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
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許金榜 中國戲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 首先,中國戲曲強調神神似、強調寫意。戲曲舞台上所表現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形態是不同的,它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加工,是變其形而傳其神、寫其意。戲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麼空間,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隨意而定,自由變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書房,但劇中人一轉身,舞台就可以變為花園,甚至可以變成千里之遙的另一地點。由此可見,戲曲舞台的空間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寫意性地虛擬出來的。這樣,戲曲就可以自由靈活而又連貫流暢地表現無限廣闊、瞬息萬變的空間,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現極其豐富復雜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戲曲強調摹仿,造成了西方戲劇的寫實觀念,主張運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樣子確定空間,亦即舞台上所表現的生活和現實生活形態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中國戲曲的情節有時也是寫意性的,如二將相鬥幾個回合,便可表示千軍萬馬的一次復雜的戰斗,甚至只要吹奏一個曲牌一場宴會便已結束。 在表演方面,戲曲中有許多虛擬的動作,如《打漁殺家》中肖恩父女劃船,舞台上只有槳而沒有船,但卻給人以劃船的真實感覺。難怪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表演此劇贊不絕口呢! 還有,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戲劇形式,中國戲曲包含著詩、音樂、舞蹈、雕塑、美術、建築等各種藝術因素,也包含著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等各種文學成分,這些因素在音樂節奏的指揮下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再有,中國戲曲具有很高的傳統技藝性。演員的念誦、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動作,都有高度的技巧,處處講究形式美。可以說,中國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和典型代表。(選自《中國戲曲文學史》,齊魯書社。有改動)
㈡ 中華文化的瑰寶
這是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博大精深角度去說明
不論哪個國家地區的文化都有精華和糟粕,國內是這樣,國外也是這樣。我們對待文化的態度應該是兼收並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所揚棄,不論是對待外來文化還是傳統文化。能稱得上瑰寶的自然是精華。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奉行民族團結和睦的政策,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人民的願望,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像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景德鎮的瓷器文化,湖南民族的湘綉文化等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都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各民族的文化雖然各具特色,但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句話即是指中華文化有濃厚的歷史沉澱,這里的各民族文化自然也是指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
㈢ 中國文化瑰寶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古代的人用的 因為他們的發明 所以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所以 這些是文化瑰寶
㈣ 中華文化瑰寶「對聯」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㈤ 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什麼
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
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㈥ 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什麼
在世界的范圍內,有四大古老民族,它們都伴著河流誕生。可是世界上只有一種民族,沒有中斷過歷史,其他的三種都被戰爭所終結。我國雖然歷史上經歷了很多的改朝換代,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始終在這片大地上綿延不絕。這支撐我們的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瑰寶,是我們的有力武器,支持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在我看來,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無外乎精神。他們是祖先,給我們留下自強不息,兢兢業業,努力奮斗,踏實能乾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用一生去學習,去踐行,去遵守。那些精神是我們最大的瑰寶,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我們都能憑借這種精神頑強的奮斗,創造出另一番天地。
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就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種種精神,他們可以會起來一句話,就是我們的自強精神。有了精神,我們才有奮進的動力,才有前進的支撐,那些精神是全體中華民族的祖先,一滴血一滴汗得到的,他們不斷的在為自己的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也為後輩留下了一片陰涼。我們不能坐等這些,我們要繼承他們的精神,繼續開拓創新,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中華民族精神的瑰寶,讓中華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㈦ 中國的文化瑰寶
《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這幅長卷線條准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設色工麗雅緻,且富於層次感,神韻獨出。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這幅畫卷不僅僅是一幅描寫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由於作者的細微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這幅巨作中,畫有四十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蒙太奇一樣地重復出現,各個性格突出,神情描繪自然。《韓熙載夜宴圖》從一個生活的側面,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生活場面。畫家用驚人的觀察力,和對主人公命運與思想的深刻理解,創作出的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們永久回味。
