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文化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目前國際間對水文化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關水和人類文明形成的關系,水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角色,也就是水的文明史、利用史。
二是世界不同民族、國家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們對水的觀念、認識、宗教信仰,使用和利用水的社會規范、行為模式等文化要素 。
三是人類在改造水環境的過程中形成的有文化內涵的物質結果。
四是當代人類的水文化價值觀、觀念、使用和管理水的行為模式、社會規范等。 五是水教育體系的構建,包括學校與公眾教育。國際上,目前在水文化方面關注的主要問題包括: 水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水文化和人類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關系、在人類的文明過程中水文化扮演的角色; 水與資源管理、保護、利用的土著 。
知識和傳統文化的價值問題; 水文化與應對氣候變化、環境危機的可持續的途徑; 水文化政策、水文化權、水文化教育等~
Ⅱ 水在傳統文化中的象徵意義
1、表示機會資源前途等
水可以表示資源、財富、機會、前途等。
2、表示無盡的事物或情感
水流似無窮無盡,所以詩人,經常用其表達那些不可斷絕的事物情感,比如思念。
3、代表百姓
水還可以代表百姓,不過古代怕犯忌諱,很少直接使用這個含義,當代倒是有不少。
(2)水的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不同地區的文明中,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對水的崇拜,而水崇拜是一種植根於農業社會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中國的以農為本的現狀,導致水崇拜在這片土地延續了數千年,影響范圍不僅限於鄉野田園,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藝、哲學、宗教等等領域。
可以說水浸透了中國的文化,形成了種種民俗,比如:誕生禮俗中的洗三、送水禮、冷水浴嬰;婚俗中的潑水、噴床、喝子茶;葬俗中的浴屍、洗骨葬;節俗中的洗澡節、沐浴節、潑水節;巫俗中的符水禁咒等等,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Ⅲ 水文化是什麼
水文化是一種具有水特徵的文化形態,中華水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水文化的內涵
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動為載體人們創造的一切與水有關文化現象的總稱,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內容。是從全社會的視野來看待水和水利的。
Ⅳ 水文化指的是什麼
水文化,即與水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
水,覆蓋了地球70%的表面,作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託,水與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種種不解之緣。
水文化,表現在人類對有限的水資源的精心愛護、合理開發與利用。
水文化,不僅是物質層面的,其精髓內涵已滲入人類文化思想的意識深層,成為一種精神的境界,涌現了大量與水有關的文學、藝術、學術、宗教、運動......
Ⅵ 「水文化」的含義是什麼
水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與水有關的科學、人文、歷史、地理、自然等諸多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財產。
水文化的三種境界 ,
水,作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託,以它天然的聯系,似乎從一開始便與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不解之緣。
縱觀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勢滔滔的河,孕育了燦爛的歷史與人類文明,
流淌在東方的兩條大河--黃河與長江,則滋潤了蘊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絢爛多姿的楚文化。
Ⅶ 水的文化
道水文化
畢達哥拉斯說「萬物『水』居第一」;
耶穌撒向上帝選民的是「活水」;
老子說「智者樂水」;
《孔子集語》所引《說苑.雜言》:子貢問孔子說:「君子看到大水必定觀看,不知有何講究?」孔子答:「君子用水比喻自己的德行。水遍及天下,沒有偏私,好比君子的道德;水所到之處,滋養萬物,好比君子的仁愛;水性向下,隨物賦形,好比君子的仗儀;水淺則流行,深則不測,好比君子的智慧;水奔赴萬丈深淵,毫不遲疑,好比君子的勇敢;水性柔弱活靈,無微不至,好比君子的明察;水遭到惡濁,默不推讓,好比君子的包容;水承受不法,終至澄清,好比君子的善化;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好比君子的正直;水過滿即止,並不貪得,好比君子的適度;水歷盡曲折,終究東流,好比君子的意向。」
老子:上善若水 有道德的上善之人,就像水的秉性一樣,水善於利養萬物而不與萬物項爭,它停留在眾人不樂意的卑下之處,所以最接近於道(道教);上善之人處世所居要像水那樣的善處卑下,存心要像淵那樣的清靜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的彼此相親,言辭要像水那樣信誠不欺,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不紊,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舉動要像水那樣侍機而動。
