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文化必讀書目
讀書能改變氣質,讀書能提升內涵,尤其是讀中國人自己寫的書。哲學詩畫今天為你推薦10本關於中國文化的經典書單,讓其的氣質與眾不同,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別人認出。
1,《中國文化要義》
《中國文化要義》被譽為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作者為梁漱溟。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揭示了我們每個人從少年起就迴避不了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把梁漱溟這位文化大師引向了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
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顆入手來探討。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歷史悠久、廣納眾民,以至於面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禦?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聞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國文明那麼早就開始迸發出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出像樣的科學體系?中國缺的是民主本身,還是西洋近代國家所提倡的新型民主?
看完此書,以上問題將會變得更清晰,更深刻。
2,《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是晚清一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流傳最廣泛的書信作品,全書集結了曾國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至同治十年(1872年) 前後撰寫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諸弟、妻子及兒輩的家信,所涉內容小到家庭生計,大到治國帶兵,涵蓋修身、為官、處世、教子、養生等方方面面,極為廣博,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思想和社會活動以及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家書讀來平平淡淡,背後卻蘊育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這些思想精髓對當令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同樣大有裨益。
3,《論語別裁》
我們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要了解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知道孔孟的學術。要知道孔子的思想學術,必須先要了解《論語》。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言語行事的重要儒家經典,相關章句註疏累代不絕,南懷瑾先生曾於1962年至1975年間三次講述《論語》。第三次講記結集出版時,南先生定名為「別裁」,意謂其講述是個人所見,別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南先生認為歷來對《論語》的講解,錯誤甚多,主要問題在於所講的義理不對,內容的講法也不合科學。他講述《論語》,「別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重在「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地體驗」。
4,中國文化常識
《中國文化常識》由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教授執筆主編,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國文化的微型網路。它全面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包括思想、藝術、文學、日常生活、傳說故事、典章制度等各個方面。文風通俗易懂,知識全面,結合精美的插圖,既可以作為休閑讀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工具書。
5,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中國文化史,借鑒古代史書的典制體,按章節分為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等十八個專題,內容之廣泛,完全與今日之「大文化」涵義相合;下冊是中國政治史,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術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濃縮了中國五千年歷史於一書,僅用了三十八萬字,其功力非同一般,《中國通史》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全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為通史的寫作開辟了新紀元。
6,《中國歷史常識》
《中國歷史常識》是呂思勉先生的史學成名作,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呂思勉在我國現代史學史上,是第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城裡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其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國學基礎深厚,治史意趣生動。
《中國歷史常識》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識、典章制度,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被業績稱為是深入中國歷史骨髓的的經典之作。
7,《蘇軾與朱熹》
《蘇軾與朱熹》是2014年5月10日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毅。此書從另外一個角度、另外一種眼光、筆調審視和描畫了歷史的意義和價值。在對中國古代知識分的研究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思想、學說、著作、經歷和政績,而很少對他們的心態做認真的分析和描述。這種缺陷無疑給歷史文化留下了一行空白。
歷史從某種意義上是人類的心靈史,如何用清新脫俗的筆墨描述出人類心靈發展的軌跡,也許正是新一代學者需要擔負的工作。
8,《明史不忍細看》
《明史不忍細看》是一本歷史類通俗讀物,作者是張朝山,他精心挑選了明朝24件影響深遠的懸案,闡述了明朝是如何從興盛走向滅亡的。
書中敘述了明朝15位皇帝的悲喜人生,詮釋了張士誠、況鍾、於謙、張居正、嚴嵩和魏忠賢等一眾人物的政治命運。24件懸案提供了一個了解明朝歷史的基本線索,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真實的明王朝。
9,《細說康乾盛世》
