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八個字:忠、孝、誠、信、禮、義、廉、恥。
廉,是中華傳統文化倫理的重要范疇。《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強調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為本。「廉」被用來形容人品性的方正剛直、潔凈清明,「廉」的主要體現就是不貪,只有不貪才能達到廉的境界。
恥,是中國傳統道德「八德」之一,被認為是「立人之大節」「治世之大端,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孟子雲:「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言人若能以無恥為可恥,終身就不會再有恥辱之累。
首先明確什麼是中華民族?
然後再談傳統和美德。
這其實是三個問題。
由於題目沒有給出定義,姑且認為中華民族既官方定義的五十六個族群的共同體,這是一種由中國國籍維系的身份認同。
如果從族群角度角度出發,題主的問題就是偽問題。
因為「中華民族」作為多族群共同體,彼此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一樣的國籍,一樣的國家,一樣的政府。
除此之外各有傳統,因此也就各有各的美德。切不可一概而論,那就容易犯文化沙文主義的錯誤了。
❷ 談談怎樣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領導幹部應該帶頭弘揚。黨領導人民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優良的傳統和作風,主要包括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
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反映著黨的先進性,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和重要優勢。
「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一種風氣的形成,往往和領導帶頭有很大的關系。作風轉變是否徹底,取決於領導帶頭是否堅決。領導帶頭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就會在無形中產生強大的引領力量,帶動整個風氣向好的方面轉化,這是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法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率先垂範、以上率下、身體力行,帶頭轉變工作作風,形成了巨大的「頭雁效應」,促進了黨風政風轉變,帶動了社會風氣好轉,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領導幹部必須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行者。核心價值觀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
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家的體系中、融入社會生活中,使之成為全社會普遍遵循的行為准則?領導幹部率先垂範至關重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不同層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每個人、每個群體都能在其中找到各自的准確定位。領導幹部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思想和行動,才能嚴格要求自己,開拓進取,實現人生的更高追求和價值。
領導幹部應成為道德實踐的榜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比如,「自強不息」、「天下為公」、「君子喻於義」、「言必信,行必果」、「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於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老百姓的言行方式,孕育著當代社會所需要的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精髓,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領導幹部應把立德作為立身之本,始終以高標准要求自己,主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2)黨員如何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優良的傳統和作風分別是:
第一,高度重視理論建設。我們黨是一個善於進行理論思考和理論創新,勇於探索革命、建設和改革規律的黨。十分注意用理論武裝和教育幹部,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優點。
第二,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確立和重新確立,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得以創立的思想先導。毛澤東思想,是經過遵義會議,特別是經過延安整風,隨著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的確立而達到成熟並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的。
第三,認真實行群眾路線。群眾路線這個概念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創造。它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具體運用,是在長期的、艱難的、尖銳的革命斗爭環境中形成和總結出來的。它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一切為了群眾,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
緊緊依靠群眾,相信群眾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密切聯系群眾,一刻也不脫離群眾;在工作中,實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這里既包括了黨的根本宗旨,又包括了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又是我們黨的世界觀。
第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端困難和十分險惡的環境中又沒有外來援助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中國建設是在外受帝國主義封鎖和國內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進行,以後又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而取得輝煌成就的。
第五,奉行獨立自主原則,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中國共產黨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屬於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直接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和指導,甚至黨的一些重要決議都是由共產國際的代表起草的。
❸ 新時期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之;要在按社會主義的要求和建設的需要,做好取捨和創造性的轉化之;要通過分析、鑒別、取捨和改造,剔除那些帶有明顯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成分,繼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首先,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以及新世紀的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堅持傳統美德教育與環境育人結合起來。
再次,學校將傳統美德教育與制度育人結合起來。將傳統美德教育與活動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一:維護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立志振興中華
二:勤學好問, 追求真理
三:尊長、知禮、孝敬父母
四:學習改革、發展、創新的獻身精神
五:發揚勤勞節儉,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
六:追求正義的浩然之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公私之辯證」是中國傳統道德發展演化的一條主線。「公義勝私慾」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為道德的最高標准。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崇尚「仁愛」原則,主張「仁者愛人」,愛人要從愛旁邊的人做起,從愛親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並把這樣的愛推廣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忠道),能將心比心(恕道)。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謙即自謙,虛以處己;敬即敬人,禮以待人。謙敬與禮讓是聯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禮也」,「凡人炎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同時提醒人們「事思敬」、「不居功」。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含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亦即誠實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尊重科學,堅持真理,堅守信諾。
