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陝西商業文化有哪些

陝西商業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2 05:48:43

A. 西安什麼大景點(群)需玩一整天才夠的

給你個絕對值得去的地方 ,來西安就應該去,體驗一下 大唐盛世,你的名族自豪感是會由心發出的。 "大唐芙蓉園" 夠你玩一天了

下面是關於 大唐芙蓉園介紹 :
大唐芙蓉園分別從帝王文化區、女性文化區、詩歌文化區、科舉文化區、茶文化區、歌舞文化區、飲食文化區、民俗文化區、外交文化區、佛教文化區、道教文化區、兒童娛樂區、大門景觀文化區、水秀表演區這十四個景觀文化區,集中展示了唐王朝一柱擎天、輝耀四方的精神風貌、璀璨多姿、無以倫比的文化藝術,以及它橫貫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渾大氣。
園內主要景點有:紫雲樓、鳳鳴九天劇院、御宴宮、唐市、芳林苑、仕女館、彩霞亭、陸羽茶社、杏園、詩魂、唐詩峽、曲江流飲、旗亭、麗人行、桃花塢、茱萸台。

帝王文化區
帝王文化區以全園標志性建築——紫雲樓為代表,展示了「形神升騰紫雲景,天下臣服帝王心」的唐代帝王風范。歷史上的紫雲樓,據載建於唐開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會,唐明皇必登臨此樓,欣賞歌舞、賜宴群臣與民同樂。依史料重建的紫雲樓位於現園區中心位置,也是全園最主要的仿唐建築群之一,主樓共計四層,每層都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載體共同展示了盛唐帝王文化。一層由反映貞觀之治的雕塑、壁畫和大型唐長安城復原模型,國家一級唐文物展等組成。二層為唐明皇賜宴群臣,八方來朝、萬邦來拜大型彩塑群雕。紫雲樓是園區內一個重要的景點表演區,三層的多功能表演廳為您上演宮廷演出「教坊樂舞」。四層設有如意銅塔投擲游戲。

水秀表演區
位於紫雲樓觀瀾台前的湖面,是大唐芙蓉園集水幕電影、音樂噴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霧為一體的,世界級大型現代化水體景觀。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寬120米高20米的水幕,以激光輔助,突出水幕上水的流動質感,利用激光表演組成了音樂、噴泉、激光三者相結合的水上效果,火焰、水雷、水霧各種變化無窮的感官刺激性效果設計,使遊人們從視覺、聽覺、觸覺上感受到這一集聲光電水火為一體的絕無僅有的、超震撼的水秀表演。水幕電影《大唐追夢》帶您穿越時空與歷史名人相約,水幕電影結束後,我們還為您安排了火龍鋼花表演,「天下第一龍」在火海中遨遊,讓遊人的心也隨之飛舞。

歌舞文化區
位於紫雲樓南的——鳳鳴九天劇院,是歌舞文化區內一個蘊涵盛唐風韻的現代化皇家劇院。劇院金碧輝煌、體現皇家風范。劇院的保留主打節目,是以中國最佳編導陣容編排的歌舞劇——夢回大唐。以現代藝術手法,配以全新視聽效果,表現了壯麗恢弘,大氣磅礴的盛唐風貌。整個演出如詩如夢,流光異彩的燈光,絢爛的服飾,天籟般的音樂,嫵媚的舞女,將您的身心都牽引到那盛世大唐!

飲食文化區
「唐風食府悅客來,道逢佳餚口流涎。依水品花飲美酒,逍遙自在隨意間。」御宴宮——位於園區西門北側,是展示唐代飲食文化的中心,集美食、美器、美酒、美樂為一體的大型主題餐飲區。獨特的仿唐宮廷御宴,豪華的就餐環境,給您帝王般的就餐享受。內設以唐文化為包裝、party文化為特色的體驗式大型餐飲宴席園,頂級的皇家御宴、中高檔的團體宴、商務宴和party宴。現在還為遊人提供了以自助餐為主要形式的就餐場所,全方位滿足您的就餐需求。

民俗文化區
「市井平常事,最是熱鬧處」。民俗文化區內——唐市位於園區的南面,由唐集市和戲樓廣場組成,面積一萬兩千零二十二平方米。以古長安城進行貿易、商業活動的東市和西市為縮影,以反映唐代「商賈雲集、內外通融」的商業文化氛圍為核心,是集觀賞、游樂、消遣、體驗、交流、消費為一體的唐朝風俗文化街。街內設有手工藝、民藝、百戲、飲食、茶、酒文化、美術、書法等特色項目,共同營造了唐朝八方來朝、眾商雲集的商業文化氛圍。唐市內的景點演出,舞獅、高蹺、雜技、秦腔等表演讓您夢回大唐的繁華街市。
坐落在風景迤邐的芙蓉池畔的一組仿唐建築群,是園內一個超五星級的精品小酒店——芳林苑。六十三間不同風格的客房,古典的園林設計、皇家風范的象徵,是大唐芙蓉園內獨具特色的「唐代皇家館舍式酒店」。

女性文化區
女性文化區,以位於芙蓉池北岸的仕女館及彩霞亭為代表,展示了唐代女性「巾幗風采,敢與男子爭天下;柔情三千,橫貫古今流芳名」的精神風貌。——仕女館是由以望春閣為中心的仿唐建築群組成,分別從服飾、體育、參政、愛情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唐代女性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精神風貌。仕女館的北廳,以「艷影霓裳」唐仕女服飾展演的節目演出,華麗的服飾、絢麗的色彩、優美的古樂,動態的展示了唐代仕女的風采。總長度近300米的彩霞亭,由北向東依水延伸,時而和湖畔接壤,時而寧立湖水之中,如一抹彩霞,是展示唐代女性傳奇故事,反映唐代女性生活百態的文化故事長廊。

