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素食文化

什麼是素食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01 13:07:23

① 素食主義和素食文化是一個概念嗎素食者提倡的吃素,不殺生,環保,慈悲和利他,感恩和佛教有什麼不一樣

1.素食主義是對於素食的一種執著,因為不希望聞到或看到肉食(感覺惡心),所以轉變為考究的素食,用另一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

2.素食文化標榜的是通過了解、認知事實真相,從而轉變自身的問題,接受符合人類生長的自然方式,用吃素食調節身心,回歸到時刻保持清新的狀態。

3.能做到吃素、不殺生、環保、慈悲、利他、感恩確實是好事情,但是這裡面是有標準的,佛教的標準是憐憫眾生身命所以吃素,知道因果報應如影隨形所以不殺生,知道環境是我們的依報所以注意保護,了解一切眾生是一體所以慈悲、利他,懂得感恩一切人、事、物,因為來之不易。

4.那麼,如果能有透徹的了解並且奉行以上的事情,他就是佛弟子;如果只是去做,而不在乎做的是否徹底甚至可做可不做,那他就是善人一個而已。

道理不是人定的,而道理本身卻無法捕捉,能夠真正把道理搞明白的人,都會去做以上與自然相應的事,希望你也能早日覺悟。

阿彌陀佛

② 素食文化圈,和其他文化圈有何不同,原因是什麼

素食有一部分人是吃素,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優越感吃素。

③ 什麼是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製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餐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

素食主義的多樣性

嚴守素食主義者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起司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嚴守素食主義者也不使用動物製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分的化妝品。

奶蛋素素食主義者(Ovo-lacto),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會食用部分動物製成的食品,像是蛋和奶類。有些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是因為道德的因素,所以會拒食起司、蛋類這些以工廠化生產出來的食品。

奶素(Lacto),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但會可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起司、奶油或優格。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義者一相似,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

長壽健康飲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類和豆類,包括食果實主義(Fructariansim)

生食主義(Raw foodism),這種食用方法是將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狀態,即使加熱也不超過攝氏47℃。生食主義者認為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有些生食主義者叫活化生食主義者,在食用種子類食物前,會將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義者的精神與食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生食主義者僅食用有機食物。

食果實主義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

部分肉食主義的人可能基於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類,像是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這不是傳統的素食主義,而是介於半素食主義之間。

自由的素食主義,這類的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肉類。

苦行式素食主義這類人為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代表人物:甘地。

吃素的原因

宗教

世界上許多素食者都是基於宗教的因素而食素。

佛教主張不殺生,佛教《涅經》:「佛說:吃肉的人斷大慈悲種子」。另外在佛教的《楞嚴經》中還有永斷五辛的說法,五辛是蔥、蒜、洋蔥、韭菜及興渠,在佛教中認為去除五辛之後才是真正的素食,中國佛教可以食用奶製品,但不食蛋。雖然酒為谷類或水果製成,但因為喝酒會亂性,故不可食用。

基督教在舊約的創世紀(9:4)中提到「但是,動物的肉與血你們不得吃!」,教會中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亦主張吃素。他們在台灣的教會還生產了不少高質素和口感的素肉、素腸等,使會眾從肉食過度素食的過程更輕松。

非宗教因素

有些人會因為傳染病等環境因素、道德因素、保護動物、健康、減重等原因而吃素。

④ 素食主義的素食文化

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會食用部分動物製成的食品,如蛋和奶類。有些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是因為道德的因素,所以會拒食起司、蛋類這些以工廠化生產出來的食品。
奶素(Lacto),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但會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乳酪、奶油或酸奶。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義者相似,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
長壽健康飲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類和豆類,包括食果實主義(Fructariansim)。 世界上許多素食者都是基於宗教的因素而食素。佛教主張不殺生,佛教《涅經》:「佛說:吃肉的人斷大慈悲種子」。另外在佛教的《楞嚴經》中還有永斷五辛的說法,五辛是蔥、蒜、洋蔥、韭菜及興渠(一種印度香料,又名阿魏,中國不常見),在佛教中認為去除五辛之後才是真正的素食,中國佛教可以食用奶製品,但不食蛋。雖然酒為谷類或水果製成,但因為喝酒會亂性,故不可食用。
回教徒不能吃豬、狗、驢肉。 食用肉類需要豢養許多家畜動物,而家畜會排放出甲烷。一頭牛每天最高可排放六十升甲烷。甲烷是另一種溫室氣體,而且它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大氣中的甲烷約兩成由家畜排放。 肉類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水和土地資源也會影響環境。
有些人會因為傳染病等環境因素、道德因素、保護動物、健康、減重或其他個人原因而吃素。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克雅二氏病的一個可能性,是病者曾吃過來自瘋牛病患者的牛肉。而另一方面,瘋牛病卻有可能是因為牛隻吃了受污染的飼料而引起,而這些受污染的飼料卻是源自病牛的內臟。這些復雜而令人作嘔的關系,使一些人轉而發起拒食肉類的行動。
然而,有些營養如氨基酸等,較難從素食中獲得,所以,一定要科學搭配。

