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江東仙人洞小學有哪些文化傳統

江東仙人洞小學有哪些文化傳統

發布時間:2022-07-20 11:59:45

① 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小學」的內容

周代中央設立的「國學」分為「大學」和「小學」兩部分,大學,又稱「太學」,設在都城的南郊,小學則設在王宮的左側。按照那時的規定,貴族子弟年滿8歲入小學就讀,15歲入大學學習。 當時學生學習的科目為「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禮」即禮教,指人在國家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規范、操作技能以及個人素養的訓練;「樂」即樂德之教,包括音樂和舞蹈,「禮、樂」相輔相成,互為表裡,禮的作用在於約束人們的外部行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樂則重在陶冶人們的內心感情,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射」即射箭,「御」即騎馬,兩者屬於軍事性質的訓練,是培養貴族子弟的作戰能力;以上四藝為「大藝」,是大學學習的主要內容;「書」即寫字,「數」即算數,以上為「小藝」,是小學學習的主要內容。

②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有趣的活動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這可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而職業的剪紙藝人則常常是男人,因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勞作並掙工錢。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京劇臉譜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京劇臉譜,京劇是一種中國才有的藝術,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一看到塗紅畫綠的臉譜,你一定會想到戲曲。
中國的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有音樂、美術、雜技等多種因素。人物的造型包括頭、面部化妝和服裝兩大部分。比如眉毛的勾畫就有雲紋眉、火焰眉、鳳尾眉、螳螂眉等多種畫眉毛的方法。這種就改變了眉毛的自然形狀,便成為圖案化的眉毛了。眼睛也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來畫,有蝶翅眼、喜鵲眼等很多樣子。
臉譜是每一種顏色的臉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義;黃色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文士內有心計;綠色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藍色表示剛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陰險奸詐;粉紅色表示老年梟雄;金和銀色多用在神、佛、鬼怪,象徵虛幻。
京劇臉譜藝術經過了長期無數人的努力終於有了今天五彩繽紛、輝煌燦爛的藝術境地,成為世界藝苑一奇葩。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貼門神
舊時農歷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道教因襲這種信仰,將門神納入神系,加以祀奉。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中國結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中國結經過幾千年的結藝演變現已成為廣大群眾喜愛的精製華美的藝術品。
中國結最大的特點是每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線編制而成,每個結都有它的編造規律,每個結又都根據其形、意而命名,如果把不同的結相互結合,再與其他的吉祥飾物搭配起來便形成了造

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吉祥裝飾品,不同造型的組合表示一種強烈濃郁的美好祝福,贊頌與傳達忠心至誠的祈禱和美好心願,每個結都體現著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願我國的民族文化藝術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中國皮影戲歷史悠久,相傳起源於漢朝(公元前200年),興盛於隋唐,到公元十世紀宋朝進入極盛時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已有多處皮影戲演出情景。據考證,陝西關中地區為皮影發祥地,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皮影俗稱「燈影戲」,又有「電影始祖」之美稱。是中華民族傳統戲劇之一相傳皮影起源於漢代(公元前200年),興於隋、唐、宋、十三世紀穿入西方.
陝西是皮影發源地,尤其在關中一帶(西安)十分廣泛,僅傳統戲劇目就有數百本,唱腔就有幾十種之多。
皮影戲的演出,東路唱腔以碗碗腔花腔為主。而西路唱腔則以弦板、秦腔為主。皮影的製作: 皮影製作十分精細、皮影選用上等牛皮,經刮、磨、洗、刻、著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餘刀而成。皮影的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中國不少地區都有皮影,其中陝西皮影造型精巧別致,刻工細膩,施色考究,堪稱中國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演出時用細長棍支撐牽製表演。 皮影的演出:
物體遮光成影的現象早為古人察知,「雲破月來花弄影」能成美麗形象;竹影映窗啟發墨竹技法,李白「對影成三人」的名詩都是觀察自然光影情趣的藝術加工。
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子》書中已對光影現象作科學研究,群眾則早已用紙或皮張剪成人形,以光投射其影於牆取樂,唐人小說即有術士剪紙成月形貼於壁上並引唐明皇游月宮的神話,即是民間影戲的反映。為使影子活動而加關節,為讓影像美觀而加鏤刻成花,為求影像空靈而用處理成半透明的驢皮加彩,發展成皮影戲。
過年的來歷
今年是農歷大年三十呢,大家都會歡歡喜喜地過年,但恐怕不少人都不知道過年的來歷吧。今天我就告訴大家!
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樣逃離村莊的時候,有位白發老人留了下來。當「年」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爆竹聲,「年」混身顫栗,再也不敢進村了。然後那位白發老人身披袍出現在「年」的面前,「年」竟然倉惶而逃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