日本黑田如水概括「水道」有四:
1)不僅自己運動,還推動其他物一起運動。
2)經常地不停地尋求自己的路。
3)遇障礙則氣勢更大。
4)不僅洗凈自己,還洗刷其他各種污濁,並且具有容含清濁的「膽量」。
水—生命之源、農業命脈、工業血液。
水性——水的物質與德性 剛、柔、堅、韌、容、浮、和、善、獻剛:水射刃物,水滴石穿。 柔:水汽相生,以柔克剛。 堅:巍巍冰山,堅不可摧。 韌:抽刀斷水水更流。 容:能容萬物,渾然一體。 浮:載舟浮橋,水力輸運。 和:無微不至,隨物賦形。善:恩澤四方,滋養眾生。 獻:蹈火滅災,獻身人類。 淫:狂怒奔瀉,恣意泛濫,必制約之。
飲水文化
古人飲水:無根之水——《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記載:櫳翠庵妙玉招待賈老太君所用之水為「舊年蠲的雨水」;招待最合得來的朋友黛玉、寶釵用的是埋藏五年之久的「梅花上的雪水」。
當代人飲水:自來水、太空水、礦泉水、磁化水;
太空人飲水:再生水;
未來的飲水:活化水、磁水、銀質水。
適合於人體需要與健康的水的7條標准:
1)不含任何對人體有毒、有害及有異味的污染物質;
水的硬度適中,以碳酸鈣計,每升含50~200毫克碳酸鈣為宜;
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含量與比例適中;
顯示微鹼性,pH為7.0~8.0;
水中溶解氧與二氧化碳含量適度(水中溶解氧大約為6毫克/升);
水分子團小;
水的營養生理功能(如水的溶解力、滲透力、擴散力、乳化力、洗凈力)要強。
用水文化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水利建設歷史人類利用水的自然屬性載舟浮橋、水力輸運、水力發電、河道整治等都是用水文化。
治水文化
水同時又有殘酷無情的一面,人們將洪水與猛獸相提並論,說明它們一樣殘酷無情。洪水不僅侵吞生命,還淹沒田園,毀壞財產,對人類的危害更大,造成的損失更嚴重。人類社會在長期的和洪水做斗爭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治水歷史和文化。中國古代的大禹、堯等都是著名的治水人士,他們也流傳了許多動人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
中國古代的李冰在治理成都地區的水害的時候,其技術多講科學而承自然,但是他在思想上很巧妙地利用了蜀人對大石的崇拜,使蜀人對他的治水不至於不配合,甚至抵觸反感,進而破壞。否則的話,他治水的偉大理想將不能得到完全的實施,這種將宗教與瓴領導藝術結合在一起的辦法,深得蜀人的擁戴。李冰在都江堰和成都治水事跡,有四點值得引起我們注意:其一是於都江堰渠首作三石人為水則,按常規看,作一個治水標盡即可,如不是尊重和利用蜀人對石頭的崇拜心理,便於治水,那麼李冰的去簡就繁,就顯得不可理喻。其二是在都江堰造五石犀以鎮水怪,降服水患的始作誦者水怪。其三則是在都江堰渠首鳳棲窩埋石馬為標記,作為一年一度之「深淘灘」的標准。其四是在成都「二江」上造七橋,「上應開星」,且在今成都西勝街作石犀以鎮水怪。
我認為李冰是將蜀人的大石崇拜與治水之要求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他獨特的治水文化。因為石從五行上講,其質料屬土,土克水,自然有鎮水作用,故「三石人」為水則,以「二石馬」為「深淘灘」的標准,含有陰陽五行的哲學。
夏禹文化的內涵 對夏禹文化的內涵,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較多的學者主張夏禹文化的內涵是治水文化。熊達成認為
Ⅷ 水文化的含義
水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與水有關的科學、人文、歷史、地理、自然等諸多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財產。
水文化的三種境界 ,
水,作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託,以它天然的聯系,似乎從一開始便與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不解之緣。
縱觀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勢滔滔的河,孕育了燦爛的歷史與人類文明,
流淌在東方的兩條大河--黃河與長江,則滋潤了蘊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絢爛多姿的楚文化。
Ⅸ 水文化的核心內容
人水和諧、水技術的藝術化、水技術水平的飛躍性提升;
是人類文明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
人水和諧僅從技術的角度很難解決,因此水的文化價值開始受到重視.
人與水的和諧是水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重視水文化建設,促進人水和諧,生態教育是一種有效途徑.
Ⅹ 什麼是水文化
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動為載體人們創造的一切與水有關的文化現象的總稱,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內容。是從全社會的視野來看待水和水利的。
中華水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以水為軸心的文化集合體,客觀地存在於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社會的任務在於把中華文化中各個方面與水有關的文化集中起來,使之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文化形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華水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質層面的水文化主要包括水形態、水工程、水工具、水環境、水景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