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促進文化的發展

如何促進文化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18 10:36:35

1. 如何促進文化發展

一、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包括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雙重發展、繁榮。不論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都應該而且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適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藝術產品。所以,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並加強資金使用方向與效益的監管,要積極鼓勵文化產業發展,對民營文化經濟、民營文化系統的文藝人才一視同仁,為他們提供評職晉級、業務培訓研討等方面的同等政策待遇。這方面應該看重的是他們最後的產出成果,是否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向上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最根本的衡量標准。而且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有競爭,才有活力和創造力,文化事業領域也是如此,不能是無底洞。同時,深受群眾喜愛的文化事業項目,也成為創造經濟效益的源泉。我們一定要打破傳統的那種文化事業只追求社會效益而不管經濟效益、文化產業在不違背基本方向的前提下不必追求社會效益而過於注重經濟效益的觀念,因為,無論是物質產品的生產還是文化產品的生產,只有兩個效益相統一,才能收到持久的顯著的相得益彰效果,這種規律是內在的、普遍的。
二、努力拓展文化產品的覆蓋面、影響力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前提和更根本的。文化藝術內在的創作規律是根本的,一方面需要內在的質量,一方面需要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舉一個例子,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河北學刊》,屬於純學術期刊,在全國業內同類刊物中屬於佼佼者,原因就在於恪守稿件質量第一的原則,無論你是領導還是普通作者,無論你是社科院內部的專家學者,還是外省市的,都一視同仁,視文章質量來決定登載與否,這種不徇私情,確保了其雜志質量和在業內的影響力、權威性。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也就是業內人士都以在該刊物上發表論文為榮、為水平的體現,同時,該刊物總能收到高質量的來稿。還有《新華文摘》、《領導文萃》、《讀者》等雜志,都是高品位文章的結晶,所以讀者眾多,當然作為自辦發行的公開期刊,經濟效益也相應地很好。還有一個刊物,河北省文聯的《小小說》雜志,面向全國的作者徵稿,外省作者的上稿率也非常高,而且對優質小小說給予重獎,這極大地激發了全國各地優秀小小說創作者的積極性(這一點,《南方周末》、《燕趙都市報》也同樣),所以,《小小說》的影響力、覆蓋面非常大,作者群、讀者群越來越大,形成了良性循環。我們當下有一些雜志報刊,尤其是學術類的、時政類的,迎合高校、事業單位人員評職稱的需要,大搞關系稿、有償稿件,這一方面無法保障文章質量,另一方面,絕大部分稿件都是本區域的,無形中對外來稿件採用越來越少,在廣大范圍的影響力、覆蓋面越來越小,這樣的話,當然會步入「非良性循環。」這種「非良性循環」當然是不利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這只是從出版領域來說,在影視劇創作、文藝作品創作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鄉村愛情》、《金婚》、《錯愛》、《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電視劇長期以來在眾多電視台熱播,也能驗證良性循環的規律。
三、要像對待傳統文化媒體、平台那樣,重視和扶持新興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平台建設、新興文化媒體運作。如今,互聯網、手機、光碟、MP3\MP4等電子產品,都是新興的文化媒體、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平台,而且比傳統的文化媒體更具有優勢(互動、快捷、無障礙、成本低、影響力更大、影響范圍更廣等),目前各級黨委政府對這些新媒體在傳播文化、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巨大作用與潛力,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這方面的監管力量、文化產品創作隊伍建設、硬體設施的體系化建設的力度都不夠,而國際社會對此的重視和投入力度相當大,這種反差,使得我們在佔領這些新興文化生產與傳播媒體、平台制高點方面很被動,由此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反動、色情文化作品、圖片、網站的存在與傳播,例如虛假經濟社會信息的肆意傳播,等等,所造成的現實社會經濟政治危害巨大。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盡快採取相應的措施。

2.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

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來實現。

這個「自覺」的核心也就是要求遵循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略對待和實施文化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過6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體現規律性的鮮明特點。

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首先,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人為本,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整個文化建設中處於統領和支配地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把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傳播作為核心內容。

其次,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進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後文化。只有意識清醒,我們才能在文化事業或文化產業發展中不困惑、不迷惘,自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再次,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要強化其引領作用,以之增強人民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歷史認同和價值觀認同,從而使我們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價值體系更有吸引力,經濟物質發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始終把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統一起來。

重視物質力量建設的同時,也重視文化力量的建設,這是我們黨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就葆有的一個優良傳統。物質力量的發展為文化力量建設奠定經濟基礎,並決定著文化力量的性質;同時,文化通過實踐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力量可以輔助、促進物質力量的發揮,並且能夠支撐、引領物質力量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同時,反復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是給予文化力量建設對物質力量建設保障和引領功能的肯定和重視。

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和堅持科學精神相統一。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以上四個堅持,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也是其基本特點和規律。在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方面,始終堅持批判和吸收相結合,堅持繼承和發展相結合,堅持開放性和自主性相結合,使傳統文化現代化,使外來文化中國化,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又一特點和規律。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遵循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規律性方針和原則。

