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基層文化怎麼整合

基層文化怎麼整合

發布時間:2022-07-20 09:29:13

『壹』 如何做好新時期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

一、加強領導,創新機制,推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落實。政府部門一定要切實落實「規劃、協調、指導、服務、監督」的職能作用,理順文化管理體制。一是統籌謀劃,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做出前瞻性的科學決策,把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群眾文化納入城鄉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來。二是落實政策,加大對群眾文化的投入。除大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由財政保證外,政府還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補助經濟落後鄉鎮(街道)的文化陣地建設,保證群眾文化的必要經費開支。三是改革創新,探索群眾文化發展新機制,積極探索以市場化運作方式繁榮群眾文化的新途徑,堅持「誰投入,誰收益」的原則,努力形成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多渠道的文化投入機制。
二、完善機制,吸收人才,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儲備力量。長期以來,由於文化管理體制滯後與機制的不健全,限制了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人事制度與行政指令,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群眾文化工作產生制約。首先,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設和管理制度。科學合理的機制是有效開展基層文化工作的基礎。其次,吸收文藝工作管理人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要想發展,就必須吸收那些素質好、學歷高、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充實到「管」文化的隊伍中來,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高與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人才的多少,所以吸收那些年富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是當務之急。再次,整合各類文藝人才資源,廣泛吸納民間文藝人才參與,共同活躍群眾文化。科學制定和實施基層文化人才培訓計劃,打造一支專業文化隊伍。同時充分發揮文化館等專業文化機構的作用,並建立業余文藝指導組,加強對民間文藝團隊和文化示範戶的業務指導。舉辦各類學藝班,儲蓄基層群眾文化的後備力量。
三、貼近實際,凸顯特色,增強基層群眾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群眾文化只有具備鮮明的時代性,才會得到群眾的熱切響應;只有貼近實際,才會得到基層群眾的廣泛認可;只有凸顯特色,蘊含濃郁的傳統氣息,群眾文化才會具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一是內容上要把握時代脈搏。群眾文化的時代性不單單體現在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上,更體現在呼應群眾的理想和追求、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二是形式上要追求變化創新。在當下的基層農村,除了傳統的秧歌、腰鼓以及逢年過節開展的舞龍、舞獅等民俗活動外,健身操、廣場舞近年來已成了廣大基層群眾的「新寵」。如何再創造出深受群眾喜愛的新的藝術形式,這是需要基層文藝工作者去潛心研究和細心琢磨的。三是表現手法上要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結合。始終堅持先進性,唱響主旋律,努力創作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反映時代生活和群眾精神風貌、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文藝精品力作,並通過各種載體加以積極引導和傳播。同時積極鼓勵群眾發掘身邊典型的人和事,以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方式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四、搭建新平台,創建新載體,營造群眾文化發展的新氛圍。對於經濟不發達的地方來說,文化建設投入必定有限,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要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就需要揚長避短。一是整合現有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搭建文化活動的新平台。可採取「大型活動統一辦,小型活動分散辦,專業業余相結合」的原則,使單位聯合辦、企業聯姻辦、群眾聯手辦的方法,以解決群眾文化活動缺資金、少場地等問題。按照以上原則和方法,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文化交流、匯報演出、競技比賽,給各種文藝團體以展示技藝的機會,促進民間文藝團體的快速發展。二要超前策劃,積極尋求文化活動的新載體。要超前策劃,提前介入,緊密配合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充分發揮文化輻射面廣、吸引力強、參與面大的特性,設計各種群眾文化活動的新穎載體,使基層群眾的文化形式更加豐富。三要因勢利導,注重發揮鄉村文化的不同特色。在農村,應以農村文化示範戶為依託,利用農閑和節假日,鼓勵文藝骨幹帶領廣大村民參與各種民間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
總之,基層群眾文化是落實「文化惠民」偉大工程的起點和落腳點,是人民群眾是否能夠真正充分享受到豐富多彩的、高尚健康的、振奮精神的文化生活的前提條件。其高質量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水平理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落實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政府部門責無旁貸的義務;開展好基層群眾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對於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貳』 如何讓基層群眾文化活起來