⑤ 素食文化的簡介

提到素食,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兩個方面:"正心修德"和"有益健康"。不錯,自從人類走出蠻荒,素食就一直在這兩種理念的影響下發展變化著。
1、正心修德
遠古的人類生活於自然中,他們的飲食取之於大自然,那時的人們對於葷、素是沒有界定意識的。隨著人類對自然的適應,人類文明發展起來,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對自己的飲食開始反省,對蔬食和肉食開始有了不同的認識和選擇。
人們開始將吃素納入神聖庄嚴的場合:在重大的祭祀活動的前夕,一定要"茹素數日,以凈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貴族,下至黎民百姓,莫不認同,莫不尊行。可見"茹素"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神聖之"味"。所謂"凈其身",意與"仁"同,聖人孟子雲:"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所謂"清其心",意為不縱欲,滿足於恬淡之心境,《呂氏春秋》之《本生》篇說:"肥肉厚酒,務以相強,命之曰爛腸之食"。
那時人們清楚地認識到,縱欲不僅有損身體,而且還是導致昏聵,以致一切災殃的根源。在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真切地體現了這種深刻的理念。原來,夏王桀於乙卯日被商湯所滅,商紂是在甲子日滅亡。他們均是由於窮奢極欲,以致昏蒙而滅亡。所以後來的諸侯便在這些日子齋戒修心,節儉寡慾,以示警惕。民間也紛紛效仿,後來即演變成"朔望齋"--逢每月初一、十五日吃素。
說到"齋"和"素",原本不是一碼事。吃"素"是指普通人日常飲食中不吃動物性食物,而吃"齋",則原指佛家弟子的修持行為,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傳入中國。"齋"是佛家弟子在中午以前所進用的食物,除不許吃動物性食物外,還包括所謂的"小五葷"或"五辛"(大蒜、小蒜、阿魏、慈蔥、茖蔥)。佛教認為午後應禁食,否則就不是清凈身心了。隨著當時佛教的迅速發展,從吃"齋"到不吃動物性食物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漢族佛教徒所持守的戒律,吃"齋"與吃"素"也就成為了同一意思。
素之"正心修德"始終是然,及至今日,提到吃素,人們還不禁要問:"你是不是信佛?"
2、有益健康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堅信素食養生,有益健康。按照中國的古老傳統,人不應該過分追求濃烈的厚味飲食,而"平易恬淡"才是養生的基本原則。《呂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於養生的人是"不味眾珍"的,因為"味眾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眾珍"主要指游魚、飛鳥、走獸之類的動物食品。認為這類食品吃多了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滯,還會影響氣血功能的暢達。明代醫家李延認為,對中年人的精氣虧損採取服葯補陰陽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盡善盡美的效果。唯素食調養,能氣陰兩補,助胃益脾,最為平正,不僅適合於中年腎虧,也適合於老人、婦女和兒童的其它虧損病症。明代兒科學家萬全,在其所著《養生四要》里也再三倡導學習古人"尚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認為素食可以使人的體魄、精神處於最佳狀態。
西方人的科學理論對素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他們從營養學、醫學的理論出發,對動物性食品、谷類及蔬果類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及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的含量做了詳細的分析和對比,發現素食不僅可以充分地提供人類所需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而且去掉了動物性食品所帶來的多餘膽固醇等有害健康的因素。人們發現肉食和過量飲酒給自身帶來心腦血管疾病、肝病以及糖尿病等諸多病症,而堅持素食幾乎可以完全防止這類疾病的發生,並對這類疾病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調查還發現素食者比肉食者不僅在身體上更加健康,而且在生理上更能適應,素食還是提高智力,培養良好心境,有益美容的飲食。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素食,並希望素食在帶來健康的同時,也能夠讓人們享受到美味。現代的素食正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人類在不斷發展進步,飲食早已不再只追求果腹,美味而富營養是最基本的要求。
今天,人類越來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他生命。同時,人類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生活環境--地球,甚至外層空間。人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保護環境,愛護生命。為此,回歸自然、回歸健康、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深深地影響著現代飲食的觀念。於是,天然純凈素食成為21世紀飲食新潮流。素食者越來越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賓朋被視為高雅的禮儀。
雖然今天的素食不再有宗教的味道,但其中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愛護生命的意識體現出現代人類的文明、進步和高雅。 1、發展階段
素食古已有之,作為素菜,主要原料是蔬菜、瓜果之類。到西漢之前,無論皇家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素菜的品種都是大同小異的。到了西漢初期,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從此,素菜出現了一個新品種--豆腐菜,把素菜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並得到較大發展,全國各地佛寺林立。佛教宣揚的"戒殺放生"與儒家傳統的觀點"仁"相結合,使素食之風大盛,出現了有目的地專門吃素的人群。此後,吃素不再僅僅是普通平常事了,蒙上了一層"庄嚴",一層"清高"。此時出現了"寺院素菜"。
隋唐時期,素菜得到了很大發展,已形成獨特風味。到了南宋時期,再次掀起了素菜的高潮,在汴梁已有專門的素菜館。到了清朝時期,素菜發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了與享有盛名的四大菜系並立的又一菜系。
2、發展流派及方向
我國傳統素菜可分為寺院素菜、宮廷素菜與民間素菜三個流派。寺院素菜講究"全素",禁用"五葷"調味,且大多禁用蛋類;供帝王享用的宮廷素菜,追求用料的奇珍、考究的烹調技法、外形的美觀述意;民間素菜用料廣泛,美味而經濟,為人們普遍接受。
"全素"派與"以葷托素"派是我國傳統素菜發展的兩大方向。"全素"派追求"清凈"--用料上絕對排除肉類、蛋類?quot;小五葷"、甚至乳類製品;"以葷托素"派力求好的味道,用料廣泛,不僅可用蛋類,還可用肉湯甚至海參等作為調味料或主料,很難再冠以"素菜"之名了。 現代人類的生活講求效率和完美,現代科學的素食力求美味,力求營養。
從古至今,素食風格可分為"全素"、"以葷托素"兩種,而現代科學的素食以模擬為風格。我國在清朝時期"仿葷"素菜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如用山腰、腐皮作成的"素燒鵝"等,從用料上可以看出當時的"仿葷"只是形的模仿,在當時可稱得上美味素菜了。
現代素菜的模擬可謂神形兼備,以假亂真,它的美味堪與葷食大菜媲美,甚至更勝一酬。採用純天然植物為原料,經高科技手段加工提取,其營養價值遠非肉食可比。忙碌的現代人類於喧囂中停下來,享受如此純凈、如此美味,體會自然、體會回歸,不亦樂乎!

