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潮汕文化是什麼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潮汕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以潮綉、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潮汕文化隸屬於嶺南文化,廣東三大文化之一。是漢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遺存,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傳承過程中不斷發展而形成的漢文化。
潮汕文化的流行主要以廣東省潮汕地區(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為發源地和集中地,梅州市的豐順縣、惠州市的惠東縣。
Ⅱ 潮州「非遺」有哪些
根據全國要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同樣實行分級保護,
因此,潮州市已根據省、市領導意見,將潮州音樂、鐵枝木偶、
大吳泥塑、潮州木雕、潮綉、潮州剪紙、布馬舞等作為
爭取列為國家級保護項目上報(潮劇與汕頭市聯合上報)。
Ⅲ 潮州的文化遺產有什麼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所以潮州的名勝,八景,還有木雕,抽紗,陶瓷等
Ⅳ 怎樣繼承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需要政府牽頭、學者發掘、學校教育、民間交流才能傳承下去。
Ⅳ 潮汕人死後要怎樣處理
潮汕文化的惡性腫瘤――拜神文化、死人文化 作者:高跟裸足 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何在越落後的地方,保留得最完整,從死人文化、婚嫁文化、傳宗接代文化到男權文化,那一樣不是在落後地區至今還根深蒂固。被視為高於一切的大事。 事實上,一個地方人們的思維是否正常,思想是否進步,決定了這個地方的發展速度,所謂的解放思想說的就是這個觀點,落後地區之所以落後,究其原因,就是思想的落後。 中國幾千年的儒家糟粕文化,落下來的病根已經到了如惡性腫瘤般的危害程度,已經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科學的發展。 潮汕地區因為其地理位置和人文文化的原因,一直屬於中國的邊緣地帶,但偏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這些被守舊者所稱道的舊文化在這里保留得相當完整。先不說周邊各縣和農村,作為潮汕地區的文化、經濟中心城市—汕頭,同樣完整地保留了這些糟粕文化。汕頭市作為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先發展起來的海濱城市、特區,今天已經被許多後起之秀遠遠拋在荒原上,距離和它同時並稱為四大特區的廈門、珠海和深圳了太遠了。 許多經歷過這場從輝煌到沒落的人,都將原因歸結於國家政策,甚至還沉浸在等待再一次所謂的好政策的幻想中。沒有正視沒落的根源,只會令這個地區越來越沒落,越來越沒有崛起的希望和根基。 潮汕地區今天所處的局面,不管你願不願意麵對和承認,其真正原因在於文化,在於人們的思想,一個被固化了的思想,他的思維永遠只有一個方向。潮汕人雖然相當聰明,但不務實,喜歡破格獲取,喜歡走捷徑,喜歡將成功和運氣掛鉤。這跟潮汕人的靠神文化有莫大的關系。
Ⅵ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保護文化遺產的措施:
1、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2、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台。
3、隊伍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4、加大宣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6)潮汕文化遺產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寶貴資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遺產大國和現任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在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後,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53項。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形勢,形成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戰略,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Ⅶ 如何對待文化遺產
在聯合國的分類中,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兩回事,文化遺產的要求是「表現人類創造性天賦的巨作」、「作為一個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獨特見證」、「和某些事件、活著的傳統、理念、信仰、具有突出普遍意義的藝術和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可感知聯系」
幾乎所有的中國名勝古跡和自然保護區都人滿為患。專家認為,這是對環境和古跡的最大破壞。
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一些做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發達國家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上,已有近百年的成功經驗,在經濟現代化的同時,較好地保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從而維護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個性。一個不珍惜、愛護自己歷史文化遺產的民族不可能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一個連自己文化遺產都保護不好的民族也根本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現代化經濟建設正在大規模地展開,而大量古城鎮街區、古村落民居、古文化遺址也面臨或已遭到大規模的破壞,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如不馬上採取有力措施,必將鑄成歷史的大錯。陰鑒不遠,在五十年代。由於拒絕甚至批判梁思成先生保留北京城牆的意見,拆除城牆,已給北京乃至於全國留下了無可挽回的遺憾。「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在引進西方的市場經濟、科學技術的同時,是否也應學習一下人家怎樣保護自己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成功經驗,使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不致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毀傷自己的根本,喪失掉自己的民族文化個性!