茶文化區
「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茶,臨窗會友細味禪茶,笑看曲江波,淡然超脫間。」位於園區茶文化區內的以唐代「茶聖」陸羽命名的——「陸羽茶社」,彰顯唐代茶文化主題,是一個由帝王茶藝、文人茶藝、世俗茶藝、茶藝表演組成的綜合性高檔茶藝會所。在這里您不僅可以品嘗到上等的香茗,更可以欣賞到一流的茶藝表演:大紅袍、雙飛、東方美人,沁人心脾,餘味饒舌不絕。

科舉文化區
緊鄰園區北門的——杏園,是科舉文化區內展示唐代進士文化、仕途文化的一處景點,歷史上的杏園因盛植杏林而得名。每逢早春之際,滿園杏花盛開,人們便來此賞花、游覽。杏園也是唐代新科進士舉行「杏園探花宴」的場所。現重建的杏園為庭院式的仿唐建築群,是以反映唐代科舉文化為主題的展示、經營場所。我們還特邀少林寺弟子上演武術表演,讓您領略中國武術的獨特魅力。

詩歌文化區
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明珠。以詩魂及唐詩峽為代表組成的詩歌文化區,不僅用雕塑的形式展示了唐代詩歌文化,讓您在觀賞雕塑藝術的同時,領略唐代詩人的曠世風采,唐詩的內在精髓;同時,也是運用中國園林造景、中國雕塑、中國書法、中國印章刻字、圖形紋樣等多種傳統藝術手法塑造出的大型景觀藝術雕塑區。

外交文化區
外交文化區展現盛唐時期各國使節的頻繁往來,及民間「商賈雲集、內外通融」的商業文化氛圍。讓您切身感受到盛唐時期世界諸國與唐帝國往來的開明盛世。位於區內的——曲江胡店,三面環水,是往來船隻的停靠港口,亦是水上遊客休閑娛樂的最佳處。

兒童娛樂區
唐代神童不勝枚舉,位於西門北側的兒童游樂區,以「神童文化」為核心,通過妙趣橫生、寓教於樂的娛樂設施,形式多樣的景觀手法,展示了唐代神童故事、傳奇,以及豐富多彩的唐代少兒游樂活動。有虎子寨、水車、自涼亭、元白夢游曲江、神童之路等。

關於具體的大唐芙蓉園的信息 建議你自己網路一下就知道了 我就不給你啰嗦了
PS:歡迎你來西安做客 O(∩_∩)O~

B. 西安大唐不夜城有哪些文化表演

西安大唐不夜城內有著以盛唐文化為根基,進行再創造的各類文化表演,文化表演由兩大類型組成,一種是大型主題表演,以數量眾多的演員、激情昂揚的配樂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以大型舞台劇《再回長安》為代表,以西安的人文風采和文化傳承為背景,通過長安與西安的古今對比,展現一場跨越時空、穿越千年的古今團圓宴。

第一個篇章——穿越盛唐,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當代小夥子對話,場景回到了盛唐時期,也就是大唐不夜城的盛唐時期。

第二篇章——回到家鄉,西安人會用3斤8兩的大老碗盛泡饃,迎家人回家。融入地方特色文化,三斤八兩的大碗、牛羊肉泡饃、板凳不坐蹲起來等陝西地方特色文化現象。

第三篇章——守護家園,用唐代五方獅舞來表達守護家園的概念。五方獅子舞是教坊中樂舞曲目,亦稱《五方獅子舞》。舞蹈時由五人飾獅子,一百四十人歌唱。

第四篇章——古今交融,白居易、當代小伙、五方獅子與守護神明對話,祭拜四方,表現出對家鄉無法割捨的深厚情感。

整個表演持續半個小時,依次展現出「回家」「傳承」「守護」「和合」四個主體,描述「回家」這一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恆主題。

彩車巡遊活動中參與巡遊表演的隊伍由11輛繽紛絢麗的彩車,數百名身穿漢服、盔甲的演員組成不同方陣進行巡遊,彩車與彩車之間的主題不同,但都憑借著藝術化的造型設計彰顯著大唐歷史文化的繁盛和現代藝術的時尚。

另一種文化表演則是以行為藝術的互動形式激發遊客們的趣味感,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真人不倒翁表演。一直人氣不減的的真人不倒翁小姐姐憑借優美的旋律,跳動的身影,親和近人的氣質,引得眾多遊客爭相牽手對視,一睹昔日大唐佳人的精彩風華。

不遑多讓的敦煌飛天表演也將盛唐文化和敦煌藝術交匯融合,三位飛天「仙女」靜坐懸浮在蓮花寶座上,綵帶飄揚飛舞,既有佛學韻味,也有藝術美感,她們姿勢更是優美自如,飄逸出塵,令人神往不已。

大唐不夜城重現大唐歷史盛景

不夜城總體布局呈線性布局,大雁塔南廣場到古城牆遺址之間的軸線縱深,以重檐樓閣為中心,兩側緊湊集中。在注重街區布局的群體協調的前提下,也展現著唐代坊市的布局特點,在增加空間的層次感的同時保持著均衡與統一的唐風格。