⑥ 素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素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素食文化的起源這個淵源歷史還是比較悠長的,發展也是變化挺大的。

⑦ 素食文化的內涵是怎樣素食文化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製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素食,表現出了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樸歸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獲取天然純凈的均衡營養外,還能額外地體驗到擺脫了都市的喧囂和慾望的愉悅。 悄然傳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簽。素食,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生活方式。

⑧ 何為素食素食都包括什麼

「素食」里到底包括些什麼呢?據其介紹,素食包含各種谷類、豆類製品、水果、蔬菜等,另外,為了在素食的同時得到均衡的營養,除了豆製品外,還有各種菌類產品。為了健康現在提倡素食為無公害,綠色,有機的,比較全面的營養。尤其是糙米、黑麥饅頭、全麥麵包,可供給足夠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就素食餐廳來說,有個基本原則,即「無煙、無酒、無蛋、無肉、無蔥、無蒜、無韭菜、無洋蔥」等。 「素食當然不是清湯寡水的,也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素食葷做』的菜餚也能吸引人們的味蕾。」像水煮魚,烤香腸,素鮑魚,素魚翅等原料其實是菇類;豆製品,魔芋作成的。 「素食」也含豐富營養 ,有關業內人士指出,在高血脂、肥胖病威脅著健康的時候,素食主義其實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當然,當今大多數素食主義者,不是吃齋念佛的「素道人家」,而是社會中時尚、最具文化修養和經濟實力的白領一族。素食隊伍有日益壯大的趨勢,他們吃素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所倡導的素食並不是沒有油水的「白菜豆腐」,而是含有豐富營養的食品。素食對於現代人,最切合實際的莫過於它在健康、美容方面的積極影響,還有對於人的性情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⑨ 學佛網關於什麼是素食

