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古代的孝道文化

如何看待古代的孝道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4 02:12:00

❶ 談談你對孝文化的理解

從家庭意義上看,「孝」體現為對父母絕對權威的順從;從社會意義上看,「孝」即對統治者的敬畏和基於敬畏的絕對服從。表面上看社會小單元的家庭以「孝順」、「孝敬」為指導思想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是善的。

被生育的人一定要對生育自己的人有所虧欠,並且一定要順從、孝順、贍養生育自己的人,這是漢文化價值觀的公理性基礎,也就是說不用論證也沒必要論證的道德根基。這個是西方文化所沒有的!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知有也」——
《論語·學而》。即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從來沒有。

由於中國古代國家的結構,君父同倫,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順父母,父母給你建立一種生活方式你若不聽從即為不孝;大孝則是忠於主子,對於主子個人意志制定的方針政策及政治體制你若有所叛逆即為「不忠」,對統治者的「不忠」是滅門大罪,株連九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毀傷都是不孝,更何況你自己人頭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兒子女都要共赴黃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說「孝」的范圍比忠大,不僅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對君父的忠,可見「忠」、「孝」是統一並不矛盾的,為君父利益服務是其共同點。古代的「孝」就是這樣完成了從人倫感情出發達到其鉗制人民思想和行為的政治目的。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從保持自己身體完整開始到當官光宗耀祖結束。

❷ 你是如何看待傳統孝道的

「孝」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意思就是兒女把父母頂戴在頭上,這二個字結合起來就是「孝」。孝是一體,不但父子是一體,上一代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孝字的構成,上有老、下有子,說明孝反映了老與少,大與小,父與子的家庭倫理道德關系。老在上慈愛子,這是人的本能,這是父母的責任,父母陪伴我們一天天長大;子在下支撐老,這是人的覺悟,這是兒女的孝親,兒女陪護父母一天天變老。一個「孝」字是父母本能與兒女覺悟的無縫對接、有機統一、完美融合。如果僅僅有父母本能的仁慈,沒有兒女覺悟的孝敬,就會出現不和諧的畫面:父母的心就像溫暖的太陽照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就像冰冷的石頭壓在父母心上。

❸ 你如何評價傳統孝道在現代社會里如何繼承「孝」這一傳統美德提倡孝道的現實意

百善孝為先嘛

生者父母也,是父母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撫養我們承認,教育我們要做有用的人,盡管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都是他們的期望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融合家庭。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社會穩定,家庭不穩定則社會不穩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強調用孝道規范家庭。在新時代,強調子女尊敬和贍養老年父母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報國敬業。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導報國敬業。在封建時代,君與國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據此,儒家認為,實行孝道,就必須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達於至高無上的國君。雖然其對國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蘊藏其中的報效國家和愛國敬業的思想則是積極進步的。
4、凝聚社會。儒家思想產生於亂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規范社會的行為,建立禮儀的一些制度,調節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達到天下一統,由亂達治。客觀地講,孝道思想為封建社會維持其社會穩定提供了意識形態,為中國的一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於諸子百家,歷代都有損益變化,但孝道的思想和傳統始終統領著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其根本原因在於孝道文化。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古代世界文明延續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孝道文化。