❹ 如何將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一、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共產黨人擁有自己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在新形式下,只有履行好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奮斗。牢固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不斷提高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是牢固樹立堅定正確理想信念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的思想基礎。
二、要始終如一地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自覺堅持黨的宗旨,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是我們黨堅持的一貫原則。黨的宗旨特別強調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這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政治原則,鮮明地體現了黨的價值取向和執政理念。雖然黨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工作任務有所不同,為人民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黨的根本宗旨沒有變。黨員幹部,要始終清醒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利,來自於黨和人民,自覺擺正自己是人民公僕的姿態,要始終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做,在新的形勢下,要牢記黨的宗旨,在不同的崗位上,埋頭苦幹,扎扎實實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定地履行著黨的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的廣泛贊譽。同時增強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偉大成果。
三、不斷地增強黨的觀念。增強黨的觀念,按照黨章規定履行黨員義務,遵守黨的紀律,執行黨的決定,積極完成黨的任務,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是保持共產黨員本色的重要條件。
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是黨的性質決定的,是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也是
對黨員的基本要求。只有深刻理解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黨員標准,從思想上牢固樹立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決心,才能有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標准。黨員只有具有了強烈的黨的觀念,才會珍惜黨員稱號,自覺履行黨員義務,時刻用黨員的標准約束規范自己,真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只有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才能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場;才能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考慮和處理一切問題;才能自覺、堅定地堅持正確的東西,旗幟鮮明地反對錯誤的東西,維護政治紀律的嚴肅性。
四、大力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黨性原則,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們黨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政治優勢。大力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一項根本要求。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內容極為豐富,最主要的是:堅持與時俱進、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密切聯系群眾、認真實行群眾路線,自力更生、苦奮斗,獨立自主、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等。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同樣需要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從實際出發,把積極進取和求真務實結合起來,把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隨著實踐的深化不斷得到提高。
❺ 新形勢新挑戰下,怎樣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和中華傳統美德,做到講道德,有品行
黨中央要求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使廣大黨員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四講四有」體現了黨章對黨員的新要求,是新形勢下合格黨員的主要標志和顯著特徵。
講政治、有信念,強調的是政治合格,就是要對黨忠誠,堅定理想信念。總書記一再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兩學一做」要解決黨員對黨忠誠問題,也就是政治合格問題。政治合格,最根本的是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這「四個意識」集中體現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要求,是檢驗黨員政治素養的試金石。
講規矩、有紀律,強調的是守紀合格,就是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一個組織如果沒有紀律和規矩的約束,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政治規矩,既包括黨章黨紀國法、規章制度,又包括黨的優良傳統、政治要求和道德規范等。黨員講規矩,就要知曉規矩、認同規矩、遵守規矩、維護規矩,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用紀律和規矩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講道德、有品行,強調的是品德合格,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德行是人的根本素養,評價一名黨員是否合格,「德」永遠居於第一位,大德、公德、私德缺一不可。大德即政治品德,公德包括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私德為家庭美德。從一些黨員幹部暴露的問題和查處的案件看,大部分違規違紀黨員幹部存在缺德失德問題。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上好道德修養這一人生必修課,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刻用正反兩方面典型教育警示自己,擇其善者而從之,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講奉獻、有作為,強調的是履責合格,就是要踐行黨的宗旨、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需要動自己的「乳酪」。一些黨員幹部出現「本領恐慌」「為官不為」等新情況,「不會為」「不敢為」「不願為」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問題的根子還是缺乏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做合格黨員,就要時刻不忘肩上扛的沉甸甸的責任,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把畢生精力乃至生命奉獻給黨,面對挫折不怨天尤人,面對困難不彷徨退縮,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裡,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讓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的溫暖,努力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張春飛)
❻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是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關鍵。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當代社會暴露出的道德滑坡不容小視。食品安全領域問題叢生,威脅民眾身體健康;電信詐騙、碰瓷假摔,無不加深社會的誠信危機,出現「陌生人社會」的窘境。緣何產生公民道德滑坡?症結在於傳統文化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下逐步邊緣化。無論是孔子倡導的「禮之用、和為貴」,亦或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都是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有利於公民素質的提升、社會發展的穩定。由此可見,傳承傳統文化是發展之基,是社會有序發展的前提。 傳承傳統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證。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在近代史的開端,我們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被迫打開大國,備受欺壓;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歷經風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摧殘。。。然而,緣何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之時,卻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關鍵在於傳統文化的力量支撐。 書記說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這啟示我們,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恆心、「滴水穿石」的韌勁,傳承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