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敦煌為什麼是長河文化

敦煌為什麼是長河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4 18:06:09

㈠ 為什麼提到敦煌就是世界的敦煌,有什麼緣由

鏈接: https://pan..com/s/1LXwU67fs74R_LR8PP_bFug

提取碼: 7ru7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出發啦! 敦煌

㈡ 千古敦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和底蘊呢

漢朝絲綢之路誕生時,敦煌就具備了很高的經濟和政治意義。它承載著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一路走到了現在,為中華文化保留了歷史和記憶。


一千年以來,從皇帝到唐代,敦煌不間斷的漢文化,在一千年,這個連接是中華文明最繁榮的時代,漢、唐時期,漢、唐時期文明的本質回族,漢、唐時期文明樹的根深入地球,而敦煌將會產生非常燦爛的敦煌文化,展現的是石窟藝術的絕妙傑作,文化和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石窟的神秘。

㈢ 敦煌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

敦煌起源:「敦煌」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中張騫給漢武帝的報告,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公元前111年,漢朝正式設敦煌郡。

古代人一般用漢語字面意義來解釋「敦煌」地名,如東漢應邵注《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進一步發揮道:「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

但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敦煌」的詞源不是漢語。一般認為《山海經》中記載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稱呼,而「敦薨」或敦煌是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漢語音譯,至於是哪個民族則眾說紛紜。總之,「敦煌」地名的詞源為漢朝以前的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之漢譯,這點應是沒有疑問的。

敦煌歷史:敦煌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這里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

夏、商、周時,敦煌屬古瓜州的范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區發現游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岩畫。

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著大月氏、烏孫人和塞種人。後大月氏強盛,兼並了原來的羌戎。戰國末期,大月氏人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占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魏晉時期的河西地區先後建立了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等封建政權。前涼張駿時期,曾改敦煌為沙州。隋朝的建立,改北周以來的鳴沙縣為敦煌縣,後來又將大批南朝貴族連同其部族遠徙至敦煌充邊。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兵平定河西,修築嘉峪關、明長城,重修肅州城。為加強西北邊疆防衛,又設置關西七衛。清康熙後期,清王朝漸次收復了嘉峪關外的廣大地區。



(3)敦煌為什麼是長河文化擴展閱讀

敦煌位置境域:

敦煌市地處甘肅省西北部,東西分別與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相接。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

介於東經92°13′—95°30′,北緯39°40′—41°40′之間,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千米,僅占總面積的4.5%。

㈣ 敦煌文化的形成

這個好像是與絲綢之路有關的
應該是從古樓蘭時期開始的吧
後來因為中唐佛教的興盛
敦煌被作為較早的佛教傳承開始興盛
文學作品就不太清楚了
但是總歸是有的
查查佛教的更遷志一類的東西吧

