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色文化有哪些內容
紅色文化內容:
有唱紅歌、閱讀紅書、觀看紅色電影、書寫紅色勵志格言、舉辦紅色專題講座、了解紅軍長征歷程、游歷紅色旅遊景區等。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是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其有別於其它文化的根本點在於紅色,紅色代表了權威、勇氣、革命等意義。
中國紅色文化有一個形成、發展、積淀、豐富、創新的文化演進過程,已經經歷或必將經歷包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各個歷史時期,直到共產主義最終實現的整個歷史進程。
紅色文化意義: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中國特色先進文化,其中蘊含了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紅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和世界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等種種優秀傳統,紅色文化極具民族特性,是非物質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Ⅱ 紅色文化內容是什麼
紅色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實現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自由的歷史進程中和新中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整合、重組、吸收、優化古今中外的先進文化成果基礎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而生成的革命文化。
紅色文化應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紅色文化是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進程中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狹義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的解放與自由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中國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凝結而成的觀念意識形式。
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近代中國,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磨難。為拯救國家和人民,無數革命者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斗爭並為之流血犧牲,但都無法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是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歷史的重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中國人民的平等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並付出了重大犧牲。僅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記載,為革命犧牲的江西籍烈士就達25萬之多。一部紅色文化史忠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歷史,這是其一。
其二,紅色文化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真諦。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Ⅲ 紅色文化有哪些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紅色文化有別於其他文化的根本點在於紅色。要探究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就必須由紅色談起。
紅色代表權威。中國歷代帝王雖然對顏色有著不同的嗜好,但對紅色則有著共同的愛好,紅色是主色調。紅色代表勇氣。軍人每每看到獵獵紅旗,無不熱血沸騰,英勇殺敵。紅色代表吉祥與喜慶。紅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歡的顏色。紅色代表吉祥與喜慶。紅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歡的顏色。紅色代表革命。
紅色文化的價值功能
1、歷史印證價值功能。紅色文化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
2、文明傳承價值功能。了解過去,目的是啟迪和指導未來,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現實需要。
