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農政全書有什麼文化特點

農政全書有什麼文化特點

發布時間:2022-07-23 15:52:30

『壹』 被清朝禁毀的《農政全書》,為什麼能夠促進俄羅斯近代的崛起

對於當時正在處於改革時期的俄國,樂於學習其他國家優秀的方面,汲取其他國家的精華。在清朝之前,俄國的國力遠遠不及我們中國,但這樣的對手後來卻趕上了我們,除了他們自身的改革以外,《農政全書》這本書也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當時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正當對沙俄落後的技術愁眉苦臉時,她翻譯的《農政全書》中,幫助她彌補了沙俄落後的技術,為沙俄之後的富強打下了基礎。而這本書不僅幫助了俄國,在同一時期的日本,也十分迫切發展他們的農業技術。《農政全書》這本書的出現剛好讓他們有了改革發展的基礎,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利益。

所以說,《農政全書》這本書上所記載的先進的農業技術,讓沙俄人的農業得到了全新的發展,也為後來沙俄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貳』 《王禎農書》具有什麼突出特點

《王禎農書》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對農業作了比較全面而有系統的論述。在《農桑通訣》中,總論農業上一系列的問題,並隨時注意各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這以前,後魏賈思勰著的具有農業全書性質的《齊民要術》一書,雖然也談到不少問題,但涉及的地區僅限於黃河中下游一帶,而且主要是分別敘述各項生產技術,沒有系統地總論其中所包含的問題和原理。南宋的《陳農書》,開始對栽培總論和農業經營作了比較完整的系統性的討論,但作者是從農業經營者的立場出發,探討的范圍較狹,而且地區僅限於江浙一帶。《王禎農書》是第一部兼論南北,企圖從全國范圍內對整個農業作系統性的討論,並把南北農業技術及農具的異同、功能,進行分析比較的農書。

在問題的提出和表達方法上,《王禎農書》也力圖做到簡明概括和全面。例如在《農桑通訣》的《授時篇》里,王禎繪制了「授時指掌活法之圖」,對歷法和農時問題作了簡明的小結。在《地利篇》里,他對全國風土和農產,根據自己所了解的情況繪制了「全國農業圖」(可惜此圖現已失傳)。這兩個圖可以幫助讀者對這些問題作比較全面的了解。又如在《灌溉篇》里,王禎指出我國的自然條件很好,如果能夠很好地注意興修農田水利,就可以防止和戰勝水旱災害,使得「國有餘糧,民有餘利」。在《農器圖譜》的《灌溉門》里,他還談到水的綜合利用問題,主張把灌溉、航運、水力和水產結合起來。

《王禎農書》除總論性質的《農桑通訣》外,再配上各論性質的《谷譜》,有總論,有各論,系統分明。《谷譜》的各論,有些像《齊民要術》的各論,但比《齊民要術》的分類更明晰,體例也比較整齊。而且《谷譜》的各論,幾乎對每一種作物的性狀,都作了說明,這在古農書中也是創舉。此外它又結合《農器圖譜》,對農具作了分類。這樣就使得這部書的內容更加全面,體例更加完整。

《王禎農書》的另一特點是《農器圖譜》的創作。《農器圖譜》約佔全書篇幅的五分之四,插圖二百多幅,其中還有比較復雜的機械圖形。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工具的形狀,進一步了解其構造。每幅圖都附有文字說明,清楚地介紹了各種農具的來源、構造和用法。在《農器圖譜》里,幾乎羅列了作者所能夠看到的和農業有關的一切工具和零件。在它以前,論述農具的書,有唐代陸龜蒙的《耒耜經》,但是其中所介紹的農具,除犁以外,只兼及有限的幾種農具,而且沒有圖。南宋曾之謹的《農器譜》 (已失傳)中所收農具的種類,也不及《王禎農書》多,也沒有圖。在它以後,明代的《農政全書》和清代的《授時通考》,雖有農具圖,但一般都是抄自《王禎農書》,不是自己的創作。可以說,《王禎農書》的《農器圖譜》是我國古農書中對農具記載得最完備的。

『叄』 我國古代四大農書是什麼大體內容是什麼

(一)《齊民要術》
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作者是北朝的賈思勰.
全書共10卷,92篇,內容十分豐富,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方法,還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許多寶貴的思想.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古代農業生產水平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齊民要術》等農書是對我國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發達,技術先進的反映.