貫穿於步行街兩側的仿唐規劃建築的設計和施工,在要求不破壞周邊特定文化環境(大雁塔)的同時,從唐代建築樣式中汲取經驗,因地制宜進行建構,建築認知中融合了現代、簡潔的創新特點,繼而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弘揚。

其中西安美術館和曲江藝術博物館等建築屋頂凸顯的唐風元素最為正宗,包含著仿唐重檐廡殿頂、四角攢頂、立柱、台基和斗拱等傳統建築組件,甚至在柱欄與窗柩也進行細節上的裝飾雕刻。

此外現代壁板的大面積應用,與線性元素的重合交替,相互映襯搭配,搭建出規律明顯的現代建築構造。整體建構中對具有適宜性、從屬性的傳統古建築優點的吸收與改進,採用了現代化技術手段與藝術風格的提升補位,進而推動整體環境氛圍營造與細節比例把握上的和諧有致。

作為現代的優質仿古建築,大唐不夜城不僅做到與商業環境的完整和諧,還在仿唐風格中增添了一絲現代氣息,延續了傳統與文化的火種,使得唐文化的影響擴散至遊客群體中。

不夜城所背負的地方歷史文脈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改進充實,不夜城也在不斷豐富自己的載體形象,展現出屬於西安的獨特城市文化魅力。在夜間燈光、音樂的加持下,高大的台基上的仿唐建築黃瓦、紅牆、白燈描邊的視覺光感體驗有位震撼奪目,街道間參雜著各色的彩燈流光輔以裝飾點綴,遊客置身漫步其中,翹首眺望到仿唐建築群撲面而來的高大宏偉氣魄。

以上內容參考澎湃新聞-數說西安大唐不夜城「走紅」秘籍

C. 西部地區歷史文化

一、西部歷史文化名城——寶雞

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為陝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炎帝故里」、「東方佛都」、「青銅器之鄉」和「民間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

寶雞因法門寺、太白山而成為聞名中外的西部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旅遊百強城市等殊榮。

寶雞既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也是中華民族之根。炎帝在這里教民稼穡,開啟了農耕文明和商業文明;周公在這里制禮作樂,創制了《周禮》;

《詩經》由此傳唱;西周、先秦均從這里崛起;周人以絕頂的聰明才智,在此創造出青銅器文化,為人類留下了數以萬件的「國寶」;秦人在此創造了「天下第一文物」的石鼓文化。周公在這里創制了《周禮》。

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厚的人文底蘊,造就了諸多載入史冊的歷史人物,僅《二十四史》中記載的就有39人之多。炎帝、姜尚、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法正、李柏等歷史名人均在這里誕生。

「春秋五霸」之一的政治家秦穆公;為統一六國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事家白起;天文學家李淳風;著《外台秘要》的醫學家王濤;關學北宋哲學家、關學創始人張載;

道教龍門派的創始人丘處機;道教太極高人張三豐;建立千年地宮大唐秦王陵的李茂禎……他們都是眾多歷史人物中的傑出代表,為華夏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寶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曾在這里上演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悲喜劇,為寶雞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從「文王訪賢」、「武王伐紂」到商鞅變法,乃至李斯、韓非以法家學說助秦始皇統一中國,再到楚漢之爭、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從諸葛亮「六齣祁山」、屯兵五丈原,到郭子儀率軍復唐;從南宋名將吳玠、吳璘「鐵馬秋風大散關」大敗金兀術,到彭德懷元帥運籌帷幄,指揮「扶眉戰役」……無數改革家、軍事家在這里演繹了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壯舉。

古老而悠久的歷史,為寶雞留下了不勝枚舉的歷史遺跡,這里的北首嶺遺址、仰韶文化遺址、秦雍城遺址、周原遺址、九成宮遺址、戴家灣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存,已被陸續發掘,呈現在世人面前。

二、神秘的樓蘭古城

漢文帝元平四年,即公元前176年,冒頓單於給漢文帝寫下書稱:「樓蘭、烏孫、呼揭以及旁邊的三十六國皆稱為匈奴。」這是漢民族第一次知道西域有此國名。

漢武帝時派張謇出使西域,考察樓蘭等國情形,張謇報告說:「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基本上知道樓蘭為一個小國家,附屬匈奴,頻臨鹹水湖泊羅布泊。西漢時候,樓蘭的人口總共1.4萬人。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有著整齊的街道,市場熱鬧,雄偉的佛寺、寶塔。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直至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從歷史的書籍上消失。三百年後,玄奘西天取經路過此地,早已空曠,荒無人煙。

雖然李白詩句中「願將腰劍下,直為斬樓蘭」、王昌齡的「不破樓蘭終不還」等等詩句,也並不能說明樓蘭還在。

直到1900年的3月它的墟城才再一次被人們發現。這一年瑞典的探險家斯文赫定根據線索發現了樓蘭的遺跡。而現在,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平方米。

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跡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三、絲綢之路

騫是西漢時偉大的探險家。他自請出使西域,歷經13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諸國的第一人。

當時,漢朝正在准備進行一場抗擊匈奴的戰爭。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俘虜口中了解到,西域有個大月氏,其王族被匈奴單於殺死了。於是漢武帝想聯合大月氏,以「斷匈右臂」,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

沙漠、雪山、綠洲,時而長風漫卷、飛沙走石,時而萬里寂靜。牧人的炊煙裊裊升起,直接雲天,駝鈴響過,這片大地又復天地開辟時的蒼涼。這就是古代中國的西域:新疆及與之山水相連的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直到中亞的巴爾喀什湖一帶。