3、政治教育價值功能。紅色文化倡導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傳播其理念,彰顯其精神有利於紅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
4、經濟開發價值功能。文化產業在現代經濟結構中已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而紅色文化則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懷化有哪些紅色故事
1、《大坡界八壯士》
紅六軍團是第一支長征經過懷化的紅軍部隊,在執行長征先遣任務的西征途中與敵人在通道縣的小水大坡界發生激烈戰斗,史稱小水戰斗。在小水戰斗中,有八位紅軍戰士跳崖犧牲。
1934年9月15 日,國民黨湘軍李覺部55旅登上大坡界主峰,對正在通過大坡界山腳下的紅六軍團十八師發動突然襲擊,將十八師截為兩段。情況危急,紅軍立即做出反應:
命令52團某排30 餘人擔任掩護,以保證主力部隊順利突圍。為了吸引敵人注意,掩護部隊迅速搶佔了大坡界另一高地,向敵人猛烈開火。敵人一時摸不清虛實,以為紅軍增援部隊趕到,便將火力集中對准了掩護部隊。
戰斗異常激烈,紅軍戰士苦苦支撐,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狡猾的李覺見正面久攻不下,就改變了戰術,命令敵軍從大坡界兩翼迂迴包抄,對掩護部隊兩面夾擊,團團包圍。
形勢越來越不利,敵人的包圍圈越來越縮小,為了爭取給主力部隊更多的突圍轉移時間,紅軍戰士抱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與前後夾擊的敵人艱難周旋。
雨點般的子彈向他們射來,槍林彈雨中不斷有戰友倒下。一個,兩個,三個……戰鬥了三個多小時後,大部分紅軍英勇犧牲,剩下的8 名紅軍戰士仍在頑強戰斗。
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後,石頭也砸光了……三百多敵人沖了上來,切斷了他們的退路。敵人瘋狂地嚎叫著:「抓活的,抓活的!」
眼前,是不斷逼近的敵軍,身後,是50 多米高的懸崖。8 名紅軍戰士誓死不當俘虜。他們砸爛槍支,整理好衣服和帽子,望著主力部隊突圍的方向,相互攙扶著微笑著走向懸崖。
「紅軍萬歲!」
他們高呼著口號,毅然從懸崖上縱身跳下。
「紅軍萬歲……」
隱隱回聲穿梭在山谷之間,久久回盪。
跳崖的八壯士中有六位當場犧牲,兩位身負重傷。其中一位還是十幾歲的孩子。他摔斷了雙腿,血肉模糊。敵人誘降他:只要他說出大部隊的去向,不但不殺他,還可以為他治傷,給他十塊銀元讓他回家。小紅軍示意敵人靠近點兒,趁對方不注意狠狠地咬掉了他的半邊耳朵。
敵人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扎進小紅軍的腹部,殘忍的結束了這個年輕的生命。另一位紅軍被敵人折磨得奄奄一息,仍然堅定地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寧可死,也不會說出黨的秘密。最後,兇殘的敵人砍下了他的頭顱。
老鄉們到懸崖下為紅軍掩埋遺體時,現場慘不忍睹:他們有的腦漿都流出來了、有的七竅出血、還有一名紅軍戰士被樹杈穿透胸膛掛在樹上……
大坡界上英勇不屈的紅軍八壯士全部壯烈犧牲了,卻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青山處處埋忠骨。八壯士與20多位戰友從此長眠於大坡界。
楊大嫂聽了連連叫苦,難過得流下了眼淚。自從丈夫去世後,她一個人忙裡忙外,起早貪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全身心的操持著這個家,好不容易喂大了一頭肥豬,本想靠它換幾個錢貼補家用,未曾想,現在卻被紅軍殺了,叫她怎麼不傷心難過呢?
楊大嫂只希望紅軍快點走,她好早些回家看個究竟。過了兩天,聽說紅軍終於走了,楊大嫂帶著光斌急急忙忙回到村子裡。到家裡一看,豬欄里空空如也,那頭大肥豬真的不見了蹤影。楊大嫂靠在豬欄上傷心地大哭起來。
「這可怎麼辦啊,這可是我在年初借了親戚的錢買來的豬仔啊,就這樣沒了。」過了好一陣子,兩人上樓去,看看是不是還丟了別的什麼東西。到了樓上,光斌走進自己的房間,看見窗子邊寫著一行字,在這行字的下面,紅軍把床上鋪的稻草扒成一堆。
光斌當時不認識字,見此情景,心裡很氣憤。心想:「把我的豬吃了,還把床鋪草堆起來,搞得亂七八糟的。」於是氣呼呼地跳到床上,三腳兩腳就把草堆踢散了。
這一踢,竟然踢出一個血乎乎的豬頭來,把光斌嚇了一跳,連忙大喊「: 豬頭,豬頭。」楊大嫂急忙跑過來,她一見那豬頭,剛剛平息的心情又難過起來。
她哭著把豬頭提下樓放在桌子上:「他爹,你早早地就走了,這兵荒馬亂的,留下我們娘倆怎麼活啊!」
她把桌子一推,准備上樓收拾房子,只聽得「咚」的一聲,那豬頭滾到地上,「嘩啦、嘩啦」地從豬嘴裡掉出一堆銅錢來。楊大嫂一怔,使勁眨了眨眼睛,不敢相信「豬頭里竟然吐出銅錢來」。
她擦乾眼淚,小心翼翼地把銅錢撿起來,接著又從豬嘴裡摳出了幾枚銅錢和一張紙條,這堆銅錢足足有三百多枚。楊大嫂不知道紙條上寫了什麼,吩咐光斌請來村裡的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打開紙條念道:「老鄉,我們沒有糧食了,又冷又餓,只得把你家的豬殺了充飢,留下這些銅錢,當做買豬錢了。」光斌又拉著私塾先生到樓上指著窗子邊:「先生,這里還有。」
私塾先生接著一字一字地念了起來:「我們是紅軍,老百姓自己的隊伍。」此時,楊大嫂鼻子一酸,眼裡再次閃爍著淚花,捧著這三百多枚銅錢,喃喃地說:「紅軍,好人啊」。
從此,光斌記住了:紅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
Ⅳ 紅色文化有哪些內容
