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嶺南祠堂文化有哪些

嶺南祠堂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1 18:20:18

A. 宗祠文化起源於北方,為什麼南方的祠堂比北方多

宗祠文化起源於北方,為什麼南方的祠堂比北方多?

我們常常可以在一些影視劇裡面看到,一些大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裡面擺放著很多的牌位,這些牌位都是家族當中已經死去的人們,而這樣的大家族很多也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流傳時間很長,名聲很高。不過「祠堂」這種地方,在現代社會來說其實並不多見,而且大部分都在南方,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南方的祠堂要比北方更多呢?

相較而言,北方那些大家族,成千上百年世代祖居於此,宗祠也比較固定,所以在數量要少於南方。但是就歷史而言,往往要比南方宗祠來的長久。像晉祠、孔廟,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

最後除了前面說的戰亂問題,還有經濟條件方面的因素。從建宗祠,到維護宗祠,都是需要用到錢的。前面我們也說了,北方人口多,可是土地相對而言就分配得少了,在耕地比較缺乏的情況之下,糧食收入自然也就保證不了年年豐收了。

在古代的農耕時期,家族沒有富裕起來,宗祠的維護自然就受到了影響。

南方可就不一樣了,不管是耕地的面積分配,還是南方氣候條件,都是非常有利糧食收成的。有多餘的財力去維護宗祠的完整性,這是北方當時很難做得到的。

B. 廣東規模最大的祠堂建築,被譽民間藝術殿堂,哪個建築呢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博採眾長。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此衍生出來的戲曲藝術、書法繪畫、民俗風情、飲食習俗以及建築都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很難在一個區域看到將儒家、法家以及道家和佛家這幾個教派融入的那麼徹底,融入的那麼完善。而廣東文化是嶺南文化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天筆者要介紹的就是廣東的一座規模宏大的家族祠堂。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C. 廣州的陳家祠有什麼嶺南的建築風格

整座建築坐北向南, 佔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6400平方米。為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 號稱"百粵冠祠"。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開闊的廣場,設有前、後、東、西四院,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寬和縱深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採用抬梁式建築結構,硬山式封火山牆。總體採用「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嚴謹對稱,空間寬敞,主次分明。在建築的處理上,以中軸為主線,兩邊以低矮偏間、廊廡圍合,襯托出主殿堂的雄偉氣概,形成縱橫規整而又突出主體的構局。建築外圍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

D. 嶺南有什麼文化

嶺南文化三部曲,包括《水流花開:南方草木札記》、《嶺南田野筆記》、《雨打芭蕉落閑庭:嶺南畫舫錄》三部著作。這是關於嶺南文化的重要作品

E. 作為廣東省現存祠堂中最具有廣東特色的建築,陳家祠到底具有哪些廣東特色

陳家祠雖然以前是作為祠堂存在的,但是現存早已發生很大的改變,它更像是人們研究廣東特色建築的載體。不管是它保存的玩著呢個性,還是所能代表的清代祠堂的建築特色,它所蘊含的內在意義可能更加豐富。

陶塑是嶺南建築中所特有的,像陳家祠這樣大規模的非常少見。人物塑造注重在輪廓線和動態上,符合從下往上的觀看效果,並在其中加入亭台,花草等實物造型,使整個建築更加豐富生動。陳家祠陶塑的主題囊括了世間萬物,我們細細看下來,彷彿置身於一場聲色並茂的大電影之中,生動有趣。

