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
在世界四個文明古國中產生的文化體系中, 中國傳統文化是唯一僅存下來的文化體系,它給我們留下了豐碩的遺產。但是中國傳統文化討論至今,對何為「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這對於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嚴重的障礙。
關鍵詞 中國 傳統文化 內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中國出現了「傳統文化熱」的現象,我國 哲學界、史學界、文學界等各界人士都致力於研究和反思中國的傳統文化,大量的著作、 論文來立說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 現代化問題甚為熱門。不過我認為要想研究好中國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明確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它的概念和內涵是什麼?通過對一些專家學者們對傳統文化的探究我是收益匪淺,富有啟發性。在此,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從「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概念中的「中國」這兩個字眼來看,「中國」指的是我們民族文化形成的搖籃。在古代,中國與「中華」、「中夏」、「中土」、「中州」含義相同,最開始是指天下之中央,後逐漸延伸為統治所及的區域。也就是說傳統文化是在華夏這片土地上以各個民族為主體所創造的文化的總和,這其中包括兩點:第一,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指中國漢族的文化,還包括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國漢族文化是相互融合,共同 發展的。盡管在當時看來不論對於少數民族文化還是中國漢族文化都分別視彼此為異質文化,但他們在沖撞中不斷的交融與同化,共同成為了今天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戰國時趙武陵王效法「胡服騎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漢族文化自始至終都居於主流文化的地位,少數民族文化雖然受漢族文化的巨大影響,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仍然保留並繼承著本民族的文化,並不是一味的吸收、同化。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不應該忽略它。第二,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指各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還包括像佛教文化這樣的異質文化等,關於這一點後面會有涉及。
其次,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統」這兩個字眼來看,所謂「傳統」,如果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詮釋,是指世代傳承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社會 歷史因素,如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制度規范等。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是那些在中國世代相傳,至今仍有影響的文化,必須是因其有價值,具有生命力而得以保存下來的文化,並不是在歷史上出現過所有的文化都稱之為傳統文化。春秋時期,文化、思想發展的是虎氣騰騰,出現了諸子百家學說,可流傳下來的,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又剩下哪幾家了呢?可見那些在古籍中記載,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沒有什麼意義的文化就不能稱之為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歷史學的角度詮釋,「傳統」是指在歷史的基礎上穩定起來,又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遷的。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產物,但他並不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毫無改變的保存著並傳給子孫後代,而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東西。傳統是需要在穩定中延續的,不過沒有發展與變遷就談不上傳統了。不論在哪個時期,中國傳統文化都能夠吸收當時文化之精華,不斷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就如袁行霈老先生所說的:「 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潭死水,它宛若滾滾不盡的江河,不斷吸納支流,或直或曲,或急或緩,或漲或落,變動不居,只有不斷以新的形態代替舊的形態,才能永葆青春。」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就是典型的例證。在兩漢之際,佛教作為一種異質文化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時期的排斥、磨合、同化,最後在中國紮下根,為廣大中國人所普遍接受,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傳統」與「 現代」是相對應的。不過有一些人還沒有把傳統與現代化銜接起來,總認為現代化與傳統是不相乾的,互不幹涉甚好。我認為這樣的觀點是極為不正確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標志,也是一個民族的驕傲,砍掉了一個民族的根,還如何枝繁葉茂?中國傳統文化就像牛頓所說的「巨人的肩膀」,我們要想看的更遠,做的更好就必須站在這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肆意的踐踏巨人的肩膀。雖然我們的傳統文化存在著一些糟粕,比如專制主義,官僚主義,特權思想和家長制,不重視時間和效率問題等;但同時傳統文化中也有精華,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整理,使之成為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有益資源。就如《甲申文化宣言》中提到:「中華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倫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是放射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對於思考和消解當今世界個人至上、物慾至上、惡性競爭、掠奪性開發以及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於追求人類的安寧與幸福,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所以我們決不能做到像民間流傳的那句話「把洗澡水和嬰兒一起倒掉」。況且任何文化的 發展都不是一個消滅一個,一個取代一個的關系,必須是新的文化注入,過時的文化淘汰,有一個揚棄的過程,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其關鍵所在就是要自覺的主動的分清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我們要繼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調整和摒棄落後的腐朽的文化,使之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新動力,從而建設起適合社會發展的新文化。
最後,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現在廣大人民的言、行、思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生活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之中,我們觀賞名勝古跡,朗誦詩詞歌賦,欣賞琴棋書畫……關於這一點不論我們喜不喜歡,承不承認都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始終以自己的言語,行動和思維直接或間接的顯示出這個傳統或優或劣的特色,包括人民的衣食住行,人際關系,價值觀等。譬如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以對方的職務作為稱呼,像劉局長,李處長,孫主任,用這些稱呼來明確身份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等級思想。還有平時我們講「非禮勿言」、「禍從口出」,這是與中國傳統的專制思想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再說近一點的2003年非典時期,2008年的抗冰雪災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國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共度難關,這體現了我們傳統文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些都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作為 歷史的積淀,仍然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不論何時何地,他都在制約、影響著當今的中國人。
