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杜月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杜月笙是一個慘不忍睹的陰謀家。
在南京國府時代(1927—1949)他是蔣介石的影子,是地下政府的首腦,或者通俗的說,他是那個特殊年代中國的中央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的『影子政府主席』。
(1)杜月笙是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去了香港,租住在堅尼地台18號底層,國共雙方開始爭取杜月笙。中共安排喬冠華、潘漢年一直與杜月笙保持聯系,並派金山、章士釗等人赴港,勸說他返回上海。杜月笙的一個兒子,也留在上海做聯絡員,時常往返滬港兩地,傳遞信息。
對於共產黨的邀請,杜月笙表示,因身體欠佳暫不能回大陸,但是當遵照潘漢年「盡可能范圍內多為人民服務」的指示精神辦事。國民黨也不斷派人赴港,拉攏杜月笙去台,均被杜月笙婉言拒絕,國民黨讓杜月笙在港為台灣方面做事也遭杜月笙婉拒。
❷ 如何評價杜月笙
很少有人意識到杜月笙在中國近代歷史的真正地位:在南京國府時代(1927—1949)他是蔣介石的影子,是地下政府的首腦,或者通俗的說,他是那個特殊年代中國的中央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的『影子政府主席』。
1927年以前,杜月笙逐步從一個社會底層的流氓混混爬到上海青幫頭目的過程固然是傳奇,但是客觀地說,這只是一個普通黑社會大佬的成長史,並不具有空前絕後的獨特性。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是一個水果鋪小流氓成為上海老大的歷史,是他揮金如土,結交三教九流的各種故事,是他和黃金榮八拜之交的江湖佳話。卻很少有人注意到1927年所發生的事情,而在我看來,這才是杜月笙前半生與後半生重大轉折點,杜月笙的身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使得杜月笙成為『中國幫會第一人』,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青幫大佬,是從1927年所發生的標志性事件: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
1927年4月11日晚,杜月笙設計活埋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後又指使流氓襲擊工人糾察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人群眾。
作為一個個普通青幫大佬,和共產黨有什麼仇呢?這兩件事情標志著,杜月笙已經不再是一個的普通青幫頭目,而開始具有政治屬性,他投靠了蔣介石,成為上海乃至中國政治舞台的一股重要力量,成為借北伐上位的蔣介石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四一二事件(此事大家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大概都學過)中,充當運動打手的,是杜月笙的徒子徒孫們組織的青幫武裝『中華共進會』,從那一刻起,杜月笙的門徒們,就不再是一般的黑社會打手了,納粹德國有個類似組織,叫沖鋒隊(黨衛軍前身),杜月笙的青幫成了中國版的『沖鋒隊』。從後來杜月笙和戴笠的緊密合作,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南京政府成立後,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
職務雖然是虛銜,但代表著杜月笙在中國幫會史上達到了一個幫會人前所未有的高度——向中央政府的領袖直接表示正式效忠,為之效犬馬之勞,被後者正式認可授予品秩。在這之前,中國的幫會只是活躍於社會中下層的組織形態,盡管在江湖之遠,幫會頭目已經是萬人之上的龍頭老大,但在廟堂之高的白道政府來說,他們不過是不入流的江湖混混罷了,社會地位甚至比不上芝麻綠豆的七品小官。這個天花板,讓杜月笙突破了,他以來自於江湖之遠的出身,在廟堂之高處找到了自己的一個位置。
1931年6月8日至10日,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奉主入祠」典禮。蔣介石親送匾額「孝思不匱」祝賀。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
杜月笙的角色職能之一:代表蔣政權將勢力滲透入上海,尤其是兩大租界。
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的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實際上是幫會組織。藉此廣收門徒,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恆社初成立時,有一百三十餘人,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餘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上海市社會局、新聞界、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
角色職能之二:替白道政府販賣專營鴉片,應付國民黨軍隊日益龐大的軍費開支。
杜月笙一是支持蔣介石圍剿紅軍,二是協助破壞共產黨在上海的地下組織。「截止1933年11月17日晨,杜月笙可在六個月的期限內,將鴉片或生嗎啡提純為嗎啡、海洛因和紅丸。這期間,他在南市太平弄104號的工廠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全面保護,而每天所獲的五萬美元的利潤中很大部分應用來支付蔣介石的軍費開支。」
靠蔣介石慷慨的毒品專營,杜月笙賺到了最多的錢,他以同樣的慷慨方式回報前者。在1935年,他出資向美國柯蒂斯-萊特公司(Cutiss- Wright)訂購了120架軍用飛機,全數捐贈給國民政府。1936年,為了慶祝蔣介石50大壽,杜月笙送飛機一架,並將之命名為「上海禁煙號」。
在看抗戰爆發前夕,中國一共只有600多架飛機,其中300架掌握在東北空軍手中已經全部喪失,剩下大概有150架屬於廣東陳濟棠的粵軍,中央政府,也就是蔣介石能控制的,一共也不會超過150架,這么算起來,杜月笙所捐贈的120架飛機差不多就是中央軍空軍的全部家底。還會有人認為杜月笙只是一個黑幫頭子嗎?