然而,要越過西域7000多千米流沙與荒漠,絕非小可,橫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辯舌,又要有探險家的膽魄。宮廷用招賢榜的方式,想全國招募賢能之士。張騫義無返顧地應招了。張騫以郎官身份應招,肩負出使大月氏的任務。

公元前139年,張騫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導,率領100多人,浩浩盪盪從隴西(今甘肅一帶)冒險西行。張騫一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亂蹄蹤跡,提防著隨時可能發生的明攻暗襲。

可是即便如此小心,他們還是一出甘肅臨挑就與一隊匈奴馬隊遭遇。除張騫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無一倖免。

匈奴單於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張騫和堂邑父被迫分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他們還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11個春秋。一個月黑之夜,張騫帶上匈奴妻子和向導堂邑父,趁匈奴不備,逃離了匈奴。

大驚初定,張騫依然初衷不改,又繼續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干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只能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神之手。

四、巴蜀文化

巴人和蜀人,在戰國以前,其實是兩種概念。巴人主要分布在今重慶、川東及鄂西地區,還涵蓋了陝南、黔北和湘西等地,「巴」的古義為「吞食大象的巨蟒」,所以巴人的圖騰為蛇和虎;而蜀人則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區及周邊山區,「蜀」的古義為「葵中之蠶」,蜀人的圖騰是鳥。他們塑造了兩種不同的文化:「蜀文化」和「巴文化」。

戰國以後,人民習慣上把巴和蜀並稱為:巴蜀。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巴蜀之地)水旱從人民不知飢饉……謂之天府」。以前的關中之地被稱為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物產豐饒,至此以後,巴蜀大地也被稱為「天府之國」。

巴人善戰,被稱為「東方的斯巴達人」,之前我已經追尋過巴人的起源,今天,我帶大家追尋蜀人的起源。

蜀人是最早進入現今中國大陸的一批先民,他們的祖先從遙遠的東非經過數萬年的遷徙,沿著印度洋海岸線來到東南亞,然後一部分從緬甸經過雲貴高原、川西高原來到了阿壩州茂縣一帶,形成了古羌人。在農耕文明未創造之前,靠採集狩獵的古人只有沿著海洋和森林遷徙,他們一路都留下了很多遷徙的遺跡(見後)。古羌人一支繼續北遷,到了黃河流域的上游——渭河平原,他們在那裡進入了農耕時代,創造了後來的華夏文明。而留下來的這支,也創造了歷史悠久的古蜀文明(包括巴文明)。

2003年,在四川阿壩州茂縣附近發掘的營盤山遺址,證明了古蜀人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在這里創造了蜀文明的最早起源(迄今為止)——「營盤山文化」(此時,華夏文明發展到三皇五帝時期)。

五、夜郎文化

夜郎古國是中國歷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國之一,它和消失在沙漠的樓蘭古國以及變身著名旅遊聖地的大理古國一起豐富絢麗了大中華的民族文化,並成為中國人心裡一塊當仁不讓的歷史文化品牌。

因此,不但黔地,曾為夜郎縣屬地的湖南沅水流域都在探討這個在歷史上存留了兩三百多年,然後又神秘消失的蠻夷古國

夜郎古國的具體位置,史籍記載都很簡略,只說:「臨牂牁江」,其西是滇國。牂牁江是漢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據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國都邑番禺(今廣州)的記載,考訂為貴州的北盤江和南盤江。

多數人認為,夜郎國的地域,主要在今貴州的西部,可能還包括雲南東北、四川南部及廣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區。在考古發掘未提供出可靠證據前,這樣的爭論必然還將繼續下去。夜郎國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前後約300年。

之後古夜郎國神秘消失。這個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記載中留下了一團迷霧。赫章可樂「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發掘,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開了輝煌的一角。

中華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復合體。當漢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時,邊疆也出現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

夜郎國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前後約300年。之後古夜郎國神秘消失。這個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記載中留下了一團迷霧。赫章可樂「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發掘,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開了輝煌的一角。

中華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復合體。當漢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時,邊疆也出現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

據負責可樂墓葬考古發掘的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介紹,自1958年在赫章縣可樂民族鄉發現第一批出土文物以來,考古部門先後進行了9次發掘,但再次引起國家和考古界關注的還是2000年的考古發掘。

此次發掘及歷年調查有幾方面值得重視,一是可樂墓葬分布面大,涉及范圍達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范圍內,發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時期的墓葬疊壓在一起,為省內考古罕見;三是延續的時代長。

戰國、西漢、東漢時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現;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蘊豐厚。

D. 西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你知道西安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嗎

一、涼皮

西安涼皮是一種特色小吃麵食。西安市面上的涼皮大概分三種:岐山擀麵皮、漢中熱麵皮和秦鎮米面涼皮。其中以岐山擀麵皮最受歡迎。因為擀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在古代,擀麵皮乃是給宮里的御供食品,故西府人又稱擀麵皮為"御京粉"。

六、樊記臘汁肉

樊記臘汁肉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傳統小吃。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醬鍋鹵制的醬汁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七、貴妃餅

貴妃餅是陝西省西安地區傳統餅類名小吃。的主要原料為麵粉、煉大油、白砂糖、核桃仁、芝麻仁、棗泥等。已有 1000多年的歷史。成品形如圓月、色澤乳白、皮薄餡足、酥脆松軟、咸中帶甜、 油而不膩,是始於唐代的傳統名食。原是驪宮御廚專為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製作 的,很受楊貴妃的喜愛,後傳到民間,人們稱其為"貴 妃餅"。