(二)元代的《農桑輯要》:元世祖時組織人編寫,是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

(三)《農書》
元代王禎的《農書》,37卷,13萬多字.重點放在生產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農器圖譜》佔全書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圖.這部農書特別重視用機械代替簡單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對提高生產力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書中詳細記載了冶金"水排",水轉大紡車,木活字和"轉輪排字盤"等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的重大發明.
★強調生產工具的改革,是王禎《農書》的突出特點.用機械代替簡單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思想,能夠有力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四)《農政全書》
由明代徐光啟編定.該書系統總結了歷代農業,手工業積累的經驗,並參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在博採古今農學大成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達到了傳統農業科學的頂峰.

『肆』 《農政全書》是誰所著

《農政全書》是徐光啟的著作。

農學是他用力最勤、收獲最豐的領域。他青壯年時一面讀書教學,一面參加農業生產,後來又在上海、天津等地進行過廣泛的農學試驗,並收集了大量前代和當世的農業資料,在此基礎上用畢生精力寫成的主要著作《農政全書》,是一部50餘萬字的皇皇巨著。

全書地位

《農政全書》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古農書,猶如一座含金量很高的富礦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所以,嶽麓書社適應形勢發展之需要。決定刊行以簡體字排版的新校注本《農政全書》。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既便於閱讀與研究,又便於收藏的古典名著新版本,為弘揚優秀的優統文化做實實在在的工作,這無疑是有益於社會的事。

『伍』 《農政全書》和以往農書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

《農政全書》基本上囊括了古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
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貫徹這一思想正是本書不同於前
代大型農書的特色之所在。前代農書,無論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還是元代王
禎的《農書》,雖然也都是以農本觀念為中心思想,但重點在生產技術和知識,可以說
是純技術性的農書。《農政全書》按內容大致上可分為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部分。但
前者是全書的綱,後者是實現綱領的技術措施。於是在書中我們看到了開墾、水利、荒
政這樣一些不同尋常的內容,並且佔了全書將近一半的篇幅,這是前代農書所鮮見的。
以「荒政」為類,前代農書,如漢《氾勝之書》、北魏《齊民要術》,雖然亦偶爾談及
一二種備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禎《農書》「百穀譜」之末開始出現「備荒論」,然不足
2000字,比之《農政全書》實在是少得堪憐。《農政全書》中,「荒政」作為一目,且
有18卷之多,為全書12目之冠。目中對歷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
統計,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後附草木野菜可資充飢的植物414種。

『陸』 《農政全書》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徐光啟,字子光,上海人。生於公元1562年4月24日,死於1633年11月8日,終年72歲。

徐光啟勤奮好學,靠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事必躬親的精神,在農學、天文學、數學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貢獻。

徐光啟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所作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他付出的勞動最多、取得成就最突出的還是對農學方面的研究。《農政全書》就是他畢生從事農學研究的見證。

《農政全書》是徐光啟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全面總結了我國2000多年來農業科學的成果,並吸收西方農業科學知識,寫成的我國古代的一部農業網路全書。

《農政全書》70多萬字,篇幅比北魏的《齊民要術》多7倍,比元代的王禎《農書》多6倍,所引文獻達230種。在我國古代農書中,它的篇幅之大,可稱空前。

《農政全書》共六十卷,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製造、荒政十二目(或稱十二個大類)。

《農本》目,有《經史典故》、《諸家雜論》、《國朝重農考》三卷,為全書的總論部分。

《田制》目,包括《井田考》、《田制篇》兩卷,研究了歷代農業田畝制度。

《農事》目,分《營政》、《開墾》、《授時》、《占候》四部分,共六卷。《營政》是談田間管理的生產技術,分上、下卷;《開墾》也是上、下卷,為該目的重點。《授時》、《占候》是講氣象學的。

《水利》目,共有九卷,包括水利工程、農田水利和《泰西水法》三部分內容。「水利者,農之本也」,「無水則無田矣」,這是徐光啟農田水利建設的指導思想。《泰西水法》是他翻譯的水利專著。

