,身心困惑糾結;您如果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想發財成功,再創輝煌,更上一層樓。
北大客座教授,中國福壽講堂孝文化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中共濟寧市委講師團優秀儒學講師潘守宇先生(附圖:——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中國共產黨濟寧市委員會講師團頒發的證書:《潘守宇同志宣講的〈優秀傳統文化·幸福和諧人生〉報告稿,被評為『2016~2017年度全市優秀理論宣講報告稿』》;濟寧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潘守宇同志被評為優秀儒學講師)等文化藝術界專家學者組成。
歸根復命,靈根再植。
更多背景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gfSp1oezqMUV7KH-fY4Keg
各大媒體對儒學大講堂的報道鏈接——
鄉村文明是中華文明史的主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農耕文明不僅是一種耕作方式,還是一種道德思想文化的傳承。在當代社會,我們需要把中華文明繼續傳承下去,10億人的鄉村這塊重要陣地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否則,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別人會來填補我們的精神空白。整個中華民族就會處於失魂落魄的狀態。
儒學鄉村講堂,歸根復命!像當年的孔子;喬達摩悉達多一樣為荒漠化的鄉野進行靈根再植!重建溫情的鄉土中國!
附:【國內外各大媒體對儒學大講堂的部分報道】——
https://mp.weixin.qq.com/s/hDJbvaUyJWCzGODZfYyXqQ
https://mp.weixin.qq.com/s/2I8RN88LJURsexGZP6OJrA
https://mp.weixin.qq.com/s/kxOmXCWBhnlIXGNGB4sJ1A
https://mp.weixin.qq.com/s/PvGZh7KaucjVgLUG7mRQqA
https://mp.weixin.qq.com/s/N2YjIAZwvyCHfNl6OvkjJQ
https://mp.weixin.qq.com/s/L21YYwqH1LxmmD1ZfF8NgQ
https://mp.weixin.qq.com/s/cJXahpEiWhbSc5j8YvbBXA
https://mp.weixin.qq.com/s/RIWA1hf9wHt5PrcY6t6R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