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余干縣歷史文化有多少種

余干縣歷史文化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2-04-01 06:29:02

Ⅰ 江西省余干縣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江西省余干縣的歷史名人有:

漢朝的長沙王吳芮、十萬戶列候梅娟、理學家張遐、張吉、胡居仁,

宋代右丞相趙汝愚,禮部待郎李伯玉等。

余干民風淳淳,意境深遠,慕名游覽者絡繹不絕、流連忘返。唐代劉長卿、蔣士銓、韋庄,宋代王十朋、黃庭堅、辛棄疾、米芾、朱熹;明代李時珍等名人都在余干寫下許多贊美的詩詞佳作。

余干縣位於江西東北部,居信江下游,鄱陽湖南岸,全縣總面積 2330平方公里,轄32個鄉、鎮、場,總人口90.5萬。全縣有耕地72萬畝,山地79.1萬畝,湖濱草地21.5萬畝,水面80.6萬畝,可養水面36萬畝。這里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有廣闊的、優質的進化性第世紀紅壤土,有豐富的瓷土資源,黑陶、銀陶全國獨有。這里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7.9℃,適應各種農作物生長。

Ⅱ 江西歷史文化

江西省,簡稱贛。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至清代,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

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和他的曾孫張盛。

張道陵被張盛尊為掌教、正一天師,因而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為中國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後,正一派與全真派南北對峙,成為獨樹一幟的道門分支。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十派之一凈土宗的發源地,創始人是晉代慧遠和尚。

因此,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廬山東林寺等,一直是全國重點寺院,近年來,多有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徒前來朝拜。 另外,江西的農業自古就以種植水稻為主。隋唐以後,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繁榮興旺,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2)余干縣歷史文化有多少種擴展閱讀:

江西建制沿革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江西境內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 。

秦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江西屬揚州刺史部。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厘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年),孫權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江西行省轄區大於今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和今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

Ⅲ 有沒有什麼介紹江西歷史文化的書啊

《南昌歷史文化叢書》已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江西省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

歷史文化名城南昌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就在這里生產勞動,生息繁衍。《南昌歷史文化叢書》以翔實的史料,完備的資料,全面系統地記敘和反映了南昌自遠古至新中國成立前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風俗等方面的發展變遷,不失為一本歷史教科書。編寫這套《叢書》旨在弘揚和繼承南昌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培養南昌人民繼往開來、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旨在保護、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開發文化旅遊資源;旨在古為今用,把歷史文化優勢轉變為南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現實優勢,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叢書》各冊的書名,均選自歷代文人墨客贊譽南昌市的詩詞佳句。(陳中漳)

Ⅳ 余干縣琵琶湖多少年的歷史

三國陸遜治水,和信江隔斷形成琵琶湖。具體時間去看世紀廣場的文化牆。

Ⅳ 余干縣在哪裡

余干古稱干越,秦始(公元前221年)置縣,迄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境內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繁多。東山嶺風景區、五雷萬春山風景區和鄱湖風景區,都有各自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動人傳說。主要古跡有北宋崇寧年間摩岩石刻、古埠宋代拱橋、明太祖朱元璋為其在大戰鄱陽湖時陣亡將領建造的忠臣廟。歷史名人有漢朝的長沙王吳芮、十萬戶列候梅娟、理學家張遐、張吉、胡居仁,以及宋代右丞相趙汝愚,禮部待郎李伯玉等。余干民風淳淳,意境深遠,慕名游覽者絡繹不絕、流連忘返。唐代劉長卿、蔣士銓、韋庄,宋代王十朋、黃庭堅、辛棄疾、米芾、朱熹;明代李時珍等名人都在余干寫下許多贊美的詩詞佳作。

