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析中國文化對消費者行為有什麼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以「根」為本。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重家、重族、重國,生命血統的延續是頭等大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以光宗耀祖。子女的教育消費在家庭開支中占據較高的比例,親情消費、倫理孝敬消費在「寧願苦自己不願傷感情」的支配下成為中國消費者購買行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國家遇到自然災害時,中國人會毫不遲疑地捐錢捐物,以履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志。
2.和為貴。中國人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和諧」的關系。受古代自然崇拜、天地崇拜的影響,注重和諧與統一,並努力「順其自然」並與身處的環境保持和諧。消費者討厭人造的防腐劑,女性消費者不喜歡香波中的化學成份。認為細菌是根本的病痛之源,中國母親的首要職責是保護孩子和家人不受細菌的侵害,空調、洗衣機、肥皂和食品由此大力宣傳「無菌」概念。痛恨「假冒偽劣」產品,但又按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的與人為善原則寬容和解處理。
3.關系主義。中國是一個「關系導向」的社會,關系文化是中國特色文化之一,被視為了解中國消費者行為的核心概念。在關系主義下,消費者的交易活動往往不是單純的經濟利益算計,還有人情往來、互惠交換、面子問題等微妙復雜的方面。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往往不僅僅是一次經濟交易,而且是種社會互動和關系交往。中國文化一向看重人情往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送「禮」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人們相互傳遞感情和美好願望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國人送禮注重包裝、內容和價格,包裝越豪華越高貴,禮品越高檔,也就越顯示出送禮人的「誠意」。禮品消費構成中國人消費行為特色之一。
4.面子與公眾。受儒家思想影響,社會狀態和地位是一種投資,消費者會將錢花在社交場合需要的商品上。實質上,就是中國人很注重「面子」,「面子」在中國人的消費行為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對於中國人而言,社會地位不僅意味著成就,而且是一個人及其家庭、親屬乃至宗族地位的確立標志。中國人往往為了強化別人眼中自己的社會形象而調整消費動機,來維護自己的「面子」和自身的社會地位,從而家用的價格便宜,外用的價格昂貴。與中國人面子相關的消費行為集中體現為攀比消費、炫耀消費和象徵消費。於是,在各種消費的相互攀比中追求世界頂級名牌、奢侈品等,但對家中使用的商品價格卻極其敏感,更在於其功能特色,昂貴的床單和維利利亞內衣等就商機不足。
5.安土樂天。中國人將國產品歸類為「土」,代表價廉物美、理性消費;將進口品視為「洋」,代表時尚超前、感性消費。對消費價格喜好整數討厭尾數,視尾數為小氣和麻煩。盡管年輕一代受西方消費文化影響較大,與中老年消費行為有較大的差異,但在安土樂天的文化氛圍中,對產品或者服務的選擇上很大程度上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推薦,品牌忠誠度不高,口碑營銷最為重要。在消費行為上主要體現為:對於時新的、不確定、非傳統的產品或購買渠道心懷芥蒂,不願意昌險。中國文化一向比較懷舊戀古,對故鄉的眷念,對往事的回憶,對先人舊友的緬想,往往超過對未來的憧憬。在消費上,這種「思古之幽情」再加上現代科技的包裝就極易激發中國人的消費行為。
2. 文化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是心理因素,除了由需要引起動機這一最重要因素外,還有知覺、學習和態度三個因素,知覺是指消費者感官直接接觸刺激物所獲得的直觀的、形象化的反映,屬於感性認識。 任何消費者購買商品,都要根據自己的感官感覺到的印象,來決定是否購買,所以對樓盤的包裝、宣傳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是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商品的實踐中,逐步獲得和積累經驗,並根據經驗調整購買行為的過程,房屋作為一種耐用且兼有投資的特殊商品雖不等同於一般商品,但開發商開發創意、布局以及房屋質量的好壞,都是購買者學習的對象,消費者評價的優、劣對開發商的形象和信譽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開發商應樹立品牌觀念,注重房屋質量,讓消費者產生有利於己的態度。
二是經濟因素,概括地說,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主要是經濟因素和商品價格、消費者收入、商品效用、房屋的價格等。
三是社會文化因素,每個消費者都是社會的一員,他的行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受到社會階層、文化和亞文化、相關群體、家庭等社會因素的影響。
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觀光等方面。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文化消費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文化消費呈現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眾化、全球化的特徵。
3. 社會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四個方面
社會文化主要是指一個國家、地區的民族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倫理道題、教育水平、語言文字等要素的總和。