八、神仙粉

神仙粉是中國廚師之鄉陝西藍田特有的名小吃,在夏秋兩季,當地居民采秦嶺山中綠色無污染的糜子稍樹葉,晾乾後放入盆中,加入沸騰開水,待稍涼後用力揉搓,去葉柄及雜物後,放入一干凈盤中,冷後即成凝膠狀,切塊後加入蒜、醋、油潑辣椒等即可。神仙粉味苦清肝,清火明目,是純天然綠色食品。據說"吃了神仙粉,神仙也不當"。

E. 西安有哪些博物館

西安的博物館有: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等。
1、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
2、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鎮,成立於1975年11月,原為秦始皇兵馬俑籌建處,於1979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建於臨潼縣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坑遺址上,西距西安37.5公里。
3、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個號134件,一級文物535件。
4、大唐西市博物館
大唐西市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勞動南路118號,是以反映絲綢之路文化和商業文化為主題的民營遺址類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佔地20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遺址保護面積0.25萬平方米。
5、西安半坡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半坡村北。半坡遺址1953年春被發現,1958年正式對外開放。半坡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F. 西安回民街的歷史沿革,最主要的是早期的商業文化,要詳細准確些的 不要那種籠統的,謝謝

回民街位於鼓樓北側,唐代屬皇城范圍,尚書省即位於此地。宋元明清時的京兆府、奉元路總管府、西安府等均設在此街及其周邊。清代因街北巡撫部院署與今西大街以南總督部院署分稱「北院」、「南院」,遂名此街北院門。1900年慈禧太後攜光緒帝逃至西安,曾居北院,稱「行宮」,當時各省所貢銀兩物品均在此聚集,銀號店鋪應運而生,盛極一時。西側的大學習巷內最早是唐長安城的一個小坊,當時西域的回紇族幫助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郭子儀從甘肅回長安時,帶回了200多個回紇將領和隨從,他們住在這個小坊附近學習唐朝的法令和漢人的文化,所以這個地方取名為「大學習巷」,並逐漸擴展成為西安的回坊。

G. 西安的歷史文化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韓國總統等。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生產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毀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當時人們從事生產活動所使用的工具是石頭、獸骨、鹿角和陶片等製造的。除糧食生產外,半坡人也已開始種植蔬菜。家畜飼養業在當時已出現了,當時養的牲畜有豬和狗兩種,以豬為主。打獵、捕魚也是當時一項重要的生產活動。

1957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館,於1958年4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博物館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欄及起防護和泄洪作用的大圍溝等遺跡,比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又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志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公元前841年,鎬京「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是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

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劉邦取得政權,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漢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西漢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雲: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雲:「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舊唐書 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秦咸陽從惠文王以後,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築。劉邦奪得天下後,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 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內,位於北二環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陽市境內。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西漢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

唐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後年間又不斷修建城牆、城樓、興慶宮等建築。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自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開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緒,歷時72年。城市面積84.1平方公里,布局規劃整齊,東西嚴格對稱,分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結構布局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巔峰時期的宏大氣魄,在中國建築史、城市史上具有劃時代影響。

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宋代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趙匡胤統一中國後,曾經有意遷都長安,最後由於部下反對,只得放棄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

元初,長安城的范圍依然沿用韓建「新城」,並使用京兆府的名稱。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為安西王,鎮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該京兆府為安西路。後來由於發生安西王叛亂,安西國被撤。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據李好文在《長安志圖》中所繪《奉元城圖》,四面僅各一門,南門偏東,北門偏西,東西兩門也不對稱,城內建築也無對稱格局。市場集中在城內西北隅,有馬市、羊市和秦川驛等。東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廟、察院等。馬可波羅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歷於此,寫到:「城甚壯麗,為京兆國之都會……此城工商繁盛,產絲多,居人以制種種金錦絲絹……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價值甚賤。」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稱也源於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東北隅開始營建秦王府。秦王府時稱「王城」,後訛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別修建鼓樓鍾樓,其位置也與元代的敬時樓和鍾樓無異。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標西巡西安後,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後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內設置依舊,但在城東北修建一座滿族駐防城,在城東南修建了漢軍駐防城,以及增加了鍾樓西南的總督布院署等。庚子之變時,慈禧和光緒西逃駐蹕西安長達一年時間。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安也爆發了武裝起義,佔到總城面積約四分之一的滿城被起義軍攻陷並焚毀,成為西安城內的一處死角。

1921年馮玉祥第一次督陝,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場)修改房屋,駐扎軍隊。

抗戰前夕,國民政府曾經建立國民政府西京籌備委員會。

抗戰時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難民沿隴海路湧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車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帶。尚仁路迅速發展成為新的商業區,西安城內的商業重心也開始集中到了城市的東部。

在中共長征之後,陝北地區成了蘇區,西安成為國民黨的重要前線,在此發生了西安事變。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陝甘寧邊區轄市。

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個中央直轄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H. 西安有哪些知名的廣告公司

