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文化呀,只要讀書就叫有文化了嗎
文化,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素質。文化,和一個人是否出口成章、腹有詩書無關,與學歷能力無關,它體現在一個人的一言一行當中,體現在其氣質內涵里。
1、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一個人心平氣和,做事妥帖,為人禮貌,就是修養。
例如:在一次世界盃上,某國運動員未進8強,在離開酒店前,潛意識將酒店衛生打掃干凈,收拾整潔,物品疊放整齊;本國球迷離場時隨身帶走垃圾,場地未留下一片垃圾。雖輸了球賽,卻贏得了口碑。這就是修養,就叫文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讀書人的人生追求。修養,修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修養。讀「985」、「211」高校,這是許多現代讀書人的目標,唯書唯分,其他什麼素質、修養都是其次。有了高學歷知識,不見得有良好的修養。所謂的脾氣暴躁、情緒比邏輯來得快,說好聽點是個性張揚,說不好聽其實就是沒修養,沒文化。
2、無需提醒的自覺
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個自覺的人。
例如:某雜志曾刊登這樣一則故事:周末,侄兒跟著一華人去澳大利亞悉尼海域捕魚。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獲。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然後將其中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
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華人回答:「符合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侄兒說:「遠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呀?」華人淡淡一笑:「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文化,就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上車自覺排隊,打飯自覺排隊,見到老人自覺讓座,別人輸密碼的時候自覺迴避,口香糖吐在紙巾里,上廁所自覺靠近一步。自覺是無需提醒的,一個人只有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才會有自覺的行為。
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哲學家穆勒說:「約束是自由之母。個人的自由,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自由的前提是遵守法則,約束自我。放任自己,打著自由的旗號恣意妄為,就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表現。
美國是一個自由國家,但如果了解美國的法律,其實美國是最不自由的國家。隨便亂扔垃圾是違法的,打孩子是違法的,在辦公室講黃段子,也是違法的。正是因為各種約束,才造就了美國的自由。
一種文化植根於一個人的血液里,甚至靈魂里,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一個人的言行。一種自由的文化,正是有各種各樣的約束為前提,才會讓更多民眾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
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善良,其實就是發自內心的讓別人好。
例如:在一次旅行中,離開酒店時隨手將一個帶有針頭的注射器丟在了垃圾桶里。妻子看到後馬上制止,並說道:「針頭需要進行處理,直接丟在垃圾桶里,有可能會刺傷撿垃圾的人。」一個小小善意的舉動,有時候能避免對他人不必要的傷害,這就是善良。
文化,就是一種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是一種細膩的生活體驗,要體會到每一個人的感受,以溫和的態度,平靜的心情,委婉的話語,關切的目光,任何時候帶給別人的,都是一種信任與關懷。不管如何艱難,我們也應該堅持善良;不管多麼孤獨,也要堅守人格的高尚。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5、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應具備四種素養: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不由想起現在所倡導的「文化自信」。思來想後,我們距離文化自信的道路還有多遠?文化自信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更需要你我的共同自律、自覺,共同堅守。
② 那文化的解釋
「那」,即壯族語:na,意為「田」和「峒」。最初可能指水稻田,而峒,指周圍有山的一片田。那,後來便泛指田地或土地。那文化,即壯族的土地文化,以及與此相關聯的文化。
③ 廣西的(那)字文化怎麼解釋又為什麼有那字文化呢
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的原因,壯族與東南亞各民族有著很深的淵源。專家認為,壯族與東南亞各民族是習俗相近、語言相通、生活模式相似,同屬於「那文化」即「稻作文化」。這種因緣關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有利於各個民族、各個國家之間的互相了解與認同。 「那文化」與東盟各民族文化的淵源 廣西民族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覃乃昌說:壯族是現今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廣西境內。壯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壯族及其先民就在華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壯族就是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土著人。 壯族地處中原與東南亞、華南與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匯處,其文化具有相對開放和融合的特徵。壯族先民適應江南主要是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把野生稻馴化為栽培稻,是我國最早創造的稻作文化之一,所以壯族是稻作民族,他們稱水田為「那」,所以稱之為「那文化」。 覃乃昌指出,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提出了「那」文化和「那」文化圈的概念,在珠江水系流域地帶,都分布著冠「那」的地名,其中又以廣西的左右江、紅水河、邕江流域最為密集。