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唐宋文化的哲學區別在哪裡

唐宋文化的哲學區別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22 11:41:20

1. 試比較唐代文化與宋代文化有何不同

1 唐型文化,是一種相對開放、外傾、色調熱烈的文化類型,李白的詩,張旭的狂草,吳道子的畫,無 不噴涌奔騰著昂揚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偉健偉、神采飛揚的「八駿」透露出大氣盤旋的民族自信。
2. 宋型文化則是一種相對封閉、內傾、色調淡雅的文化類型。這一時期的各種文化樣式無論是哲學、文學、藝術還是社會風氣,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潤著宋型文化的特有風貌。
3. 原因:唐朝的建立是經過幾百年的戰亂後,人口數量急劇減少,土地大量荒蕪。而且再加上當時的民族成分復雜,這樣這個思想較為沒有束縛, 所以多種思想可以百家爭鳴,國家的環境較為好。所以當時社會的思想還是比較開放,文化較為有活力。對於變革也看得很開。
宋朝人口已經很多了,而且儒家思想已經基本確立,民族較為單一。隨著人口增加,思想的單一,宋朝的文化也日趨保守。人口的增加,使得國家必須將重點放在統治人民,保證人民正常的生活,對於變革則始終是否定的態度,因為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任何小變革都不是
小事情。所以才有了儒家思想的標榜,儒家思想反而在影響民族文化, 於是就產生宋朝的文化,從而影響中國1000 年。

2. 關於唐宋差別的問題。

唐代比較開放,主要尊崇老子和儒家學說,整體氣勢雍容豪邁
宋代比較保守,尊崇孔子的儒家學說,思想比較迂腐,對外政策既保守又軟弱
近年來人們熱心於談論傳統文化,而談論的重點,常常是傳統文化中最輝煌的一大段———唐宋文化。有學者已經精闢地指出:唐代文化與宋代文化有很大的差異;另有學者進而將它們分別賦予類型名稱: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並對它們各自的內涵和特徵進行了論證。這種分析和研究還只能說是一件事情剛開了一個好頭,對若干基本問題的探究和論證尚缺少應有的廣度和深度。要闡明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各自的特徵及其對後世的重大影響,宏觀的、整體的把握固然必需,但深細的探究和個案的分析更不可少。在我看來,李白是唐型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而蘇軾更是宋型文化的象徵。如能研究好這兩個人物,則對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就會更深入、更准確。而將李、蘇二人的研究相比較,我認為研究蘇軾意義更重大,所獲也當更多。因為李白畢竟主要是一位詩人,其文學成就相對局限,文化貢獻相對小一些;而蘇軾則不單是一個詩、詞、文、書、畫兼擅的文藝全才,而且是一個兼通儒、釋、道的學者和思想家,他的多方面的文化創造和貢獻使他足當宋型文化的主要代表,甚而象徵性人物也毫無過分。

上個世紀,人們在對華夏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中已經認識到,在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傳播過程中,宋型文化(無論正面負面)對後世的影響更大。嚴復就曾經指出:「古人好讀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其實宋型文化不但影響本國,亦對西方有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所載劉海峰《科舉制度對西方考試制度影響新探》文,便論證了英美等國借鑒中國科舉制度建立了現代文官制度。而眾所周知,科舉制度始於隋唐,而健全、完備於宋。在宋型文化輻射和傳播的歷史地圖上,蘇軾高居於旗手和領袖的位置。從北宋後期開始,歷元、明、清至近代,900年間大部分中國文化人都在追隨著他。我們過去的蘇軾研究,多局限於就蘇軾論蘇軾和就蘇軾論文學史。如能擴大視域,增加視角,從大文化的背景出發,綜合多學科的成果來重新觀照蘇軾,必能發掘出許多「有意味」的東西,使我們的蘇軾研究上一個新台階。

3. 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區別

唐文化和宋文化最主要的區別是一個尚武一個尚文。這源於二者統治階層的意識形態有關。
其次就是詩文化在唐的盛行和詞文化在宋的盛行。為什麼說詞文化呢?而不說詩?詞是用來唱的。他是有曲子的。詞牌名就是詞所用的曲調。而詩是讀的。接下來就是社會風氣的不同,唐朝之前女性地位相對來說比較高,社會存在比較自由。但是,到了宋朝女性地位大不如以前,也變得不自由起來。裹腳就是從宋開始的。在軍事上,唐是有藩鎮軍權的,當然唐的滅亡也是因為這個。宋的軍隊則是歸國家所有。治軍不統軍。將軍是沒有兵權的。這也是宋滅亡的原因。在經濟上唐主要還是自然經濟,但是宋時市場經濟較多。這就是唐宋之間的文化區別。還有什麼要知道的可以追問。

4. 唐宋時代文化什麼差異

差異的話,主要就在於唐代的時候,應該就是文化比較繁榮,而且吸收了其他地區的文化,所以說它的文化表現形式比較多,到了宋代的時候,這種文化形式的話,表現得比較單一,而且宋代的文化看著比較精緻一些,另外的話,整體的思想或者說是其他方面,也比起唐代來說更加的內斂。

