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地鐵文化是什麼
深圳地鐵文化的核心是:人性關懷。
② 西安地鐵的地鐵文化
標識口號: 穿越歷史,感受未來。 運營口號: 地鐵所至,愛心相隨。 企業精神: 追求卓越 勇創一流 企業使命: 傳承文明 提速西安 核心價值觀: 服務百姓 奉獻社會 企業作風: 求真務實 嚴謹創新 廣告宣傳: 2011年:城市的未來,我們的動力;西安地鐵,與您同行每一天。
2013年:一站一世界,一程盡繁華;西安地鐵,為您呈現穿越千年的盛世風華。 2011年09月16日——西安地鐵2號線開通紀念票;
2012年01月14日——壬辰龍年春節紀念票;
2012年02月14日——「開往春天的地鐵」情人節玫瑰單程票。
2012年06月11日——Family親情卡;
2012年09月16日——西安地鐵2號線開通周年紀念票;
2012年12月21日——聖誕美食節紀念票;
2013年01月22日——癸巳蛇年春節紀念票;
2013年09月15日——西安地鐵1號線開通紀念票; 玫瑰車站:北大街站是西安地鐵第一個主題車站,全車站通過玫瑰花裝點出漂亮的乘車范圍;而玫瑰乘務組更是以「玫瑰」為品牌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陽光車站:行政中心站是西安地鐵第二個主題車站,因為水晶宮般的車站造型,讓陽光可以肆意傾灑,因而得名。 西安地鐵開通首日便有「楊貴妃」、「唐玄宗」等進行「穿越之旅」。
西安地鐵在長安城地底穿梭,不經意間即跨越13個朝代,加上沿途的古跡遺址、發掘出的大型墓葬,有很多市民、網友以此為題材暢想「穿越歷史」。 西安地鐵2號線開通時即播出了第一版宣傳片,以「西安地鐵,與您同行每一天」為主題,強調「西安地鐵與您同行每一天」;整部宣傳片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篇章為節慶、第二章為古韻、第三章為和諧。
西安地鐵1號線開通時開始播出第二版宣傳片,以「行者的足跡」為主題,「一站一世界·一程盡繁華」,講述「西安地鐵給您呈現穿越千年的盛世風華」。 去年以來,西安地鐵開展以「您乘坐西安地鐵出行,我講絲綢之路文明」為主題的公共文化建設系列活動內容之一。
西安地鐵39座車站因所處位置不同、歷史文化典故不同,所以播報的內容不相同。廣播採用中國風式的輕音樂作為配樂,使其歷史韻味更加濃厚。語音廣播每隔15分鍾在各地鐵車站站廳、出入口循環播放一次,讓乘客在購票或進出車站的同時,既能快速了解車站周邊標志性建築,掌握精準出行信息,還能加深對西安歷史文化的了解。
③ 倫敦地鐵為何能成為英國的經典文化符號
最受倫敦人熱愛的是在這個古老地鐵里上演過的歷史片段,在電影《魂斷藍橋》里有過體現。第二次世界大戰,飛機轟炸倫敦時,地下鐵的站台成為人們的避難所,從一些資料圖片上,可以看到當時的倫敦人甚至在站台上安設了床鋪,有人會在地鐵站台上過夜,另外一些歷史照片上還有當時的人們聚集在站台上,盡管地面上轟炸聲不斷,但是聚集的人們在一起唱歌,傳遞著對於生活的熱愛和面對戰爭的堅強,這些也許是後來倫敦政府鼓勵站台上設立藝人表演區的出發點,越是困難的時期,人們越需要精神的慰籍。
④ 地鐵文化與城市文化有什麼樣的呼應
深圳地鐵11號線即將於月底開通,將成為目前國內時速最快的地鐵。此外令人關注的是,在全線18個車站中,9個站點都量身定製了各自的「表情」,用專屬的公共藝術牆反映深圳的城市歷史和新時代的變遷。據悉,在這9面藝術牆里,既有「傳統與記憶中的深圳」,也有「時尚與現實的深圳」。比如, 寶安站藝術牆取材於深圳攝影學會會長何煌友的攝影作品《圍海造田》,再現1973年深圳寶安西鄉公社翻身大隊圍海造田的歷史鏡頭;南山站藝術牆則選取被譽為南山三寶之首的荔枝為主題,用傳統的裝飾語言描繪了仲夏時節荔枝豐收的喜悅場景。這樣的消息令人怦然心動。從倫敦在世界上首先建成地鐵至今一百多年來,地鐵日益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某種意義上,地鐵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是一個城市的人文展廳,是人們得以打量、了解城市的一個入口。如何讓地鐵線路成為一條人文專線,讓地鐵成為城市文化的「第二空間」,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道文化考題。以一些地鐵文化發達的國際知名城市為例。莫斯科地鐵的站點進出口內,醒目處是俄羅斯名畫和名人雕像。在香港,既有仿古的老式車站建築配以現代化的抽象作品,賦予舊線路新活力,也有時代感強烈的新式車站,配上附有集體回憶的舊式主題裝飾,表達了整個城市對歷史人文的尊重。我國內地的地鐵文化也在不斷積淀當中。前些年,上海與倫敦分別舉行過「中英詩歌進地鐵」活動,一時引為盛事。北京地鐵曾由官方組織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小型音樂會,反響良好。對深圳來說,這些年來,諸如地鐵圖書漂流、地鐵電影周、「通往書鄉的地鐵」等文化策劃活動,也讓深圳地鐵的文化氣息愈發濃厚。地鐵11號線藉助一系列公共藝術牆勾勒出深圳的文化面容,無疑意味著深圳地鐵文化在進一步向前掘進,意味著地鐵文化與城市文化有了更深的互動與呼應。據報道,未來,深圳軌道交通三期工程還將把多個地鐵站點打造成「一站一故事」,全面反映深圳特色的歷史人文風景——在地鐵里讀懂深圳,讓地鐵出行也成為一次歷史人文之旅,將讓人們愈加體認到地鐵文化對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乃至鑄造城市文化靈魂的重要性。當然,將地鐵打造成優質公共文化空間,不是把「地面藝術」在地下進行「復制粘貼」那麼簡單,而是要充分考慮地下空間和人流的特殊性、通過細節來實現創意與審美的升華。無論是紐約還是巴黎,無論是倫敦還是斯德哥爾摩,這些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城市地鐵文化藝術的百般風景,正是來自城市公共藝術建設和運行維持方案的精心設計。作為一個創意充沛的城市,我們相信深圳地鐵未來將繼續延伸、撐大人們對城市的文化想像空間。
