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增加自己的詩詞文化

如何增加自己的詩詞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4 15:57:45

1. 如何提高自己的詩詞創作水平

大家在學習詩詞過程中會有一個體會,自己寫作當時感覺和古人寫的差不多,過一段時回頭看看自己都覺得太難看,但是將這些作品放進某些詩群依然會有很多人叫好。

還有一些時候自己讀著自己的作品,總覺得與古代人寫的不是一個感覺。具體差在哪裡自己也說不清楚。

還有一些時候自己也是仿照古人的語氣格式,取像等等方面一一雕琢,但是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種效果。

第三步就是你的整體結構。我個人創作經常有殘句的經歷,但是這些句子斟酌來去,自己感覺用在哪個情景下都不太合適,所以就一直放在那裡。並不是每個句子都可以放在一首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如果說一首詩寫出軲轆體,他只是文字游戲,失了本真。起承轉合不可以隨便調換地方。如果持有懷疑態度的話,可以將唐代律詩任意一聯調換位置試試。

在創作之前將我們要表達的東西,有個順序,第一聯說什麼,第二聯說什麼,第三聯說什麼,尾聯如何收場。這種布局不僅僅在律詩上,適合大部分詩詞創作形式。直到今天我也不會去寫十六字令,也不會去填醉翁操。這兩個詞牌太難了,就是因為他在每個位置的所表述語境與語氣穿不起來。關於整篇布局多讀自然就能體會。

第四步不要拿起來一個詞彙就寫上。表達要需要委婉。打個比喻你看到了一處好風景,想進行創作,大概現在的創作過程就是,直接描寫景色·,然後就是我醉了,或者流連忘返之類。這東西實在沒法看。關於景物描寫個人建議不要把所有的景色都說上,撿此處最有特色景物寫上就好,參看一下王維的詩句,詞中描寫建議參看秦觀描寫手法。仔細吟詠妙處自見。

第五步,不要相信大眾的就是最好的,也不要相信通俗易懂才是好詩。關於這一點恐怕·會有很大一部分反對。個人認為這個就是一些寫不出好詩的一群人給自己的一塊遮羞布而已。打個比喻上幼兒園的就會十以內的加減法,上中學會做幾何三角類,大學會微積分之類。關於數學家的課題更加深奧。十以內加減法可以說很通俗,但是他是最好的嗎。如果他是最好的為什麼還要去·學更深的知識呢。

學詩詞也是一樣,通俗的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定義,人人會背的詩不代表就是通俗·,只能說他傳唱度比較廣泛。俗與雅本身就是兩個維度的東西。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詩詞大多數是語文課本,只能說明那些選入課本的站住了渠道而已。與其詩詞本身的高低沒有什麼關系。之所以被人認為那些詩詞通俗易懂,是因為在語言發展過程中保留原意的一部分詞彙而已,隨著網路興起很多詞彙也會被其他詞彙替代,一百年後可能我們今天認為易懂的詞彙那時候變得佶屈聱牙。

第六步煉字煉意,一個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下產生的意義是不一樣的,詩家有詩家語言。一個字在什麼情況下能夠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一個意境該如何更好地表述,可能不僅僅是眼前所見心中所想才是最好的。換個方式可能會更好。