角色職能之三:以民間身份,暗中代表蔣總裁及南京國民政府,以上海為舞台,斡旋於中國軍,政,外,工,商各股勢力之間。
八一三事變後,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
1940年,杜月笙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杜月笙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向大後方發展勢力。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通濟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藉此中飽私囊。
1946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黨不那麼支持他,所以,他當選後馬上辭職。此後,他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會長、常務董事。
仔細梳理杜月笙在27-49之間的主要事跡,看到:杜月笙率領的青幫,實際上成為了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的『影子政府』,『地下行政院』,從事著南京白道政府及蔣介石,想要做,但是礙於正統『白道政府』身份,不能直接做,不方便做的事情。包括專營販毒(主要是供應國民政府『剿共』軍費開支),暗殺,滲透,軍火交易和民間組織協調工作。眾所周知,南京國府——蔣介石政權的勢力的力量基礎是江浙財閥的財力支持,實際有能力控制的僅僅是江浙滬及周邊的有限區域,江浙之中樞是上海,而上海之中樞則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兩大租界,兩大租界在法理上的治權卻不在國民政府手中,不得已,國民政府通過杜月笙實現對租界勢力滲透,煙土販賣走私的攫取金元。杜月笙實際上變成了代表國民政府將勢力滲透入上海的總負責人。
對此杜月笙有著名的『夜壺論』,大概意思就是說,他是蔣介石(國民政府)的一個夜壺,需要時候拿出來專做見不得人的事情,不需要了,就藏到床底下去。很多人只注意到這是杜月笙對蔣介石的對於用前用後兩種姿態不滿之情,但很少人意識到,這實際上是杜月笙對於他和蔣介石關系的形象概括,一個在白道,一個在黑道,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一個要面子,一個專干骯臟事,兩套班子,一個領袖。
注意到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45年以後杜月笙的勢力一落千丈,在於抗戰勝利後,上海華洋雜處,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的局面已經消失,更因為抗戰結束,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借著戰勝國的巔峰威望,接收逆產的『大義名分』,已經可以直接伸手控制工商企業,團體組織,而再不需要拐彎抹角的幫會勢力作為白手套。也可以理解,49年後杜月笙不去台灣,也不留在大陸的原因:他賴以生存的現實土壤:不光各方力量角逐的復雜的政治環境的上海已經不復舊日景象。以煙土貿易支持軍費的經濟價值,對於成千上萬徒子徒孫的號召力和上百個民間公司,組織,團體的董事長身份,在共產黨赤色版圖中也都不復存在了。而在台灣,他也同樣不再具有利用任何價值——他的政治生命,已經完結了。
羅胖子有個節目,講到杜月笙一生致力於洗白,但是現實沒有給他機會,所以他很糾結。我覺得這話略有偏頗,按照那個思路搞,杜月笙是洗不白的,因為他的價值,就在於『黑』,他越是想洗白,他洗白所用的錢,社會名望,社會地位,都是靠『黑』得來的,人們總是不承認杜月笙洗白,不是因為杜月笙有黑歷史,而是杜月笙『現在』仍然是黑的。杜月笙一邊做著上海灘大亨,一邊卻想洗白只是美好空想,發發牢騷罷了。
明明是一個影子,卻想立在陽光之下,這是永遠不可能的,這也就是杜月笙人生永遠脫不開的糾結的所在。
——————————————————
推薦閱讀:
國民政府禁煙的實質:民國荒唐的禁煙:禁煙委員是販賣煙土的杜月笙
1934年,大上海高層政商人物合影。從左至右坐著上海巨商杜月笙、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外交家蔣廷黻、上海市長吳鐵城、上海市保安處長楊虎。
——杜月笙能和這些黨國政要,對國運有影響至關重要的外賓(鮑格莫洛夫代表蘇聯)觥籌交錯,周旋其間,難道僅僅是因為其擅交朋友么?