有品牌策劃:形而上;視覺傳達:億文;地產整合:尚美佳,格林威治;綜合傳播:麥道,本宋。但是,西安本土的廣告公司都還跟一線城市的4A廣告公司相比。這主要跟商業環境有關,擁有更大快消品牌市場的區域才是廣告公司的創意沃土(為什麼江浙的二線城市都有4A?這一點就能夠說明)。
西安的廣告公司在快消品有作品的也很少,幾乎沒有在全國市場施展拳腳的快消品牌。但是西安的廣告公司依舊很努力,很多公司通過合夥人制度在做一些區域外的項目,口碑還是不錯的。本土廣告公司開始在尋找更多的突破口,不再走地產和政企關系綁定的項目了。作為廣告人期待西安廣告行業越來越好。
資料擴展:
西安廣告運營公司很多,大體分為2類,資源型和直客型,所謂資源型就是擁有很多廣告資源,但不接觸終端客戶,代理出去,由直客型公司銷售。就拿電梯廣告來說,百川文化、雙洋廣告、分眾傳媒、冠傑傳媒都屬於電梯廣告中資源型的公司,這些公司基本在陝西有1萬到3萬部電梯每家,分眾傳媒以寫字樓為主,面向高端白領,屬於上市公司,有自己的銷售團隊,和百川文化一樣,不對外代理,百川文化以小區電梯為主,其次就是冠傑傳媒和雙洋廣告,當然,在電梯廣告領域,在西安還有其它公司,不一一列舉。
沙龍傳媒也代理了一部分電梯資源,沙龍品牌媒體屬於西安市小寨的LED戶外大屏和北京西單的戶外LED大屏,沙龍傳媒也做一些文化產業鏈方面的產品,比如沙龍掌拍APP,好像是拍賣書畫產品的,也許這是他們今後的轉型之路,顯示屏類媒體廣告公司還有聚尚傳媒,陝西聚尚企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運營醫院媒體廣告,主要客戶包括房地產、銀行、景區、母嬰、教育培訓、禮品、食品保健、家政、互聯網等方面的客戶。
聚尚傳媒、分眾傳媒、百川文化等媒體公司都是對於媒體行業的細分的結果。還有一個傳媒公司,是時代尚優廣告,主要做地鐵語音廣告,語音廣告和廣播廣告屬於音頻媒體,也是傳播的新途徑。
上面是廣告運營類公司,傳媒公司例如華商報、西安晚報、三秦都市報、大秦網、西安廣播電視台等等,樓主所問廣告傳媒公司信息較大,也有一些設計策劃為主的公司,西安墨寒廣告等等,就不列舉了。十年可見春去秋來,十年亦可嘆各個公司的興亡與轉型,大浪淘沙,陝西聚尚企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傳播價值,服務社會的價值觀念,與傳媒行業一起進化。

