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浙江省餘姚什麼文化遺址

浙江省餘姚什麼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2022-07-19 05:20:39

『壹』 河姆渡遺址簡介

河姆渡遺址是浙江省餘姚市一處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遺址發現於1973年夏,此後的兩次發掘發現遺址包含4個疊壓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等遺跡,出土了夾炭黑陶等遺物和大量動植物遺存和栽培稻穀,一時轟動學術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

1982年,河姆渡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考古》雜志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發現地建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遺址展示區。

(1)浙江省餘姚什麼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河姆渡遺址共發現61餘種動物的遺骸,主要見於第一期和第二期,尤以第一期居多。這些遺骸多因古人食用後丟棄而較為破碎。其中,無脊椎動物3種,脊椎動物58種,脊椎動物中以哺乳類為最多,此外還包含爬行類、魚類和鳥類。在遺址中發現的豬和狗為馴養動物。

在發現的豬標本中,少年個體和成年個體佔到90%,且第一期發現的陶豬身體比例介於野豬和現代家豬之間,證明當時已有養豬食肉的行為。遺址中出土的狗標本和狼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在居住區發現了疑似狗糞,證明當時已馴養狗。

此外,發現較多的水牛標本,說明當時也有可能馴養水牛。其餘動物為捕獵所得,包含象、犀牛、麋鹿、紅面猴等在浙江野外已不存在的物種。據研究,這些物種遺骸應當是本地所產。

『貳』 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什麼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長江中下游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是南方原始農耕文化的主要代表.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餘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製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
故選B.

『叄』 浙江有什麼文化遺址

1.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長江流域一處極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遺址保存完好,內涵豐富,以發達的耜耕稻作農業、高超的干欄式建築、獨特的制陶技術為文化特徵,真實地反映了7000年前長江流域繁榮的史前文明。它的發現和發掘動搖了中華遠古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一元論,有力地證明了長江同樣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


2.浙江餘杭良渚古城遺址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 ,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

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範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3.馬家浜文化遺址

馬家浜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為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鄉天帶橋村馬家浜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南達浙江的錢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蘇常州一帶。

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從事稻作農業,多處遺址中出土了稻穀、米粒和稻草實物,經鑒定,已普遍種植秈、粳兩種稻。農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鏟、陶杵等。還飼養狗、豬、水牛等家畜。漁獵經濟也占重要地位,常發現骨鏃、石鏃、骨魚鏢、陶網墜等漁獵工具,以及陸生、水生動物的遺骸。

4.羅家角遺址

羅家角遺址位於浙江桐鄉市石門鎮東北2公里處。利星村的羅家角自然村,遺址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30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內涵為馬家洪文化遺存。

羅家角遺址發現灰坑53個,還發現帶榫卯的建築木構件、大量的動物遺骸及稻穀等自然遺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遺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亞於商代的白陶。還發現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寬沿盆和多角沿盤,喇叭形圈足豆、小網墜等,其文化面貌明顯有別於錢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

在第三、四層中出土的156粒稻穀,經科學鑒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秈稻和粳稻,從而使嘉興市境成為是迄今所知中國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

5.南河浜遺址

南河浜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雲西村和南子村,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期遺址。

南河浜遺址是崧澤文化的代表,1996年建設滬杭高速公路時被發現,當時挖掘面積達1000平方米,清理出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時期墓葬、灰坑、房屋、祭壇等,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遺存。

南河浜遺址的發掘規模大、揭露墓葬多、出土文物豐富,從房屋、灰坑、祭壇、墓葬到大量器物,南河浜遺址極大地增添了崧澤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成為崧澤文化遺址中具有重要價值的遺址之一。

『肆』 浙江省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的考古發現有哪些特點

浙江省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一個盅形雕器,它的上刻有4條蠶紋,彷彿4條蠶還在向前蜿蜒爬行,頭部和身軀上的橫節紋也非常清晰,這應是一種野蠶。

『伍』 河姆渡文化早期還是晚期的石器多通體磨光

早期。
河姆渡文化是分布在長江流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因遺址首先於1976年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被發現而得命名。
河姆渡遺址是浙江省餘姚市一處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陸』 餘姚古村落有哪些

蘆田村、石步村、北溪村、芝林村、中村、冠佩村、柿林村、棠溪村、桐嶺村、大嵐村。餘姚是浙東古縣城之一,因河姆渡遺址而世界聞名,餘姚江發源於這里,這里有浙東名山四明山;這里名家輩出,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王陽明、黃宗羲都出生在這里。

蘆田村位於四明山深處毗鄰嵊州的百年古村,處在唐詩之路上,村內古韻遍地,明清建築頗多;最為代表的就是樹滋堂,也是王氏家廟,前有池塘一口,還有一顆600年的古松,祠堂內的格局、雕刻極為奇特。

石步村裡的荸薺種楊梅是楊梅中的珍品,村內有北宋時期的石步窯址、安樂堂、葉家大屋、三進堂等眾多古代民居建築,是清代浙東古村落的代表;石步溪穿村而過,溪上有數座單孔石拱小橋,溪坑和道路還保持著原有風貌和格局。

北溪村有山有水,風景如畫。小皎溪穿村而過,村內有新建的景陽崗店、聚義堂店、清風寨店、潯陽樓店和快活林店等,還有盧氏宗祠、知府第等眾多歷史遺跡,充分利用古村致力於打造水滸的生活場景;春秋兩季前去旅遊最佳。

『柒』 餘姚有一個什麼遺址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Hemu Site )是中國晚期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1954年前屬於浙江慈溪市),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捌』 餘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餘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第一批餘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12月14日公布)
民間音樂:河姆渡樂器(骨哨、陶塤、木桶)、粗細十番(鼓亭)、單人民族鼓樂隊
民間舞蹈:犴舞、車子燈
傳統戲劇:姚劇(市藝術劇院)
民間雜技與競技:木偶摔跤、甩酒甏
民間美術:木雕佛像、微雕、石雕、馬渚剪紙
傳統手工技藝:麵塑(彩塑)、餘姚風箏
第二批餘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3月18日公布)
民間文學:舜的傳說、謝閣老傳說
傳統音樂:工尺記譜、坐唱藝術

曲藝:餘姚蓮花文書
傳統體育與雜技:精武拳械、調吊(三上吊)
傳統美術:佛像泥塑、餘姚刺綉(越綉)
傳統手工技藝:致和醬油製作技藝、餘姚筍乾菜製作工藝、朗霞豆漿製作工藝、餘姚土布(越布)製作工藝、盤紐技藝、錫器製作工藝、梁弄大糕製作技藝、木秤製作技藝、四明山竹編、七彎大眠床製作工藝、瀑布茶製作工藝、陸埠豆酥糖製作技藝。
傳統醫葯:餘姚胡氏中醫外科
民俗:花轎迎親習俗、抬閣、迎龍習俗、餘姚傳統廟會(蘆城廟會、小曹娥廟會)。

閱讀全文

與浙江省餘姚什麼文化遺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