五、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注重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的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能以經濟效益損害社會效益,更不能以商品屬性排斥意識形態屬性,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兩種屬性」和「兩個效益」的關系。這是新的實踐探索得出的新的文化建設的規律。不斷地探索規律、發現規律、遵循規律,按照規律去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由之路。

3.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在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深化文化單位內部人事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以重點文化工程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和基層文化建設,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流動舞台車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
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創作和生產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積極向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完善國家文化藝術創新扶持和資助機制,支持創意性藝術創作和科研活動,鼓勵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增強文化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引導創意性文藝創作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和檔案保護工作。開展全國文化遺產普查,重點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單位、重要革命歷史文物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跡全過程保護管理,搶救和保護瀕危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快構建覆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著力培育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把存量的改造、盤活與增量的創新、擴張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骨幹文化企業;引導各類社會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為各類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和平等競爭創造有利環境,促進形成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實施全國文化產業服務工程,加強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項目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對外文化貿易和外向型文化企業發展,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換成為優勢文化產品,增強民族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4. 如何加快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一個民族保存著還是拋棄了自己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是它將要強盛或者衰落的標志。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寶貴財富,在網路文明的塑造中,如果失去了傳統文化,網路文化也會失去其獨立存在的內在根據,文化霸權主義、殖民主義便有了可乘之機。那麼,如何在網路文化的沖擊下,為傳統文化找一個立身之地,並將其發揚光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利用網路優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網路化發展。我們要利
用網路文化所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將傳統文化作為內容,將數字化作為載體,用新的傳播方式,先進的文化手段去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增加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接觸,從多方面深化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主要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首先,要加強中文網站的建設,讓傳統文化有更多的機會滲透到網路文化之中。要特別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站,從而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路傳統文化品牌,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去佔領網上陣地。其次,要充分利「博客文化」來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博客文化是網路文化中最具特色、發展最快的一種形式。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新文化形態,日益被大眾所接受。目前大的門戶網站幾乎都開設了博客專欄,這對於傳統文化的發展無疑提供了巨大的利用與發展空間。
2.創新傳統文化,提高傳統文化自身的競爭力。沒有創新便沒
有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就要被時代摒棄。傳統文化要在網路文化時代持續發展壯大,就必須有所創新。首先,與本土先進文化的融合、創新。在今天,越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文化,越會得到他民族、他國家、地區的歡迎。中國本土的先進文化,包括個民族文化的先進部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社會意識與行為中,是中國文化的根本。傳統文化在發揚自身的優秀成果時,同時吸取其它本土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優秀部分。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這也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與外來文化的融合、創新
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它有著西方

文化所沒有的優點和特點。當然,因為產生基礎的原因,它與西方的文化相比,也有著其落後欠缺的一面。如今網路文化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面對文化全球化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提高文化創新意識和競爭能力。我們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予以維護和繼承。另一方面要去其糟粕,吐故納新,同時要敢於、善於吸收西方文化的先進成分,逐漸完善自身的文化體系。「古為今用,洋為我用」,使傳統文化適應現代化、全球化的需要,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
3.培養文化主體,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人作為文化主
體,其主動性、積極性在傳統文化的發展傳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文化主體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首先要培養人們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意識決定行為,只有培養文化主體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問題。傳統文化有糟粕的地方,但它是我國文化積淀的成果,其優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魂魄,我們要一分為二地對待它,不能一刀切。其次,要把傳統文化的學習納入學生教育中。現代的學生是在網路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納入學生的日常教育,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接觸、認識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抵制網路文化對學生思想的「獨占」傾向,另一方面培養青少年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精神,只有他們接受、認同了傳統的優秀文化,他們才會積極地利用各種信息手段、交流技術,積極地去弘揚和維護傳統文化,從而引起更多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引導更多的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5. 從文化創新的角度,分析說明如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要途徑和必要措施
(1)主要途徑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繼承傳統美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對外交流,虛心學習和借鑒其它文化的優點和長處
(2)必要措施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堅持依法治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大力開展掃黃打非工作等

6. 高二從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談談如何促進文化的發展

首先,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所以促進文化的發展,我們要積極地進行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促進文化發展,我們應該發揮科技的作用,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收集,傳遞,選擇,儲存文化資源方面發生了根本的變革。促進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
第三,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從而促進文化發展。所以我們應該號召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第四,教育也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促進文化發展,我們應該發揮教育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7. 如何堅持文化自信促進中國文化發展

一是要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根基。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兩千多年前,諸子百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華文明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長盛不衰,其奧秘就在於中華傳統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的獨特品質。因此,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而這些亘古及今始終綿延的文化傳統和文脈根本也是我們的精神命脈。
二是要傳承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無論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敢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抑或是「敢於斗爭、敢於勝利,依靠群眾、團結統一,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究其實質而言,都是中華文明在特定歷史時空下的具體展現,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同時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紅色革命精神,不僅是5000年中華文明發展脈絡上獨具時代意義的一環,還是我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依託。
三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無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紅色革命文化,都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價值。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升華,是中華優秀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深度拓展和集中展現,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論表達和意義建構。由此可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先應認識到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次,正是從這一意義出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鍵在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又要從紅色革命文化中獲得智慧滋養和精神砥礪。

閱讀全文

與如何促進文化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