《農器》為四卷,是專論農業生產工具的製造和使用方法的,並附有圖譜。

《樹藝》目共六卷,分為谷、(luǒ)、蔬、果四部分,是講穀物、瓜果、蔬菜種植物方面的。

《蠶桑廣類》目,分為「木棉」和「麻」兩卷,是講木棉、麻類(薴麻、大麻、苘麻、葛麻)的種植和利用的。

《種植》目,分為四卷,有《種法》、《木部》、《雜部》三部分內容。《木部》講述了榆、松、烏桕、漆等30種樹木的栽植方法;《雜部》分上、下兩卷,講述竹、菜、菊、紅花、紫草等20餘種植物的栽培方法。

《牧養》和《製造》各一卷。前者談馬、牛、豬、羊等家畜的牧養,以及養狗、養貓、養魚、養蜂的方法;後者介紹了鹽、醬、醋、鹹菜等的製作方法。

《荒政》為全書的最後一目,分為《備荒總論》、《備荒考》、《救荒本草》、《野菜譜》等幾個部分,共十八卷,佔全書近1/3,足見作者用心之良苦。

《屯墾》、《水利》、《荒政》三項,則是全書的重點,體現了他屯墾立軍、水利興農、備荒防災、發展農業的思想,也是他當時用來振興農業的三項政治措施,這是《農政全書》不同於其他農書的顯著特點之一。書名也可能由此而來。

徐光啟寫《農政全書》,雖然重於農政,但他也沒有忽視科學技術。在本書中,他對這一時期的農業生產經驗作了全面的總結。其主要貢獻有:

(1)系統地總結了棉花、甘薯的栽培經驗。棉花栽培上,他總結了「精揀核、早下種、深根短稈、稀科肥壅」14字訣的經驗;在甘薯上,他總結了甘薯的農藝特點,提出了「甘薯十三勝」。同時,介紹了各種無性繁殖的方法和用種子繁殖的設想。

(2)系統地總結了蝗蟲的生活史,提出了清治蝗蟲滋生地來根治蝗害的設想和其他撲滅蝗蟲的方法。

(3)介紹了西方科學知識。如在農田水利上介紹「泰西水法」便是一例。因此,徐光啟及其《農政全書》在我國農業科學技術史上,具有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歷史地位。

『柒』 齊民要術 與《農書》《農政全書》具體有什麼區別呢

一、成書時期不同

1、《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2、《農書》歷朝歷代都有,包括《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和《授時通考》內容最豐,影響最大,稱為「五大農書」。

3、《農政全書》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基本上囊括了中國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

二、內容不同

1、《齊民要術》

全書10卷92篇,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系,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網路全書」。

2、《農書》

概括了中華古文明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歷朝歷代,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和推廣。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先後出現了很多種類的農業書籍。

3、《農政全書》

按內容大致上可分為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部分。前者是全書的綱,後者是實現綱領的技術措施。

三、後世影響不同

1、《齊民要術》

該書自出版後,長期受中國歷朝政府重視,傳遍海外後亦被常成為研究古物種變化的經典。《齊民要術》可解作平民謀生方法,亦可解為治理民生的方法。北宋時期的官刊善本不易看到,有「非朝廷人不可得」之說。

唐、宋以來出現不少農書,無不以它為範本,其中,元《農桑輯要》、王禎《農書》、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清《授時通考》均受其影響。

2、《農書》

廣泛徵引了《四庫全書》中有關農事的很多文字和插圖,文獻價值很高。

3、《農政全書》

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古農書,猶如一座含金量很高的富礦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所以,嶽麓書社適應形勢發展之需要。決定刊行以簡體字排版的新校注本《農政全書》。

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既便於閱讀與研究,又便於收藏的古典名著新版本,為弘揚優秀的優統文化做實實在在的工作,這無疑是有益於社會的事。

『捌』 農政全書有什麼重要地位

《農政全書》的主導思想是「富國必以本業」,所以他把《農事》三卷放在全書之前。其中《經史典故》引經據典闡明農業立國之本;《諸家雜論》則引諸子百家言證明古來以農為重;此外兼收馮應京《國朝重農考》,其意皆在「重農」。徐光啟的「農本」思想,不但符合泱泱農業大國既往之歷史,而且未必無補於今時。當前,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仍然是國家決策的重要內容。從這一點出發,徐光啟的「農本」思想仍有合理素可取用於現時。
《農政全書》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古農書,猶如一座含金量很高的富礦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所以,嶽麓書社適應形勢發展之需要。決定刊行以簡體字排版的新校注本《農政全書》。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既便於閱讀與研究,又便於收藏的古典名著新版本,為弘揚優秀的優統文化做實實在在的工作,這無疑是有益於社會的事。