紅色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實現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自由的歷史進程中和新中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整合、重組、吸收、優化古今中外的先進文化成果基礎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而生成的革命文化。
Ⅵ 紅色文化精神有哪些
紅色文化精神有軍民團結、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不怕艱難險惡的長征精神,改變作風、提高素質的延安精神。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北大荒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攀科學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
紅色精神:
紅色精神是指共產黨的紅色精神,最早表現為一九一九年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百色這塊土地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這里豐富地紅色資源蘊藏著巨大的精神財富,是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該站通過組織官兵到百色起義紀念館,百色起義烈士陵園、紅七軍軍部舊址、靖西縣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參觀學習,觀看了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聆聽了一個個真實感的動人故事,讓官兵在了解革命戰爭時期先輩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中接受洗禮,實現精神升華,讓官兵在感悟祖國燦爛歷史文化中,培育愛國之情,激發報國之志。
Ⅶ 請問全國有哪些紅色文化旅遊景點
重慶渣滓洞白公館
Ⅷ 紅色傳統文化有哪些
紅色傳統文化有京戲,吃北京烤鴨,京話。
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僅創造了無窮無盡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老祖宗的諄諄教誨,語重心長,句句箴言,滋潤心田,教我做人。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培育氣度,激勵自信,陶冶人格,塑造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精深厚重,傳承文明,營養無限,永屹世林。
二如何保護傳統文化
(1)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進行系統性的文化教育。既包括由國家組織的小學、中學、大學及以上的國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備基礎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制定相關教育制度,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階段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2)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對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意義,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對傳統文化做出當代表述,為文化發展開辟出更大的空間。
Ⅸ 介紹一下桂東客家文化
桂東客家文化顯魅力(一)桂東地區有客家人40餘萬,桂東各縣客家人,由於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在風俗文化上也體現出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的特點。我們試圖就桂東客家人的風俗文化作一簡要的述略,為客家研究的專家學者們提供一些調查材料,為推進客家研究深入進行貢獻薄力。
南北融合的節日風俗
廣西桂東地區客家人長期與瑤、壯等兄弟民族聚居生活,形成多彩的節日文化。春節、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節,是客家人的傳統節日,居住在桂東各地的客家人也具有各自的特點。
(一)牛王節。桂東客家人歷來以農為本,以耕為主,對牛有特殊的感情,昭平、蒙山一帶的客家人,把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定為「牛王節」。昭平客家人四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殺雞殺鴨、釀制糯米甜酒、男女青年披紅掛綠載歌載舞歡度節日。是日,所有的牛都「放假」,免去一切耕作,受到主人的敬奉。蒙山客家人各家各戶在這一天把牛牽到河邊洗刷得乾乾凈凈,割來嫩草飽吃一頓,還備上三牲祭品祭牛王社、禱告牛王神對牛庇護、不要降災降病於牛。昭平客家人各家各戶在當天下午帶上魚肉酒果等祭品到牛欄旁拜祭,「招牛魂」。拜祭結束後將部分祭品給牛喂吃。傳說遠古時,牛的祖宗誕生於四月初八這一天。四月初八過「牛王節」,桂東地區富川、鍾山、岑溪、藤縣客家人均有此習俗。