層群眾文化;文化設施;文化品牌;隊伍建設
一、各單位「一把手」要切實提高對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縱觀古今中外,哪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能夠留下來並被人們記住?能留下來的一定是有文化符號的一些東西。文化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靈魂,地位不可小視,作用不可低估。「一把手」對文化工作的態度直接決定一個地方群眾文化的繁榮與興衰,各基層組織應進一步提高對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意識到社區群眾文化是社區文明程度的象徵,具有宣傳、教育、協調等功能,具有廣泛性、群眾性、多樣性的特徵,是實現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增進社區交流、改善鄰里關系、凸顯文化創造力的重要載體。因此,要正視群眾的需求,滿足群眾的願望,切實把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作為一項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和滿足群眾需求的一件大事,把基層群眾的各類文化活動引導好、組織好、開展好。
二、加快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陣地
基層文化基礎設施滯後極大地制約了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因此,要將文化設施建設切實納入每年的財政預算,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同時,要拓寬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運用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等方法鼓勵社會力量和民營資本參與建設,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分期分批繼續建設和完善文化中心、文化廣場、圖書館、健身室、燈光球場,豐富內容,提高檔次,逐步改變群眾文化活動場地、設施、器材和現代傳媒、網路等硬體設施不足的狀態,不斷完善社區文化設施基礎條件。
三、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1.大力扶持組建各類文化藝術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公共文化陣地中的載體作用,大力繁榮小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2.加大農業社區文化建設力度。農村文化工作是當前文化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幸福村居為契機,加大對農業社區文化建設的領導力度和投入力度,大力開展好農業社區節慶活動和文化下鄉活動,著力組建各農業社區文藝團體,讓農業居民逐步從「看戲者」向「唱戲者」的角色轉變,變「輸血」為「造血」,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從而提高農業職工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中不斷提高農業居民自身素質。
四、牢固樹立品牌意識,著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
充分挖掘基層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對傳統民族文化進行重新包裝、打造和展示,使之成為具有地方性、民間性和獨創性的特色文化活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從而起到寓教於樂、凝聚人心、塑造地方形象的良好作用。
五、整合資源,以點帶面,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抓骨幹隊伍建設
群眾文化中的業余藝術骨幹是活躍於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中堅力量,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業余藝術骨幹隊伍的生命源泉和成長的沃土。業余藝術骨幹是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涌現的,他們的成長過程就是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群眾文化活動既是發現和培養藝術骨乾的途徑,也是業余骨幹提高和展示文化藝術水平的舞台。
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我們要"整合資源,以點帶面"。也就是說將這些藝術骨幹吸收到業余藝術團和各類協會團體,讓他們有培訓學習、觀摩、演出的機會。同時,安排文化中心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針對性強、見效快的輔導,幫助他們在文化藝術修養、素質、專業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提高。尤其是對一些熱心的、進步快的業余骨幹要重點輔導和培養,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法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展示他們的藝術作品,放手讓他們走向舞台,走向廣場,要讓他們成為舞台和廣場的主角,使得他們逐漸能在自己的社區、單位和各類文化活動中發揮領頭人的作用。
六、大力發文化產業,實現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休閑時間越來越多,廣大群眾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文化消費更趨多元化、多樣性和自主選擇性。而目前許多公益性的文化事業還難以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需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有實力的人們依託地方特色和民間特色等文化優勢興辦文化活動實體,引導社區內從事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的人員和演出班子進行有效整合,開發文化產業項目,拓寬發展空間。
總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是發展文化事業的根本目的。我們每一個基層群眾文化的工作者,都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發展、創新,努力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大力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讓先進文化滋潤百姓心田,不斷滿足群眾越來越高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讓基層文化建設譜寫出新世紀更加和諧動人的美妙樂章。

『叄』 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所述資料對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的啟示有四點:

一是做好文物的修繕工作。文物的修繕應以保持布局完整和突出民族風情為原則,在利用現有條件和歷史文物資源的基礎上進行,並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完善。
二是注重文物傳承和申遺。給予文化遺產繼承人支持,加大對文化遺產的傳承並積極推進對具備申報非遺條件的文物的申報和保護。
三是注重提高村民文化素質。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動員和引導群眾多讀書,如播放農業科技電影、開展農家書屋讀書活動、在社區宣傳欄宣傳《論語》等傳統文化,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素質。
四是加強社區文化管理工作。由專人專職負責村文化站的日常管理,制定文化站管理制度,提高村文化站利用率。