長廊灰塑是廣東著名的民間工藝,陳家祠的灰塑總長度1800餘米。規模大、工藝精、題材廣,也是非常值得來看看的,所以我大力推薦遊客來陳家祠參觀。

F. 嶺南的建築文化到底有怎樣的特色

1. 騎樓
騎樓是一種商住建築,騎樓這個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築形態。它的沿街部分二層以上出挑至街道紅線處,用立柱支撐,形成內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態上建築騎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騎樓。
它是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築形式,可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其商業實用性更為突出。在兩廣、福建、海南,贛南有很多這樣的建築。如廣州的上下九、廈門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廣東人聚居區)。這種建築適應南方天氣潮濕多雨,商業樓宇密集等情況而建造的。樓下做商鋪,樓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騎樓,既擴大了居住面積,又可防雨遮曬,方便顧客自由選購商品。是東南沿海城鎮一種極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廣州騎樓形式多樣,保存完整,是粵派騎樓的代表。
2. 圍屋
客家圍屋(也稱為圍龍屋、圍屋、轉龍屋、客家圍龍屋)是中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圍屋始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狹義的圍屋指的是圍龍式的圍屋,而廣義的圍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圍樓或圍屋。廣義上的圍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圓形、半圓形和方形三種,此外也有橢圓形狀的。圍屋結合了中原古樸遺風以及南部山區的文化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處,都能夠見到圍龍屋的蹤跡,包括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福建省,台灣南部屏東、雲林,台中東勢等等。
圍龍屋大門前有一塊禾坪和一個半月形池塘,禾坪用於曬谷、乘涼和其它活動,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門之內,分上中下三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俗稱橫屋,一直向後延伸,在左右橫屋的盡頭,築起圍牆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圍起來,小的十幾間,大的二十幾間,正中一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小圍龍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條圍龍,大型圍龍屋則有四條五條甚至六條圍龍,在興寧花螺墩羅屋就有一座6圍的圍龍屋。在建築上圍屋的共同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裡面以廳堂、天井為中心設立幾十個或上百個生活單元,適合幾十個人、一百多人或數百人同居一屋,講究的還設有書房和練武廳,令人嘆為觀止。
3. 陳家祠
陳家祠是集嶺南歷代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典型代表,整個建築根據中國古代建築形式美的原則,把眾多大小不同的建築物巧妙地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築空間里,前後左右,嚴謹對稱,虛實相間,極富層次,形成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整體。
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以大門、聚賢堂和後座為中軸線,通過青雲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群體,各個單體建築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系。聚賢堂位於書院主體建築的中心,堂宇軒昂,庭院寬敞。梁架雕鏤精細,堂中橫列的巨大屏風,玲瓏剔透,為木刻精品。中進聚賢堂屋頂上的陶塑瓦脊長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廣東石灣陶塑商號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欄桿嵌以鐵鑄的花卉等圖幅。
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桿、屋脊、磚牆、梁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琳琅滿目。陶塑工藝集中在19座廳堂屋頂上的瓦脊;磚雕以東、西倒座外牆的最具規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藝人所作;木雕除梁架與大門及聚賢堂的屏風外,後座的11座雙層透雕神龕,體型高大,有「光緒十六年」、「回瀾橋劉德昌造」、「源昌街時泰造」等題款。祠堂中的各種裝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
4. 佛山樑園
佛山樑園是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主體位於佛山市松風路先鋒古道,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蘆"、"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是最典型的嶺南住宅園林。始建於1796年清代嘉慶年間的梁園,是佛山樑氏家族梁藹如等叔侄四人歷時41年所營造的大規模的私家園林,它與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及東莞可園並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
梁園總體布局以住宅、祠堂、園林三者渾然一體。這種融入當地"聚族而居"習俗的造園手法,是最典型的嶺南住宅園林。宅第區不僅規模較大,而且布局整齊劃一。宅第是梁氏家族的居室,全部是三間兩廊的建築格局,這也是當時佛山民居中通用的建築式樣。
梁園鼎盛時期,建築規模宏大。整個家族有200多人都在院內起居生活,由於氣候悶熱,建築密集,為了通風除濕,房屋修建得高大寬敞,地面採用了吸水性能極好的青磚。密集的房屋很容易攀爬,為了防盜,住宅的窗戶都建得很小,並且加裝鐵棍。每戶住宅的大門都安裝了趟櫳門,既能防盜,又便於通風採光。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嶺南式"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高雅;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富於地方特色的園林建築輕盈通透;園內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上曲水回環、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嶺南水鄉韻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設置組合之巧妙脫俗而獨樹一幟。因此,梁園是研究嶺南古代文人園林地方特色、構思布局、造園組景、文化內涵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展現了古代佛山文人對遠離大都會凡囂、享受林泉之樂的追求,也體現了"廣府文化"中對花園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間環境的嚮往;其典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薈萃、文風鼎盛的重要實物例證。
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又名余蔭園,餘蔭山房,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東南角北大街,距廣州17千米。余蔭山房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說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園佔地面積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布局精細的藝術特色著稱。
余蔭山房佔地面積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橋為界,將園林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余蔭山房吸收了蘇杭庭院建築藝術風格,整座園林布局靈巧精緻,以「藏而不露」和「縮龍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分別建築了深柳堂、欖核廳、臨池別館、玲瓏水榭、來薰亭、孔雀亭和廊橋等,在面積並不大的山林里,濃縮了園林的主要設施和景緻,使有限的空間注入了幽深廣闊的無限佳景。造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幽深廣闊的絕妙佳境。通過名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使全園的文飾做到豐富而精緻、素色而高雅,給人們一種恬靜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於「波暖塵香」之中。
它的布局也十分巧妙。園中亭台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於方圓三百步之中。園中之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豐富多彩,盡顯名園古雅之風。更有古樹參天,奇花奪目,頓使滿園生輝。而園中「夾牆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使遊人大開眼界,樂而忘返。
其中,最顯著的特點有兩個:一是「縮龍成寸」,園內的建築布局精巧有致,藏而不露。彈丸之地,把亭、台、樓、閣、堂、軒、橋梁、廊提、石山碧水、浮蓮全都包含其中,且迴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游入其中感覺園中有園,景外有景,好一個曲徑幽深。
二是「書香文雅」,不離居室,滿園的詩聯、佳作文采繽紛濃郁,真可謂嶺南園林建築藝術中的精品。

閱讀全文

與嶺南祠堂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