❸ 杜月笙有多黑、多毒
二十世紀上半葉,上海灘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非杜月笙莫屬。一個浦東鄉下小人物混進十里洋場,到成為中國最大黑幫老大。
很難用三言兩語來描述他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因為從外表上看,他文質彬彬,附庸風雅,廣結名流,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一副書生氣的樣子,人家叫他杜先生。他因此被其黨羽吹捧為當代春申君。
不過呢,在許多人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大流氓」,心狠手辣,殺人如麻。又在另外一些人眼裡,他精通做人之道,有著一身的俠氣和一顆鮮明的愛國心。
杜月笙曾這樣回憶童年:當時一個月學費只有五角錢,可惜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讀到第五個月,先母繳不出學費,只好停學。失學兒童的痛苦經歷,讓他永生難忘。成名後,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養,門廳高懸對聯「友天下士,讀古人書」,時時鞭策自己。
然而畢竟識字少,無法去「讀」,他就重金聘請高明的說書藝人長期為他講《三國》說《水滸》,學習歷史知識和古人處世方式;他勤練書法,簽名寫得相當漂亮。
他非常注重儀表文明,不論天氣多熱,他長衫最上面的紐扣也從不解開,並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眾出入杜門。
文化的熏陶,使杜月笙的整個氣質脫胎換骨。著名老報人徐鑄成回憶他年輕時第一次見到杜月笙的情景時說,他原本以為此人定會是青面獠牙,見了面才知道原來是位言談舉止都很斯文的瘦削老人。
望大哥採納謝謝
❹ 杜月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杜月笙是一個極其聰明,喜歡讀書,但又手段厲害的人。杜月笙這個人,有的人說他文質彬彬,很有禮貌,有的人說他心狠手辣,殺人都不帶眨眼的。我覺得,杜月笙吧,這個人相當的老道,腦袋聰明,敢闖敢拼。
那到底哪個才是杜月笙呢,其實都是。之所以會手段厲害,是因為當時的背景所導致的,沒有辦法,如果你不狠,你就難以在上海灘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為生活所迫。但同時他也確實很喜歡讀書,很注重儀表的人,所以當時很多沒見過他的人一位他一定是個五大三粗的,滿目崢嶸的人,但當他們看到後基本都是大吃一驚,沒想到是個儀表堂堂的人。
❺ 杜月笙簡介
杜月笙,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1902年,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
(5)杜月笙是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杜月笙過世後,於1952年10月下葬於台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大尖山下。墓地坐東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於秀峰國小後方。
墓園上有蔣介石題字「義節聿昭」,墓園本有牌坊,上有張群題字「譽聞永彰」,後在秀峰國小建校時將牌坊拆除,而題字則鑲嵌到墓園。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為伴。
❻ 杜月笙與文化名人章士釗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
杜月笙當上上海灘的老大時,除了打打殺殺,開賭場,販賣煙草等黑道手段,還有一樣與黑道完全相反,杜月笙從內心深處注重文化事業和有文化的人。
看看他與當時名滿天下的學者章士釗是怎樣交往的?
杜月笙和文化大師們的交往有沒有提升杜月笙的精神境界與文化品位,我無從知曉。但是我知道杜月笙一直積極參加抗日戰爭,一直動員上海各界,並且領頭資助抗日物資。歷史應該記得他。
❼ 章太炎是國學大師,為何卻敬重沒什麼文化的杜月笙
在民國時期有許許多多的大人物,其中有一位叫做杜月笙,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他可是當初上海灘,赫赫有名的黑幫大佬,軍政商三界通吃,不僅有地位還有金錢,這樣一位人物,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沒文化。
當時社會比較混亂,雖然章太炎在文學界的地位很高,但是在社會上卻不是這樣的,當時章太炎的一個侄子,來尋找他幫助,可是無奈他並沒有什麼權力,這個時候他就想到了杜月笙,因為當初杜老闆為了結交人才,別人求他的事情他基本上都會幫忙。
兩個人之前並沒有什麼交集,章就先寫了一封信,試探一下杜老闆的態度,杜老闆當即就爽快的應承了下來,很快就處理好了這件事情,事後還親自拿著銀錢,去拜見了章太炎。
因為杜月笙自己沒有文化,所以他很欣賞那些文學大家,也願意和這些人交往,他這樣謙虛的行為,也得到了章太炎的認可,所以後來杜月笙的很多事情,章太炎都願意站出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