一、美國
1、立法。聯邦政府1906年設立國家公園管理局,1916年建立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對16座國家公園和21座國家歷史紀念物提供聯邦保護。1935年頒布了歷史遺址保護法案;1964年又頒布了國家歷史保護法案,各州、市均設立了相應的保護法規,其下屬的2000個城鎮也都制定和頒布實行了切合自身特點的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法制健全。
2、管理。機構健全,管理嚴密。
(1)在聯邦一級,不可移動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歸內政部管轄。內政部1906年設立了國家公園管理局,直接管理全國379個國家公園和屬於聯邦政府所有的歷史文化遺址、建築和自然保護區。379個國家公園共劃分為7個區(每區平均分管3個州),由聯邦政府實施垂直管理,現有分布於全國的員工2萬餘人。 (2)在州一級,各州政府根據聯邦歷史保護法案106條的規定,均設有州的歷史保護辦公室,負責本轄區內的文化遺產保護事宜。(3)根據國家歷史保護法案,聯邦政府還設立了專門處理歷史保護事宜的咨詢機構-美國歷史保護顧問委員會,直接對總統和國會負責。。委員會主席只能出自四名公民代表之中,由總統推薦任命。委員會任期四年,每年開會四次,其主要作用是受理依法送審的歷史文化保護事項,審理政府撥款項目,從每年提交上來的案例中選出製成備忘錄,並對需要進行討論、仲裁的案例作出裁斷,提交給有關部門。其咨詢意見雖然只是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但卻是部長們決策時重要依據。各州、市也都設有相應的咨詢委員會,受理本州、市的歷史文物保護事項。
3、社會參與。美國聯邦政府每年撥給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保護經費20億美元,此外就是通過稅費減免,鼓勵支持社會各界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1999年,來自社會的保護費用已超過了聯邦政府的財政撥款,達23億美元。美國各大國家公園都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多方面地進行社會募資活動。在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上,社會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佛吉尼亞州的威廉斯堡,私人財團斥巨資買下了整座城市,並設立基金會負責該市的管理、利用和永久保護。目前該城已成為美國旅遊熱點城市和對青少年進行美國早期歷史教育的極好場所。
4、建立詳盡、健全的檔案資料。美國立國僅200多年,但列入保護名錄的文物保護單位卻有7萬多處(我國作為具有五千年不間斷歷史的文明古國,縣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卻僅有六萬多處,令人汗顏!)。對這些分布於全國的文物保護單位,聯邦、州、市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每年都撥專款由於建立資料檔案。目前已完成其中三萬多處的歷史沿革、建築測繪圖、照片、圖解等的製作,並正在准備上網供全民瀏覽、使用。
5、保護第一,控制旅遊。美國法律明確規定,國家公園和歷史文化遺產地為國民欣賞自然與精神之場所,是激發國民愛國主義激情的神聖的」瑰寶之地"。因此必須嚴加保護,以供國民代代享用。
二、法國
1、立法。法國早在1837年就成立了全國性的歷史文物委員會,1840年開始登記和公布第一批全國歷史文物建築名單,1913年頒布實施"歷史古跡法"。根據此法,列入保護名單的建築有三萬項,還有七萬四千可移動的藝術品(油畫、雕塑等)。1930年又頒布了《遺址法》,對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遺址進行分類和保護。依據此法又確定了六千項遺址保護地(除了100個歷史小城鎮外,大部分是位於鄉村的民居、古堡),該法規定,歷史建築和遺址周邊500米范圍內為控制保護區,嚴格控制建築高度和建築開發。 60年代初,法國又頒布了《馬爾羅法令》及實施的一、二號計劃法令。該法令確立了"保護區"的概念,是歐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立法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一部法律。依據此法,國家對指定的文物建築撥款維修,使大批歷史建築得到修繕。
2、城市建設。法國也是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當中,政府極為重視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在城市建設上,其保護模式主要有兩種:(1)圍繞老城建新城。如巴黎,把塞納河兩岸的中心部分定為歷史街區,保存了大量19世紀以前的歷史建築和原初環境,既不拆除那些低矮老舊的建築,也不拓寬狹窄的街道,成功地保持住了巴黎老城的歷史風貌,成為馳名世界的旅遊聖地。為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巴黎環繞老城另建新區(如現代化的拉·德方斯新區)。 (2)在老城一側或邊緣建設新城。如里昂、尼斯等城市的發展建設都是盡可能完好無缺地按原貌保存老城,而在老城的一端或邊緣建設新的商業和工業區。法國所有定為保護區的城鎮建設都是如此,故體現其國家歷史文化風貌的城鎮、鄉村比比皆是,成為法國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3)不搞人工歷史景觀。法國人不搞人工歷史景觀,他們認為那是假古董。這源於法國人"歷史遺產不可再造"的觀念。他們認為:「人類可以飛出地球,但再造不了歷史遺產"。因此在古跡和名畫的修復上,強調修舊如舊,而且新補的部分與原物應界限分明,以突出文物的真實性。
4、設立"歷史文化遺產日"1984年,法國正式將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未定為"歷史文化遺產日",自1984年首次舉辦以來,規模逐年擴大。在遺產日,全國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博物館等同時對外免費開放,以供公眾了解法蘭西民族的文化遺產,增強全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弘揚民族文化傳統。
Ⅷ 潮汕的喪葬文化,有哪些流程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這時候唱禮的就喊平身把弔唁的扶起來了,起來後弔唁的抱拳點頭楫首,由孝男孝女三叩謝吊喪的,孝謝後禮畢。輪到下一位親戚又得重復一遍動作,現在為了節省時間,變成草席原地不動,所有人弔唁時都跪在地上。這的禮儀是磕四個頭,含義為神三鬼四,給神仙磕頭三個,給鬼磕頭四個.在靈棚內,也就是出殯前搭建的靈堂。在第一道墊子上雙膝跪下,連磕四個頭,走到第二道墊子前跪下,磕一個頭。然後慢慢地走到靈位前為逝者敬菜敬酒。回到第一道墊子前,跪下磕四個頭,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