一,社會文化因素是影響消費者行為最為廣泛、最深刻的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往往影響著社會的各階層和家庭,進而通過個人和心理因素包括文化、社會階層、參考群體等影響消費者行為。
二,由於社會文化因素對消費者的熏陶和潛移默化,使在各種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對商品的選擇標准。
三,社會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還表現在它決定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培養消費者的習慣。消費者的需求和動機,消費者購物的內容和方式都與其息息相關。
四,社會文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思想等,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行為。
4. 社會文化因素對消費者行為有何影響
(1)社會文化主要是指一個國家、地區的民族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倫理道題、教育水平、語言文字等要素的總和。(2)社會文化因素是影響消費者行為最為廣泛、最深刻的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往往影響著社會的各階層和家庭,進而通過個人和心理因素包括文化、社會階層、參考群體等影響消費者行為。(3)由於社會文化因素對消費者的熏陶和潛移默化,使在各種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對商品的選擇標准。(4)社會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還表現在它決定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培養消費者的習慣。消費者的需求和動機,消費者購物的內容和方式都與其息息相關。(5)社會文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思想等,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行為。 http://www.zikao365.com/asp/newdayi/mfshowtopic.asp?TOPIC_ID=4114&Forum_ID=19
5. 文化價值觀對消費者行為有什麼影響
您好!推薦您閱讀論文網發布的《論文化價值觀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一文:
文化和文化價值觀的形成及其內涵
文化是指作為主體的人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去適應、利用和改造作為客體的世界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都是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自然條件的,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人類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且自然條件是必要條件,而社會條件則是特殊條件。文化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產物,也是如此產生的。
作為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已經有了幾千年的傳承,博大精深。儒家、法家、道家等各學派的學術觀點的廣泛傳播和發展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的影響具有深遠意義,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行為,並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享的社會意識。
中國的文化有許多鮮明的特徵,其中,張岱年用四個代表性的詞語來概括中國文化的特徵: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自強、以和為貴(這些至今仍是中國文化的主線)。而近年來關於中國文化的研究使得對中國文化特徵的概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其中包括:注重人文主義精神,而不似西方文化那樣依附於神學獨斷;注重和諧和中庸,也就是中庸思維,而不似西方文化那樣追求分別與對抗;富於安土樂天的情趣,知足常樂,而不似西方文化那樣追求冒險和刺激。於是,綜合前後所敘述的觀點可將中國文化特徵簡要地概括為:以道德修養為立國之本、以中庸為處世之道、以耕讀為傳家之法、以經學為治學之宗、以利義合一為價值取向、以意會為思維方式。
在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深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文化的積淀和孕育下,中國形成了獨有的文化價值觀及文化價值觀體系(最新提出的文化價值觀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文化價值觀是指人們所形成的一種對具體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意義的持久的信念,它是人們在處理事物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較穩定的喜好厭惡態度。文化價值觀是通過不斷的學習以及對自身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不斷抽象化概念化而逐漸形成的,且這個價值觀一旦形成便會對個體自身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造成巨大的影響。文化價值觀對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是一個人潛在的行為准則,在個人認知體系中文化價值觀居於較核心的位置。所以,如果再深入地去研究考察一種特定行為―消費者行為,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在這些文化價值觀體系的指導下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消費者行為,如勤儉節約、以和為貴、務實主義的消費觀等。