1681-1796年,中國經歷了一個長達110多年的盛世王朝,《細說康乾盛世》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著重講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排除異己,贏得萬民之心,然後坐擁大好江山的;又是如何嘔心瀝血地打造了康乾盛世的;又經歷了哪些政治與生活上的光輝與纏斗;國事與家事之間的利弊權衡。
本書從點到面,全面立體地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康乾盛世。
10,《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一書於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為回憶散文。
茲一面世,該書就以文采飛揚,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萬千讀者喜量,由此開創了「歷史大散文」的一代文風,令世人重拾中華文化價值。
余秋雨的散文別具一格,見常人所未見,思常人所未思,善於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將讀者帶入到歷史文化長河,啟迪暫思,引發情致,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史學、文化價值。
㈡ 小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書有哪些
1、「少年讀國學」系列
本叢書精選「三百千弟」和「四書」等國學啟蒙教育經典,原文採用大字注音,並附有準確釋義,配以精彩故事或典故,每則故事還有原汁原味的古代插畫,以反映當時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2、《有故事的漢字》(第三輯)
遵循由易到難,從簡到繁的原則,《有故事的漢字》系列(全3輯)精選了小學生應該掌握的600多個基礎漢字,講解每個漢字的造字本義和演變過程,用簡單明了的語言,為小讀者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讓你了解漢字的前世與今生,並由此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3、《給孩子的唯美唐詩》(彩繪版 全3卷)
詩歌之美,就在於它能給孩子靈性,讓孩子在詩意的空間里自由馳騁,並最終去往想去的任何地方。唐詩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水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本書甄選了文辭優美、感發人心的110首唐詩經典篇目,用詩詞最質朴的語言,帶孩子感受自然、感受美,通過詩詞營造的意境,體味中國傳統文化最深邃的魅力。
4、《國學新童謠》
《弟子規》是清朝中期李毓秀撰寫的一部蒙學讀物,告訴兒童為人處世應當遵循的道德和行為規范,被譽為「開蒙養正最上乘」的讀物。《國學新童謠》系列緊緊圍繞《弟子規》原典,對原文先進行注釋,然後以兒歌的形式來表現適合孩子誦讀的故事,旨在讓當代兒童更好地理解《弟子規》的思想內涵,指導孩子從小培養規矩意識,並為孩子們架起一道溝通古今的藝術橋梁,培養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5、「國學啟蒙經典」系列
國學是中華文明的魂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值得我們世代傳承。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兒童啟蒙教育,流傳下來諸多蒙學讀物,即使在今天,它們仍然具有其他傳統文化教育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㈢ 有哪些真實可信的歷史文化書籍推薦呢
歷史文化書籍浩如煙海,大體可分為文史哲三類,但民國前可沒這么分,從“真實可信”的需要來看,側重歷史類書籍是不會錯的。
歷史演進本身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能傳承到今天的古籍,其價值、真實可信度都已得到了無數次考驗。既然是推薦,那麼我就著重談四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真實可信”只是我們的主觀願望,事實上對任何書籍來說,“真實可信”也都只是相對的
這是說《十三經註疏》和清人註疏了。中國歷史文化自六藝始,孔子編訂的詩書禮易春秋,可謂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之基。漢鄭玄、何休、趙歧,晉杜預、范寧、郭璞,魏何晏、唐玄宗等作注,唐孔穎達等作疏。
《爾雅》要輔以《說文解字》《方言》《釋名》《經典釋義》《玉篇》《廣雅》《廣韻》《集韻》等,此為訓沽學,實則閱讀一切古籍的基礎。《詩經》《尚書》《論語》《孟子》《春秋三傳》《三禮》《周易》《孝經》就不用說了,或本即史,或本典章職官制度,或名物禮儀,十三經不通,讀古籍就是找罪受。
為什麼要強調清人註疏呢?清代考據學興起,尤其乾嘉學派,代表了中國古代經學的最高成就。以《史記》《漢書》為綱,《十三經註疏》、清人註疏為目,一切古籍就是輕車熟路了。
“真實可信”關鍵取決讀者是否具有哲人思維,所以得精通諸子百家,並能熟煉運用西學哲學思維、歷史事實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諸子百家可謂其精華,本身也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哲學意義。處於中華復興的偉大時代,以中國語言詮釋世界歷史和現實,是中國人文社科學者的歷史使命。光有中國心遠遠不夠,還得通曉世界話語,這就需要對西方代表性的哲學、歷史流派作深入的比較研究。
㈣ 有什麼學習傳統文化的書籍或者雜志
中國在5000多年悠久的歷史上,誕生出了很多優秀的文明文化,這些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的源頭,到了如今這些文化已經不再局限於在中國發展,開始向世界傳播,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們,更應該學習這些優秀的傳統。這幾本書中就可以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華文明大視野》、《中國文化的重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要義》。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要義》這本書中最主要的就是裡面有30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著作,並且對這些著作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詮釋。既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優秀的傳統著作,又能幫助我們認識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著作發展的體系和過程,向我們展示了蘊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這幾本書,《絲綢之路》、《儒家文化大讀本》、《孔子傳》等這些書都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㈤ 關於文化經典的書籍