⑤ 南京地鐵4號線的地鐵文化
地鐵4號線是一條東西走向的線路,從龍江一直延伸到仙林,由於4號線是一條主城線路,經過包括頤和路公館片區、省市政府、以及紫金山在內的諸多景點,稱得上是紫氣東來,因此,這條線路被定義為「人文線路」。在顏色的選擇上,經過各種嘗試,最終選擇的是紫色,以此體現出4號線的人文氣息。
4號線的主題文化確定為「寧人偉業」,在車站藝術牆打造上,選擇與南京息息相關的人物和事件。另外,在換乘站點,須綜合考慮兩條線路的文化兼而有之。由於3號線是紅樓夢文化主題,而雞鳴寺站又靠近江寧織造府,地鐵3號線和4號線在雞鳴寺站換乘,因此,該站藝術牆主題最終被確定為「曹雪芹和他筆下的人物」,以展現出生於南京的曹雪芹和他筆下恢弘的文學世界。
地鐵1號線鼓樓站如今是以「六朝古都」為主題的銅浮雕字文化牆,因此4號線鼓樓站選擇了六朝文化里最風骨的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七位名士將齊聚鼓樓站。他們不僅才藝出眾,而且所有人都是「玄虛淡泊,與道逍遙」,兼具中國文人追求的才氣、風骨,以及精神追求,到現在都是中國文人的標桿。
龍江站主題文化牆是鄭和七下西洋,600多年前,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並七下西洋,龍江一代至今仍有當時造船的遺址。
雲南路站主題文化牆是桃李滿天下的陶行知。雲南路站靠近南京大學鼓樓校區,陶行知和南京有不解之緣,他也是南大前身之一——「金陵大學」的首屆學生。
徐庄站主題文化牆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祖沖之。在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在鍾山腳下相繼建了30多處皇家離宮別館和花園,祖沖之在內創造了數學、天文學、機械學、造船學等奇跡。而徐庄軟體園今日的科研創新正是祖沖之當年不斷科研探索千年後的延續。
⑥ 武漢地鐵安全理念是什麼
「始於責任,因愛謹行」,武漢地鐵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把安全風險管控作為地鐵建設運營安全管理核心。
在工程建設方面,源頭上抓設計、勘探,建設過程抓監督控制,收尾抓交接驗收,構建了覆蓋全過程的「六道防線」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在運營管理方面,堅持系統思維,構建設備、行車、乘客、橋梁隧道、公共、消防和突發天氣「七大安全」體系。
地鐵運營文化
「知你心憂、懂你所求」,為乘客提供優質、高效而富有溫度的服務,是武漢地鐵運營的追求。武漢地鐵以滿足乘客需求為導向,不斷挖掘運營潛能,著力提升運能運力;注重服務細節,在車站設置母嬰室、直飲水、愛心傘等10餘項人性化設施,體現地鐵人性關懷。
推行「微笑服務」,將微笑層層傳遞,用服務溫暖出行;堅持常態化、品牌化、規范化開展志願服務工作,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推出「地鐵排隊日」、「拒當易怒族」等活動倡導文明出行,為建設城市文明貢獻力量。
⑦ 廈門地鐵的文化元素是什麼
廈門地鐵2號線於12月25日開通,根據廈門日報的公眾號報道,廈門地鐵的站點設計融入了很多廈門獨有的文化元素。
1.「金」型山牆造型,財富匯聚
廈門地鐵2號線兩岸金融中心站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地鐵文化元素,望採納
⑧ 大連地鐵企業文化叢書有哪些
《青泥印記—時間中的大連》。2016年10月大連地鐵企業文化策劃出版《青泥印記——時間中的大連》,定位是一部大連的地鐵書。
⑨ 地鐵文化是怎樣與城市文化相呼應的
地鐵文化建設的靈魂是體現城市文明,城市文化是地鐵文化的源頭,是地鐵文化建設的依據.地鐵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體現,城市文化是地鐵文化的基礎。
總之,地鐵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體現,城市文化是地鐵文化的基礎。要提升城市精神,促進城市文化的發展,促進城市的經濟建設,地鐵文化在建設中,就不能離開城市發展的歷史,不能離開城市發展的方向,不能忽視城市大眾對地鐵文化的需要。只有合理利用城市文化資源,充分發掘地鐵文化的潛力,在二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拓展地鐵文化的延伸方向,城市文化的特點就會越來越明晰,凝結為城市精神,進而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