(二)春節。這是桂東客家人一年內最隆重的大節,節日期間用雞鴨魚肉招待客人,舞龍、舞獅唱大戲,走親訪友熱鬧非凡。而年初一是各地客家人共同忌葷日。蒙山客家人年初一這天,以南粉、木耳、黃花菜三味作素菜,也不準吃粽子,據說剝了粽葉吃粽子,今年養的雞就不會長毛。賀縣客家人還規定年初一也不能入菜園摘菜,否則菜園會惹蟲。昭平客家人大年初一不僅不準殺雞吃雞,還不準罵雞。蒙山客家人初一這天講話還要注意「彩頭」,如「用完了」要說成「用喜了」,小孩子不慎打爛碗碟不能打罵,要說「落地開花」或「歲歲平安」,客家人媳婦去挑第一提水要帶上紙錢買新年水。賀縣客家人還有年初一不得劃火柴生火的禁忌,只能以年三十晚保留於灶內灰中的火子引火,年三十晚上保存火種,稱「留種」,以所留火種生火表示香火延續之吉。賀縣地區客家人也有部分是年初二忌葷的。
(三)元宵節。蒙山、富川客家人也叫燈節。富川燈節從正月初十至十五,歷時六天。初十為上燈日,十五為下燈日。除了觀舞龍舞獅看戲外,主要就是觀賞花燈。蒙山客家人則稱吊燈,正月十五在廳堂中央吊起,只有當年家裡添有男丁的人家才能在廳堂吊燈,叫「添燈」,以感謝神靈賜子和求神靈保佑子,同時也顯示家丁興旺和光宗耀祖。近年來,富川客家人與當地各族群眾已打破了只有生男孩才能上燈的規矩,屆時,各自在所屬的街道神樓掛上署有「賢兒XX」,「賢女XX」的走馬燈、蓮花燈、八角燈、鯉魚燈等。各式各樣的花燈爭妍斗艷,大放異彩,極其壯觀,顯示了客家人對生兒育女觀的文明。
(四)二月二。桂東地區客家人稱「二月二」為土地節,客家人遷徙定居後,都要在村邊修建土地廟。每年農歷二月二這天,客家人備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帶上香火蠟燭、紙錢等供品到村邊土地廟祭供。祭供人向土地廟頂禮膜拜,場面肅穆,土地節祭土拜神,以求得土地神明庇護,得以安居樂業。賀縣客家人在土地節做糍粑要放棠犁葉,傳說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五)清明節。這是客家人一個較大的節日,一來上墳祭掃已故先人,二來遙祭遠在異地祖宗。這是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賀縣客家人清明一定要做艾糍和發糕。發糕寓意興旺發達,添丁發財;艾糍有「方興未艾」之意,蒙山客家人清明上墳,最喜歡有新友來,叫做「做丫」。
蒙山客家人做清明,殺雞時要滴「雞血紙」,將「雞血紙」用土坯壓在墳頭和後土上,先放墳頭後放後土,燒香擺供也如此先後。供罷,三牲供品要留部分帶回家,叫做「帶福歸家」。供完墳山,做清明的人要直路回來,不可把供品帶入他人之屋,不可在他人家中將供品與他人共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屋,更不可在他人家中將供品與他人共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家。做清明回來,要將供品擺到灶君牌位前,這才算把「福氣」帶了回來。
(六)炮期。各地廟宇都定有會期,搶花炮活動在會期期間舉行,客家人稱之為炮期。廣西的壯族、瑤族、漢族等都有搶花炮的習俗,搶花炮的內容、方法大同小異。
桂東地區昭平北陀客家人的炮期源於明末,每年農歷正月初十龍廟會舉行。傳說在明朝萬曆年間,為紀念陳方部將王、揚、歐、亞四人打了勝仗,為了慶祝勝利,四人開懷暢飲而死,遠近群眾都在正月初十舉行大規模祭祀活動,遂形成炮期。北陀客家人炮期與其他不同的是,所設的幾個「子炮」均為該龍廟的王、揚、歐、亞四人神像。每年舉行一次,哪個村搶到哪個神像就由哪個村帶回去供奉,第二年抬回來再重新搶。屆時,各村都派出精壯人員參與搶奪。搶到的則是本年炮主。搶炮者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各村送神隊伍旗幡飄揚、八方鼓樂喧天,圍觀群眾更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過去,蒙山客家人參加搶的花炮分有丁、財、貴、壽四種。由各廟宇公推出負責人主持。每三年一次。附城福善廟是五月二十八日,西河鄧廟是八月十六日,新圩觀音廟會是二月十九日。搶花炮前還有燒香磕頭、請神保佑儀式,搶何種花炮廟會前早就定下。如是搶保佑添丁花炮,無男兒的就想法去搶,家境富裕就出錢請人去幫搶。家境貧寒的就組織親友去幫搶,經過拼搶,得主請人把花屏抬回家中,放於大公堂之左,舞獅八音隊伍緊隨,鞭炮齊鳴,得主夫婦跪拜於花屏前。搶炮進屋儀式方完成,三年期滿,得主又將花屏送回廟中,准備下屆的炮期。
現在桂東地區客家人炮期,一般只放炮而不搶炮了,以防引起糾紛械鬥。
Ⅹ 紅色文化是什麼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是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中國紅色第一街:
「列寧街」位於革命老區四川省達州市石橋古鎮。1933年9月30日,紅四方面軍揮師南下,解放石橋古鎮,發動工農,打土豪、分田地,並在古鎮中建於清朝的四座牌坊上分別刻下了「擁護紅軍、擴大紅軍」、「反對軍閥混亂」、「打倒國民黨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等宣傳標語。其中,在最為壯觀的一座牌坊上,紅軍刻下了「列寧主義街」五個字。為了突出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列寧」兩字為橫書,每字大約1米見方,「主義街」三字略小,為直書。之後,紅軍北上抗日,白軍佔領了石橋鎮,紅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革命標語便被群眾用石灰掩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