值得指出並引起注意的是:文化是一種習得文化。雖然說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已經深植於內心深處,但這並不代表不可改變。除了居於最核心地位的核心文化價值觀無法或者很難改變,其他都是可以通過學習較易改變的。這種改變在現代社會中表現為極為明顯的文化變遷,而文化的變遷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價值體系。每個社會都有核心的文化價值觀,這些居於核心地位的文化價值觀會在學校、家庭、企業和社會等各種組織中得到體現、傳播與延續,核心文化價值更具有穩定性,不易改變。但是,它們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這主要表現為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人們認識不斷深化;傳統意義上狹隘的文化價值觀被多維的文化價值觀所取代;傳統意義上的群體至上的價值觀正在向著群體與個體相統一的新型價值觀逐漸轉變;傳統意義上的壓抑個人需求、貶低自我價值的文化價值觀正在向著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新型價值觀轉換;傳統意義上的單一的價值取向的文化價值觀逐步朝著多元價值取向的文化價值觀轉型。
對於文化維度的劃分,一直有著不同的觀點。國外劃分維度的方式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個維度為代表,即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不確定迴避,權力距離,男性化與女性化,長期與短期導向。就我國而言,通過文獻研究並結合實際考證,中國文化價值觀維度主要包括以: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人與宇宙、不確定迴避、長期和短期導向、權利距離、時間導向。根據這六個維度,中國文化價值觀可概括為以下幾種,即集體主義價值觀、宿命型價值觀、高不確定性規避價值觀、長期導向型價值觀、高權力距離價值觀、過去導向型價值觀。
文化價值觀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文化的各個要素,如價值觀、物質文化、習俗、規范等,對消費者行為都各自具有一定的影響,從消費者產生消費需求開始,到未來滿足需求而去獲取產品信息,在各種產品之中做出選擇評判,以及到做出購買決定以及在售後評價,每一個階段消費者都有自己的價值理念。這里我們主要討論文化價值觀的作用。
例如哈雷―戴維森摩托車,縱觀所有哈雷―戴維森摩托車的消費者,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些消費者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語言,但他們的行為卻有許多相同之處,如:共同的活動(摩托車聚會)、衣著(牛仔褲、黑皮靴、T恤和黑皮夾克)和身份(HARLEY OWNERS'GROUP,HOG成員),因而形成較獨特的文化群體,擁有著比較一致的文化價值觀。通過與哈雷摩托車擁有者深入接觸,了解HOG成員的社會結構、文化價值和行為方式,並適應該團體的社會規范、衣著習慣和行為舉止。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現,哈雷的擁有者的座右銘是「生活在於騎車,騎車就是生活」,這句話深刻真實地反映了HOG成員的生活方式,HOG是哈雷摩托車愛好者的理想的去處。在那裡,他們可以從平淡庸俗的日常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從而享受一種不斷變化、刺激新鮮的生活。HOG成員非常重視精神方面的體驗,真實地貼近大自然,感受摩托車帶來的急速動感以及經歷風險後的快樂。哈雷摩托車擁有者的核心文化價值觀是個人自由。在他們眼裡,哈雷這個雙輪摩托車成了自由的象徵,哈雷的標志中展開雙翅翱翔的雄鷹正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哈雷摩托車的擁有者根據成員們的不同的年齡、職業等細分為不同的群體,但是,他們必定擁有共同的文化價值觀,這至關重要。
從哈雷―戴維森的例子,可以明確地發現,消費者的文化價值觀、消費結果和產品服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就是所謂的Gutman提出的目的鏈理論。該理論認為,文化價值觀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屬性重要性的判斷,進而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和購買行為,這三者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因果鏈,即文化價值觀決定消費結果,消費結果決定產品屬性,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又體現了消費者的文化價值觀。顯然,文化價值觀是這個過程中的主導因素。
將Gutman的目的鏈理論與前面界定的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六個維度結合起來,可以指導現實生活中的營銷策略。
集體主義價值觀―從眾型―產品與群體特點一致性。集體主義價值觀是一種強調集體利益、強調團體和諧與相互依賴的價值觀。這類人要求從眾,產品屬性必須符合消費者參照群體的共同特點。它指導企業應該盡量使產品具有大眾消費性,減少產品張揚性,選擇大家共知的銷售渠道,並使產品的功效與目標消費者群體的群體規范相聯系,著力發揮群體從眾性心理,適當輔以降價或有獎銷售等手段,製造熱銷局面,促使更多人跟風購買。
宿命型價值觀―隨緣型―產品的可能性。宿命型價值觀體現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心理追求,擁有該價值觀的消費者要求產品的可得性要高。它指導企業在處理該類消費者相關問題時,是不能以顧客抱怨數量作為衡量顧客滿意度指標的,應該採用能更真實反應其滿意度的指標,且廠商應特別關注這類消費者的日常習慣,使企業產品能盡可能充分地暴露在消費者能接觸到的范圍,同時密切新老客戶的變化比例,及時了解變動的原因,解決問題。