學佛網中關於素食的內容很多。我發一個吧。

星雲大師關於素食的十個問題精彩回答

發布:海之通 [全部文章 空間 留言] 日期:2013/11/13 14:18:00 收藏 微信分享

更多

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在「人間衛視」,接受知名主播李晶玉訪問,分享飲食的習慣與觀念。相信以下的自由心靈對話,會激起蟄伏於您心中的那份智慧靈性。
李:請問大師,您吃素幾年了?
大師:我自己從出生下來到現在都是素食者。我從小生長在亂世里,家鄉經濟非常落後,在糧食極為短缺的當時,我吃過麥渣餬粥,我以地瓜當飯,每天三頓,吃得都怕了起來。十二歲出家後,寺里仍是以稀飯代替干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或一些素菜。
有些豆腐渣我們拿到鍋里去炒炒,如果沒有柴火,就放在外面曬曬,連麻雀也來吃,甚至留下大小便,所以吃到裡面常常有蟲蛆,不過總好歹也有點鹹味。很多年都是這樣過去的,也沒生多大的病。我在想,大概是我們每天吃飯前都要念供養咒,有佛祖的加持保佑吧。
李:現在素食似乎已經慢慢變成一種流行文化,其涵蓋范圍除了中華文化圈,也延伸到歐美國家。能不能請大師談一下素食文化。
大師:現在舉世流行素食文化,很多人藉助素食來保健、美容。根據醫學研究,素食有益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培養耐力,養成溫和的性格。一些吃素食的老和尚,他們每天早起到晚,整天莫不精神奕奕,究竟原因何在?素食最主要的是長養慈悲心,從心靈的凈化來減少瞋怒,達到內心的安然、祥和。
對於西方素食文化,據我所知,在美國有一個市區只准賣素的不準賣葷的,他們也不是佛教信徒,全然是基於健康的立場而推廣吃素。
佛教雖然是最早倡導素食,但是最初佛陀時代並非素食,因為當時是靠「沿途托缽」的方式乞食,信徒給甚麼就吃甚麼。
 中國佛教之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
儒家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佛教經典中提到,要不斷大悲種,慈悲而不殺害動物生命。
另外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才對。其實植物的生命是「生機」,生長的機能的意思,跟生命不同。生命是「有心」,你看豬,馬、牛、羊要被宰殺的時候,會產生恐懼;而植物是「無心」,雖有生死的反應,但沒有苦樂的感覺。所以殺生的界定,在於是否「有心」與「無心」。
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
吃素令人慈悲幸福

李:吃素,除了幫助身體健康外,還有甚麼好處?