「干越亭前晚風起,吹入鄱湖三百里,晚來一雨洗新秋,身在江東圖畫里。」這是宋代詩人王十朋遊玩余干時寫下的贊美余干優美自然風光的不朽詩篇。余干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演繹出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引人入勝。康山懷古、李梅踏青、憩園品茶、琵琶泛舟、東山賞月、城北漫步、老城探幽,走走古埠橋,看看石口古樟,聽聽饒河古調,嘗嘗風味小吃,品品貢品特產,自有品不完的鄱湖風情和江南韻味。東山嶺地處縣城,襟山帶湖,素有「干越八景之一」美譽。鄱陽湖是世界候鳥自然保護區,康郎山是觀察鄱陽湖候鳥的最佳地點。余干計劃開發鄱陽湖旅遊一日游,將明代朱元璋建的忠臣廟、水中森林蘆葦盪、白黃藍綠流水顏色為一體的三江口,以候鳥觀賞點等一系列景點,加速引進資金開發鄱陽湖自然景觀,建設休閑度假基地。目前引資6億元的瑞洪衛星城正在啟動。從抓好東山嶺、市湖旅遊度假、休閑為一體的高起點開發,使山水相依的縣城更加美如仙境。余干還將革命老區五雷建成一個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龍頭,集「登山攬勝,水上旅遊,農戶食宿,返璞歸真」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這里素有「魚米之鄉」、「江南名郡」之美譽。盛產大米、大豆、紅薯、油菜籽、芝麻、甘蔗、蘿卜,是農副產品集散地,年產糧食10億斤,優質大米60餘萬噸,豆類作物1萬余噸,油料作物2萬余噸,花生5400餘噸,薯類6000餘噸;是豬、牛、雞、鵝、鴨等畜禽,銀魚、甲魚、河蟹、蝦等珍稀水產品的集中產地。1983年和1985年分別被列為全國首批50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和全國水禽生產基地。中國稀有珍禽——「余干烏黑雞」博得「中華土雞王」之美譽;江月牌紅木二葫、琵琶、堂鼓榮獲1999年全國少數民族產品展覽會金獎;康郎系列酒、天然涼粉、薏仁汁、金狸牌呢絨等榮獲省優質產品;「赤黴素」、酒糟魚、贛亭牌大米、芳彩牌植物油、紅燒牛肉罐頭、紅燒板雞(鴨)陸續出口;「藜蒿、龍蝦、蝦股素暢銷港、澳和東南亞。鄱湖銀魚、甲魚、烏魚、河蟹、青蝦、鱖魚、真貢魚等特色水產養殖已成規模,12萬畝河蟹基地、3000畝烏魚基地、1000畝甲魚基地產銷兩旺,水產業已成為余干走上世界的一個獨特而閃亮的窗口。

東隔瓷都景德鎮80公里,南達鐵路樞紐鷹潭市67公里,西距省會南昌76公里,處三市三角中心,全縣已實現鄉鄉通油(水泥)路。5座大橋齊跨信江,東到景德鎮、西到南昌、北到波陽、南到鷹潭等四方出縣通過已全面打通,余干已成為鄱湖南岸地區的交通咽喉之地。 余干縣-行政區劃 全縣轄6個鎮、14個鄉:玉亭鎮、瑞洪鎮、黃金埠鎮、石口鎮、古埠鎮、烏泥鎮、康山鄉、東塘鄉、大塘鄉、鷺鷥港鄉、三塘鄉、洪家嘴鄉、白馬橋鄉、江埠鄉、楓港鄉、大溪鄉、楊埠鄉、九龍鄉、梅港鄉、社庚鄉。共有27個居委會、320個村委會。余干縣-歷史沿革 漢置余汗縣,南宋改為余干縣。據《通典》:「越之西界,所謂干越,越之餘也。」據《舊唐書·地理志》: 余干縣「古所謂汗越,隋朝去水。」王先謙曰:「汗干字通。」余干,似指古越人之一部,一說「越人謂鹽曰余。」

