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淳熙文化公司怎麼樣

淳熙文化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21 04:29:30

⑴ 淳熙(北京)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淳熙教育是一家使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全新的線上輔導結合線下規劃的新型留學服務企業。通過龐大的導師團隊提供留學申請、職業規劃、人文素養、心理健康等各個方面的長期、專業的留學教育服務。
法定代表人:畢昭興
成立時間:2013-09-26
注冊資本:121.9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632518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9號院18號樓19層2203

⑵ 陝西安康有什麼民俗風情和人文景觀

一、陝西安康的民俗風情:
【文化】緣於安康特殊的地域,尤其是歷史上的移民活動,使安康在與周圍多元文化相交相切中,交匯融合、嬗變成一個獨具特質的區域文化。安康曾是古代巴國之地,又是蜀國的屬地,巴蜀文化奠定了安康文化最早的基因;漢水流域是荊楚文化的搖籃,也是荊楚文化的根基。荊楚文化對安康人文的漫長浸潤,在安康的風俗民情、人格心理中注入了更多的秦風楚韻;秦文化、中原文化,乃至羌氐文化,也為安康文化增色添彩。兼收並蓄,集萬花於一束,熔眾家為一爐,風氣兼南北,語言雜秦楚,既有巴蜀之雄渾剛強,又有荊楚之柔媚清麗,也有三秦之古樸粗獷,還有中原文化的質朴通達。既沉實穩重又灑脫靈秀,既飄逸浪漫又憨厚野朴。剛而不烈,柔而不軟,兼具四方氣脈而又獨具風韻和骨質。這些特色不僅表現在文學、書法、雕刻、古建築、古文化遺址上,更表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門類中,漢調二黃、紫陽民歌已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小場子、八岔戲、安康道情、龍舟節等已列入第一批省級「非遺」代表作名錄。絢麗多彩、鮮活質朴的安康文化正魅力四射。

【民俗】安康受自然條件、人口構成、經濟特點、宗教信仰、文化狀況等影響,民俗風情復雜多元。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安康秦風楚韻,民風淳樸,注重禮儀,民俗獨特,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中,諸如春節貼春聯、貼年畫,除夕守歲,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正月十五鬧元宵、耍社火、猜燈謎;清明節掃墓,祭奠祖先;端午節門上懸艾蒿、吃粽子;中秋節家人團圓,吃月餅、賞月;重陽節登高、賞菊;臘八節吃臘八粥等,這些習俗與全國其他地區大同小異。進入21世紀後,也有人除了保持著一定的傳統節令習俗外,開始過起了聖誕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
受巴蜀和秦楚影響的安康人,民俗內容十分寬泛,幾乎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衣、食、住、行、娛樂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有人將這些生活方式和習俗概括為「安康八大怪」:「家家戶戶泡酸菜,蒸面稠酒人人愛,尼龍襪子套草鞋,石板上房當瓦蓋,背簍裡面把娃帶,蟲蟲能當下酒菜,殺豬不賣薰起來」。以這些生活方式和習俗也充分表現出安康人的質朴、淳厚、粗獷和豪爽。安康的民俗風情,還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和傳統體育活動中。從書法繪畫、剪紙、雕塑、戲劇和地方小戲到工藝品的編織和製造;從龍獅共舞的社火到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既有秦巴文化的風采,又有江南水鄉的神韻。

