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抓好學校文化建設

怎麼抓好學校文化建設

發布時間:2022-07-25 00:59:31

㈠ 如何建制校園文化建設的構思與布局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體,以校園為主體,以高校領導、教職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群體文化。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校園文化一般是從學校精神文化的含義出發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式,以及學校傳統、學校精神、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和交流中形成的各種規章制度和行為准則。

文章圖片1
校園文化互動展示長廊是校園文化建設一部分,是為提升校園品位,打造精品校園,豐富學校文化的顯性內容,新法教育力加強校園書香文化建設,賦能校園文化的互動展示,採用多點觸碰、激光雷達、感測等技術共同實現,通過觸屏互動的方式,將校園文化、校園歷史、辦學特色、學校榮譽等信息炫麗的呈現出來。讓參觀團、嘉賓感受直觀、生動的文化輸出。還可展示教師教學成果、學生優秀作品,向全校師生傳遞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學校打造創意性的交互設計,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

㈡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師生學習、工作的空間,校園文化體現在學校內部則形成其獨特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共同的思想作風和行為准則,它是這一時空存在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從文化形態上看,校園文化表現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學校德育工作不能僅僅局限於簡單的政治說教,更應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育人內涵,努力做到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

育人離不開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風格各異、錯落有致的校園建築,鳥語花香的校園小景,寬敞明潔的校園道路,萬紫千紅的綠化景觀,明亮寬敞的教室、圖書館,這些都能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增進了他們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局限於綠化、美化校園,應有重點地搞好校園主要景點的建設,辦好宣傳櫥窗、閱報欄、標語牌等,讓校園的每一個景點都發揮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形成自律,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學生的行為操守更加規范。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二、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校風建設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於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三、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學校要開展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群眾性、廣泛性、參與性的特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各項活動。校園文化經常是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集體參與,需要有相互協作的精神。每個學生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以構建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了師生的心理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校園文化為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塑造學生形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空間。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以自身物質因素為基礎,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精神生活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環漸進,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起來,使之互相促進,真正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個體。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2、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要以全新的觀念、方法去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樹立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理念,使校園文化傳遞融為一體。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提供創新思維平台,引導學生把夢想變為現實,激發熱情,張揚個性,啟發創造,讓每一位學生經過多種實踐活動,展示特長,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學習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3、建立校園網路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

網路作為「第四媒體」進入校園,對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校園網路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特別是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網路文化並非一方凈土,如何進行引導和實施有效的監管,正成為學校德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要搶占網路思想文化陣地,弘揚主旋律,突出網路政治性、思想性、導向性、理論性、親和性、多樣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強研究,努力構建健康文明、藝術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園網路文化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既獲得信息素養和審美能力,又具有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和道德觀。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

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務上提倡「博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嚴謹規范的運行軌道中,充分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更加突出「軟」環境的培植,在學習創新、技能實踐、文體競技、團隊精神、思想導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營造出良好成長環境。

㈢ 學校文化建設應從哪幾個方面著手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

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三是營造氛圍。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

㈣ 如何抓好學校文化建設

(1)營造重視學習、關注細節、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 作為一所新學校,我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站穩腳跟,才能提升教育的智慧,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使團隊創造奇跡。因此,要始終把學習當作工作中的大事。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這句話精闢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我們經常提醒每一位教職員工心裡要裝著學生終身發展的大計,眼裡要看著影響學生成長的細節,把工作做細做實。我們要求教師員工用心工作,愛心育人,真心服務,為學校持續發展精心策劃,為學生發展精細導航;要求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工作要到位、盡職;要求從小事做起,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學校文化是全校師生的價值導向。我們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統一的科學發展觀,提出了科學與人文比翼,創新與傳承和鳴的辦學理念,科學精神以創新為靈魂,人文精神以傳承為基礎。科學與人文,是鳳高凌風起舞的兩翼,創新與傳承是鳳高奏響和諧之音的雙弦。我們提出了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以智慧和勤奮為前提,艱苦奮斗,負重拼搏,追求高遠,無怨無悔。我們提出了崇德博學 精進 和諧的校訓,德是根本,學是源泉,進是姿態,和是境界,這是我們時時恪守的行為准則,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 (2)引導師生制定自我發展規劃,實現自主發展 自主發展是現代教育的主流教育思想。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是自主建構、內化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特徵要求教師具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和動力,自覺承擔專業發展的主要責任,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並不斷向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 為提升教師的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學校要求教師制訂個人三年發展規劃,包括對自己優勢劣勢的分析、努力的目標、實現目標的措施及需要學校提供的幫助等。學校組織專家幫助教師完善個人發展規劃,強化教師的理想信念和個體發展願望,教師按照自己的規劃循序漸進,不斷努力。 學校文化是對師生員工的思想引領和精神熏陶,它引導大家將自己的價值追求有機地融入學校的質量提升和持續發展中。因此,學校文化建設等於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裝上了發動機,開啟了內驅力。