2005年,全縣轄6個鎮、19個鄉:玉亭鎮、瑞洪鎮、黃金埠鎮、石口鎮、古埠鎮、烏泥鎮、康山鄉、古竹鄉、東塘鄉、東源鄉、大塘鄉、新生鄉、鷺鷥港鄉、三塘鄉、金山嘴鄉、洪家嘴鄉、白馬橋鄉、江埠鄉、禾山鄉、楓港鄉、大溪鄉、楊埠鄉、九龍鄉、梅港鄉、社庚鄉。(根據江西民政廳網站「余干縣轄8鎮17鄉」)。
2006年1月20日,撤銷新生鄉、東源鄉,成建制劃歸瑞洪鎮管轄;撤銷余干縣古竹鄉,成建制劃歸石口鎮管轄;撤銷余干縣禾山鄉,成建制劃歸楓港鄉管轄;撤銷余干縣金山嘴鄉,成建制劃歸三塘鄉管轄(贛民字[2006]5號批復)。余干縣-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余干縣地域總面積為233636.35公頃,其中耕地為69360.25公頃,園地1029.65公頃,林地為38871.04公頃,水面有64023.67公頃。人均土地面積5.13畝,人均耕地0.93畝。余干縣水域遼闊,適宜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水資源 余干縣
本縣地處鄱陽湖南岸,雨量充沛,湖泊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水量豐富,地表水徑流量大,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5.79億立方米,工程蓄水和天然湖塘蓄水可達16億立方米,人均佔有蓄水量2300立方米,耕地畝平均佔有量2086立方米,在全國排列中屬豐水區,地下水位高,潛力大,能為人民生活、工農業生產提供充足的水源。能源
本縣自產能源有生物質能源、常規能源、新能源三種,理論蘊藏1495萬噸標煤,人均佔有量6175公斤標煤。礦產資源
勘探資料表明,能源礦有煤、石油;金屬礦有鈦、鐵、砂金、岩、赤鐵礦和錳礦;非金屬礦有瓷土焦寶石、石英石、紫砂土、粘土。水產資源
全縣可養殖水面34.9萬畝,已養殖面積16萬畝,這些水域水草叢生,浮游生物豐富,是發展水產生產的良好基地,全縣現共有魚類25科113種,有鯉、鯽、鯿、鯰、青、草、鰱、鰻鱺、河豚等種類,還有甲魚、湖蝦、湖螺、天鵝、白鶴、大雁、銀魚、象形珍珠等珍貴的水生動物。水生植物有蓮藕、菱角、芡實等,可充分發揮水面優勢,採取多品種,多層次,高密度養殖。草場資源
各類草場理論產草量為62.22萬噸,可載畜20.2萬黃牛單位,常見牧草品種有10科41種,為發展草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余干縣森林資源
全縣森林資源覆蓋率為20.5%,上余干為低丘山區,林木種類屬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馬尾松等;中余乾地形起伏不平,屬經濟林地;下余干為平原水網地區,屬平原防護林地,有楓楊、水杉等。動物資源
本縣管轄的鄱陽湖地區是各種鳥類的良好棲息場所,被省列為候鳥保護區。旅遊資源
自然景觀有李梅嶺的幽村古剎,五雷萬春山色,鄱陽湖的湖光帆影。縣城襟山帶湖,景色尤佳,東山嶺的「干越八景」與市湖、琵琶州交相輝映。文物古跡有乘風亭、忠臣廟、昌谷寺、中橋、潤溪大橋、下楓橋等七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Ⅵ 余干縣來歷