2. 怎樣提高自己的作詩水平

從來詩文皆慢功,速成班是忽悠人的,認字或許可以速成,但創作的基本規律肯定是靈感(或曰創新能力、想像力)加功夫(包括讀書、模仿、生活積累等等),這幾乎等於沒什麼規律,可以總結的只是其中讀書、模仿這一部分。大學的文學院也只能教這部分內容。我看曹雪芹在《紅樓夢》48回里借黛玉教香菱學詩的故事中所講的詩論,就是所謂基本規律。因此從被歷來的行家推崇。紅學家們說:雪芹先生不僅是偉大的小說家,也是高明的詩詞教師。真想提高寫詩的水平和技巧,就去讀讀這個故事,既看了故事,又習得了學詩的步驟和寫詩改詩的法子,豈不一舉兩得?基本內容有三項。
其一,讀詩。讀就讀好詩。何謂好詩?王維的五律清幽空靈、明澈高潔;杜甫的七律雄渾深沉、博大深邃;李白的七絕豪放浪漫、曠達宏遠……這三位簡直就是我中華詩文中美不勝收的唐詩中最美最典型的幾個代表,而他們這些詩作的基礎或直接淵源則是魏晉南北朝的陶淵明、應瑒、謝靈運、阮籍、耿信、鮑照等人的詩,那是五言詩成熟、七言詩形成的時期,一種詩的形式在發展的上升時期的勃勃生機和活躍向上的氣韻風貌(當然還有那些形式化的用典、格律、對偶等等規則)集中於這幾位詩人的詩作中,為唐詩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厚實的文化基礎。林黛玉教香菱學詩時先讀這些詩,就等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逼中國詩詞寶庫的最精華部分。這才是真正的「捷徑」。
其二,有了感悟就練習去作,不可偷懶。不必害怕失敗,不好就改,不能怕煩。這的確需要些靈氣和悟性。當然還有生活的激情和經驗的累積。也許前者更重要些。
其三,不拘成規。在大的基本原則之下(總不能弄成散文吧),奇思妙想不可扼殺,正如林黛玉對香菱所說: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的。」
只要照著上述步驟去做,相信自然會逐漸提高寫詩的水平和技巧。但別指望短時期實現,那是不可能的。

3.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燦爛的光芒,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那些優秀的古詩詞生命力極強,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據說,在唐朝,讀詩誦詩已是兒童的啟蒙教育,是兒童的必修課。可見,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它對開發少年兒童的想像力、審美能力等意義重大。因此,除了小學語文教材精選了一些篇目外,《語文課程標准》還為小學生選出了優秀的古詩詞80首,要求學生會背誦,不僅如此,而且還要求學生在積累、感悟、運用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欣賞和審美的情趣。然而,現在的小學生已經走進了網路時代,接觸到了許多新生事物,對古詩詞這類傳統文化有些陌生了,讓他們去背誦大量的古詩詞,去感悟,去想像,去運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學生甚至逃避古詩詞的學習。我認為要想讓學生真正地喜歡古詩詞,學會古詩詞,首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古詩詞學習興趣的培養,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學習、嘗試、鑽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去實踐。 一、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贊科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積極地鑽研教法,運用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1、從導入環節入手,激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導入,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的開端相當於成功一半,所以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導入的運用。 2、了解詩人的相關故事,給古詩的學習增添色彩。學生最愛聽老師講故事,可他們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興趣。在學習《贈汪倫》一詩時,我給學生講了詩人李白和汪倫的相識過程,故事幽默生動,巧設懸念,同學們聽得很入神,並不時地對汪倫的智慧大加贊嘆,為學習本詩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同學們學習起來情趣盎然。 3、發揮簡筆畫的作用,從視覺上吸引學生的興趣。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古詩詞的理解也大有益處。因此,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適當地配上圖畫,可以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感官,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旦功測嘉爻黃詫萎超聯。在學習張志和的《漁歌子》時,學生根據對詞的理解,在黑板上合作作畫,用不同的顏色分別畫出了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青笠、蓑衣......那是一幅絕美的山水畫,畫出了鮮明的色彩,悠遠的意境,體現了詞人悠閑自在的生活。 4、編排短劇,通過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古詩詞非常適合表演,詩中有著生動的故事情節。故事表演可以讓古詩詞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有趣,使學生的想像力得以充分的發揮。在學習《小兒垂釣》這首詩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表演。學生仔細揣摩詩意,把握人物特點,把詩中的小男孩那種天真、稚氣、活潑、可愛的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同時,也把這首詩牢牢地留在了記憶里。 5、進行古詩詞吟唱,化難為易,激發興趣。以往在教學古詩詞時,總是強化理解詩意,背誦詩句,抄詩默詩,學生對此索然不感興趣,因此,漸漸地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配上旋律,變成了歌曲,學生十分樂於接受。《早發白帝城》這首詩是七言絕句,我就在學生的音樂書中找到了一句七字的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非常好聽,根據這首歌的旋律,換上《早發白帝城》的詩句,學生張口就唱了出來,學得輕松愉快,既加深了記憶,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學習方法很快在同學當中流行起來。精彩有趣的學習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鼓勵,激發興趣 1、教師鼓勵學生平時多積累古詩詞,在理解、積累的過程中,學會運用。例如,學生能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說出一句古詩來,要對學生給予表揚,既是對他本人的肯定,又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在學生的日記、作文當中恰當地引用一句古詩詞,更應該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予表揚,使學生有一種自豪感,成就感。 2、教師以身作則,盡量地多運用古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學生面前我經常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激勵孩子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用「海內存知己,天涯如比鄰」來表達和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無邊光景一時新」來表達春遊時的感受;用「白日放歌須縱酒」來形容激動、愉快的心情,用「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意外的驚喜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受古詩詞在表達上的魅力,以此,產生強烈地學習慾望。 三、打破古詩詞學習的局限性,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1、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學習古詩詞不能只局限於課堂,還要向課外延伸。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這一欄目,精選了一些十分經典的古詩詞,教授的講解生動有趣,精彩紛呈,非常適合學生觀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學習的平台,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師還可以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與學生一同收集、積累古詩詞,一同學習感悟,開展家庭古詩詞大賽,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積累了很多古詩詞,要給他們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可以開展古詩記憶力比賽、古詩分類比賽、古詩吟唱比賽、古詩應用比賽等,這些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興趣盎然地去收集、整理、分工合作,可謂「不用揚鞭自奮蹄」,興趣十分高漲。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塊瑰寶,讓學生漫步徜徉在詩林詞海中,去感受那優美的詩句,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繼承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真正地熱愛古詩詞,走進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獨特魅力。

