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瑤族文化有哪些

瑤族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9 11:37:10

❶ 瑤族的習俗

瑤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小節幾乎每月都有,各地過得也不盡相同。大節日有春節、清明、社節、盤王節、「祝著節」、「耍望節」等。

1、春節期間,瑤族人民舉行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綉球、斗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

2、盤王節又稱「做盤王」、「還盤王願」、「跳盤王」,是盤瑤紀念始祖「盤王」的盛大傳統節日,20世紀80年代前一般在秋後至春節前的農閑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

3、祝著節是廣西布努瑤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節日,非常熱烈隆重。人們以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為正日,敲打銅鼓,歡慶三天。耍望節每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十月十六日前後舉行,是青年男女對歌求愛的日子。



(1)瑤族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瑤族喪葬的習俗

大部分地區的瑤族實行土葬,廣西金秀縣六拉的茶山瑤盛行火葬,貴州荔波縣瑤麓鄉的青瑤實行岩洞葬,白褲瑤也實行過這種葬式。

廣東連南八排瑤人死後,將屍體綁於椅子上,出殯時,抬轎似地將屍體送到墓地,稱為「游屍葬」。

過去廣西金秀的茶山瑤、花籃瑤和坳瑤認為小孩來到人間,是一個管理生育的「花婆神」送來的,如果小孩在五、六歲之前死亡,就用破絮、破衣服、棕皮等物將屍體包裹起來。

裝入竹筐,掛在深山老林的樹上,實行掛葬,以便讓他的靈魂回到「花婆神」那裡,再次投胎轉世。這種小孩的葬式叫「掛葬」,現在已經很少見。

❷ 瑤族有哪些風俗文化

瑤族風俗習慣很有民族特點,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區不同而產生服飾、飲食、居住的差別。近代瑤族服飾式樣多姿多彩。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對襟兩種。褲子長短不一,以藍黑色家機布為主。

南丹白褲瑤男子空白色燈籠褲,長至膝蓋,故稱之為"白褲瑤"。婦女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長衫長褲,有的穿短衣百褶裙。頭纏黑色或白的綉花巾,束腰帶,上衣、裙、褲、頭巾、腰帶均綉彩色花紋。飾耳環、手鐲、銀牌。

大瑤山茶山瑤婦女愛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銀板。靈川、融水的瑤族婦女戴一種高聳支架,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纓絡的帽子,顯得高雅獨特。

瑤族主要從事農業,少數從事林業。食物以大米、玉米、紅薯為主,喝酒吸煙比較普遍。桂北瑤族盛行"打油茶",大瑤山盤旋喜歡腌制"鳥酢"、"獸肉酢",有的瑤族腌制熏乾的豬肉和牛肉。這些都是具有獨特風味的食品。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在達山瑤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湘西南辰溪縣的瑤族農歷七月五日前禁食黃瓜。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