全卷分為五段,第一段是「聽樂」,描繪了韓熙載與賓客們正在聆聽彈奏琵琶的情景,畫家著重地表現演奏剛開始,全場氣氛凝注的一剎那。畫上每一個人物的精神和視線,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從這彈奏琵琶的手上,似乎傳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這音符震動著觀眾的耳膜,勾攝了他們的內心情感。畫家對於不同的人物,根據他們不同的身份和年齡,刻劃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姿態、性格和表情,顯示出作者不同凡響的畫藝。第二段是「觀舞」,描繪了韓熙載親自為舞伎擊鼓,在這場面中有一個和尚拱手伸著手指,似乎是剛剛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視著韓熙載擊鼓的動作而沒有看舞伎,露出一種尷尬的神態,完全符合這個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第三段是「休息」,描繪的是宴會進行中間的休息場面,韓熙載在侍女們的簇擁下躺在內室的卧榻上,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著,也是整個畫卷所表現的夜宴情節的一個間歇。第四段是「清吹」,描繪了女伎們吹奏管樂的情景,韓熙載換了便服盤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個侍女說話。奏樂的女伎們排成一列,參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動態,統一之中顯出變化,似乎畫面中迷漫著清澈悅耳的音樂。第五段是「送別」,畫面描繪宴會結束,賓客們有的離去,有的依依不捨地與女伎們談心調笑的情狀,結束了整個畫面。完整的一幅畫卷交織著熱烈而冷清、纏綿又沉鬱的氛圍,在醉生夢死的及時行樂中,隱含著韓熙載對生活的失望,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加強了對生活的執著和嚮往。畫面中屏風和床榻等傢具的使用,具有一種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畫面,使每段畫面可以獨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畫面連系起來,使整個畫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畫面。在人物形象的刻劃上,更凸顯畫家卓絕的功底,特別是主要人物韓熙載,分別在五個畫面之中出現,但每個場景的服飾、動作、表情都不盡相同,但他的形態與性格卻都表現的前後一致。《韓熙載夜宴圖》在用筆設色等方面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韓熙載面部的胡須、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鬆的須發好似從肌膚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紋組織的既嚴整又簡練,非常利落灑脫,勾勒的用線猶如屈鐵盤絲,柔中有剛。敷色上也獨有匠心,在絢麗的色彩中,間隔以大塊的黑白,起著統一畫面的作用。人物服裝的顏色用的大膽,紅綠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用色不多,但卻顯得豐富而統一。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服裝上織綉的花紋細如毫發,極其工細。所有這些都突出地表現了我國傳統的工筆重彩畫的傑出成就,使這一作品在我國古代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此畫卷據傳系宮廷畫家顧閎中奉後主李煜之命而畫,此畫卷中的主要人物韓熙載是五代時北海人,字叔言,後唐同光年進士,文章書畫,名震一時。其父親因事被誅,韓熙載逃奔江南,投順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寵信,後主李煜繼位後,當時北方的後周威脅著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對北方來的官員百般猜疑、陷害,整個南唐統治集團內斗爭激化,朝不保夕。在這種環境之中,官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故意裝扮成生活上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好讓李後主不要懷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對他不放心,就派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到他家裡去,暗地窺探韓熙載的活動,命令他們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實地畫下來交給他看。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當然明白他們的來意,韓熙載故意將一種不問時事,沉湎歌舞,醉生夢死的形態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顧閎中憑借著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李煜看了此畫後,暫時放過了韓熙載等人,一幅傳世精品卻因此而流傳下來。
我國於1990年12月20日曾經發行了《五代·韓熙載夜宴圖》郵票,全套5枚連印。由「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和「送別」五個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畫面構成,每一個畫面以屏風相隔,展現了韓熙載開夜宴行樂的場景。
㈧ 中華瑰寶讀書演講稿怎麼寫
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了五千年的滄桑歲月,經受了歷史煎熬。華夏兒女在中國這片熱土上,不僅創造了華夏文明,更是鑄寫了中華的瑰寶。
瑰寶之一——漢字中華瑰寶有許多,有人說,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文字。漢字已經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洗禮和改變。已經成為世界上常用的語言文字之一。中國漢字的魅力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魅力。每個中國人看見漢字,都會流露出深厚的情感,我們的漢字是集形體,聲音和辭義三者為一體。世界上是沒有任何語言可以做到的,它的獨特魅力,是永遠不可能改變,也是無可替代的。
瑰寶之二——唐詩,用簡短的語言敘述作者當時的情感與心情,許多詩人,都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許多的千古名句。各種詩篇傳神的展示了詩人的個性,有的豪邁奔放,清醒飄逸,有的詩風沉鬱,語言精練,有的風格寧靜恬淡,意境深邃幽遠。在我國詩的文化歷史中,以唐代最為盛名,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等千古名句,以其詩筆出神入化,渾然天成,而稱他為「詩仙」還有「詩聖」杜甫等,眾多詩家,佳作迭出,詩也成為我國群星薈萃的瑰寶中的最閃亮,耀眼的一顆大明星。
瑰寶之三——宋詞,用於兩宋時期成為當時最有特色的文藝樣式。詞是有五,七言是演變而來,句子長短不一,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牌名」。宋朝時期有許多的優秀詞人:李煜,柳永,蘇軾幸棄疾等。千古絕唱,許多文章都可以看見詞的影子。
瑰寶之四——陶瓷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英文名字叫「China」翻譯過來為昌南,昌南其實是我國一個燒瓷器的地方,因其陶瓷遠賣於國外,於是外國人把中國稱為昌南,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北宋定窯的白瓷孩兒枕和青花瓷瓶。我國的陶瓷可以說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這就是瑰寶之四-陶瓷漫遊在古代文化之中。看著我國的古代瑰寶,我在不經意間感嘆,祖國真的好偉大,有這么多瑰寶,我要的千百遍的贊美他,我喜歡中國的瑰寶,更喜歡我的祖國—中國。
㈨ 中華文化瑰寶有哪些
洋洋九百六十萬公里的土地上,五十六個民族的後代,數千年的傳承,燦爛瑰寶如繁星滿天,數不勝數! 有:陶瓷.火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青銅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