關於文化經典的書籍有很多,例如《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叢書》、《中國文化常識》、《文化經典與文學名著導讀》、《中國文化經典》、《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1、《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叢書》:是2007年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旵。與現代漢語相比,傳統經典中的文言文被賦之以韻與律、平與仄、修辭與文采,讀起來如沐春雨,陶冶情操,啟迪悟性,培植內力。
2、《中國文化常識》:是2008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力,是北京大學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46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
3、《文化經典與文學名著導讀》:是2008年龍門書局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葉楓宇,劉昆庸,黃玉鑾。
4、《中國文化經典》:是2006年浙江古籍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子。本書主要通過對我國古典文化介紹,解讀,增加讀者對國學、中國經典文化的熱愛。
5、《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是人教版課標高中語文的選修教材,主要從歷代文化經典論著中選擇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章節,既展示儒、釋、道三教的經典以及歷史、倫理、科技、文學等各個方面,又反映思想的流變和文化的發展。
㈥ 關於中國文化方面的書籍有哪些
《國史大綱》上下冊,文化與教育
這本書乃匯集作者關於中國文化與教育諸問題的專論和演講詞而成,作者以其對中國文化精深閎大之體悟,揭示中西傳統與路線之差異,指明中國文化現代轉向之途徑,並以教育實施之弊端及其改革為特別關心所在,尋求民族健康發育之正途。還有《中國文化史導論》都不錯。南懷瑾也是國學大師,他的作品也覆蓋了文化的各方面。現在也有不少關於國學的書,不妨看看。至於古籍那就更多了。以下是些國學書目經部——儒學經典
經部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群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石經類」、「匯編類」,主要是儒家經典和注釋研究儒家經典的名著。重要書目如:《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部——各種體裁歷史著作
史部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匯編類」,重要書目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戰國策》、《宋元明史紀事本末》等等。
子部——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叢書類」、「匯編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耶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重要書目如:《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孫子》、《山海經》、《藝文類聚》、《金剛經》、《四十二章經》等等。
集部——諸子百家及藝術、譜錄
集部分為「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詞曲類」、「閨閣類」,重要書目如:《楚辭》、《全唐詩》,《全宋詞》,《樂府詩集》、《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等。
建議從一些較通俗和有深遠影響的書開始看
㈦ 有什麼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讀物
1.「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中國的「聖經」。「四書五經」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四書)及《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經)的總稱。這是一部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理想與治國之道,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書里許多語言,如「當仁不讓」、「名正言順」、「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鑠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棟。老子是中國第一個純粹的哲學家,老子的思想成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傾向。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幾乎對每一個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有重要影響。《老子》
文字簡約,說理透徹,含義深邃,富有辯證精神,特別能啟發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別艱深,歷代注家又多,選一種較好的版本當能有助於閱讀理解。
3.《莊子》
《莊子》繼承發揚了《老子》的思想,與《老子》一起合稱「老莊」,成為道家的經典。莊子對生死的態度十分達觀,「鼓盆而歌」成為莊子的典型畫像。《莊子》文字上汪洋恣肆、豐瞻華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對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寓言來說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㈧ 文化管理相關的書籍有哪些
提到文化管理相關專業的書籍,首先推薦給大家這本叫做《哲學》的書籍。
高級管理大師往往都懂得哲學層次方面的問題,如果只注重一些方法的話,那麼永遠不可能把一個機構管理好,所以必須要懂一些哲學,這本書是對基本和普遍問題之間產生的一些哲學問題研究,具有非常嚴密的邏輯推理性,它所研究的是宇宙的性質和人與宇宙之間基本的關系等等問題。
3、社會學
社會是一個群體,幾乎每個心理健康的人都要接觸社會,所以想要學習管理學的話,社會學必須要懂一些,甚至有些管理學大師要深入的研究社會學,因此這本叫做社會學的書籍,建議想要學管理的朋友一定要看一看,裡面介紹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非常經典。
㈨ 有沒有什麼好的文化書籍就像文化苦旅那種
隨著國家不斷向工業強國的道路前進,理工科人才需求倍增,而人文學科則越發不被重視。社會上也興起了重實用價值,輕歷史人文的風氣。但我們都清楚人文素養是一個人必不可缺的素質之一。所以,即便是理工科的同學也應該了解一些文化知識,拓寬自己的眼界。而閱讀《文化苦旅》之類的書籍,就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養。除《文化苦旅》外,余秋雨先生寫的另外兩本書《千年一嘆》和《山居筆記》也十分值得一讀。
總而言之,品味歷史文化類書籍一定要慢品細酌。余秋雨老先生的書文筆優美,感情豐富,頗具內蘊。初讀時,可能會覺得句子表達稍顯晦澀,無法直截了當品出其中內涵;但再認真斟酌一遍,便會領悟其中真意,深感其表達抒情之精妙,對文化剖析之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