綜上所述,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中國華夏民族的這片土地上以各個民族為主體創造的,中國人世代傳承的,至今仍有影響的文化;是在歷史發展中具有穩定形態且不斷發展延續的文化;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體現在廣大人民的言語、行動、思維中的文化。
㈡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2)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舉例:
1、時節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2、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3、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如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4、民間工藝: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千層底等
㈢ 我們可以把傳統文化比作什麼
可以把傳統文化比作哪些呢
1、源遠流長
源遠流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uán yuǎn liú cháng,意思是為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常比喻歷史悠久,根底深厚。出處是《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
例句: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可謂源遠流長。
2、百家爭鳴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後指各種政治、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用於形容文化和思想的燦爛。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至戰國時期,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3、博大精深
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用於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其形容對象多為某某內容。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書〉序》:「迄今讀書,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例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3)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多彩,孕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其中包括:
琴:笛子、二胡、古箏、簫、鼓、古琴、琵琶。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麻將、棋盤等。
書(書法、篆刻):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漢字等。
畫(繪畫):中國畫(中國繪畫):中國帛畫和中國國畫(包括: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古代中國畫,寫實中國畫與寫意中國畫的現代中國畫,中國流藝術的當代抽象國畫)。其他還有:石刻浮雕畫、裝飾內畫、敦煌壁畫等,以及中國抽象油畫等。
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遠古神話、《詩經》、漢樂府、南北朝民歌、楚辭、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四大名著等。
傳統思想:老莊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等。
㈣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㈤ 請問什麼東西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有些文化是最能代表中國五千年的積淀的,是我們應該發揚光大的。
一種誘惑——飲食
智慧的中國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養論,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㈥ 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
醫學 :《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黃帝內經》;
農學 :《齊民要術》賈思勰著 ,《水經注》酈道元著;
四大發明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葯 ,指南針 ;
建築:參見中國建築,園林 ,廟宇 ,宮殿 ,故宮,阿房宮,塔 ,萬里長城,墓葬建築;
繪畫:中國畫 ,清明上河圖;
書法 :金文—篆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硬筆書法 ;
音樂:中國民族音樂,中國戲曲,傳統民歌 ;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樂 ,大舞 ,小舞 ,漢朝樂府 ,唐朝樂舞 ,現代舞蹈,綵帶舞,武功,扇子舞 ;
戲曲:京劇,評劇 ,越劇 ,粵劇,花鼓戲 ,湖南花鼓戲 ;
曲藝 :相聲 ,歌仔戲 ,皮影戲,布袋戲 ,南曲 ,高甲戲 ;
戲曲影視: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史,中國電視,中國電視史;
服飾:秦漢服飾、隋唐服飾、明代服飾、清代服飾等;
飲食:八大菜系:魯菜 (山東菜)、粵菜(廣東菜)川菜 (四川菜)、蘇菜(江蘇菜)、湘菜 (湖南菜)、浙菜 (浙江菜)、閩菜 (福建菜)。
至於像什麼,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個人覺得像是一部網路全書!
㈦ 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中華文明演進與融合的民族特徵和特點的一種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總體代表。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及其先民在中國領土上的創造,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而言之,它是不同文化形式所表達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和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應首先包括思想、文字和語言,然後是禮樂、射擊、朝廷、書號六大藝術,再是書法、音樂、武術、曲藝、象棋、節慶和生活繁榮產生的民俗。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是先秦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對人、對社會的理解和對社會行為規范的追求——「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者強調「禮」,追求「禮」,即確立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㈧ 仿寫比喻句,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
1.大海的水真藍啊,藍得宛如那是一塊璀璨的藍寶石。
2.明鏡般的月亮從天空中照映著大地
1、天上的星星好亮啊,亮的好像一盞耀眼的燈。
2.2.瓢潑似的大雨從天空中灑落下來。
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哪些包括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2、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3、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4、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正月初一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5、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
(9)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內容
1、學科
數學、天文學、醫學、農學、四大發明、建築、繪畫
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戲曲、影視、服飾、書法
2、菜系
川菜、湘菜、粵菜、蘇菜、魯菜、浙菜、閩菜、徽菜
3、教育
國子監、太學科、舉制度、私塾、書院、翰林院。
4、文學
古典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神話、中國寓言、中國典故
5、體育
圍棋、武術、氣功、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