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❸ 瑤族的獨特風俗習慣有哪些

瑤族風俗習慣
瑤族服飾豐富多采,不同地區和支系也有所不同。男女服裝主要用深青、藍土布製作,男子喜著對襟無領的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一般束腰帶,南丹縣「白褲瑤」男子則喜歡著長及膝蓋的綉邊白褲;婦女一般著無領大襟上衣,以帶束腰,下著長褲、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的著後長前短的過膝長農,在顯眼處綉以彩色花邊,現年輕人平時多著漢裝,只在慶典時換上民族裝。婦女頭飾式樣繁多,風格別致,常戴耳環、手鐲、銀牌等銀飾,乘上彩色絲帶,大瑤山部分婦女頭上戴的弧形大銀釵,重量達1斤左右,從瑤族婦女的頭飾就可區分少女、未婚婦女、已婚婦女及屬於哪個瑤族支系。
飲食:瑤族飲食以大米、玉米、紅薯、芋頭為主,部分地區盛行「打油茶」,大瑤山瑤族喜歡腌制「鳥酢」、「獸肉酢」,並作為待客上品,有的則腌制熏豬肉、熏牛肉等風味獨特的食品。
居住:瑤族住房為竹木材料,一般一棟三間,長方形,也有的建成干欄式樓房,多依山建造,聚族而居。
婚俗:瑤族未婚青年男女戀愛較為自由,利用節日慶典、集會和農閑走村竄寨,通過對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互贈信物,自主婚姻;也有的須經父母同意,請媒說合,方可成婚。瑤族招婿現象較為普遍,一般不與族外通婚,隨著經濟發展,與外界交往逐漸密切,族外婚也開始增多。
喪葬:農村瑤族喪葬以土葬為主,有部分地區和支系實行火葬、崖葬、掛葬。
禁忌:婦女生產滿月前不喜歡外人來訪;婚嫁日期不能選在父母的忌日;男女對歌時不能坐在同一張凳子;在婦女面前不能說粗口;堂屋內不許吐痰;男人忌諱坐在碗櫥前面。輩男女以兄弟姐妹相稱,忌諱「姐夫」、「妹夫」等稱呼
瑤族人民豐富多採的生活習俗,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瑤族人民居住條件、生活環境、歷史遭遇、衛生條件、生活方式、生產發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的反映,是瑤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居家習俗
大山區瑤族住房多為「茅寮」,四壁用小木條紮成,俗稱「千個柱頭下地」。上蓋杉皮或茅草。有少量木板房,多為一棟三間,名曰「三間堂」。正屋兩側多用杉條另闢兩間,俗名「披杉」。東間堆放雜物或作畜圈、廁所;西間作伙房、洗澡間。瑤族習慣洗熱水澡,不論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種「吊樓」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勢坡度用樹木支架起來,上面居人,下面放東西,俗稱「瑤家吊腳樓」。現在,「茅寮」式房屋逐漸減少。
丘陵地區的瑤族,住房多磚木結構,上蓋青瓦、二層窗戶形式的「三間堂」樓房。樓上雖有窗戶,較矮,不住人,用作儲存室。中堂開大門,兩側有側門。
生產習俗
進入大山區的瑤族,當時因地廣人稀,實行插標佔地,刀耕火種,「種了這山種那山」。後隨著人口增多,封建統治勢力逐漸向大山區深入,瑤民的土地逐漸被侵佔,為了生計,被迫借土耕種。借土的條件:「種樹還山」。即瑤民在借種的土地上,播種作物時,要為「山主」種上林木;在護理作物時,要結合護理林木,待林木成長,土地不能再種作物時,才把土地和林木交還「山主」,再到別處借土耕種。造林,習慣「插條」和林糧間作。
糧食作物以玉米、紅薯、旱禾、小米、喬麥、山芋為主,間種油桐、棕片、茶葉、葯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質和燒墾的草木灰。生產工具主要是鋤頭鐮刀、斧頭,輔以竹木工具。運輸主要靠人力背、挑。背簍是瑤民最習慣用的運載工具。勞動形式,以戶為單位,男女同勞動,需要請幫工時,被請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幫助。墾植大片山場,則採取按戶或按勞動力入股,秋後按股分紅的方式進行集體勞動。