二、安康歷代人文景觀最典型者敘述如下:
1、 虞帝廟
《前漢書》應劭注雲:「在西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舜居媯訥,在漢中西城縣西」。又說:「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劉備 以申儀為西城太守,儀據郡降魏,魏文帝改為魏興郡治。城內有舜祠,漢高帝廟,置民九戶,歲時奉祀焉」。舜祠在今江北,《興安州志》雲:「過中渡一里,舜曾居此,一名姚墟。」又雲「明隆慶中(1567-1572),建正殿五間,大門、重門各三間。」刊碑榜曰:「虞舜陶漁河濱處」。明萬曆十一年(1583)毀於水,廟宇坍圮。萬曆四十六年(1618)關南道吳愈、興安知州許爾忠重修,「殿廡門垣,黝堊丹漆,悉則故制」。許爾忠撰《重修虞帝廟碑》文,略雲:「興漢江之北,舊傳為姚墟。《帝王世紀》可按也。(明)隆慶己巳歲(1569),士人耕田得琉璃脊獸、甬道暨剝落殘碣,依稀記大舜陶漁河濱處」,「當事者聞於朝,創建崇祀,春秋享獻。」今碑佚文存,遺址上尚有萬曆四十六年重修時,閣城士民所立之「虞帝陶漁河濱處」石碑榜文一通。清嘉慶十三年(1808),興安知府葉世倬倡首再修,著名學者張澍親赴遺址考察,後撰《姚墟考》一文,辨析舜居安康的理由,並引晉朝人皇甫謐《帝王世紀》說:「今安康有姚墟者,西城本魏之安陽縣,晉太康初(約在公元280—283之間)改為安康。故安康謂之媯墟,或謂之姚墟也」。帝舜姚姓,名重華,故有姚墟之謂。
今存世帝舜遺跡,湖南為巡狩駕薨之虞帝廟;浙江餘姚為「舜支庶所封,舜姚姓,故曰餘姚」;冀州蒲坂姚墟,張澍認為乃司馬遷「據其所遷者而稱之。」都沒有「陶漁河濱處」的提法,這個典故出自戰國《韓子》一書,韓子曰:「農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而耕者讓畔;河濱漁者爭坻,舜往漁,期年而漁者讓長;東夷之陶者苦窳,舜往陶,期年而器以牢。」安康古人認為這里就是帝舜陶漁之處。是以至光緒 間,安康知縣屈壽昌特將《虞帝陶漁河濱處》石碑榜文作亭以護之。可見虞帝陶漁傳說之久遠,入人之深廣。因此重建虞帝廟,不僅可以展現安康人文歷史之悠久,而且因虞帝陶漁河濱大大提高安康知名度,實為一處不可舍棄的人文景點。
2、 翠光台
又稱「翠光遺台」,安康古八景之一。創建於宋,北宋真宗二年(公元998),翰林院侍讀學士楊徽之游山南,有《翠光台》詩雲:「釣舟浮淺瀨,一舍繞重林;雲放千峰出,花藏一徑深。」明成化十四年(1478)創修之《金州志》,翠光遺台為八景之一,白河知縣普暉詩雲:「雲山面面樹蒼蒼,獨有遺台擁翠光;亂抹晴煙橫古渡,輕飄瑞靄弄斜陽。」萬曆間,興安學正李正芳;康熙時,興安知州王希舜在八景詩中,都贊揚了「翠光遺台」的美景。
因為翠光台是地方一個重要人文景觀,於是到了明代衍變出一段美麗神話,據康熙《興安州志》之《仙釋》載:「郭尚灶賣酒翠光台下,有道人呂姓,在柴扉道院中,往來尚灶店中飲。尚灶不取一文,如是數年。道人授一丸,投龍窩水中即成酒。道人去後數年,復來,攜尚灶往香溪煉丹,從翠光台端飛去。」今翠光台雖然已廢,但作為安康古八景之一,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卻十分豐富,是安康歷史上極為著名的古建築,重建翠光台不僅可以恢復古八景,也是遊人憑眺漢川,登高攬勝的景點。
3、忘歸亭
北宋熙寧七年(1074)建,據《興安州志》載:「在州西南五里,宋陳師道有記。」其略雲:「相與登斯 亭以向座,則又雲意舒徐,氣血和平,遽然而笑,栩然而歌,超然而忘歸。其山川之美,臨觀之樂,不言而知,言不能盡也」。
陳師道為江西派重要詩人,文師曾鞏、詩師黃庭堅,雅奧自成一家。元祐中,蘇軾薦其文行,授徐州教授,累遷秘書正字。熙寧間,其父為金州通判,師道嘗客居金州,作《忘歸亭記》。
4、至喜堂