秦代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縣,迄今已有2231年歷史。以境處余水之幹得名為余干縣。漢西漢初,名余汗縣,屬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鎮。王莽始建國初年(9年)改名治干縣。 余干縣三國吳稱余汗縣,改屬鄱陽郡。 余干縣南朝劉宋永初年間,改名余干縣。南齊又時,復名余汗縣。 余干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又改稱余干縣,屬饒州。 余干縣元元貞二年(1296年)升為余干州,屬饒州路。明洪武初改為余干縣,屬饒州府。 余干縣民國先後屬潯陽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區,第六行政區。 余干縣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5月7日余干解放後,先後屬鄱陽專區、樂平專區、浮梁專區。1952年改屬上饒專區。1968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2000年10月上饒地區撤區設市,余干縣屬上饒市管轄。[請採納

Ⅶ 歷史文化名城五種類型及其特色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資源十分豐富,根據國務院公布的情況,大致可以歸納為:古都(歷史上曾經有影響的中央或地方的政治、經濟中心);海陸交通貿易城市;近、現代革命城市;民族地方特色小城市(縣或鎮)和風景旅遊城市五種。古都型:以都城時代的歷史遺存物、古都的風貌為特點,如北京、西安;
- 傳統風貌型:保留一個或幾個歷史時期積淀的有完整建築群的城市,如平遙、韓城;
- 風景名勝型:由建築與山水環境的疊加而顯示出鮮明個性特徵的城市,如桂林、蘇州;
-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如麗江、拉薩;
- 近現代史跡型: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築物或建築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義;
- 特殊職能型:城市中的某種職能在歷史上佔有極突出的地位,如「鹽城」自貢、「瓷都」景德鎮;
- 一般史跡型:以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跡為歷史傳統體現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長沙、濟南。

Ⅷ 江西有幾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具體具體有幾座國家歷史歷史文化名城,嗯,一下子所不來,但是像那個井岡山啊,共青城啊,這些都市吧?