㈤ 怎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工作總結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
育人離不開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風格各異、錯落有致的校園建
築,鳥語花香的校園小景,寬敞明潔的校園道路,萬紫千紅的綠化景觀,明亮寬敞的教室、
圖書館,這些都能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增進了
他們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的校
園文化建設,不僅僅局限於綠化、美化校園,應有重點地搞好校園主要景點的建設,辦好宣
傳櫥窗、閱報欄、標語牌等,讓校園的每一個景點都發揮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形成自律,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學生的行為操守更加規范。
二、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校風建設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
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
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
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於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
三、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學校要開展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群眾性、廣泛性、
參與性的特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各項活動。校園文化經常是以學校或班級為單
位開展活動,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集體參與,需要有相互協作的精神。每個學生要處理好個
人與集體的關系,以構建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了師生的
心理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校園文化為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
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
化、個性化的特點,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塑造學生形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空間。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以自身物質因素為基礎,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較
為穩定的精神生活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環

漸進,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起來,使之互相促進,真正發揮校
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
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
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
個體。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
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2、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要以全新的觀念、方法去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樹立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理念,使校園
文化傳遞融為一體。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提供創新思維平台,引導學生把夢想變為現實,激發熱情,張揚個性,啟發創造,讓每一位學生經過多種實踐活動,展示
特長,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學習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3、建立校園網路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
網路作為「第四媒體」進入校園,對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校園網路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網路
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特別是對學生的
認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網路文化並非一方凈土,如何進行引導和實施有效的監管,正
成為學校德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要搶占網路思想文化陣地,弘揚主旋律,突出網路政治
性、思想性、導向性、理論性、親和性、多樣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強研究,努力構建健康
文明、藝術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園網路文化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既獲得信息素養
和審美能力,又具有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和道德觀。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
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務上提倡「博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嚴謹規范的運行軌道中,充分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更加出「軟」環境的培植,在學習創新、技能實踐、文體競技、團隊精神、思想導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營造出良好成長環
境。

㈥ 如何提高內涵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加強思想文化建設、校風建設和社團文化建設。
(二)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三)建立校園網路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