I. 西安的回民街有什麼文化典故

介紹:
回民街是西安回族的聚集區,是由多條道路組成的,不是一條特定的道路。
概況:
從西安市中心向西100多米、穿過鼓樓門洞,就進入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區內有大小形態各異、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約兩萬名回民「依寺而居」,維持著原有的宗教傳統和生活習慣。西安著名的北院門「小吃一條街」、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化覺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國的三大城隍廟之一西安城隍廟都在區內,以回族和漢族為主的多個民族在此居住生活,呈現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具有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回民街指的是北院門,化覺巷,西羊市,大皮院四條街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院門這條街了。到了西安的中外遊客一般都不會錯過回民街,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內涵。西安北院門是回民聚集區的一條重要街道,長度大約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成蔭,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築,或餐飲、或器物,均為回民經營,具有濃郁清真特色,深受外來遊客特別是國外遊客的喜愛。
回民街在西安,絕對是一個標志性的地點。縱橫四條街道,基本上提供了西安多部分回族的美食,如:牛羊肉泡饃、灌湯包、清真水餃、酸菜炒米、烤牛羊肉、各類點心及精美小吃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來西安旅遊的朋友絕不會錯過這樣一條街道,既大大滿足了自己的食慾又增添了許多旅遊的樂趣。
這里很奇怪,緊挨著鍾樓鬧市的西大街上的建築非常低矮陳舊,沒有一家大型的購物場所,甚至還有很多臨時建築。而且一過西安最繁華的鍾鼓樓廣場,迎面而來的西大街馬上變得蕭條多了。廣濟街是一條有著一個高高的牌樓的街道,走進去,裡面卻很繁華--這是一種迥異於東大街和鍾鼓樓廣場的繁華,或者,說它很熱鬧會更合適一些。 據說回民街過去是商業繁華之街,商賈雲集,風光無兩,街上名店鱗次櫛比,名產馳譽全國。據說有108家糧行,有宰牛、宰鴨、宰驢的數10位,無論是不是趕集,都熱鬧非凡。現在,矮矮的民居屋頂,如蜘蛛網一樣的電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卻又那麼觸手可及:觸到的是木板里遺留的草根氣質,但那種人聲鼎沸的鼎盛場面,早就無法企及。 這條街的歷史也已經很久了,據說,原來國外的使節和來長安做生意的商家們聚居在這里,不斷地繁衍生息,現在的坊上人大都是這些古老移民的後裔。他們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漢人佔主流的社會中,頑強地堅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們的血液中還保留著精明商人和貴族的遺傳因子,一直到了今天。 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這里就曾經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回民的先民--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歷史記載,許多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後,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今天,這里成為6萬多回族穆斯林群眾的聚居區。 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群、眾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廣元寺等眾多文化遺跡。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回民街在鼓樓的邊上,街的北頭是一座厚重的城牆和它斑駁的拱門。大塊大塊城磚似乎暗示著西北人的豪放不羈,總是使人聯想到那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俠氣。來回民街就是吃的。
回民街不常,短短的也就500米左右,兩旁開滿了正宗的回民飯店。大多數的店家門口總是能見到幾個帶著回民白帽的小夥子在扇著烤著的牛羊肉串,陣陣的烤肉香味足以令你遲步留連,然後決定進去大爽一把,以飽口福。 回民街上的店門面都不大,外邊看起來總使人聯想到上海吳江路上的小餐店,可是當你一踏進店門就會知道自己估算錯了,窄窄的兩扇門面之後竟然有著禮堂般的大堂,兩個字:大氣。 經營這些餐館店鋪的幾乎都是回民朋友。清真小吃可以說是西安小吃的代表。比如平娃烤肉、賈三灌湯包子、紅紅炒米、特別特、西北樓、金家砂鍋等有名的餐館。到過西安北院門的朋友都有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覺。有人說,陝西的小吃不小,可以和八大菜系的大餐媲美。 從 公元十世紀,也就是北宋時期,回民開始在這里不斷聚居、繁衍、擴展,他們環清真寺而居,逐漸形成了以回民生活為主,具有獨特建築、環境、文化、社會和經濟特點的歷史街區。歷史街區內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異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覺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區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穆斯林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商業網點,民族服飾、工藝品、清真副食、餐飲店和回民小吃店撲面而來,著名的賈三灌湯包子店就在其中。40餘棵古樹點綴其間,再加上不遠處的鍾、鼓樓,令人彷彿步入了歷史的深處。
這里曾經是隋唐皇城所在地,唐朝末年以後成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區域。漢、唐時代以來西域商人、學者、使節及其後民留下的諸多文化遺產,成為改造工程的重點保護對象。回民街區是一塊面積約1.8平方公里的區域。 由於街區處於西安市中心地帶,是經濟發展的熱點地區,近年來,街區內的傳統建築不斷被拆毀,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傳統民居大多也年久失修。許多院落沒有上下水系統,生活十分不便。再加上許多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增加營業面積,自建房屋活動頻繁,這些自建房屋多為2--5層樓房,施工簡單粗糙,不僅沒有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反而嚴重破壞了歷史街區的環境和景觀。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方便回族群眾的宗教、日常生活,保護街區的歷史風貌,西安市政府從1991年就開始對歷史街區內的部分街道進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當時的國家主席***同志簽定了一個中、挪合作的協議,其中有一個內容就是西安回民歷史街區的保護。由挪威出資500萬元,國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給一定的配套資助和支持,共同啟動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保護項目。 榮獲200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化覺巷125號院落就是這次中、挪合作保護、維修的成果。這是一座已經有200多年歷史的標準的小四合院,青磚黛瓦、雕梁畫棟、古色古香。