❹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呢

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是一種「善事父母」的日常倫理意識、規范和實踐,實際上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整個中國文化的首要精神,其影響之大、涵蓋之廣,既深且遠。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集道德觀、人生觀、宇宙觀為一體的核心和首要觀念。孝是中華傳統倫理體系的起點與諸道德之首。對當代中國影響深遠且發展至今又具有新的時代特點。 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孝的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更是奠基於孝道之上的社會,因而孝道乃是使中華文明區別於古希臘羅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 孝不僅在中國文明中有其廣泛的文化綜合意義,它不僅是一種親子間的倫理價值觀念與規范,而且包含著宗教的、哲學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藝術的等諸多文化意蘊,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之一。 孝的一般意義是孝敬父母,其具體內容在儒家經典—《孝經》中有明確說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又謂:「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子如何事親呢「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誠然,對於封建統治階級所提倡的殘害人性、盲從盲信、極不平等為特徵的「愚忠」、「愚孝」,我們應該批判、剔除之;但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者的基本思想,則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調整、和諧家庭關系所積累起來的倫理規范,是歷代人們所認同的傳統文化精神,在我們今天仍須繼承和發揚。這是因為,孝敬父母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它不但可以促進家庭的和睦、團結,也能幫助社會與國家的穩定,使社會正氣上升。 對於孝親敬長的合理的孝, 我們應大力弘揚; 而對於殘害人性、盲從盲信、極不平等為特徵的「愚忠」、「愚孝」,我們則應批判、剔除之。 孝是中華文化的中華倫理的鮮明特點。 中國文化雖然是由儒釋道等多種要素組成的,但其中心則是儒學,而仁學又為儒學之主要精神, 但仁學之精神卻是完全由孝道出發的。 所以孝道也可以說即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孝是貫穿天、地、人、祖、父、己、子、孫之縱向鏈條,孝是中國文化邏輯之網的紐帶和核心。又由於在孝中已經全部包含了儒家親親、尊尊、長長的宗旨,因而成為儒家文化甚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孝是中國文化中出現最早的倫理觀念與德目之一。在周代,孝是尊祖敬宗的宗教與人文合一的意識,再發展,才產生了「善事父母」的人文倫理意識。從孝義的產生、發展本身來看,它就是合天道與人道為一的觀念,把天、祖、親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從孝本身的內涵看,也是把自然親情的天道與親子倫理的人道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孝在中國文化中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縱向鏈條。因此,孝意識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孝是傳統倫理的元德。「百事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倫理體系的起點與諸德之首。正如《孝經》所說:「曾子曰: 『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是中國古代政治的倫理精神基礎。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孝,不僅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而且也是古代政治倫理精神基礎。 這不僅體現在思想家的著述與文化觀念中, 而且也貫徹實施在古代社會的政治中。孝之所以成為仁之根本,關鍵在於孝是維護封建社會政治、社會穩定的倫理精神基礎。 孝道在中國傳統社會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它不僅是傳統倫理文化的基石,而且是整個文化和社會、政治生活的基石。簡而言之,泛孝主義是孝在傳統社會的地位,但在當代社會,孝不可能再繼續享有這樣的地位了。它只適用於家族主義盛行的傳統農業社會,而不適合於宏揚個性獨立的現代工商社會。於是,在范圍上,孝道只能局限於家庭之內;在性質上,孝道只能局限於親子之間。 在建設當代社會的孝文化的過程中,實現由傳統孝道向現代新孝道的創造性轉化是至為重要的。那麼較之於傳統孝道,現代新孝道有哪些特點呢?主要可以概括為:1.人格平等性。2.義務並行互利性。3.注重感情性。4.強調自律性。到了現代社會,它律性的孝道失去其原有的作用與功能,現代社會中,個人獨立自主的傾向很強,他律的孝道訓練不易為子女接受,也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比較明智的辦法,只有代之以自律的孝道教育。在這種教育過程中,父母應該放棄以權威的方式訓練子女盲目的服從與外表的恭敬,改以理喻的方式教導子女理解善待父母及其他人的重要與意義,從而學得設身處地的孝道原則。這樣的孝道原則則屬於個人自己的,不必靠外在的權威或規范來監督,即能自動自發的做出自己認為適當的孝行,所以,這種孝道是自律性的而不是他律性的。 總之,我們既要繼續發揚我國孝親尊老的優良傳統,同時也要吸取重視代際親子平等的合理因素,在新時代建立和享受我們的「新孝道」 。

❺ 現代對古代孝文化的理解

「百善孝為先。」長期以來,這句俗語體現著民眾對孝在中華傳統倫理道德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的體會。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孝的文化。中國的孝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成為焦點,家庭養老模式又被提到新的高度,那麼支撐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理念,孝文化的重塑成為歷史的要求。拙文擬就此問題作一些探討,追本溯源,繼承傳統精華,力求使其同今天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並在提高人類的道德水平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和道德,更好地建設和諧家庭、和諧社會。

1.孝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內涵

1.1孝文化的歷史淵源。何為孝?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倫理價值體系中,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在語源學意義上,孝的基本含義是敬老養老、事親善行。《爾雅釋訓》對孝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許慎認為,「孝」字是「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合成的一個會意字。後來,「孝」的古字形和善事父母之義吻合,孝就被看作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

