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與唐代書院的分布相比,有哪些特點
分布特點:一是分布范圍比唐代明顯擴大,廣西、海南都有了書院。(2分)二是數量猛增,書院分布由點狀變為片狀,出現了幾大密集區。(2分)三是發展極不平衡,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北方四省書院很少。(2分)
說明:宋代書院教育比唐代有很大的發展;(2分)文化重心明顯南移,江南取代中原成為教育與學術的中心。(2分)
書院特點:是宋代的學校類型之一,教學與學術研究結合;是傳播理學的重要陣地;以私人主辦為主;重視道德教育,重視自學和討論。(每點2分,答對2點給4分)
試題分析:第一小問觀察唐代、宋代書院分布圖,從分布范圍、區域、數量等方面比較宋代書院比唐代書院的分布特點。第二小問通過比較可知,宋代書院教育比唐代有很大的發展;宋代文化重心明顯南移。第三小問聯系所學知識概括宋代書院的特點。
2. 宋代書院在教學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點
宋代書院在教學和管理上的主要特點:
第一、書院的教育經費來源多樣化。書院的學田和經費,得到官府的資助,也依靠民間自己籌集。
第二,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管理體制日趨完備。
第三、宋代書院的學術風氣活躍。
第四、宋代書院通過制定學規章程來規范教學宗旨、方法及培養目標。大多數情況下,書院都能在教育領域發揮積極的作用,彌補了官學的不足,豐富和擴大了中國古代教育的內涵,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3. 宋代書院產生的原因,辦學特色及其意義分別是什麼
原因:(1)官學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書院的產生是必然,填補了官學的空白。(2)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促進了書院的發展。(3)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4)佛教禪林的影響。(5)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應用,促進了圖書事業的發展,從而為書院的各種教學活動及研究活動提供了便利。
特色:(1)教學與研究相結合。(2)盛行講會制度,提倡百家爭鳴。(3)教學上實行門戶開放,師生眼界開闊;「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才於一域。」(4)學習以個人鑽研為主,師「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5)師生關系融洽。
意義:書院的產生,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類型,起到了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式,學術風氣濃厚,開辟了新的學風,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書院在辦學和管理領域也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措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4. 宋代的書院教育有哪些特點
宋代的書院教育的特點: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盛行講會制度,提倡百家爭鳴。教學上實行門戶開放,師生眼界開闊;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才於一域。學習以個人鑽研為主,師「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師生關系融洽。
宋代為古代書院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書院產生的歷史背景比較復雜,是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產物。歸納出其中幾點重要的原因:
官學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書院的產生是必然,填補了官學的空白;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促進了書院的發展;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佛教禪林的影響;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應用,促進了圖書事業的發展,從而為書院的各種教學活動及研究活動提供了便利。
(4)宋代書院文化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北宋初年,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陸續出現睢陽(應天府)、嶽麓、白鹿洞、嵩陽、石鼓、茅山、象山等書院。其中睢陽(應天府)、嶽麓、白鹿洞、嵩陽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到仁宗末年,北宋前期較有影響的書院全部消失。
熙寧四年(1071)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以削弱書院和縣學。七年將有教授的州中書院並入州學。南宋初期,張栻、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等學者開始修復書院,並成為學派活動基地及講學的場所。
理宗(1224~1264)即位後,將理學定為正統學說,書院教育成為朱熹等理學大師的遺產被官府繼承。景定元年(1260)起,正式通過科舉考試或從太學畢業的官員才能成為每個州的書院山長,朝廷藉此控制書院。
5. 宋代書院制度的特點及影響
宋代書院制度的特點及影響如下:
特點:
1、書院的教育經費來源多樣化。書院的經費,得到官府的資助,也依靠民間自己籌集,主要靠學田供給。
2、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管理體制日趨完備。宋代書院的最高首腦稱為山長、洞主或洞長。山長既是主要的教學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並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學者來擔任。
3、書院實行開放式的教學和研究。求學者不受地域、學派的限制均可前來聽講、求教。
4、書院的教學注重啟發引導,提倡切磋討論,講究身心涵養。書院教學除參加學術活動和教師必要的講授外,主要是學生自學,所以書院都重視對學生的讀書指導。
影響:
1、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類型,起到了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
2、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式,學術風氣濃厚,開辟了新的學風,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3、書院在辦學和管理領域也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措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6. 宋代時期的書院有什麼特點
唐代書院是官學系統的一部分,或者跟佛教寺院關系密切。北宋建立後,在士大夫的倡導下,民間書院出現了一個迅速發展的局面,有學者估計,北宋有書院一百所上下,超過唐至五代的書院數量之總和。其中應天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龍門書院、徂徠書院被譽為北宋「八大書院」。
因為看到鄉官職役化、鄉治敗壞,北宋的呂大鈞創設鄉約,以期建立「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禮俗秩序;因為看到官方救濟體系(常平倉)不盡可靠,南宋的朱熹置社倉,成立民間社會的自我救濟機制;因為看到官學的不足,理學家又投身於建設獨立的書院。
7. 宋代書院興盛的原因是什麼宋代書院又有哪些特點-趣歷史網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它以私人創辦和主持為主,將圖書的收藏和校對、教學與研究合為一體,是相對獨立於官學之外的民間性學術研究和教育機構。在宋元明清諸朝,書院逐步發展成為官學之外最主要的綜合性教育研究組織形式。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教學與研究相結合。
2、盛行講會制度,提倡百家爭鳴。
3、教學上實行門戶開放,師生眼界開闊;「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才於一域。」
4、學習以個人鑽研為主,師「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
5、師生關系融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8. 《中國文化導論》簡答題:17、簡述宋代書院制度的特點。
書院制度的特點
其一,圖書收藏校對與教學研究相結合。書院一般都有大量的藏書,對圖書的整理、校勘、考據是書院師生經常性的工作。書院既是講授理學的學校,也是研究的中心。其二,學術氣氛十分活躍。書院一般都有「講會」制度,大家可以互相探討,互相辯論。各學派不同觀點的碰撞,也在一定的范圍內體現了「百家爭鳴」的精神。其三,書院的教學不拘一格,靈活多樣。書院強調啟發式教學和注重自學。書院鼓勵學生提出疑難,書院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要求學生不只是注意讀書,也要重視行為習慣的培養。總之,書院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組織形式,在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之際,它為日趨僵化的中國傳統教育帶來了一股新風,具有重要的意義。
9. 深度解釋和分析宋代書院特點
宋代的書院一般是南方臨湖建設起來。並且都是有一些有凝聚力的文人。他們在政治上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追逐的一般是能夠進入官場。
10. 概況宋元書院的特點
第一、書院的教育經費來源多樣化。書院的經費,得到官府的資助,也依靠民間自己籌集,主要靠學田供給。
第二,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管理體制日趨完備。宋代書院的最高首腦稱為山長、洞主或洞長。山長既是主要的教學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並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學者來擔任。
第三、書院實行開放式的教學和研究。求學者不受地域、學派的限制均可前來聽講、求教,教學人員也不限於書院自身,而是廣泛邀請學界名流前來講學
第四、書院的教學注重啟發引導,提倡切磋討論,講究身心涵養。書院教學除參加學術活動和教師必要的講授外,主要是學生自學,所以書院都重視對學生的讀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