5. 試比較唐文化與宋文化的區別

宋型文化之有別於唐型文化,在於其有一種基於人類心智活動的博大人文氣象。盛唐氣象側重外在事功,昂揚向上,宋代人文氣象則偏重心思內省,是一種內斂型的智慧。唐詩有崇尚功業、征戍、壯游、羈旅的外向型審美傾向,宋人的賞玩審美趣味則多向負載著文化及智力活動的物象傾斜。宋初,古文運動先驅王禹▲作《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文中突出的是琴、詩歌、圍棋、投壺、《周易》、香等人文意象,自然景緻 退居末位。南宋陸游有詩,即名為《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二首》,題目中透露出流連書卷、賞玩人文的消息,詩雲:「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又如《臨安春雨初霽》雲:「矯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秦觀《浣溪沙》詞「淡煙流水畫屏幽」「寶簾閑掛小銀鉤」,古硯、矮紙、畫屏、銀鉤,無不暗示著對這些文化心智載體的濃厚興趣。
宋詩中,人文意象也得到突出。琴、棋、書、畫、筆墨、紙、硯、金石、印章、書法、繪畫等人文心智的載體,頻繁出現,取代唐人所尚的自然意象而占壓倒優勢。蘇軾曾作《鳳翔八觀》,所詠為石刻、繪畫、陵墓、雕塑、建築等,全為人文對象;黃庭堅詩中,書冊出現了120次,翰墨53次,茶82次,所佔比重亦極大。題畫詩,唐人中杜甫寫得最多,但也不過20首,而蘇、黃二人就寫了200餘首之多。
自然意象歷來是文學的根基,可在宋人手下,也向人文傾斜。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雲:「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劉敞《微雨登城二首》:「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經過宋人心靈的過濾,自然風景化都幻化為篆字、畫屏、畫軸、棋盤等文物遺產。宋人筆下,自然意象表現為抽象化、概括化,成為一種負載人格精神的人文符號。唐人寫桃花,是一次性體驗的具體之象,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題都城南庄》),地點,人物,桃花之象,確有其物;而宋人寫桃花,則更具抽象意味,如黃庭堅《寄黃幾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桃李春風,江湖夜雨,是多次人生體驗的沉澱迭印,不是一次性的此情此景。
當然,最充分的是對梅、蓮、菊、竹精神內蘊的挖掘。唐人詠物,重在外在感官經驗,如「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洲西澗》),即使寫景高手如王維,其名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等,對外物的出色描摩,同時不無意趣點染。而宋人注重的是其內在精神意蘊,把品性涵養等人文精神貫注其中。梅與竹,是宋詩、宋詞及宋畫的描寫對象,幾乎成為宋人精神品格的集體象徵。林逋愛梅,梅花在其筆下,實際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其《梅花二首》雲:「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梅不僅描繪外在形狀特徵,更貴寫出內在精神,從此,林逋之梅花就成為宋代士人高潔品格的一種象徵。除梅外,宋人亦喜竹,唐人詠竹,重在意趣,如「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蘇軾《於潛僧綠筠軒》雲:「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以竹寄託人文情懷,以是否愛竹作為雅俗之分界,出語警策,議論精闢,足見宋人詠物寄託與唐人異趣之處。

6. 唐宋兩朝的哲學理論

韓愈,唐朝著名文學家、古文運動領導者。在唐朝一片大乘佛學的思潮及社會風氣中,獨自振起儒學大旗,排斥佛教思想,倡導恢復中國儒家思想的傳統,開啟宋明時代新儒學思想發展的大方向。代表他這種苦心孤詣的作品,在其《原儒》一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李翱,唐朝思想家及文學家,是韓愈的門人,也是侄婿,最重要的,他也是追隨韓愈復興儒學、反對佛教思想的一員大將,其哲學思想的造詣更有過於韓愈處。代表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復性書》,文章中以《中庸》的理論為基礎,提出「性善情惡」的人性論,認為只要加強道德修養,消除情慾的干擾,便可恢復人的本然之性,便可成為聖人。李翱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對於《中庸》理論的提揭與發揮,對宋明儒學的理論方向之確立,有極大影響。(來源:中國風格在線)

宋代哲學的主流,是儒家哲學的特殊形式,又可稱為道學。因理學家主要討論的內容為義理、性命之學,故稱為理學。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北宋時期的石介、胡瑗、孫復被稱為理學三先生,但實際的開創者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周敦頤為宋代理學的開山祖,他將道家無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加以融合,闡述了理學的基本概念與思想體系。邵雍是先天象數之學的創始人,並使之成為理學思想體系的重要內容。張載則發展了氣一元論思想,為古代中國辯證法兩一學說的集成者。 南宋學者朱熹與陸九淵是理學的發展者。

7. 比較唐代文化和宋代文化有什麼不同,唐宋文化轉型的社會經濟原因

唐代文化是開放的,宋代文化是內斂的。唐更注重外在,宋更注重內心的修行。唐朝的武將地位更高一些,而宋朝的文人的地位特別高,這樣,文人們自視比較高,所以更注重對自己內心的修煉。

8. 比較唐宋文化上的共同點與差異點

首先談一下差異點。唐代的文化的最明顯的特徵是包容開放,由於統治者本身是胡漢混血,以及王朝實力雄厚,所以唐帝國本身有條件有自信去包容、吸收借鑒外來文化,再者由於唐帝國與昭武九姓的關系提供了一條向外傳播文化的通道。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詩賦大盛,風格豪邁雄健,展現盛唐氣象。
而宋代由於其本身積弱的國力,以及統治者為籠絡皇權而實行的重文輕武政策,使整個社會文化失去了外向與大氣,趨向於內斂。金石學發展,理學的興起,以及作為宋詞主流的婉約詞派的發展無不體現了這一點。
至於說唐宋文化的相同點,這也就只在局部有體現了,因為唐宋以來文化的整體風格發生轉變,探究相同點的意義已然不大。

閱讀全文

與唐宋文化的哲學區別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