高不確定性規避價值觀―風險規避型―渠道和產品安全性。高不確定性規避價值觀消費者對產品和渠道的安全性要求較高,消費行為屬於風險規避型。他們傾向於知足常樂、保守消費、降低購買風險、消除風險顧慮。它指導企業應盡量降低消費者風險,增加其消費的安全性,消除信息的不對稱,盡量給予消費者親身體驗的機會,選擇如商城、超市等的傳統渠道,且要注重論壇等公眾輿論的口碑,培養良好的客戶關系,及時處理客戶不滿。
長期導向型價值觀―務實型―功能屬性及性價比。長期導向型價值觀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性價值和性價比非常看重。它指導企業需注重產品的品質和性能,採取低價銷售,並盡量選擇降低終端價格的銷售方式。
高權力距離價值觀―象徵型―品牌與地位要求。高權力距離價值觀消費者注重對品牌和身份、地位的追求,需要體現其對身份地位的價值偏好,並滿足其追求尊重的心理需求。換言之,他們進行的是象徵型消費,通過這種消費行為獲得一種社會心理暗示,贏得社會及個人對自己的肯定和尊重。它指導企業應致力於品牌戰略,打造品牌、採用新渠道、增強服務、提供良好的品質、開展演唱會等新型促銷手段都能吸引這類消費者。
過去導向型價值觀―忠誠型―產品、品牌的熟悉度。過去導向型價值觀體現了中國人懷舊和注重感情的價值追求。消費者比較關注產品、品牌的熟悉度,熟悉的品牌屬性能夠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動機,帶來安全感,並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要,從而形成忠誠的消費行為。它指導企業注重開展一些回饋活動,開發一些系列產品,保持好已有品牌,強化產品在客戶心目中的記憶。
從以上六種目的鏈可以明確地看到文化價值觀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且是以一種內化的形式對其行為產生作用。企業在進行營銷時,一定要關注這種內在的價值觀,合理地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採用不同的營銷策略,充分利用這種目的鏈所折射出的因果鏈,理論聯系實踐。
消費對於文化價值觀的回應
近來的研究越來越關注這樣一個現象:人們之所以買一種產品,並不僅僅是因為產品本身價值有多麼的高,更重要的是產品背後的文化符號價值。也就是說,產品所代表的文化符號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當產品所代表的文化符號與消費者的文化價值觀相吻合時,消費者對一個產品的評判就會越高,購買意願也就越大。舉個通俗的例子,人們對鑽戒的消費。鑽戒為什麼會成為當代戀人最喜歡的一種消費品呢?並不僅僅是因為鑽戒比其他戒指漂亮美觀,更重要的我想是基於鑽石獨一無二的自然屬性(光澤、硬度、稀缺)和文化屬性(專一、忠貞的愛情),折射出一種特別的可以代表愛情的文化。當代戀人關於愛情的文化價值觀正好在鑽戒的文化符號中充分體現出來,這才導致了他們對鑽戒的偏愛。消費者行為不僅限於對物的消費這一經濟行為,而且更轉化為有關於物品的感性和意象即其所折射的特有的意義的消費這一經濟行為。這種例子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廣告最為典型),如人們往往把汽車跟成功瀟灑的白領放在一起,把手機、MP3跟戀人的愛情細節結合在一起,把飲料和清新、健康、活力結合在一起,把酒跟友情聯系在一起,把體育用品跟永不服輸、無所不能等精神聯系在一起。消費與文化符號消費與文化始終是聯系在一起的。物質的生產從來離不開特定目的,也就是說物品是做什麼用的,對於人有什麼意義。隨著人類生活世界的不斷豐富化和復雜化,人的目的和意義也越來越多樣化和細致化,從而使得物品越來越多的帶有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文化屬性。這些消費形態的出現說明人們不僅在消費物質,還在消費文化,文化已經無孔不入的進入消費領域,一定意義上文化價值觀已經成為消費的決定因素。
6. 文化因素是怎麼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的
文化、亞文化和社會階層等文化因素,對消費者的行為具有最廣泛和最深遠的影響。文化是人類慾望和行為最基本的決定因素,每一文化都包含著能為其成員提供更為具體的認同感和社會化的較小的亞文化群體,如民族群體、宗教群體、種族群體、地理區域群體等。
社會階層是指一個社會中具有相對的同質性和持久性的群體,它們是按等級排列的,每一階層的成員具有類似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它有時以社會等級制形式出現,不同等級的成員都被培養成一定的角色,而且不能改變他們的等級成員資格。
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兒童,通過家庭和其他重要機構接觸到的價值觀是:成功,活力,效率,實效,進取,物質享受,個人主義,自由,人道主義和年輕朝氣等。一個其他國家的兒童可能對自身,與他人的關系和宗教儀式有著不同的看法。營銷人員必須密切關注每一個圈層的文化價值觀。用最佳的方法營銷現有產品並為新產品找到市場機會。每個文化包含著更小的亞文化,亞文化為其成員提供更為具體的認同和社會化。亞文化包括國籍,宗教,種族和地理區域。當亞文化發展到足夠強大和富裕時,公司通常設計專門的營銷計劃來為之服務。
拓展資料:
1、自身文化對消費者購買行為有很強的影響。它可以是家庭背景、基本價值觀、需求和慾望等。而亞文化則是在一個文化群體中,存在著許多次文化。這些亞文化群體擁有相同的信仰和價值觀。亞文化可以是由來自不同宗教、種姓、地理和民族的人組成。此外,還有社會階層所產生的因素。世界上每個社會的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僅僅是由收入決定的,還包括職業、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居住地點等因素。
2、除了文化因素,影響購買行為的社會因素還包括參考群體,家庭,社會角色和地位等。參考群體:參考群體是指其成員的看法和行為存在直接(面對面)或間接影響的所有群體。存在直接影響的群體被稱為成員群體。人們還從屬於次要群體,如宗教,職業和工會群體,其成員之間的關系一般更正式且互動的持續性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