4. 如何提高學生古詩詞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陶行知先生說:「假如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因為麵包是身體的糧食,水仙花是靈魂的糧食。」詩歌就是真正的「靈魂的糧食」。 中華民族的血脈里奔流著詩的激情,從《詩經》到《楚辭》,從陶淵明到「建安七子」,從唐詩到宋詞直至元曲,這些千古流傳的名篇佳句,如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精彩紛呈,璀璨奪目。可是近年來語文這個最富情感的學科卻失去了「詩意」,古詩詞教學正在變得枯燥無趣,孩子們被困在狹隘的課堂教學的牢籠里。因此新課程迫切呼喚著語文「詩意」的回歸。
一、誦讀+想像,體驗詩詞生活
宋代詩人蘇軾曾提出「三分詩,七分讀」的見解,當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認為「詩是讀出來的」。因此古詩詞教學中就需要給學生們大量的朗讀時間,讓他們在讀中入情、讀中悟情,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感之與外,受之與內」。
例如李煜亡國後幽居在汴京的一座小樓,過著日夕以淚洗面的凄涼寂寞的日子,他的《相見歡》中描寫的是寂寞凄清之景,抒發的是極其沉痛的愁苦之情,誦讀時節奏就要緩慢,調子也要低沉,要讀出壓抑感、悲痛感。再如如曹操《觀滄海》,作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激起了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詩歌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昂揚奮發的精神,感情豪邁奔放,一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形象躍然紙上。
同時,要想讀懂古詩詞,讀出味道,古詩詞教學還必須積極調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再現詩詞中的情境,引導他們深刻體驗詩人的情懷,引起情感的共鳴。正如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想像力是發現、發明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詩詞,都是詩人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有感而發之作,那就需要學生喚起大腦中的形象思維,在心中再現一幅情景交融的畫面,去親身體驗一下詩詞中的生活,進入詩人的感情世界,與詩人同悲同喜。如辛棄疾的《西江月》這首詞使用的意象十分清新,又具體可感,再現的難度比較小。在體會「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好,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你就是辛棄疾:在清風吹拂的深夜,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蟬兒叫個不停,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山前竟然落下幾點雨。怎麼辦呢?行人著急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突然,他驚喜地發現茅店就在他的眼前。」當我們在這一情境中展開想像與聯想時,詩的意境便紛呈疊出,詩人在詩中寄予的情感也就顯現出來。
二、感悟+繼承,喚醒審美情趣
經典古詩詞歷經歲月淘洗,積淀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審美意識,蘊含著豐富的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因素,讓學生們在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這些經典,毫無疑問,會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成,都有著任何其他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有的學生很喜歡朗讀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我想,就是因為岳飛那豪情萬丈的愛國情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深深打動了孩子,每每聽到他們那麼盡情的朗讀,我的血是沸騰的!有的學生喜歡讀「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許他們在朗讀中深深的體會到了張養浩對勞動大眾所受苦難的深切同情,更讀出了對統治階級殘暴貪欲的痛恨,所以,他們的朗讀格外的動情,格外的有氣魄!這些都是因為詩人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社會緊密相連,才會吸引、陶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生動凝練的古詩詞,意境清新深遠,學生在含英咀華的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和熏陶,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他們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而且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也能進行心靈的洗滌和美化。
三、運用+創作,為寫作插上雙翼
學生通過對經典古詩詞反復地強化誦讀,可以養成良好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豐富積淀、增加人文底蘊,還可以為寫作積累用之不竭的語言素材,提高寫作能力。許多作家、詩人,他們在少年時代就積累了不少古詩詞,為以後的寫作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基礎。如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在《往事依依》中引用《千家詩》中的 「春城無處不飛花」、「綠樹陰濃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的詩句,就將我國春夏秋冬四季風光活生生地展現於讀者面前。但現階段學生的作文存在種種弊病,如內容貧乏、語言蒼白、缺少真情實感等,該如何使學生寫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實的火花?其實,古詩詞中蘊含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地挖掘和引導。
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都是詩人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用敏銳的眼睛去看,用聰慧的耳朵去聽,用細膩的內心去感受,才會千古傳誦。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豐富多彩,脫離孩子的生活情景、情感體驗的寫作教學是枯燥無味的。相反,作文源於生活,為學生提供想像的依據,又高於生活,在創作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應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帶領學生去感受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接觸生活,觸動內心那根敏感的神經,讓學生意識到「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情感終於情感」,從而走出無病呻吟的泥潭,使學生逐步掌握反映五彩繽紛的生活的本領。
綜上所述,古詩詞作為我國悠久燦爛文化中的一部分,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長。在教學活動中,當務之急除了讓學生能大量誦讀記憶外,更應該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情境美,有意識地繼承並讓它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覺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讓這些優秀的古風雅韻,成為他們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資源。