打獵是大山區瑤族人民的生產內容之一。主要是打野豬,只要發現野豬危害作物,就集體進行圍獵,直至捕獲或趕走為止。圍獵時1~2人帶獵犬覓蹤,其餘人守卡。捕獲野獸的分配既使是背著的小孩,也可分得一份。個人捕獵,主要是放套繩和裝弩。
婚戀習俗
婚前交友 歷來,瑤家青年男女,交友戀愛,比較自由。在生產勞動,趕圩作客,節日聚會中,多以歌聲為媒介,表達愛戀之情。一經雙方同意,即可互相往來,父母不加干涉。這種行為,男方稱為「交客姑」,女方稱為「帶後生」。到正式結婚時,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友則必須備一籃子禮物(糖食及梳妝用品),送給女友,名曰「拿籃子」。女方備一包袱,內裝雲頭鞋、帶子等,作為回贈,叫做「丟包袱」。
在大山區,盤、趙兩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為異姓通婚。但瑤漢一般不許通婚,民國時期,稍有松動。解放後,民族交往日多,團結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開。
婚姻形式 主要是「贅婿」(即招郎),瑤語叫「糾千」。男到女家落戶,通常要寫「贅書」,內容為贅後男子的義務和權利、子女承祀、財產繼承等條款。入贅者一般要改名換姓,按女家排輩,也有少數夫妻換姓的。贅婿還有另外兩種形式,一種叫「兩邊走」,男方仍用原來姓名,夫妻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承父姓,以此類推;另一種叫「明招暗討」,這種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家裡無勞力,一旦上述條件改變,男則攜婦歸家,所生子女隨父姓。女嫁男家的,主要在平地瑤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隨父姓。
結婚儀式 男到女家入贅的,婚事由女家操辦,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樂半路相迎,晚間舉行拜堂儀式,並遍接親友(有的不請自來),「坐歌堂」通宵達旦。女到男家的,出嫁前,女家「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負出門,然後,本村姑娘陪送打傘步行到男家,舉行拜堂儀式,接受親友祝賀。
離婚與再嫁(贅) 嶺東高山瑤,婦女地位較高,婚後雙方共同勞動,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離婚。一般請村寨老人「喝茶」,提出離婚原因,經調解無效,就「判」離婚。夫妻拿一節竹筒到山上,一刀劈為兩半,各執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入贅男子,如違反「贅書」條約,女即可「休夫」,財產全部歸女方。寡婦再嫁不受限制,但嚴禁兄終弟繼、姐去妹繼的婚姻結合。解放後,瑤族人民按「婚姻法」規定辦理手續。
哭嫁 姑娘出嫁前,遍接至親好友及村中姐妹,來家聚會,連續兩晚,頭晚茶點相待,夜晚設酒宴。宴後齊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語逗樂,「坐歌堂」。新娘則按輩份依次向親友「哭嫁」,親友贈送「紅包」。
打新郎 婚後三日,新郎回門到岳家,女方村中婦女,相約而至,爭打新郎,以示今後不可虐待新婦。有的村寨,則是婚後第一個春節,新郎到岳家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鑼打鼓(有時還要耍龍舞獅),向新郎祝賀,新郎則回贈「紅包」,這也叫打新郎。後來逐漸演變成全村婦女小孩索取「喜彩」錢,否則,便不罷休,有時弄得新郎大為尷尬。
喪葬習俗
瑤族都實行土葬,老人垂危時,便為之梳頭、淋浴、穿壽衣,親屬守侯「送終」。死後移置廳堂(男左女右),全家舉哀,子女前往親友報哀,擇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請師公做「道場」。家貧者則一碗水為之「開路」。死者若是師公,則要請同等水平的師公念咒,將屍體用紅布捆在坐凳樓梯上,法事完後才入棺。
出殯時,師公只引送到門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高山瑤不講究什麼「風水」寶地,只要在離住房不遠的山腳,選上一地,即行安葬。
現在,瑤族已經實行殯葬改革,喪葬辦法開始試行火葬。