『肆』 怎樣發展基層群眾文化

1、積極引進和培養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專業化人才
積極引進和培養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專業化人才,首先需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宣傳教育,引起高校文化藝術方面的專業人才的關注,同時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鼓勵其主動深入基層地區來從事群眾文化活動相關工作,並充分利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來推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發展,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其次,為了建設發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專業化人才隊伍,還需要適當地改善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以及工作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專業化人才投入基層文化事業建設。
2、完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的配套設施是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然而很多基層地區受經濟條件限制,難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群眾文化活動配套設施,這需要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爭取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還可以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募捐以及慈善投資等各種形式,建立完善的以政府為主導的以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為核心的基層群眾文化配套設施建設機制,發展文化建設公益事業。
3、創新發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在百花齊放,文化多樣化發展的當今社會,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要避免單一化,在文化開展過程中要通過不斷的創新發展和豐富完善,促進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化發展進程,從而便於基層群眾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文化活動。

『伍』 如何提升基層文化環境,增強基層文化引力

基層文化建設總體要求是:始終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摒棄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十五」期間,以社區和鄉鎮為重點,全面加強文化陣地、文化隊伍、文化活動內容和方式的建設,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快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文化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文化設施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就近、經常和有選擇地參加文化活動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建設的同時,加強社區和居民小區配套文化設施建設,發展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切實加強文化設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必要的設備和裝備,加強對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通過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完善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文化設施利用率。要防止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要堅決收回被擠占、挪用的文化設施。機關、學校、部隊、企業的內部文化設施,凡有條件對社會開放的,要採取多種方式開放內部文化設施,為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方便。要加強對城鎮大型露天文化活動場所的管理和使用,各級文化部門要搞好活動的組織和安排。
積極推進基層文化機構人事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和科學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到基層文化機構工作。
大力培養和發展民間文化隊伍。(鼓勵社會文化團體、民辦文化類非企業單位的發展,發揮民間一人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網路服務體系,加快網路服務平台建設,提高資源共享水平。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整合和開發現有圖書、音像、信息等文化資源,以發展數字文化網路為突破口,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快捷、豐富的經濟信息和文化服務。
積極繁榮社區文化。利用街道、社區的文化設施,引導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推進農村文化活動方式的創新。 繼續發展民間藝術之鄉、特色藝術之鄉和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特色藝術。
要確保文化事業經費的增長不低於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安排應向基層文化建設項目傾斜;保證有影響的重大群眾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切實搞好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徵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關專項資金制度;鼓勵對社會公益性活動、項目和文化設施等方面的捐贈。有關部門要對現行文化經濟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新聞媒體要加強對現行文化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文化建設,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籌資為輔的文化建設投入格局。

『陸』 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

第一,城市建設要以尊重傳統民俗為前提。北京牛街經過政府改建,整修,居住條件明顯得到了改善,民族風俗以及民族文化遺產等都得到了保留。
第二,充分挖掘民族民間的文化資源。牛街是白猿通臂拳的誕生地,由於白猿通臂拳具備「歷史性」和「傳承性」等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條件,目前已將其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薦項目中了。
第三,不斷注入科技知識等新鮮因素。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要想發展基層文化建設,首先要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品。因此,政府要派更多的專業人員到基層地區傳授相關的農業專業知識,為農村村民放映農業科教類的影片,開辦農業技術培訓班,使農民增長了農業知識,增加農作物、農產品生產產出量,從而直接增加農民的整體收入,以達到精神、物質雙提高的效果。
第四,加強農村和社區的綜合文化站建設。在農村大力創辦「農家書屋」、動員群眾積極參與讀書活動,加強社區街道文化站建設,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豎立宣傳欄、報刊欄、文明標語牌等基礎設施,宣傳新聞、普及知識、豐富村民及社區人民的業餘生活,促進、加強基層文明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柒』 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如何推行和發揮總分館制的作用

摘要 總分館建設的核心是將原本獨立、分散的文化館集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用統一的管理制度對所有的文化站點進行管理,從而盤活文化資源,促進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不斷推進。在進行總分館制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服務的高效性以及成本問題,對文化館的服務范圍進行合理控制。

