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州發綉是什麼時候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2021年5月24日,溫州發綉被列入第五批國 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2)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擴展閱讀:
1、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2、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3. 溫州已經申遺了的民俗文化有多少個啊總共
近年來,溫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制定政策,落實措施,成效顯著。現已梳理非遺線索37000餘條,列入各級名錄項目1602個,其中「永嘉崑曲」和「樂清細紋刻紙」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泰順廊橋營造技藝」和「木活字印刷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30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6項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95項列入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有國家級傳承人23位,省級傳承人126位,市級傳承人374位。與此同時,溫州確定了一批非遺保護傳承和教學基地,有省級非遺傳承教學基地、宣傳展示基地、生產性保護基地、高校非遺研究基地等共20個,並公布了16個市級非遺傳承基地。
4. 隱居溫州的劉伯溫後裔,留下了哪件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伯溫,名基,字伯溫,他是歷史上的「王佐」、「帝師」,是明朝創立的開國元勛;更是民間口耳相傳的神人,能掐會算,未卜先知,身懷濟世之才,擇明君以匡扶天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得道高人;他失意時著書立說;得志時匡扶天下。劉伯溫是大眾集體智慧的化身和道德楷模。偉人曾說過,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西湖望雲,預測將來誰黃袍加身;夜觀星辰隕落,預言將有大將陣亡;上觀天象,預知未來天災人禍。
縱觀劉氏家族宗譜世系,我們發現隨著時光流逝,劉基家族在人口上呈跳躍式成倍增長。一世為劉基1人,到五世時就有27人。經過600多年的繁衍生息,據估計,劉基後裔現達五六萬人之多,遍布溫州各地。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天下第一魚」——青田魚燈,就是劉基編的魚燈舞,通過陣圖與動作的配合,表現魚類的生活習性,舞蹈樸素,道具精美,動作奔放,寄託著浙南人們企盼吉祥如意、連年有魚(余)的美好願望
5. 溫州有什麼著名小吃
1、溫州魚丸
在溫州魚丸可是家喻戶曉的美食,其湯色澄清微酸辣味,魚丸有彈性,正宗的溫州魚丸是味道鮮、有韌勁、料碼足,被評定為中華小吃之一。
2、溫州鍋貼
鍋貼同樣是溫州人民最受歡迎的街頭小吃之一,走在街頭巷尾就常會發現小店有賣鍋貼,既可下酒又是主食。
3、溫州燈盞糕
燈盞糕可謂是歷史悠久了,據說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用黃豆和大米磨成漿,然後加入麵粉攪拌,裡麵包裹蘿卜絲、豬肉末、雞蛋等為餡料,油炸而成。
4、溫州餛飩
溫州混沌也是傳統小吃之一,餛飩皮薄,包裹新鮮瘦肉,配以紫菜、雞蛋絲、浸酒蝦米,湯鮮味醇,非常鮮美,吃起來味道十足。
5、溫州鴨舌
最最解饞,但吃了有停不下來的就是鴨舌。大學時候,每次要回溫州,同學都會讓我帶幾大包鴨舌過去,一大包鴨舌兩天就沒了,根本停不下來。
6、溫州豬臟粉
豬臟粉可以說是溫州少有的一種能兼任正餐、點心和宵夜的美食,主要由豬腸、鴨血、粗粉干,在加入豆瓣醬等配料配製而成。是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6. 溫州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溫州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溫州話,是一種吳語方言,亦被民間稱為甌語,為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一帶漢族本地居民所使用之漢語方言,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吳語-甌江片,屬於南部吳語。溫州話發音、用詞和語法等方面都與普通話有極大差別,和北部吳語也無法溝通。
溫州話(甌語)可以根據其區域粗略地分為純甌語區、准甌語區和半甌語區三類。純甌語區說純正口音,包括溫州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瑞安、永嘉、及樂清局部,人口230萬。
准甌語區口音略有偏差,涉及泰順、文成、平陽、蒼南、龍港,合計人口320萬。半甌語區涉及樂清95萬餘人、洞頭4萬餘人,合計人口100萬。
溫州話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都有密切的聯系,對研究漢語語音史和語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留傳的南戲作品都含有不少溫州話。由於南戲對元曲及元、明小說的影響深遠,學者們在注釋、考證這些作品時都需要大量引用溫州話。
7. 甌綉的介紹
甌綉,又稱畫簾,是浙江溫州的地方傳統藝術,產於甌江地區;也是浙江「三雕一綉」特種工藝品之一,由中國傳統刺綉發展而來。它與湘綉、蘇綉、蜀綉合稱中國四大名綉。甌綉是中國出口名綉之一,不僅被國家珍藏,還被作為國禮贈送,有「發綉外交」之說1。甌綉是從裝飾生活用品逐漸發展起來的刺綉工藝,早期的綉品有神袍、戲裝、壽屏等,後來又擴展到刺綉山水、人物、走獸、書法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效果。甌綉是中國刺綉工藝中獨具特色的精品2。2001年浙江省將其列為重點保護藝種之一。2006年入選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2008年,浙江省溫州市申報的甌綉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8. 溫州發綉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是的,2021年5月,溫州發綉被列入第五批國 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溫州民間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會綿延承續下去。
9. 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這幾個遺產需要了解一下,哪幾個呢
浙江這個省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自古以來它就是人們嚮往的地方,這里物資豐富,是出名的魚米之鄉。除此之外,浙江的景色也是非常的美,在浙江有著很多知名度旅遊景點,大家熟知的有杭州西湖、靈隱寺、雷峰塔等。當然大家也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每一個省份都有著它自己的文化,浙江也是如此,在浙江有著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都知道嗎?你了解有多少呢?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幾個。
除了麗水有鼓詞之外,溫州也有,溫州鼓詞也是傳承已久的藝術,溫州鼓詞有唱有說,以唱為主,它的風格有濃郁的南國民歌風味,曲調有「太平調」、「吟調」和「大調」等。要學會這個手藝可是不簡單的,首先要精通多種樂器,因為在表演的時候有時候一個人要敲奏四至六件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