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位於街區化覺巷內,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的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樓台亭殿布局緊湊和諧、庄嚴肅穆的具有明清風格的巨大古建築群。其建築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進院落,佔地13000平方米。經過政府和寺院前後30年的重修,不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還新增了不少與寺院風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築。 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將是一個能夠體現我們西安的文化特色、黃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區,里邊有傳統的伊斯蘭的小食品、還有他們傳統工藝的餐廳、旅遊產品、有旅遊景點。大清真寺經過整修維護、周圍的環境經過改善以後,將會更好的起到旅遊示範作用。傳統的四合院將更加體現回、漢交融的建築特色。它的綠地面積、它的公用面積、它的宗教活動面積將得到擴充,要滿足每一個當地居民的生活、宗教活動和他的工作、出行的要求,以及現代生活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要求。但又保留了古老傳統街區的面貌。經過改善的宗教活動(場所)就更具完善性。使這個區域從生活質量、從城市總體功能的配合、基礎設施的容量都能得到滿足,能適應現代化生活的需要,又體現出我們古城的古老風貌。
西安回民街吃喝大全
我們常說的回民街其實是叫北院門,就是小吃最多的正街。這條街北邊的門正對著西安市政府。南邊的門就是鼓樓的那個門。一般大家逛完鍾樓就都從這個門進回民街。從鼓樓下面的門進去,你就會看到滿滿一條街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美食。但不要著急進店。如果想要多吃,吃全種類,就不要進一家店三下五除二的點菜。
首先,在門口會有很多小攤位買一種叫做「鏡糕」的小食品。有很多口味:玫瑰;藍莓;巧克力;草莓;花生;豆沙等等。(以前是一個1塊錢,昨天去的時候,發現漲價了,1塊5一個)可以買來嘗嘗,也算是給後面吃的東西墊底,因為這條街上的吃的東西都比較膩。你可以拿著鏡糕邊吃邊走看看接下來要吃什麼東西。呵呵。
在往裡面就有烤羊腿,烤羊排,烤羊肉,烤牛肉,烤牛筋,涮牛肚這些。當地人吃辣很重,(不包括我,呵呵。)同樣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告訴店家多放辣椒,吃起來會很過癮。我本人是覺得筋比肉好吃,涮牛肚比烤肉好吃。當然只是個人口味了。因為我不吃辣,所以都會提前打招呼不要當辣椒。不吃辣的朋友可得記住了。一定要提前告訴店家。
下來你會看到一個叫「麻醬涼皮」的東西。也許你知道涼皮,但是回民街卻全都是麻醬涼皮。你會問區別在哪裡呢?西安的涼皮分為米皮和麵皮。都是用調味汁加上黃瓜絲,豆芽和麵筋(麵皮有,米皮沒有)等調拌而成。當然,近幾年炒涼皮也誕生了,顧名思義就是炒出來的涼皮。而這個麻醬涼皮就不一樣了。它是在涼皮上面放了特製的醬,就可以直接吃了。味道和平常的還不太一樣。可以嘗試一下。
然後就是砂鍋,這個我覺得很多城市都有吧。如果不是很喜歡吃的話,還是不要吃了,留著肚子吃後面的美食吧。街口有幾家「西北樓」,「一分利」之類的店都有這些。但是沒有必要去裡面吃。
在快到中間的時候,會看到有「韭餅」,「柿子餅」「江米糕」這類的小吃。「韭餅」口味咸,像平常吃的菜盒子;「柿子餅」口味甜。有多種口味選擇,個人建議買一個嘗嘗。(我常常會在選擇口味上糾結很久。。)「江米糕」我到目前還沒有吃過,因為看起來不怎麼吸引我的食慾。呵呵。
到了這里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家「紅紅酸菜炒米」,這是我推薦的第一家店,再往裡走你會看到一家「偉偉酸菜炒米」,但是,紅紅家的生意最好,我中學時常去吃。當時是4塊5一份,現在應該漲價了。但不會很貴。有酸菜肉絲炒米,雞蛋炒米等。想嘗的話和朋友共買一份嘗嘗。
下面要推薦的是臘牛肉和臘羊肉。這是回民街一大特色之一。具體怎麼做的我不清楚,人家那可是祖傳的秘密。總之就是很好吃。而且適合旅遊的朋友帶回家給親戚朋友。現吃的話,就買一個臘牛肉夾饃。一個5塊左右。帶回家的話就稱斤買,一斤現在漲到30塊錢左右。每到過年的時候,買臘牛肉的人都會排到幾百米開外。排了好幾天隊買不到,那是常事。我印象中「賈永信」家的臘牛肉是最老的牌子了,但這幾年大家都說「老鐵家」的最正。不過價格都一樣,看大家自己的選擇了。
再往裡走就到了重點推薦了。「賈三灌湯包子店」這是一家百年老店。(__|||其實回民街上百年的店不再少數。)只要是來西安的明星,是必來這家店的。他們家的特色除了灌湯包之外就是八寶粥。灌湯包有牛肉,羊肉,還有素的。一籠10個,以前6塊,現在是8塊。八寶粥一碗3塊。贊的沒話說。怕肚子不夠,包子都可以不吃,這個粥可得喝阿!哈哈。說點題外話,這家店的生意是整條街上最火的,所以人多。客流量大,貴重物品可得看好了。
正街上還有很多其他店,我認為值得吃的,就是以上推薦的。
接下來,在賈三包子對面,你會看到另一條街,叫「西羊市」。這裡面小吃也很多。我重點推薦的是「甑糕」。哈哈,最開始不是有個叫「鏡糕」的東西嗎?這兩個可大不一樣。早年,當地西安人的早飯之一就有甑糕。我對它也是情有獨鍾。愛到不行。我很早就聽說「西羊市」門口有個老人賣甑糕,超火。但是,卻從來沒有見到過,以為是別人的吹噓。但上周六無意間卻被我逮到了,哈哈哈!當時是中午不到12點,已經快賣完了,我問老人家,他是不是只有周六才出來。他說,一年365天都出來的,但是一天只做一鍋,賣完他就回家了。當時我肚子很撐,就買了3塊錢的。但是剛走了50米又想碰到他一次不容易,就回去想再買一份拿回家,但是,就那不到3分鍾的時間,他就已經不見了。__|||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西羊市裡面有一家羊肉泡饃是要推薦的。叫「老米家泡饃」。門頭很不顯眼,很普通。裡面的條件也差了點。但是味道覺得是最正宗的。也許說到泡饃,外地朋友都覺得「老孫家」和「同盛祥」最有名。我自己也是孫悟空的後代,說道這個我也深感愧疚阿。老孫家這兩年,服務態度和味道都差了好多。所以,大家要吃的話還是選擇味道正宗的吧。老米家還便宜點。一份10多塊。老孫家和同盛祥差不多要20-30塊。不過,要是招待客人,想要環境好,還是去同盛祥或老孫家吧。
出了西羊市。再順著北院門走。(也就是回民街正街)走到回民街北門的時候,往左拐,有一條街叫「大皮院」。這裡面推薦兩家:「高家烤肉」和「定家小酥肉」。高家烤肉在大皮院里的一個小巷子里,比較隱蔽不好找。最好晚上去,白天不賣的。定家小酥肉也是指定時間才有的買,好像到下午5點就關門了。人們常常是排長隊等待。
我能想到的差不多就這些了。要一頓吃完以上推薦的,是有點難度。所以大家還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的好。不然會出來撐到走不動。。。
PS,另外關於肉夾饃,我還想跟大家說說。
肉夾饃有兩種:一種是臘汁肉夾饃。好吃!好吃!推薦的老字型大小是樊記肉夾饃。(近幾年也出現了王恆肉夾饃。但我沒有嘗過。)這個裡面夾的是大肉,所以在回民街你是絕對買不到的。臘汁肉夾饃是要和涼皮搭配著吃的。涼拌的那種,不是回民街的麻醬涼皮。在賣肉夾饃的店裡就有。另一種就是上面說過的回民街的臘牛肉夾饃。這個臘牛肉夾饃是要搭配回民的肉丸糊辣湯吃的。要是搞混了,味道可不怎麼樣啊~呵呵~

J. 陝西長安文化商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9年12月7日,西安皇馬不動產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2016年3月25日,有限公司更名為陝西長安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2016年6月1日,陝西長安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陝西長安文化商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牛春燕
成立時間:2009-12-07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00100250160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城八路西北國金中心E幢5層505室

閱讀全文

與陝西商業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