『捌』 淺談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

個人建議,有用就用。
1、主動學習,了解和掌握國家和時代文化發展趨勢和要求。做到胸中有數,心中有才。
2、深入了解所在基層文化現狀和百姓需要,並進行分析研究。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這決定所做工作是否接地氣和符合老百姓需要。

3、了解和借鑒其他地區好的做法。注意,這一點既要多了解,又不能生搬硬套。
4、因地制宜設計本地區工作方案,原則上要有幾套方案,提交領導參考和研究決定。
5、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開展文化宣傳和教育。這里一定要一步步做,不要貪大求洋,不要急於求成。
6、不斷總結反思調整,不斷聽取老百姓意見。

『玖』 淺談如何加強社區基層文化建設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工作,把社區文化工作的成效納入政績考核的范圍。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設備,積極與轄區單位聯系,爭取轄區單位將文化活動場所向群眾開放。根據群眾需要,通過街道文化站與轄區合辦各類培訓班(如書畫、音樂、舞蹈等),提高社區文化活動的品位,增加社區文化活動內容。讓群眾能夠廣泛參與,起到陶冶情操,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的作用。使社區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用健康、易於接受的文化活動佔領社區文化陣地。
(二)加快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廣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居民居住密集的地方,以社區面積和居民人口為基數,按比例增設文體活動場地和文體活動用房,配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多功能活動廳等室內外活動場所。歷下區部分社區做的不錯,配備有電腦室、圖書室等等場所。
(三)多方面籌措經費,確保社區文化活動持續發展。社區文化屬公益性事業,完全依賴政府單方投資也不行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解決經費短缺問題。
1、財政給予適當投入。無論在設施建設、設備補助,還是在每年的活動經費上給予適當的投入,並充分利用機關、社團、企業、學校的文化資源,將社區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開放,既補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動場所的重復建設及資源浪費。
2、實行低償服務。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項目,實行低收費的辦法進行服務管理(如電影、舞會等)。對於社區居民以低於市場價的標准收費,既可達到促進居民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目的,又使居民群眾能夠負擔,易於接受。
3、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走「共建、共享」之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利用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家庭文化等為外延創造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促進社區文化事業的繁榮。
(四)加強社區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素質高、作風正的要求,建設一支以業余骨幹為主、專業人員為輔的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負責組織、指導社區文化活動,增強社區文化建設的生機與活力。要培育具有社區特色、業務精、素質高的社區文化骨幹隊伍,定期開展專業培訓,為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增強社區文化骨乾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使之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力軍,社區文化活動的帶動人,使社區文化全面活躍起來。要充分發揮社區內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人才集聚的優勢,將社區內單位的文化骨幹融入社區文化隊伍,提升社區文化隊伍的整體水平。其次要配備有文藝專長,熱心於社區文化事業的專職工作人員,參與團隊的管理工作。像歷下區甸柳一居,就是從區、市級文化館請專業老師定期來輔導、帶隊,使各支隊伍素質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升高
(五)豐富社區文化活動內容。
要堅持貼近社區實際、貼近社區居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社區文化活動,充分考慮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鄉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的結合,從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環境美化、科技普及、藝術培訓等方面充實社區文化內容,以歌舞音樂、說唱彈奏、琴棋書畫、體育競技等形式進行社區文化傳播,想社區居民之所想,應社區居民之所需,解社區居民之所盼,引導社區居民自覺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保持社區文化活動旺盛的生命力,滿足不同層次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歷下區某些社區做的很好,像甸柳一居社區,就開設有免費的舞蹈隊、電腦班、模特隊、合唱隊、民樂隊等等,居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選擇不同的班,該社區的居民普遍具有強烈的幸福感、責任感、滿足感,社區更是非常團結、和諧!
(六)推動社區文化服務創新。
要根據社區區位、社區內單位、社區居民的文化優勢,舉辦有特色的文化活動,開展特色文化社區創建活動,創建各種有品位、有特色的歷史文化社區、科普社區、生態社區、園林社區、茶文化社區等。要組織國內外文化藝術團體來社區交流,開展高雅藝術、經典藝術進社區活動,從總體上提高社區居民的欣賞水平,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品位。要以信息化為基礎,搭建社區文化信息服務平台,發展和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讓社區文化信息化服務融入社區居民生活。

閱讀全文

與基層文化怎麼整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