㈦ 如何搞好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幾乎所有學校都在進行著學校文化重建。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學校文化建設的低效或無效。 誤區一: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士來設計 有些學校領導迫切希望建設自己的學校文化,但苦於自己和學校教職工對學校文化建設不了解,往往聘請專業人士來幫忙,這本是一件好事,也反映出學校領導具備一定的資源開發意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學校往往過分強調了專業人士的主體作用。專業人士雖然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但卻對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太了解,他們可能會提出一句或幾句精煉的話語作為學校文化的精髓,但這些話語是否生根於學校現有的文化基礎及能否真正起到導向作用,就值得研究了。 其實,學校文化不是專業人士簡單設計出來的,而是在深刻剖析學校現有文化的基礎上,在分析教育發展趨勢與社會文化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生成的。任何主觀設計,哪怕是很前瞻的設計,都會因為缺乏支持的土壤而夭折,甚至僅僅成為牆面上美麗的擺設。 是不是說學校文化建設就只是學校內部的事,不能讓外部專業人士介入呢?顯然不是這樣。在當今社會,學校領導必須具備資源開發意識與能力,尤其是人力資源開發的能力,藉助「外腦」辦學將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器。那麼,學校如何藉助外腦進行學校文化建設?首先,要掌握專業人士資源,從中挑選既具備較高專業素養,又願意深入學校內部,與學校平等合作的專業人士,作為合作研究學校文化建設的對象。其次,學校要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家長的智慧,與專家一起就學校現有文化進行調研,就學校文化建設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專家只是起提煉、引領作用,從而使學校文化建設過程成為廣大教職工、學生、家長達成價值共識的過程,使大家深深感受到學校文化建設是每個人的事,這樣在以後的實施過程中才會有建設的主體基礎與動力。 誤區二:學校文化由學校領導來拍板 這種現象與第一種現象異曲同工,只是把專業人員換成學校領導而已。一些領導個人能力較強的學校容易出現該現象。在現實中,這種現象的出現極易造成學校領導所倡導的文化與學校師生所奉行的文化不一致,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無論是由專業人士設計,還是由學校領導來構建,都是對學校文化建設中兩個重要問題即「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與「學校文化產生的過程」認識模糊的表現。出現這兩種現象的學校都認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專業人士或學校領導,而不是學校全體師生;學校文化產生的方式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在知識分子集中的學校,學校領導更需要充分尊重全體師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把全體師生看成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智慧,自下而上生成學校文化。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文化建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誤區三:學校文化建設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 目前,在通過積極途徑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的問題上,有些學校強調通過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進行文化建設,出現學校文化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三:一是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員設計,或者是學校領導自己建構,廣大師生沒有參與其中,這樣的學校文化是外在於師生的文化,許多教師可能根本不理解這些文化,在課堂上也就自然無法去體現這種文化;二是迫於應試教育的壓力。由於考試評價體制並沒有徹底改變,很多學校課堂教學「扎扎實實搞應試」,落實學校文化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只好通過課堂以外的各種活動來體現;三是有些學校認為學校文化就是學校特色,而許多學校的特色就是藝術、體育,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實施或展現,因此認為學校文化建設就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其實,學校文化具有彌漫性、整體性,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而不是學校的某一課程或某一藝術特色,課堂應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學校文化建設之初,可以先從外圍的活動開始,但要使學校文化成為全體師生自覺的行動指南,就必須倡導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校文化的要求,這是學校文化建設深入發展所必需的。因為,師生在學校中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課堂,課堂是最能體現學校現實文化的場所,如果課堂的文化與學校所倡導構建的文化相去甚遠,或者背道而馳,就極易導致學校文化建設流於形式,師生出現雙重人格。 誤區四: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環境形象 實踐中,還有一些學校的文化建設集中於校服、牆面、標識等環境形象設計,這說明校長已經明確認識到環境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個學校的文化建設僅僅局限於學校環境形象設計,而缺乏文化底蘊支撐,那麼哪怕是再精美的設計,也會給人留下膚淺的感覺。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校對核心價值觀難以把握。當前,社會處於轉型期,各種思潮風起雲涌,校長很難准確把握學校教育價值的方向與內容,而環境形象設計就容易得多。二是有些校長把文化的載體當成文化本身。學校物質、制度建設等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學校通過這些載體向外界傳遞其文化氣息。文化載體可以反映出學校文化,但文化載體並不等同於文化,正如學校制度並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並不是學校物質文化。只有學校制度背後所隱含的價值導向、管理理念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背後所蘊含、折射出的精神與思想才是學校物質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構建學校價值觀,它是學校文化之魂。我們應以學校價值觀為核心來構建學校精神文化,以學校精神文化指導學校制度文化與學校物質文化建設,這樣學校文化建設才是一個整體,才能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的雜亂現象。

㈧ 如何規范校園文化建設

摘要 1.

㈨ 如何提高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

針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

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

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路。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路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路的建設必須立足於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並可能形成熱衷於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校徽,製作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

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並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

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

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

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

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

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

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

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主體,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多種技能,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還可以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為以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使學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穩定漸進的,要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閱讀全文

與怎麼抓好學校文化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