Ⅸ 江西九江有什麼悠久的歷史文化

九江,簡稱 「潯」,古稱 「潯陽、柴桑、江州」,是中國江西省下轄地級市,是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長江以南沿岸,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經濟、政治、文化、科教、商業次中心城市,江西省雙核城市,長江十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著名優秀旅遊城市,有「江西北大門」之稱。九江地處長江與京九兩大經濟帶交叉點,是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佛教凈土宗發源地(東林寺)皆位其境內。
先秦
夏、商時期,九江境地分屬荊州、揚州;春秋時分別屬吳國、楚國,有「吳頭楚尾」之稱;戰國時多有變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滅吳,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敗越,屬楚。[1]
商代設艾侯國,建都於修河上游,所轄范圍大致為今修水、銅鼓、武寧、永修一帶;武王克商後,除艾侯國,設艾監。春秋後期至戰國期間,在分封諸侯國之外,出現了縣邑,江西境內有番(pó)、艾2邑,其中艾邑轄區范圍大致與艾侯國、艾監相等。
秦漢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秦滅楚,以其地設3郡,其中九江郡轄區范圍包括今江西大部,郡治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漢高帝六年(前201),設豫章郡,治南昌;領縣十八,九江境內有五,依次為:第三彭澤(治今彭澤西南,包括湖口、彭澤、都昌及安徽東流一部);第五歷陵(治今德安);第七柴桑(治今九江西南,包括市區及九江、星子、瑞昌等地);第八艾(治今修水渣津附近,包括修水、銅鼓2縣);第十四海昏(治今永修東,包括永修、武寧、靖安、安義、奉新5縣);第十六鄡陽(治今都昌南,包括都昌縣和波陽縣各一部)。同時,設立尋陽縣,治所在今湖北省黃梅縣西南,其江南轄區一部在今九江境內。永元十六年(104),分海昏設建昌縣。中平年間(184~189),分艾縣置西平縣;二年(185),析海昏、建昌置永修、新吳(今奉新)2縣。建安四年(199),析艾、海昏設西安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屬孫吳,柴桑隸武昌郡,尋陽隸廬江郡。各縣分屬武昌(柴桑)、豫章(艾、海昏、建昌、永修、新吳、西安、彭澤)、鄱陽(鄡陽、歷陵)、廬江(尋陽)4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西安縣為豫章縣。元康元年(291),分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10郡為江州,治豫章(今南昌)。永興元年(304),分廬江郡尋陽縣、武昌郡柴桑縣合立尋陽郡,治尋陽縣(江北),屬江州。
東晉咸和年間(326~334),先後將尋陽郡治、尋陽縣治由江北遷至柴桑;咸康六年(340),又將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駐尋陽。至此,州、郡、縣三級政權同治尋陽。義熙八年(412),尋陽郡改名為江州郡;省尋陽縣,並入柴桑。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廢鄡陽,並入彭澤縣。元嘉元年(424),廢歷陵,並入柴桑縣;二年(425),廢海昏,並入建昌縣。梁太清二年(548),分彭澤置太原僑郡,轄晉陽、和城、天水3僑縣及彭澤;分柴桑置汝南僑縣;尋陽郡治遷入湓城(今九江市區)。太平二年(557),分江州為二,立西江州,領尋陽及太原、高唐、齊昌、新蔡4僑郡。陳永定三年(559),置豫寧郡,治豫寧縣,轄艾、建昌、永修、新吳、豫寧5縣。天嘉六年(565),罷西江州,尋陽郡還隸江州。
隋唐五代十國
隋開皇三年(583),彭澤易名龍城縣。九年(589),廢除梁、陳二代所設的僑郡、僑縣:廢太原郡,並晉陽、和城、天水、彭澤4縣為龍城縣;廢豫寧郡,並永修、豫寧、新吳、艾4縣入建昌;廢尋陽郡,並柴桑、汝南2縣立尋陽縣;十八年(598),改尋陽縣為彭蠡縣;龍城復名彭澤縣。大業二年(606),廢州設郡,形成郡、縣兩級行政建制;廢江州,改置江州郡;改彭蠡為彭城縣,隨後又改為湓城縣。三年(607),江州郡改為九江郡;復設豫寧縣。九江
唐初,江西地區屬江南道。武德四年(621),分湓城置潯陽縣;廢郡復州,江州領湓城、潯陽、彭澤3縣。五年(622),分湓城縣置楚城縣;割鄱陽縣雁子橋之南境置都昌縣;復置西平縣,與豫寧縣並存;設置浩州,轄彭澤、都昌、樂城、廣晉4縣;復置永修縣;析建昌設龍安縣(今安義境內);八年(625),廢浩州,省樂城並入彭澤縣;廢湓城入潯陽縣。貞觀八年(634),廢楚城並潯陽縣。永淳元年(682),析建昌復設新吳縣。長安四年(704),析建昌置武寧縣。景雲元年(710),改武寧為豫寧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為江南西道,轄洪、饒、虔、吉、江、袁、信、信、撫8州、37縣,其中江州轄潯陽、彭澤、都昌3縣。天寶元年(742),改江州為潯陽郡。乾元元年(758),確立州、縣兩級建制,改潯陽郡為江州。寶應元年(762),豫寧復名武寧縣。貞元十六年(800)分武寧建分寧縣。
五代南唐順義七年(927)升蒲塘場為德安縣。升元元年(937),析建昌、武寧、奉新置靖安縣;二年(938),升湖口戍為湖口縣。三年(939),江州設奉化軍;升赤烏場為瑞昌縣;改潯陽縣為德化縣。
宋元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升星子鎮為星子縣;七年(982),設南康軍,治星子,轄星子、都昌、建昌3縣。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為東、西二路,江州屬江南東路,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5縣;改分寧縣為寧縣。開寶八年(975),江州降為軍事;寧縣復稱分寧縣。大觀三年(1109),江州升為望郡。