南宋淳熙間太慰部浩建,淳熙初,郭浩以安撫便知金州,招輯流亡,開營田,積贏錢十萬緡助戶部,封太子少保,於是在金州構堂建樓,時著名愛國詩人陸游 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而至漢中,特為詩諷諫郭浩不要因修了華麗的堂室而消磨鬥志,甚而抱有隱退思想,金人仍在河洛一帶與宋軍爭戰,鼓勵郭浩以國家大局為重。這首詩就是著名的《題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安康甲第天下傳,玉題綉井摩雲煙。落成鼓吹震百里,意氣欲壓秦山川。第中築堂最宏麗,奎畫岌岌蛟龍纏。知公所喜在勇退,顧視解組如登仙。公心雖爾天未可,終倚北伐銘燕然。十年宿衛功第一,小卻卧護長淮邊。帳前犀甲羅十萬,幕中珠履逾三千。願公小緩高枕計,既今河洛猶腥膻。出師雞鹿擁皂纛,畫像麒麟峨玉蟬,是時公喜客亦樂,為公滿寫黃金船」。據說,郭浩讀詩後,即放棄了急流勇退的念頭,參與了北伐金人的戰爭,卒贈少師,謚曰恭懿,在金州立祠奉祀。
郭浩是抗金名將,陸游 是愛國詩人,此一段公案,實足為安康山水增輝。因此重建至喜堂,可使安康歷史悠久的人文精神得到實物證明,從而也可使安康城山水之美更加完整。
5、忠惠王廟
在西堤南端,奉祀唐中和年間金州刺史崔偉。據康熙《興安州志》載:「創建於宋,有元人二碑在焉,其一雲:『神之功德,宋已刻石,嘉定五年重加封號,至正改元,辛巳(1341)十一月重修行祠,金州吏目康道積撰文』。另一碑文,則興元學政黃理仙撰(文載《安康碑版鉤沈》,碑現藏於陝西省西安碑林),題曰《牛山土主忠惠王廟碑》。」碑文記載了元末紅巾農民起義軍攻佔安康的歷史事實,同時也贊揚安康「去城百步,有漢江之清波自山番冢盪漾東流,歷洋州縈紆數千百里而至於金州之境。其舟車輻輳,商賈接踵,實秦頭楚尾之都會也。」特別是碑陰鐫刻了五十多元代軍政官銜和少數民族(蒙、回、維族)姓氏,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性,在國內石刻藝術長廊中佔有一席之地。
明正德二年(1507),金州刺史王溥重修並建山門廊廡;清康熙時,興漢鎮總兵官程福亮捐資補葺,黝堊丹漆,金碧輝煌,誠一郡勝景。光緒二十一年,陝安鎮總兵官姚文廣再修,恢宏其規模,並建碑亭,廟貌更加宏闊雄麗。今雖不能恢復廟貌,但為了證明安康人文歷史的博大精深而不僅只是山色水光,仍可以復制重刊《牛山土主忠惠王廟碑》,於西堤南端建亭以護之,使之成為安康城區一個重要的景點。
6、 葯王山(廟)
《興安州志》雲:「西南五里曰葯王之山,孫思邈之神居之。仲春初吉,郡人爭赴,其俗然也。」又說:「葯王廟,孫真人思邈常往來山中采葯,後人立廟城西五里士阜之上以祀之,殿前黃揚一本,相傳已數百年矣。」廟建於宋,明成化八年(1410)郡守鄭福葺修飾;萬曆間,郡葯肆捐重金恢郭之,美侖美奐,遂為郡城士民游樂之區。古人題詠甚多,劉應秋《十月朔後,同諸友痛飲葯王山》:「列坐呼盧興未闌,澄江日晚晚天寒,壺傾木客休估酒,醉卧螺紋第幾盤」,尤為膾炙人口。又有「封苔倚石凸還凹,俯背飛鴉高復低;有客登樓傳老句,逢僧說偈止兒啼」等詩句。光緒中,醫士郭天元籌款重修,署西安府事宮爾鐸為之記。其略雲:「邑西葯王山,興郡之勝景也,一灣碧水,青山四圍,景色翠茜,不可名貌,游觀之樂莫先焉。」
今葯王山已成殯儀館,奪一郡之風水,殊為可惜,若能遷出,重修葯王殿,旁建小亭,連山虛郭,沿山脊升降,嬌若游龍之勢,將是何等壯麗雄奇!
7、文昌宮
安康郡城香溪洞公園已成景點,以此為軸心,城區負郭之南,西有葯王之廟,東則重建文昌宮,彼此呼應,連成一線。文昌宮創建於明嘉靖間,《興安州志》載:「南七里曰文筆之峰,岌然刺天,滿 歲春暮,野花被山,其旁一峰,為明時州守鄭時亨所增築,建文昌宮於其上」(在陳家溝腦東岸山上。)清光緒十九年,知府童兆蓉在舊址上重建文昌宮。安康舉人羅鍾衡撰《重修文昌宮碑記》,略雲:「舊址上加磚積土築為高台,蓋與城郭相望也。門外伐石為路,寬一丈,長五十丈,下至山麓,陳家溝水環繞焉。又為石橋達於兩岸,所以便往來也。登閣眺望,覺閣之壯麗,出雲氣而攝鬥牛。所謂『兩城煙火,了如指掌』。至於原溪映帶,平疇如畫,遠帶漢水,檣帆上下,而既見者皆出乎履舄之下。漢之北上台、中台、下台,勢若星拱,而牛山之崢嶸靚麗遙相影對,其左右則龍王寨矗立於東,鯉魚小盤據於西,合形輔勢,無不效伎於山門之前,亦郡中一大奇觀也。」
除以上幾處久負盛名古建築外,據康熙《興安州志》載,還有若干亭台樓閣,錄如下:
8、望江樓 《興安州志·古跡志》:「在漢南岸,昔人觀競渡處。」
9、望雲亭 《興安州志·古跡志》:「在城東北三十步。」
10、 綺川亭 在州治北。
11、翠光亭 在翠光台之左。
12、 枕戈碑 「又曰御書亭,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御書『枕戈』二字賜郭倪,立碑西城。」