㈤ 敦煌上下五千年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盛大輝煌的寓意,濃縮了古絲綢之路及漢唐中國繁榮強盛的歷史,同時也昭示著它無比燦爛輝煌的未來。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今天,敦煌已經成為一塊充滿希望和商機的熱土。敦煌,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古道長城、烽燧驛站星羅棋布,藝術寶庫、兩關遺址享譽中外,雅丹地貌、名山神泉久負盛名,悠悠歷史、燦爛文化延續至今。敦煌,自漢武帝建郡以來,這里不僅是經營西域的前哨陣地,更是古代華戎交匯的大都會——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漢唐絲綢之路的興盛,使敦煌成為中國歷史上率先向西方開放的地區,東往西來的各國使節、商賈、學者、僧侶、藝術家等各色人群,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和希臘文化連接起來,東西方文明在這里交融匯聚,長期以來,敦煌形成了它開明開放、兼容並蓄的歷史文化傳統。歷史長河總是滾滾向前,所以敦煌文化發展思路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定位並發展敦煌歷史文化。
繼承敦煌歷史文化的精髓
敦煌的地位是從西漢漢武帝開始的。西漢在這里設了四個郡,所謂河西四郡。就是武威、張掖、酒泉,從東往西,最後是敦煌。設四個郡,這個地方就正式的歸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那麼,這個地方就成了漢朝北御匈奴西通西域的一個重要地方。漢朝在這個地方就修了長城,修了峰燧,派兵戍守,屯田、積谷、移民,使地方發展起來。那麼,這時候東西的商路也就打開了,所以敦煌是一個政治軍事重要城市,同時也成了一個重要的商業城市。敦煌的輝煌歷史就從這里開始。隨後,漢族就成了這個地方最為主要的居民,漢族的文化也就成了這個地方的一個主導文化。
敦煌歷經了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跡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觀。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
文書——五萬多件文書,這五萬多件文書裡面絕大部分是佛經,但是佛經以外也還有很多東西,有描寫社會生活的,還有當時官府的檔案文書、私人的信件、契約、帳冊、詩賦等,此外還有日歷、占卜、葯方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的這個文書都可以呈現在你面前,成為極豐富的研究材料。漢文文書以外還有古代吐蕃的藏文,還有於闐文、突厥文、回鶻文、梵文、粟特文。粟特是一個商業民族,在中亞到中國做買賣,他們文書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
塑像和壁畫,莫高窟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有大量的塑像和壁畫。這些塑像和壁畫里頭的人物早期是犍陀羅式的形象,印度式的、犍陀羅式的這種服飾是最突出的,希臘式的、西域式的風格非常突出的,逐漸轉化,就成了中國式的人物了。
傳統歷史文化,例如四月八浴佛節敦煌人民出遊,敦煌的過年習俗,敦煌民間節日飲食習俗,端午節習俗,婚殤嫁娶習俗,敦煌曲子戲、敦煌詩賦等,要搜集整理,傳承後人。
宣傳敦煌歷史文化
近些年來,敦煌加大漢唐古韻城市建設步伐,讓敦煌的建築文化發揚傳承下去已經不是一句空話。招商引資也為敦煌歷史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每個敦煌人都應該成為敦煌文化的宣傳者,這是歷史賦予每個敦煌人的責任。
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自漢武帝建郡算起,敦煌這塊熱土曾經孕育和造就了眾多的傑出歷史人物:英勇善戰的將帥——張奐,名垂青史的「草聖」——張芝,成就卓著的書法家——索靖,首次在敦煌建都的國王——李暠,收復河西榮歸大唐的將軍——張議潮,臨摹敦煌壁畫的大師——張大千,關心敦煌藝術寶庫的於右任,敦煌莫高窟的守護神——常書鴻……他們在歷史的舞台上各領風騷,建功立業,都曾為燦爛輝煌的敦煌歷史文化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力宣揚他們的事跡,形成濃厚的名人文化氛圍。對發展敦煌歷史文化舉足輕重。
發展創新敦煌歷史文化
創新是保存歷史文化最好的方法。敦煌,是一座豐厚凝重的歷史豐碑,矗立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發展的長河之中。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敦煌屢遭曲折與磨難,幾臨傾覆之厄運,然而卻一次再一次地衰而復興,蹶而復振,以博採眾長、輝煌燦爛的敦煌文化,頑強地證明著自己的存在,這是一種奇跡!翻開敦煌的歷史,每一頁都閃現著中華民族積極進取的精神之光。
回顧歷史,敦煌興於開放交流,衰於閉關鎖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勤勞智慧的敦煌人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打敦煌牌,走開放路,數十年來,開拓進取,求實創新,使今日敦煌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敦煌歷史文化名城發展創新可以概括為三句話,第一,保護文物古跡和歷史地段;第二,保護和延續古城的格局和風貌特色;第三,發展創新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在歷史文化名城中除有形的文物古跡之外,還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如傳統工藝、民間藝術、民俗精華、名人軼事、傳統產業等,它們和有形文物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著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淀,共同構成城市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此提出發展創新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將其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作為擴大對外交流,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㈥ 中華文化包容性說明敦煌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敦煌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是因為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和特殊表達形態。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

從開鑿的第一天起,莫高窟便以它那兼容並蓄的恢宏氣度,吸取和融合了當時歐亞大陸所有人類文明的精華。當我們面對那一尊尊塑像,那一方方壁畫,那一卷卷文書時,就會被莫高窟那博大精深的多元化藝術進力及其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打動,內心感到震撼和折服。

同時也會深刻地認識到,如果沒有古代河西地區繁榮的經濟文化,就沒有莫高窟;如果沒有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和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廣闊胸懷,也就不會有莫高窟。

敦煌文化遺產的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文化遺產立後,敦煌莫高窟劫後餘生的文物才得到了真正有效的保護和科學合理的利用。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敦煌文物保護事業步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世紀之交的2000年,是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敦煌學也將走過了百年歷程,全世界敦煌學學者和關心敦煌的人士都在關注著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燦爛的敦煌文化遺產,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敦煌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人類。敦煌文化代表著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敦煌文化必將在新世紀發揚光大。

㈦ 敦煌歷史文化背景

敦煌在歷史上,是佛教傳入漢朝的第一站,這也是記載中佛教第一次東傳,後在魏晉時期開始逐漸有西域的僧侶來到敦煌,在岩壁上開鑿洞窟,在洞窟內進行壁畫創作和泥塑佛雕,向當地人民宣揚佛教教義,吸引信徒。

敦煌歷史文化背景

敦煌在北魏時期進入鼎盛期,在當時信奉佛教的皇室支持下,莫高窟中有著比以往要多得多的工匠畫師進行創作,這些作品風格融匯中西方的藝術特點,給後世留下了諸多藝術珍品。

敦煌位於現今甘肅、青海、新疆三地的交匯處,整體為一個小盆地,南面是祁連山,西面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面是北塞山,東面是三危山。

㈧ 莫高窟有什麼歷史意義

莫高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其承載的敦煌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

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集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佛教文化於一身,歷史底蘊雄渾厚重,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藝術形象美輪美奐。

1.敦煌文化源遠流長。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2.敦煌文化是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晶。敦煌作為中國通向西域的重要門戶,古代中國文明同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思想、宗教、藝術、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廣闊胸襟,不斷吸收借鑒域外優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絲路精神。季羨林先生說過:「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

3.敦煌文化給我們以智慧和力量。敦煌文化和莫高窟歷史遺存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對我們走了今後的路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㈨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敦煌究竟有著怎樣的輝煌歷史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敦煌莫高窟有極重要的考古價值,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它數量龐大,以壁畫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了公元四世紀至14世紀千餘年的歷史圖景!

敦煌,敦大地者,煌興盛者!

美麗的敦煌見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興盛,是中華歷史上重要的文化寶庫!

閱讀全文

與敦煌為什麼是長河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