在越南北部、寮國、泰國、緬甸和印度的阿薩姆幫等東南亞地區,也廣泛分布著冠「那」的地名。「那」地名分布的地理范圍,東至我國廣東省中部,西至緬甸和印度中部,北至雲南中部、貴州南部,南至泰國南部、越南中部和我國海南省,從而形成了一個「那」文化圈,「那」文化即稻作文化,「那」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那」文化圈是稻作起源地之一。 創造「那」文化的是最早居住在這一地區的侗台語族群,包括我國的壯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和仡佬族,越南的岱族、依族,寮國的老族,泰國的泰族,緬甸的撣族和印度的阿薩姆幫的阿合人等,這些族群具有語言同源,以「那」(稻作)為本的傳統生活方式,壯族與這些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同源異流的關系,珠江流域是他們主要的發源地。 對於「那」文化的發展,覃乃昌說,地處「那」文化圈東部的壯、布依、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由於受漢文化的影響以及地理的不同,朝一個方向發展;而地處「那」文化圈西部的鄰國泰國的泰族,緬甸的撣族,寮國的老族等,由於受到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響以及地理環境的不同,朝另一個方向發展。 壯族文化研究熱潮 壯族文化與東南亞各國的相關民族文化有著淵源關系,是屬同根生民族,在人類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研究對象。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潘其旭認為,應將壯學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即以壯族社會群體及其文化特質為對象,從各個領域進行歷史性和整體性的系統研究,探討其發展過程和規律。 由於母語因緣,「我在泰國大學講學時,有時用壯語講一些日常用語,學生們都聽得懂;在街上買東西,我們用壯語對話,雙方也能聽懂。在泰國講學和考察期間,由於語言相同,就好像在廣西家鄉一樣,這是因為大家都是用同一族源的共同母語,因此為壯族地區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以及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達到共識的親情感。」潘其旭說。 潘其旭指出,從民族語言比較研究表明,壯族與泰族、老族、撣族的語言具有大的、共同語言的要素和特色,就是說,他們出於共同的母語,而追根溯源,他們的母語就是古越語。 如何加強壯學研究和交流,潘其旭認為:由於壯族所處的特定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的原因,與中南半島的東南亞各國的越南岱族和依族、寮國的老族、泰國的泰族、緬甸的撣族等,在不同程度上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早就成為國內外學者所關注的歷史文化現象,並已成為現今國際上的壯學研究涉及東南亞國家有關民族的熱門話題之一。因此,先後有美國、英國、泰國、紐西蘭、日本、越南和寮國等專家學者到廣西進行訪問和民族考察,而且近10多年來更加頻繁,壯學研究越來越多地為國外學者所關注,壯學研究已走向世界。 廣西民族研究所長覃乃昌認為,壯族文化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博大精深的內涵,與東南亞各民族有淵源關系,這是南寧乃至廣西開展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一個資源優勢。 南寧城建缺乏民族特色? 作為廣西的首府,南寧當然具有明顯的重要性。雖然南寧被評為「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具有亞熱帶風光的現代園林城市的格局已形成,但另一方面,南寧與其他少數民族地區首府城市相比,尚未反映出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城市應有的特色,令人感到遺憾。 廣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民族建築專家覃彩鑾指出:目前的南寧既缺乏具有顯著地方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建築,也缺乏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和濃厚文化氛圍的民族商業街、民族公園和雕塑作品,整個城市形成不了濃重的人文氛圍,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對外地人或外國人缺乏吸引力,影響到旅遊業發展,更影響到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和對接。 對此,覃彩鑾認為,這主要表現在人們對南寧城市建設的民族特色的意義和表現形式的認識比較膚淺和模糊,特別是對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主體民族——壯族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豐富文化還缺乏了解和認識,因而在城市的建築設計和舊城改造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穎與洋氣、規模的恢宏與高大、裝飾的豪華與富麗,而忽略了南寧特定的氣候條件和地方民族特色及其歷史基礎,未能重視和合理吸收壯族和其他少數傳統建築及其文化因素。相反的是要規劃建什麼香港街、澳門街、廣東街。 覃彩鑾說,南寧城市建設的定位應該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亞熱帶風光的現代園林城市」,這是國務院關於「南寧市總體規劃的批復」中明確了的,也是當今和今後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現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都在南寧舉辦,城市建設的民族特色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南寧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應成為壯、瑤、苗、侗、仫佬、毛南、仡佬等世居民族文化的薈萃之地,在城市建設中應充分吸收壯族和侗、瑤、苗、毛南等世居民族中建築文化中獨特合理的成分,展示構造形式及其文化內涵,特色鮮明的建築文化風采,樹立首府乃至廣西新形象,顯示其獨特的韻味和永恆的魅力。 覃彩鑾指出,南寧已成為每年一次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與東南亞及世界各國的交往更加密切,南寧向世界展示的不應是高檔大廈,而應該是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這才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
④ 如何理解「文化」的含義
