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化傳承與創新知識點有哪些
文化傳承與創新知識點如下:
1、文化的多樣性:相對於世界文化的總體,人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3、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4、傳統思想的繼承:中國傳統思想 ,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5、傳統文化的作用具有雙重性。順應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們精神需求,起促進作用;反之,起阻礙作用。
Ⅱ 如何創新中國傳統文化
Ⅲ 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
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告訴我們: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把儒家思想比喻為「糧食店」,也就是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那麼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呢?是「仁」。那麼「仁」的核心又是什麼呢?
《論語》中講:孝悌,仁之本。可見,「孝」乃是核心的根本。
《孝經》中說:「百善孝為先」。
Ⅳ 怎樣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Ⅳ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在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深化文化單位內部人事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以重點文化工程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和基層文化建設,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流動舞台車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
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創作和生產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積極向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完善國家文化藝術創新扶持和資助機制,支持創意性藝術創作和科研活動,鼓勵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增強文化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引導創意性文藝創作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和檔案保護工作。開展全國文化遺產普查,重點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單位、重要革命歷史文物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跡全過程保護管理,搶救和保護瀕危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快構建覆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著力培育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把存量的改造、盤活與增量的創新、擴張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骨幹文化企業;引導各類社會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為各類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和平等競爭創造有利環境,促進形成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實施全國文化產業服務工程,加強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項目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對外文化貿易和外向型文化企業發展,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換成為優勢文化產品,增強民族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Ⅵ 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①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要推動文化創新,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特色融會貫通,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③利用大眾傳媒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通過媒體廣泛報道,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④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Ⅶ 如何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
一、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二、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 (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Ⅷ 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知識點有哪些
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知識點如下:
1、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
2、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3、文化有先進與落後的區分,反映先進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進文化,反映腐朽落後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後文化。
4、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5、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也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
Ⅸ 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沒有更好的建議
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建議:
(一)提高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的認識。
民族傳統文化對一個民族至關重要,歷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民族文化承載著這個民族從形成發展延續到今天的一切,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民族之根脈,民族之紐帶,民族之智慧,民族之文明和民族之精神。
(二)正確處理好保護、傳承與發展的關系。
保護不是什麼都不能改變。如果講苗知或侗話的人永遠只能講苗或侗話,不能講普通話,不利於民族的現代化發展。但發展也不是必須破壞原貌,把原有的傳統文化全砸掉。保護要有力,但保護也要有度,要看有無保護的價值,我們保護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特徵,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扶持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對事物認識的高度決定工作水平的高度。
對民族文化認識的程度,決定對民族文化所採取的工作措施,最終決定民族文化發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