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 和發揚中國的文化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中國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於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注入時代精神,創造新文化和發展先進文化。
3.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反對守舊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
⑵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對於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吸收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文化,而對於其糟粕只能夠去除。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其中是蘊含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方面。例如民族節日,像春節,清明節等等,像二十四節氣,講究道德禮義廉恥等等之類的,它們都是蘊含著文化的。然而,對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分清楚其精華和糟粕。
同時要說發揚得話,那我們必須要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走到國外去,讓別的國家也知道,並且向我們學習,這才是真正的發揚。
⑶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做小小傳承人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做小小傳承人
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有很多,具體要採取哪一種途徑,應依據要傳承的主要是哪一層面的傳統文化而定。我們前面提到,傳統文化存在兩個層面:即精神理念層面和形式載體層面。對於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的傳承來說,系統的教育應是一個最基本的途徑。
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都要傳授有關傳統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容。
這些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存在於傳統的文化典籍、、傳統藝術、傳統技能、傳統節日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載體之中。我們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憑空進行傳承,而是要藉助各種文化形式。雖然各種傳統的文化形式都能體現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但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的顯現程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如在文化典籍中體現的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無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顯的,因此在中小學的傳統文化課程學習中,可根據中小學生心理認知特點,運用適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學、文學、文化的經典名篇的學習內容
⑷ 傳統文化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傳承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有很多方式來進行傳承,主要包括兩方面:思想上的傳承以及行動上的傳承。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這些事情不是我們普通人的行動所能夠影響的,認為這應該是一些專業人士的責任。然而,殊不知每一位中國人都有著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對於這件事情,只要我們注意身邊的一些細節,就是能夠做好的。
在我看來,我們身邊很多小事其實都是繼承傳統文化的一種,所以人們不要忽略身邊的小細節。盡管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是一件大事情,但是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這件事情也是特別容易實現的。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了,喜歡可以點贊加個關注喲,我們下期再見嘍
⑸ 怎樣做一個中國文化的傳承者
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革故鼎新,古為今用」的態度,拋去落後的文化,將積極的優秀文化和現代社會結合起來,促進人們的發展。
我們要認真學習中國文化,融會貫通。努力向西方弘揚優秀的中國文化,同時,也要引進西方的積極文化,努力和中國的社會發展相結合,促進中國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⑹ 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楊中國文化呢
第一,認真挖掘,辯證對待傳統文化。面對光博深厚的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的予以繼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堅定文化自信的目標出發,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觀念、主要精神的時代價值,使傳統文化與時代價值相承接,不斷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
歷史證明,一個國家沒有經濟富不了,可是沒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強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好。既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又根據時代特點和歷史要求,吸收當代先進文化,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升華。
⑺ 當代大學生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要繼承傳統文化,先要全面了解一下傳統文化,從了解到喜歡,再到學習,再傳承。比如有很多年輕人在一些著名景點,穿漢服,表演民族舞蹈和樂器,都是弘揚傳統文化。
⑻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他還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在論述中,既講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又強調挖掘其優秀、汲取其精華。言其獨特,是指中華文化自成系統,道出了其不同於異質文化的客觀事實;言其優秀,則指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精華和值得肯定部分,是我們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固有根本。這些論斷闡明了「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內涵,內蘊著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系。處理兩者的關系,不能在「指導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詮釋、排位次,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的關系,抽象地等同於本末關系、體用關系,並據此來判定兩者的高下優劣。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固有根本,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那種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是復興儒教、以中華傳統文化取代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揣測,既不懂中國歷史,也無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貽害匪淺。
⑼ 如何做一個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1.大前提你要認同中華文化。
2.其次你要對中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http://ke..com/view/115749.htm
文化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上眾多文化所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員,既普通又特殊(即文化的個性與共性)中華文化的主體是以傳統文化為主,當代文化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而發展的。
3.再次你要善於繼承和發展以及創新。也就是說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既有優秀的文化也有腐朽的文化,要提高辨別能力。
4.最後加強在思想意識和行動上的能力,不斷「充電」,不斷增強繼承與發揚的能力。等等
我們都是華夏兒女,都有責任和義務做一個中華文化的繼承者,並且要做好。
總之話不多說,想要了解更多還需要自己的努力。比如說可以一下。
P.S:幸好剛剛學了文化常識,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⑽ 我們應該如何傳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有很多,具體要採取哪一種途徑,應依據要傳承的主要是哪一層面的傳統文化而定。
傳統文化存在兩個層面:即精神理念層面和形式載體層面。對於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的傳承來說,系統的教育應是一個最基本的途徑。這里的教育既指由國家和政府主辦的各個水平層級上的國民教育,也指受國家教育部門主管的擔當著基礎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國家和政府主辦的教育。
無論是國家和政府辦的,還是私人團體或個人辦的這類教育,他們都有責任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使學校更好地履行這一教育職責,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做出全面規劃,可以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保障無論是政府主辦的還是非政府主辦的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都要傳授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容。
通過系統的教育,可以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觀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義、誠信、愛人、敬業、合和等等倫理價值觀念,滲透進人們的心中,化為人們的血脈,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規范和精神價值追求。
我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吸取世界先進文化之精華,又要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之特色,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從而實現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認同、經濟利益共同體認同、精神文化共同體認同。
(10)文化繼承需要個人怎麼做擴展閱讀: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 [1] ,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