13、 回龍觀 「在郡城西北隅,漢水之濱,竹樹叢集,紺窗掩映,盡堪游目,清康熙時胡愷建,」知州王希舜撰《回龍觀碑記》。
安康又有四大叢林,名著於外。據《興安州志》載;萬春寺:創建於唐咸通年間,南嶽懷讓祖師開山。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林木郁蔥,昔有大竹千竿,翠綠可愛。被明陝西按察使張渙譽為「可繪真圖」的寺廟,廟前白雲洞石窟,有唐至明題詠10餘首。天聖寺:在西津渡之南,創建於宋,規模雄闊,壯麗可觀。明嘉靖吏部侍郎溫仁和《游天聖寺》詩:「紅日浴江蒙霧雨,晨鍾禮佛聽蛟龍。」是郡人暇日 趨之地。新羅寺:在西津渡北,唐貞觀時新羅國(今韓國)僧人建,內有懷讓禪師讀書庵。東岳廟:即雙溪寺。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宣撫使張浚重修,郡守王彥董其役,明末毀於兵火。順治間重修,嘉慶間再修,請西蜀高僧日杲主持,易名雙溪寺。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師在此學習戒律,開端凈土。以上四廟形成犄角之勢,中間一脈漢水,映帶郡城,布局十分精奧。

⑶ 重慶大足石刻有怎樣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價值
石窟藝術
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稱於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它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中國石刻藝術的風格和民間宗教信仰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許多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對大足石刻寵愛倍加。
藝術價值
中國石窟藝術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石窟藝術都積淀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模式及內涵。以雲岡石窟為代表的早期石窟藝術魏晉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受印度犍陀羅和笈多式藝術的影響較為明顯,造像多呈現出"胡貌梵相"的特點。
以龍門石窟為代表的中期石窟藝術隋唐時期,公元六至九世紀表現出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特點。作為晚期石窟藝術(晚唐至南宋時期,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於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範,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
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別於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紀中葉的道教造像,是中國這一時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備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藝術中可謂鳳毛麟角。
以石篆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門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國石窟藝術中亦極為罕見。就保存狀況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閱讀全文

與淳熙文化公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