❹ 瑤族有什麼獨特的文化

大家都知道,我國不僅地大物博,而且民族眾多,我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還有一個摩梭人。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他們都有非常獨特的風俗習慣,比如他們的傳統服飾,各種各樣異常好看,他們的建築也跟漢族不太一樣,他們的禮節,飲食等等都與其他的民族存在明顯的區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瑤族文化,一起去領略一下瑤族人民的獨特風格。

除了這些瑤族,在飲食方面也跟其他民族不一樣,他們多以一些粗糧,比如玉米,芋頭等為主食,還喜歡腌制各種食品,作為待客的良品。瑤族的婚俗也比較提倡自由戀愛,通常利用集會、節日等等來走村串寨,通過對歌以及其他的形式來建立感情,自主婚姻。

❺ 瑤族的文化藝術

瑤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瑤族在遠古時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話傳說。先秦古籍《山海經》就有盤瓠神話的原始記錄。除盤瓠神話外,反映本民族遠古社會生活的神話,還有《盤古開天地》、《伏羲子妹造人民》等。歌謠在其文化藝術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講述天地萬物起源的創世歌;記述民族歷史的古歌;表現勞動生活的狩獵歌和農事季節歌;愛情歌;祭祀用的樂神歌;贊頌反抗斗爭的革命斗爭歌等等。其中的《盤王歌》歌詞長達3000多行,歌名多至數十種,為瑤族人民的偉大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史詩般優美的傳說、故事、寓言、童話、笑話、謎語、諺語等。有的述說歷史上的不幸遭遇,有的歌頌反抗壓迫的起義斗爭;有的揭露封建剝削的殘酷;有的歌頌愛情堅貞;有的描述民族風物等等,展示了瑤族人民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社會生活,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瑤族音樂、舞蹈與其民間歌謠一樣,起源於勞動與宗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長鼓舞、銅鼓舞,系祭祀盤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間盛行的舞蹈還有獅舞、草龍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師舞、三元舞、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數十種。《盤王歌》有24種曲牌,唱腔相當復雜。民間流傳的生產歌、酒歌,曲調平緩而喜悅;苦歌、哀歌曲調悲痛深沉;情歌歡快動人。瑤族的長鼓舞、銅鼓舞已搬上了舞台,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瑤族的工藝美術有印染、挑花、刺綉、織錦、竹編、雕刻、繪畫、打造等,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其中尤以蠟染、挑花出名。
瑤族早在唐、宋時期開始,學慣用漢字記錄本民族的歷史,編纂各種典籍。迄今各地瑤族民間散藏著的大量瑤族歷史典籍,包括著名的歷史文獻《過山榜》和數量眾多的宗教經書、歌本、家譜等等,就是瑤族對祖國歷史文化的一大重要貢獻。《過山榜》是研究瑤族歷史的寶貴資料。
瑤族藝術家:藍懷昌(廣西作協主席、文聯主席)、覃福展(學者)、徐兢(青年導演)
主要瑤族文學:《盤王牒卷》(又作《過山榜》)、《密洛陀》、《波努河》(現代小說)、《瑤源傳說》。

❻ 瑤族文化內涵概括

瑤族是中國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1] ,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民族之一[2] ,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3] 。瑤族是盤瓠和妻子三公主(漢族)的後裔,三公主為帝嚳之女,故盤瓠是黃帝(漢族祖先)的孫女婿。瑤族源自中國,原始社會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擅長製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瑤族先民稱為「窯民」;後來陶罐坯料製作由手工發展為旋轉搖動制坯,窯民改稱「搖民」;瑤族先民四大姓之一雷氏,來源於發明養蠶繅絲的黃帝之妃方雷氏,故瑤民善養蠶,又衍生出「繇民」一稱;後蚩尤(中華早期文明傑出貢獻者)率領三苗和搖民歷經夏、商、周征伐,部分成勞役,稱之為「徭役」或「傜役」;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稱;現統稱瑤族。隨著瑤民不斷遷徙,如今足跡已越過國境,延伸到亞、歐、美、澳等各大洲,成為世界性的民族。瑤族主體分布於中國,人口超過5萬還有美國、泰國、越南。中國瑤族人口為285.3萬,其中廣西171萬,湖南70.5萬,廣東20.3萬,雲南19萬,貴州4.4萬,人口最多為廣西,廣西有7個瑤族自治縣和48個瑤族鄉國土總面積約為2.93萬平方公里約占廣西國土總面積13%,湖南永州江永縣瑤族人口佔比63.2%為全國瑤族人口佔比最高縣;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瑤族人口34萬,為全國之最,被譽為神州瑤都[4] 。廣義瑤族:包括瑤族和畲族,都有盤王圖騰及盤、藍、雷、鍾四大姓,相同,一些語詞相同,而且自古來畲族也自稱山瑤、瑤家、瑤人等。中文名瑤族起 源中國人 口285.3萬(2010年)分 布廣西、湖南、廣東、美國、泰國等語 言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廣義瑤族瑤族和畲族最相關民族畲族,苗族拼 音Yao Zu

❼ 瑤族特色簡介,急求!!

1、春節期間,瑤族人民舉行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綉球、斗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

2、盤王節又稱「做盤王」、「還盤王願」、「跳盤王」,是盤瑤紀念始祖「盤王」的盛大傳統節日,20世紀80年代前一般在秋後至春節前的農閑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1984年將全國瑤族過盤王節的日期統一定在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

3、祝著節是廣西布努瑤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節日,非常熱烈隆重。人們以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為正日,敲打銅鼓,歡慶三天。耍望節每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十月十六日前後舉行,是青年男女對歌求愛的日子。

(7)瑤族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分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在瑤族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圖騰崇拜。盤瑤、山子瑤、坳瑤崇拜盤瓠圖騰,禁吃狗肉;廣西南丹大瑤寨瑤族「母猴媽媽」的故事流行了千百年,從中可以看出瑤族存在著圖騰崇拜。