③ 小學語文文化傳承點有哪些

插圖體現中國元素
魯迅先生曾經對書籍的插圖有過精闢的論述:書籍的插圖,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宣傳畫。」
教科書中的插圖除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理解語言文字,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部編教材的插圖選用了大量的中國味濃厚的插圖,如不說話的精神導師對兒童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滲透。如:一上冊《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採用的是傅抱石先生大氣磅礴的山水寫意畫,與教材文本和諧呼應,體現了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
選文凸顯中國文化
記得在幾年前,某版教材改編欲將傳統革命教材和經典文學作品刪除,而選入當下流行歌曲的歌詞作為教材,引發了網路熱議。
在筆者看來,採用流行一時的歌詞替代經典文學作品,實在是國語教學的悲哀。教材的選文是嚴肅而極其慎重的工作,必須考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選文必須是經受得起歷史考驗的經典文學,而非當下一時流行的時文。
以傳統文化為誦讀內容。
部編教材極為重視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新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日積月累」兩個版塊。一年級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讀」內容有傳統童謠《水會飛》《春節童謠》、《誰和誰好》《妞妞趕牛》《孫悟空打妖怪》《剪窗花》等。朗朗上口的童謠,節奏明快、內容有趣,不僅易於兒童積累背誦,更利於對兒童進行了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如《春節童謠》引導學生感受到傳統佳節春節習俗的美好;《剪窗花》讓兒童了解了剪紙這一瑰麗的民間藝術;《孫悟空打妖怪》為兒童啟開對中國古典名著的悅讀期待。
以傳統文化為誦讀內容。
部編教材極為重視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新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日積月累」兩個版塊。一年級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讀」內容有傳統童謠《水會飛》《春節童謠》、《誰和誰好》《妞妞趕牛》《孫悟空打妖怪》《剪窗花》等。琅琅上口的童謠,節奏明快、內容有趣,不僅易於兒童積累背誦,更利於對兒童進行了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如《春節童謠》引導學生感受到傳統佳節春節習俗的美好;《剪窗花》讓兒童了解了剪紙這一瑰麗的民間藝術;《孫悟空打妖怪》為兒童啟開對中國古典名著的悅讀期待。

④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在小學低年級,以培育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在小學高年級,以提高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在初中階段,以增強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在高中階段,以增強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精神內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學階段,以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學校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偏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相對缺少對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這是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

⑤ 傳統文化資料 小學生

小學生適合了解的傳統文化資料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⑥ 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一、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加強積累,形成文化積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具體安排誦讀的內容。對所安排的內容,要求學生熟讀成誦,牢記在心。學生誦讀的過程是進行語言材料積累的過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過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了每個人的社會責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詮釋了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誠信做人的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民族骨氣和浩然正義的典型寫照。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先人智慧的結晶,是值得我們自豪的精神資源。我們應該把它輸入到我們的血液中,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中。
二、讓學生感受戲曲藝術豐富的內涵和悠長的韻味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形式。但是當前大多數學生普遍都喜歡流行的影視文化,很少接觸戲曲。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口嘗一嘗。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優勢,精心組織活動。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戲曲的發展演變、經典的角色、戲曲的種類及特點等相關知識;也可以有選擇地讓學生觀摩一些著名戲曲藝術家的表演,從唱腔、念白中體味戲曲特有的韻味。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有選擇地收看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以豐富學生的戲曲知識。
三、讓學生領悟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書法是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審美能力、提高其文化修養的一種手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人寫的字上通常可以考察出一個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養。語文教師應把書法教學納入整個小學教學計劃中。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讀帖輔導、教師范寫、個別指導之外,還可介紹一些書法家的生平簡歷、趣事軼聞,相關碑帖的創作背景、經歷過程和風格特色及其在傳統藝術中的地位等。這一方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喚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另一方面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領悟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和豐富的內涵。
四、開展家校合作
在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採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教育成效的迅速實現,而且還拉近了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之間的距離,便於今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教師應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教育實施的意義、方法以及目的等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家長轉變觀念,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並且以身作則影響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要定期舉辦家長學習班或者家園聯系會等,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家長對教師教育工作的意見,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提供活力。其次,為了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學校可以嘗試跟家長一起,開展學術沙龍或以某方面文化禮儀為主題的專題活動等,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再者,教師要結合學校的日常教學安排以及家長的時間安排,和家長一起,帶領學生參觀古典建築、拜訪老革命家、欣賞有意義的影片等,以拓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傳統文化教育成為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中融入多媒體,無疑為教育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新鮮的活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之餘,應加強自身的學習,以掌握更多的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並且盡可能多的搜集學生所感興趣的圖片、音樂、視頻等,為信息化課堂的開展做好充足的准備。比如,教師可以就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為出發點,利用視頻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飾、語言等,與此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觀看之後,模仿其中的相關舞蹈片段,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興致盎然的觀賞中了解到更多關於傳統民俗的知識,也可以在熱情的表演中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

⑦ 適合小學生學的傳統文化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里有著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鍾。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厘米呢!它寬24.8厘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著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著長鬍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裡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裡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干什麼。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閱讀全文

與江東仙人洞小學有哪些文化傳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