5. 怎樣提高對古詩文的興趣

語文學科 小學學段 內容摘要:古詩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古詩的語言清新,情趣盎然,是挖之不盡的美的寶藏。因此小學古詩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感美,充分感受古詩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要讓學生欣然地接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在古詩教學中就必須懂得從教師本身、教學手段和聯系生活實際等多方面來提高小學生對古詩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聽、說、想、唱、演的方式來領會古詩的最佳境界。 關鍵詞:古詩 詩歌美 古詩教學 情感 古詩是一種飽含情感和想像,富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吟誦而歷久不衰。為了使古詩這顆明珠繼續光彩奪目,小學語文課本從一年級起就要求學生學習古詩。而現在古詩的教學,教師只是把古詩翻譯成統一的現代文,然後強硬地讓學生照抄下來,背出來,這樣不僅失去了古詩的韻味,且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和年紀的增高,對古詩的興趣呈遞減趨勢。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喜愛古詩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師要具有詩意 首先,教師要用心去感受詩中豐富的情感。所有的好詩都是從強烈的情感中自然地溢出的,要想引導學生感受詩人在詩中表現的豐富的情感,讓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深入理解與欣賞做必要的鋪墊,教師就要必須擁有詩人在詩中表現的那種豐富的情感。例如《鄉村四月》這首詩,是描寫田園風光的,特別是最後一句才了蠶桑又插田,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與贊美。教師要想感受詩中豐富的情感,應該親身去體驗鄉村的生活,看看農忙時期,農民繁忙、緊張的勞動景象。

閱讀全文

與如何增加自己的詩詞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