社會學意義上的文化:是一個社會群體的生活狀態,是群體整個的人造環境,包括群體生活中所有物質和非物質產品。
哲學意義上的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類有意識地作用於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活動及其結果,都屬於文化。
漢語中文化的含義:「文化」一詞的本義是與「武功」、「武力」相對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這裡面既有政治主張,又有倫理意義。
考古學、文化學中「文化」的概念:在考古學中,「文化」指同一歷史時期的不依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同樣的製造技術等。
⑤ 那文化特點有哪些
文化結構的四個層次: 1)物態文化層:指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人們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層: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范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系的准則。 3)行為文化層:指人們在長期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不是個人的隨心所欲。 4)心態文化層:指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
⑥ 「那山 那水 那文化」怎麼變成「那山 那水 那之元」了是什麼意思
前面那個是那文化的宣傳,後面那個是廣西那之元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口號,買那元香米的
⑦ 南寧那文化中「那」讀什麼
就讀「na」,「田」在壯泰語中稱為「那」,或者說,「那」是壯泰語「田」的漢字記音,有些也記作「納」,並且被廣泛地嵌入地名,我們稱之為「那」字地名。
⑧ 文化英文怎麼讀
文化英文:culture ,讀音:英['kʌltʃə(r)] 美['kʌltʃər]
n.文化;教養;栽培
vt.培養,栽培
詞彙搭配
1、lack culture 缺乏修養
2、ethnic culture 民族文化
3、human culture 人類文化
4、western culture 西方文化
常見句型:
1、Universities are centers of culture.
大學是文化中心。
2、He has studied the cultures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他研究過東方國家的文化。
3、She has studied the cultures of Oriental countries.
她研究過東方各國的文化。
1、詞源解說
15世紀中期進入英語,直接源自古典拉丁語的cultura,意為傾向。
2、詞語用法
culture常用作不可數名詞,當表示某一特定形式的文化或某種類型的文化時,可用於復數形式。
3、同義詞:civilization
讀音:英[ˌsɪvəlaɪ'zeɪʃn]美[ˌsɪvələ'zeɪʃn]
釋義:n.文明;開化;教養
例句: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⑨ culture怎麼讀
英 ['kʌltʃə(r)] 美 [ˈkʌltʃɚ]
n. 文化;[生物學](微生物等的)培養;修養;養殖
vt. 培植,培養
網 絡
文化; 培養; 企業文化; 栽培 復數:cultures 過去式:cultured 過去分詞:cultured 現在分詞:culturing 第三人稱單數:cultures
詞條標簽:
CET4 CET6 考研 TOEFL IELTS
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 現代英漢綜合大詞典 英漢雙向大詞典
1. N-UNCOUNT 不可數名詞文化,文明(如藝術、哲學) Culture consists of activities such as the arts and philosophy,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of people's minds.
There is just not enough fun and frivolity in culture today.
當今的文化恰恰是不夠輕松有趣。
...aspects of popular culture.
大眾文化的方方面面
...France's Minister of Culture and Ecation.
法國文化和教育部部長
2. N-COUNT 可數名詞文化(尤指擁有特定信仰、生活方式或藝術形式的社會或文明) A culture is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civilization, especially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its beliefs, way of life, or ar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
I was brought up in a culture that said you must put back into the society what you have taken out.
我成長於其中的那個社會文化認為,取之社會必須回報社會。
3. N-COUNT 可數名詞文化(某組織或群體的一致習慣和行為方式) The culture of a particular organization or group consists of the habits of the people in it and the way they generally behave. 【搭配模式】:usu with suppBut social workers say that this has created a culture of dependency, particularly in urban areas...
然而社會工作者認為這使得人們普遍產生了依賴,尤其是在城市地區。
The institutions have realised they need to change their culture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service.
這些機構已經意識到需要改變他們的內部文化以提高效率、改進服務。
4. N-COUNT 可數名詞培養物;培養菌;培養細胞 In science, a culture is a group of bacteria or cells which are grown, usually in a laboratory as part of an experiment. 【FIELD標簽】:TECHNICAL 術語...a culture of human cells.
人類細胞的培養物
...a number of tissue culture experiments.
多次組織細胞培養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