盤瑤、山子瑤、坳瑤不僅相信盤瓠是他們的祖先,繁衍出十二姓瑤人,還認為在十二姓瑤人遷徙的渡海途中遭遇大風巨浪而得以倖免於難,是祖先盤瓠保佑的結果。

因此他們都要世代相繼地在一定時間進行「還願」——跳盤王,歌頌始祖的功跡,激勵人們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並祈求始祖保佑人丁興旺。

❽ 瑤族的習俗特點

1、瑤族的婚俗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都是適齡男女必說之事。中國傳統,女方嫁給男方,生的子嗣歲隨父親姓,這也成為千百年不變的規定。但在我國少數民族當中,嫁郎嫁女都有一個樣的說法。

2、爬樓

茶山瑤年輕人「爬樓」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

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瑤的小夥子為了尋求愛情,至今流行著的「爬樓」風俗,獨具民族風情。茶山瑤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為兩層木樓。

門面和吊樓部分,雕龍刻鳳,塗油抹彩,好似一頂花轎懸掛山中。清靜的吊樓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動的場所。走進吊樓樓的大門,便會發現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

3、嫁女又嫁郎

瑤族自治縣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境內因匯聚著盤瑤、花藍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等5個支系的瑤族而被稱為「世界瑤族之鄉」。

已故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大瑤山的瑤族是全國支系較多,民俗表現最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類研究的兩個民族熱點,其中就有瑤族。世界瑤族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瑤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瑤族群眾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質朴、絢麗多彩的瑤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瑤家婚嫁禮儀,涵蓋了瑤族豐富。盤瑤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後,春節之前,分「嫁女」和「嫁郎」兩種。舉行正式婚禮之前,必須經過擇偶、提親、訂婚等過程。

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親客告辭,男家各送一份「奶頭禮」(亦謂小源禮),即:送岳父母豬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豬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門住一宿,同回後方圓房。

4、瑤族的宗教信仰

瑤族的宗教信仰比較復雜,有些地區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圖騰崇拜佔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區則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對瑤族影響很大,凡屬喪葬一套祭祀儀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進行,只是其中摻雜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內容。

5、舞蹈

瑤族舞蹈多與宗教祭祀有關,其中最著名的是長鼓舞和銅鼓舞。長鼓舞主要流行於盤瑤支系的瑤族地區。

(8)瑤族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瑤族的飲食習慣: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餚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餚。

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薑、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

瑤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牆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棟三間,中為廳堂,兩側房前部為爐灶或火塘,後部為卧室,屋前屋後,分設洗澡棚或豬牛欄。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務農為主,實行輪耕,兼營狩獵、捕撈與採集,手工業較發達;聚居區出產優質紅米和葯材。

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製作,都考慮便於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的粽粑、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製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餚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卜、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常要製成乾菜或腌菜。雲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將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後,蘸用鹽和辣椒配製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廣西的瑤族烹調肉類一般用干炒、水煮,放鹽調味,用佐料的較少;而肉類則要做成味道十分濃郁的菜餚,鮮肉或臘肉,先炸烤焦黃,然後再煮。

瑤族人喜愛吃腌制食品。「鳥酢」,是瑤族獨具風味的著名食品,用鳥肉腌制而成。將捕獲的鳥去毛洗凈、晾乾,拌以米粉及食鹽,放入一個小口瓦壇內,用芭蕉葉封住壇口,數日後即可取食。瑤家人常用「鳥酢」來招待貴客。有時,還用這種方法腌制豬、牛、羊肉等。

瑤族人也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製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

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紅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雲南瑤族喜用醪糟泡製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

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有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逢清明節時,各家各戶都要做染色花飯吃。

網路-瑤族

❾ 瑤族都有哪些特點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盤瑤」、「過山瑤」、「頂板瑤」、「白褲瑤」等30多種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復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節慶、禮儀食俗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里喜作豆腐圓,包「荷包紮」。盤王節每隔若干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都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歷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後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穀豐登。節日菜餚要豐富多采,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歷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鳥鮓」是待客的上等菜。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在達山瑤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過去瑤族人為了得到鹽曾付出過很大代價。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❿ 對於瑤族的文化習俗,你了解多少

我國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這個大的名族之外,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瑤族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多居住於山區,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多以務農為主。而對於瑤族的文化習俗,我也只是略知一二。

總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盡管現在很多已經有了改變,但大體還是有點區別的。

閱讀全文

與瑤族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