據史料記載,孝觀念萌芽於父系氏族社會,《周易.序卦傳》雲:「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人類家庭血緣關系、社會政治倫理關系都存在著一個歷史的進程。孝觀念是伴隨著父系制家庭以及父子關系的明確而產生的。孝作為一種倫理觀念正式形成於西周時代,在「敬天明德」思想的指導下,孝成為西周社會佔主導地位的倫理價值觀念。孝最初是從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懷中發展而來的。孝的初始含義一是尊祖敬宗,在周代至春秋時期,其主要含義是尊祖,並且施孝的主要方式是祭祀。孝的初始含義二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這是出於生命崇拜。春秋至戰國之際,孝由其初始含義向善事父母轉變,這與當時的社會狀況、社會意識、家庭結構的變化相一致的。

中國古代孝道有許多安老、養老、敬老的思想和實施方法。經過儒家的闡釋發揮,使「善事父母」最終成為「孝」的核心甚至唯一內容。孔子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安老」是孔子的重要社會思想。孔子的孝論不僅包括孝養,還包括敬親,它強調的是一種根源於血緣關系的自然親情。《為政》篇記載,子游問孝,孔子回答「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孟子發揮了孔子的「安老」思想。首先,他把最初產生和存在於家庭中的孝悌觀念推廣到整個社會,從人的本性上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中國傳統孝道中許多養老敬老的思想和措施,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只能是一種社會理想,但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養老敬老的思想文化傳統。

1.2孝文化的內涵。孝文化包括三方面:養老、敬老、送老(送終)。養老,物質上奉養。這種奉養要求子女將最好的東西奉獻給老年人,使其飽食暖衣,營養充足,是謂「善養」。敬老,精神上尊老。指在社會上要形成尊老的風氣。送老,依禮送葬。當老人百年之後,依據禮儀為其送葬、盡孝。

簡言之,孝文化是涵蓋一切關於孝的思想觀念、理論制度、行為規范、文藝作品及相關民風民俗的社會現象和客觀存在。孝文化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基礎,包含了許多寶貴的精華內容。弘揚中華傳統孝文化對於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孝文化的現代意義及挑戰

2.1孝文化的現代意義。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上,傳統孝文化作為倫理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在中國傳統家庭養老中起著規范和約束作用,促進了家庭和睦、社會穩定,使老有所養,幼有所懷。不可否認,傳統孝文化的社會作用是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體現出來的,使這種文化披上了濃厚的封建色彩。但從倫理的視覺來看,孝道中的孝親思想不能說是封建社會獨有的思想文化,而是一個跨時空的永恆倫理課題,其精華成分,體現了對人類文明的普遍價值。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老。作為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優良傳統,子女孝敬父母、愛護、照顧、贍養老人,使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種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首先,有助於老年人「老有所養」。孝文化首倡「養老」,這是孝文化對子女的最基本要求。古人雲:「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這就要求,當父母在世時子女應盡奉養責任。特別是在我國古代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國家無力承擔更多的養老經濟責任的前提下,這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基本的物質前提。對於今天城鎮的低收入老人及廣大農村無收入老人,在中國傳統孝道的教化下,這種養老思想無疑解決了老人的後顧之憂,老人能在生活上得到子女細心的照顧,使他們的基本物質生活得到保障。

其次,有助於老年人「情有所寄」。孝文化倡導「敬老」,即讓老年人精神上得到慰藉,感情上有所寄託。因為老年人的生活不單單是物質上的滿足,當其物質生活基本滿足後,他們更需要晚輩的尊重。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孟子也認為,「愛而不敬,獸禽之也。」因此,養親必敬,只養而不敬,就不是真孝。今天對老人的孝更側重敬老方面,在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多數老年人能衣食無憂,他們更需要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真正精神上的愉悅和尊敬。在傳統孝道的教化下,老人在得到子女生活照顧的同時,能享受到天倫之樂帶來的精神愉悅,同時能憑借自己的人生閱歷給與子女適當的生活指導,這樣不但做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同時也達到了老有所用的目的。

最後,有助於家庭的和諧、社會的穩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和諧狀況必然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程度。而家庭內部的和諧不僅僅是晚輩對長輩的關系,而且還有平輩之間的關系,亦即孝文化包含「孝悌」之意。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孟子也認為:「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太平。」在封建社會早期階段,由於孝道的約束,養成了人們溫順、禮讓、兼愛的性格,在現代社會,這些「孝」的積極因素有利於使一個人向著《論語》所言的「溫、良、恭、儉、讓」發展,使之成為社會穩定和諧的積極力量。