大師:你看現在目前一些人吃葷吃肉,吃出很多的花樣來,甚麼活魚三十吃、海鮮十吃等等變態的吃法,就會讓人養成變態的心。
有時父母帶小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都會弄些小螃蟹小魚給孩子玩,有的會把魚倒掉起來,有的將螃蟹殼剝開,一直虐待到死。這會讓孩子從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貴,將來長大以後對人也會不尊重,甚至殺人之類的惡行都會引發出來。佛教並不鼓勵人一定要吃素,但卻主張不要殺生,可以買現成的來吃,但自己不要去殺生。父母教導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其尊重生命的可貴,愛惜小生命、小動物的習慣。所以我是覺得,今天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孩子尊重生命,讓兒童愛惜生命,對未來的社會風氣才會改善。
李:在一篇雜志的研究報告甚至指出:如果世界上每個人吃素的話,世界就不會再鬧飢荒了。大師您的看法如何?
大師:我吃素幾十年來,深刻覺得吃素的人比吃葷的好。吃素的人會慢慢減輕殺業,現今台灣的殺業好重,我都覺得很憂心。現在的社會,猴腦蛇膽生吃活燒,如此殺生造業,社會風氣怎麼會善良美好呢?
李:對於不同的宗教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飲食文化。比如說回教徒不吃豬肉、印度教不吃牛肉等等,對於素食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在此請教大師的看法。
大師:素食與宗教之間,本來就很難統一。不過我覺得,基本上各宗教要能做到尊重生命、愛惜生命進而保護生命。
李:有很多人本來學佛很精進,也吃素,最後聽說密宗可以吃肉,於是就學密去了。問他為甚麼去學密宗,他說學密宗很好,可以吃肉,可以即身成佛!
大師:以前青藏高原不能種植蔬菜,對外交通封閉,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以肉類為食。不過現在台灣素食文化普遍發達,應該可以改為吃素。不要借口說修密宗,就可以吃肉。我覺得那是不當的。
吃素首重心清凈
李:如果不是真的很習慣吃素,是不是有循序漸進的一種方法,像是有些人就吃肉邊菜或是吃三凈肉之類的,這兩種飲食方式能不能請大師講解?
大師:你講得很對。為了以漸進的方法來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日,或六齋日吃素,或平日只吃肉邊菜、三凈肉也可以。
肉邊菜:像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頓悟之後,為了避開四處爭奪衣缽的人,在獵人隊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逢到獵人們把打來的野獸升火煮食的時候,惠能大師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樹葉、野菜回來,放在鍋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說:「我只吃肉邊菜!」因此,惠能大師才是真正懂得吃素的意義,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所謂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在形式上吃甚麼,不能吃甚麼,素食的意義是不斷大悲種,因此,學佛不只是吃素而已。
三凈肉:沒有見到殺生、沒有聽到被殺聲音、不是特地為我而殺,這就叫做「三凈肉」。
李:我有些朋友,開始吃素之後,只要聞到肉味的時候,他們的頭就會覺得發臭發昏,怎麼會這樣子?
大師:因為他不習慣了。例如,我有一次到日本,信徒煮一碗面給我吃,一吃,哎呀!腥味難聞,怎麼會有如此腥味?不過由於是信徒特別辛苦招待的宴客,於是我就閉住氣把面硬是吞進肚子。後來我才知道,日本人有個習慣,會把小魚熬成的醬油和在面里調味。我這樣有罪過嗎?我相信我不是吃葷,我還是吃素。
有些人吃素,一定講究所使用的鍋盤都沒煮過肉類,這是不對的想法,吃素不是作怪。我覺得心中清凈才是最重要。所以我們吃素的人,千萬不要造成別人的麻煩與負擔。

李:許多加工素食食品都做成像雞鴨魚等樣子,對於這樣的吃素方式,大師有沒有甚麼意見?
大師:對於一些人把素菜製作成葷菜的樣子,我也曾一度覺非常反感,總認為吃素是為了長養慈悲心,如果以吃葷的心理來吃素,並不究竟,所以我每次看到餐桌上有素雞、素鴨、素鰻、素肉、素火腿、素烏魚子等,都一概拒吃,但有一天,我看到信徒愛吃不已的樣子,突然想到:初入佛門的人一時之間無法革除宿習,所以有這種需要,只要我自己心裏面沒有雞鴨魚肉就好了,何必要厭惡呢?
所以這樣的呈現方式可以不用管他,不過有些素菜過分把菜做成像葷的味道,這個就沒有必要了。

⑩ 宋朝流行素食文化,素食文化起源於哪裡

中國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十分的經天緯地,無論是地方上還是各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菜品,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形成了“八大菜系”。而與這些菜系可以平分秋色的特色飲食文化莫過於素菜了。素菜不僅是僧人的菜餚,也是受到許多人士的喜歡。素菜從西漢時期開始,到北魏時期有了真正的素食譜,直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直至今日一直都受到人們的推崇。

從西漢時期的素食起源,經歷過上千年的發展,時至今日,素食和其它的美食一樣,食材新鮮、花樣繁多、味多鮮美。一點也不輸任何的菜系。人們在議論素食的時候,更多的是跟西方素食主義一樣,只是單純的達到身體能量的平衡。但是在幾千年以前的中國,人們對於素食的喜愛已經深入了人的靈魂當中,受到人們的熱愛。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素食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5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3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