『玖』 簡述《王禎農書》內容的特點

《王禎農書》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對農業作了比較全面而有系統的論述。在《農桑通訣》中,總論農業上一系列的問題,並隨時注意各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這以前,後魏賈思勰著的具有農業全書性質的《齊民要術》一書,雖然也談到不少問題,但涉及的地區僅限於黃河中下游一帶,而且主要是分別敘述各項生產技術,沒有系統地總論其中所包含的問題和原理。南宋的《陳農書》,開始對栽培總論和農業經營作了比較完整的系統性的討論,但作者是從農業經營者的立場出發,探討的范圍較狹,而且地區僅限於江浙一帶。《王禎農書》是第一部兼論南北,企圖從全國范圍內對整個農業作系統性的討論,並把南北農業技術及農具的異同、功能,進行分析比較的農書。

在問題的提出和表達方法上,《王禎農書》也力圖做到簡明概括和全面。例如在《農桑通訣》的《授時篇》里,王禎繪制了「授時指掌活法之圖」,對歷法和農時問題作了簡明的小結。在《地利篇》里,他對全國風土和農產,根據自己所了解的情況繪制了「全國農業圖」(可惜此圖現已失傳)。這兩個圖可以幫助讀者對這些問題作比較全面的了解。又如在《灌溉篇》里,王禎指出我國的自然條件很好,如果能夠很好地注意興修農田水利,就可以防止和戰勝水旱災害,使得「國有餘糧,民有餘利」。在《農器圖譜》的《灌溉門》里,他還談到水的綜合利用問題,主張把灌溉、航運、水力和水產結合起來。

《王禎農書》除總論性質的《農桑通訣》外,再配上各論性質的《谷譜》,有總論,有各論,系統分明。《谷譜》的各論,有些像《齊民要術》的各論,但比《齊民要術》的分類更明晰,體例也比較整齊。而且《谷譜》的各論,幾乎對每一種作物的性狀,都作了說明,這在古農書中也是創舉。此外它又結合《農器圖譜》,對農具作了分類。這樣就使得這部書的內容更加全面,體例更加完整。

《王禎農書》的另一特點是《農器圖譜》的創作。《農器圖譜》約佔全書篇幅的五分之四,插圖二百多幅,其中還有比較復雜的機械圖形。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工具的形狀,進一步了解其構造。每幅圖都附有文字說明,清楚地介紹了各種農具的來源、構造和用法。在《農器圖譜》里,幾乎羅列了作者所能夠看到的和農業有關的一切工具和零件。在它以前,論述農具的書,有唐代陸龜蒙的《耒耜經》,但是其中所介紹的農具,除犁以外,只兼及有限的幾種農具,而且沒有圖。南宋曾之謹的《農器譜》(已失傳)中所收農具的種類,也不及《王禎農書》多,也沒有圖。在它以後,明代的《農政全書》和清代的《授時通考》,雖有農具圖,但一般都是抄自《王禎農書》,不是自己的創作。可以說,《王禎農書》的《農器圖譜》是我國古農書中對農具記載得最完備的。

當然,《王禎農書》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也存在不少缺點,例如有些地方說得不夠明白透徹。書中還夾雜著一些迷信的說法,在《祈報篇》里,就有不少封建迷信的文字。因此我們必須以批判的態度來對待這部農學遺產。

下面就把《王禎農書》的三個組成部分:《農桑通訣》《農器圖譜》《谷譜》,分別作些簡要的介紹。

『拾』 徐光啟編寫的《農政全書》在內容上有哪些特點又寄託了哪些感情

徐光啟編寫《農政全書》,對於農田水利、土壤肥料、選種嫁接、防治蟲害、改良農具、食品加工、絲織棉紡等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民生活的各個重要方面,都就當時能夠達到的認識水平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批判了阻礙生產技術進步的各種落後思想和落後方法。他把富國強兵的熱望和對廣大農民的深切同情寄託在這部劃時代的巨著中。

閱讀全文

與農政全書有什麼文化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