2.2當今社會中孝文化遇到的挑戰。面對現實,隨著現代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追求個性解放,及我國教育制度的缺失,人們倫理道德觀念的減弱,家庭養老觀念淡漠,傳統孝德遭到了中斷和失落。我國家庭養老出現許多不盡人意之處,近年來家庭贍養糾紛增加,有的甚至發展到刑事案件。老人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那些高齡、多病、無收入、無配偶、生活在農村的老人的贍養問題更是困難重重。而對那些自身有經濟收入,身體狀況較好的老人而言,他們更多的是感到子輩對自己的冷落,感到的是精神贍養的間斷。子女對老人往往是使用多,關心少,缺乏情感交流,使老人倍感孤獨、凄涼。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不僅僅表達了兒女的心聲,也是寂寞父母的念頭,它更包含了子女對父母孝之「缺失」的普泛性存在。從根本的意義上說,「不孝」反映的是人性的異化,反映了社會和文化出了問題。在積極尋求社會採取措施外,還需要喚起人們的真情良知,一方面要弘揚中國孝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另方面,要改造傳統孝文化,賦予其時代精神。

3.中國傳統孝文化的重構

目前,中國老年人口佔世界老年人口的1/5,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給老年人帶來問題更多的,除去經濟問題外,還有生活、醫療、娛樂等一系列問題。中國的國情是特殊的,中國的養老問題也比較特殊,家庭養老始終是一種穩固的養老模式。老人樂於接受這種養老方式,這也是當代中國在很長時間內解決養老問題的主要選擇。這樣,弘揚孝道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對傳統孝文化的內涵進行創新改造,我們既不能實行拿來主義,也不能奉行復古主義。

3.1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確保老有所養 我們今天的社會必須對贍養老人進行立法,完善調試現行法律法規,引導人們尊老敬老,自覺自願養老敬老,保證老人晚年不受飢寒交迫和虐待之苦,對那些不孝子孫要繩之以法,嚴厲懲處。還要建立健全立體的社會保障機制和快樂機制,這是讓老人能夠真正獨立和幸福的重要方略。如:老人的保險制度、老人的娛樂機制、老人的服務機制等等。面向老年人群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務。養老機制要立體設計,需要國家行為的參與,更充分體現人性化和文化內涵,不只是留於形式,真正使每位老人都能享受。

3.2著重培養和樹立孝親觀念 一定的道德觀念是一定社會生活的產物。孝親觀念必須與時代相適應,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內在要求相適應。我們應從小注重對人的孝親觀念的培養,讓孩子們從小誦讀傳統孝文化經典,理解其涵義,觀看優秀的孝道教育視頻,通過多種渠道潛移默化使孝親觀念植入人心。傳統社會中,「送老」作為孝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被發揮到極至。老人死後大操大辦,甚至生前很早就花錢為百年之後作準備,不僅如此,老人死後還要大講排場,鋪張浪費,這些現象的存在,無疑削弱了老人生時物質水平的供養。因此有必要將之轉變為「厚生薄死」,老人在世時,給予更多的物質供養與精神撫慰,死後一切從簡。進行中國新孝道觀教化的主體可以是教育機構、社會團體,也可採用民間自發的形式。教化的目的,是通過對最基本的孝親理念的倡導,在全社會形成普遍的敬老意識,使人知善惡、懂恥辱、明邪正。孝親觀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對形成人們的孝親觀念和社會普遍的孝親意識至關重要。當然,在當代社會中進行道德教化要充分考慮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接受方式等復雜因素,也就是說在當代新孝道教育中要體現出高度的現代意識和方法。

3.3加強社會重老行孝的行為引導,形成敬老愛老的行為規范 中國孝文化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念層面上,而應當引導和規范人們的行為。當代孝親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孝親觀念的培育密切相關,孝親觀念的樹立要從習慣行為的養成做起。孝,首先是在精神上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由衷的尊敬和愛戴,使父母能得到情感上的慰籍。「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贍養老人一定要誠心、耐心、細心。然後在物質上應盡力使父母衣食不愁,當父母年老體弱或喪失勞動、生活能力時,兒女更應盡孝敬之心,體貼、關心他們,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每個子女在日漸成熟、獨立,而我們的父母卻在漸漸變老。我們要趁父母在世時,及時盡孝,常回家看看,慰藉他們的心靈。同時我們為人子女者還應處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事務,並注意自己的身體,盡量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憂慮。行孝應是真誠的、深層次的和本質的,而不是表面現象。