南宋紹興二年(1132),江州改屬江南西路;九江境內各縣隸屬: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屬江州;星子、都昌、建昌屬南康軍;分寧、武寧屬洪州。建炎二年(1128),合江、池、饒,信4州為江州路。四年(1130),升分寧縣為義寧軍。隆興元年(1163),廢義寧軍,復為分寧縣。
元代行省下設路、州、縣。至元十二年(1275),於江州置江東西宣撫司;十三年(1276),改為江西大都督府,隸揚州行省;十四年(1277),罷江西大都督府升江州路,改南康軍為南康路,轄縣未變;十六年(1279),江州路改隸黃蘄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復隸江西行省;二十三年(1286),於武寧縣置寧州,轄分寧、武寧2縣。元貞元年(1295),升建昌為州,屬南康路。大德八年(1304),升分寧縣為寧州。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為九江府;改南康路為西寧府,次年改稱南康府。
明清
明洪武初三年(1370),降建昌州、寧州為縣;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為5道、13府,其中九江道轄九江、南康、饒州3府;九江府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5縣;南康府轄星子、都昌、建昌3縣;寧縣、武寧則屬南昌府,弘治十六年(1503),復升寧縣為寧州。正德十三年(1518),分建昌置安義縣,隸南康府。
清代,九江境內各縣隸屬仍承明制。嘉慶六年(1801),改寧州為義寧州。咸豐四年(1854),太平軍改湖口為九江郡,以九江府為江西省;太平天國失利後,清復原制。
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後,廢除府制。1912年改義寧州為義寧縣。1914年,全省設4道,轄81縣,其中潯陽道轄20縣。同年,為避免道、縣同名,改德化為九江縣、義寧為修水縣、建昌為永修縣。1926年廢道,各縣均直屬省政府。1927年設九江市政廳,次年改稱市政府,1930年撤銷,並入九江縣。
1932年以後,江西省設行政督察區,其區劃變更頻繁,數量時有增減。以1935年全省設8個行政督察區,今九江境內各縣隸屬關系為:武寧、修水、永修屬第一行政督察區;都昌、彭澤、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廬山(3)
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設九江專員公署,析九江縣城廂設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專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2月,改為九江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為九江地區行政公署。
1980年九江市從九江地區劃出,升為省轄市,市轄潯陽、廬山、郊區三區,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並,同時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潯陽、廬山兩區,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代管縣級瑞昌市、共青城市,另設有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九江是文學家陶淵明、黃庭堅、白鷺洲書院創始人江萬里以及建築家雷發達的故鄉;東晉時,荊、江二州刺史陶侃,就是潯陽人。同時代的周訪、周楚、周撫一家兩代,為保衛晉室屢建功勛。北宋將領王韶(德安人),南宋將領余玠(修水人),曾率部與吐蕃部落和蒙古軍作戰有功,分別官至樞密副使和兵部侍郎。
近代化運動中,九江涌現了維新志士陳寶箴及其子陳三立、孫陳衡恪、陳寅恪。武寧人李烈鈞湖口起兵,反對帝制維護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元老。
此外還有餘慶鰲、蔡公時、蔣彝、許德珩、吳征鎰、袁隆平、潘際鑾、楊叔子、杜宣、畢必成 、黃遠生、陳邦柱、徐寶璜、陶博吾、蔡若虹、萬昊、沈德詠、樊友山等。

Ⅹ 江西上饒有什麼悠久的歷史文化

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上饒萬年縣仙人洞就有人類的生產活動;余干縣華林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堯舜時期記錄治水的古篆文。截至2006年,上饒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475處,其中古文化遺址121處,古建築966處,古墓191處,古窟寺及石刻95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6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00餘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館藏文物20327件,其中一級品96件,二級品608件,三級品1624件。
上饒至今還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方言,特別是上饒廣豐地區,至今民間交流用的還是古代吳國方言,現稱「廣豐話」,比如說是叫」曰「,上饒還有很多名勝古跡,比如三清山、龜峰(圭峰)、婺源、靈山、鄱陽湖、上饒集中營等

閱讀全文

與余干縣歷史文化有多少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5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3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