此外,上述孝道教育的實現需要黨和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納入政府教育規劃,利用媒體宣傳,營造崇尚孝親的良好道德風尚。同時,社會還應加大老年活動場所和活動機構的建設,為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優質

❻ 我們如何看待孝文化

一、孝觀念淡化的原因分析
孝觀念日趨淡化並非僅僅是從道德層面譴責就能解決問題的,背後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如今,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年輕人所佔比重越來越少而年長者越來越多,「4-2-1」家庭結構日趨普遍,同時,社會的養老保障體制的遠未健全,年輕人養老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於是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逃避責任,在山東曲阜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的人認為孝與不孝與經濟有關。另一方面,具體的階層也存在具體的困難。在城市中拼搏的年輕人正面臨越來越多生存壓力,在生存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的情況下,孝心等道德層面的問題自然被排在了後面。在農村,城鄉二元分化對立的社會體制,也增加了農村人養老困難。農村家庭的割裂,一家人分處幾地的現象非常普遍,一家人都難以團聚、朝夕相處,「孝文化」和「孝心」培養自然無從談起。
二、弘揚孝文化的意義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始終閃耀著不滅的光芒。孝文化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基礎,包含了許多寶貴的精華內容,對於和睦鄉里,促進家庭的和諧,維護社會的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孝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成為維系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文化紐帶,成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顯著特徵。當今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倫理道德正處於重構之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十分繁重,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揚傳統孝文化,對於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良好的倫理道德規范,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並身體力行,站在已有的文化高度上繼續向前行走,才更能感悟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的地位和使命。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和理想,而社會的和諧首先就在於家庭的和諧。

❼ 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傳統孝文化

其實古代的孝文化,是崇尚.忠孝的,但是呢!忠.義又擺在孝的前面.對於孝,我有自己的含義,在現代,孝順父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畢竟父母是生養我們的長輩,父母的恩情是無法報答的,動物都知道回報,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仆,,連動物都能做到如斯,而人卻不全能做到孝.有的時候我常常想,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也許在時間的沖擊中,變得專職,強橫,不講道理.等等但是我們小的時候,就講道理嘛/,都是一樣的,只是一個循環的開始到逐漸演變的結束.在對待,父母的轉變,或者已開始的霸道,等等,我們要採取,先應聲,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只是在對明知道父母是錯的情況下,父母有的時候,只是想我們更好,卻忘了我們的真正需要,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或者說出我們的認為,所以然。父母和孩子,是需要彼此知道,了解溝通的。孝好。用自己的行為把愚孝變成過去,把彼此溝通,相互關懷,互相信賴。共同承擔,學會分享。享受真誠。做新一代的孝順典範

❽ 二十四孝圖如何看待古人的"孝道"

民間大眾中廣泛的、通俗的孝教化,使孝最終成為國民的意識和行為。孝區別於其他的倫理道德,也在於它的宣傳的廣泛性與通俗性。除了人們在小時侯要讀《孝經》外,在民間,人們以通俗易懂的各式各樣的形式宣傳著。如《二十四孝》、《二十四孝圖說》、《二十四孝鼓詞》、《勸孝歌》、《柳枝詞思兒曲》、《鏤心曲勸孝歌》等以圖說、大鼓書、詞曲為形式對孝進行宣揚。各種地方戲也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這些在四季尤其是夏冬都會在街頭巷尾說拉談唱。如《二十四孝鼓詞》以說白和彈唱的形式把二十四孝通俗的講給大眾:開篇道「論起這二十四孝,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人盡知其名,未必盡知其實。咱就把這二十四個人的實事,說個明白,講個當在。那不知者聽見,長一番識見,也動一番天良;那知之者聽見,添一番新鮮,也生一番鼓舞……」如果說儒家經典主要影響的是士以上的階層,那麼這些通俗性的曲藝,則把孝播送到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古代的孝道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