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寧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寧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5 02:38:11

A. 南頭古城的文明由來和古跡現況的資料

南頭古城即東莞守御千戶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在漢武帝時就成為全國二十八處鹽官之一的番禺鹽官駐地,史稱「東官」。現古城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城垣范圍東西長為680米,南北寬為500米。城內道路六縱三橫共有9條,俗稱「南頭九街」,現仍保存部分市井門樓。城內尚保存紀念文天祥的信國公文氏祠、東莞會館、報德祠等歷史建築及39處明清時期具有嶺南及南洋建築風格的民居。歷史地位:南頭古城是深圳1670年城市歷史的見證。1983年至1985年,南頭古城內的6處建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南頭古城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南頭古城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現狀:南頭古城南城門和南門廣場維修建設方案日前已被批准,南頭古城博物館也被批准建設。這三大工程的啟動,將再現南頭古城的千年風韻。其中,南頭古城南城門維修約需花費90餘萬元;南頭古城南門廣場佔地3萬多平方米,可用於建設的資金8000餘萬元之多;南頭古城博物館的設計製造費達150萬元,將通過文字、圖表、圖片和實物展示深圳城市史。 南頭古城是深圳1670年歷史的的見證。

B. 為什麼寧夏的北部和南部文化認同感低

歷史原因,寧南西海固地區在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才正式歸入寧夏,歷史上的「寧夏」不包括今寧南地區。也就是說在老一輩人們的潛意識當中就不認為寧南和寧北屬於一個整體,所以寧南寧北互相覺得對方是外人。

文化原因,寧北地區大多數是明朝以來各時期的移民,而寧南地區基本上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雖然百年間也有很多交流與融合,但根上的文化習俗是有差別的,這也在降低雙方的認同感。

經濟原因,寧北川區被譽為塞上江南,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談,經濟水平遠遠高於南部山區。巨大的經濟差異導致川區人對山區產生了一定歧視。雖然隨著近二三十年的發展這種情況逐漸改善但有些東西已經深入骨髓,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從根本上改變的。


寧夏平原北部太陽能比南部多原因:

天氣因素影響。寧夏北部降水少,雲量少,南部降水多,雲量多。

寧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異明顯,北部銀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鹽池同心一帶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區400毫米以上,六盤山區可達647.3毫米。




C. 請問四川的古,近代史有哪些

建議樓主看:http://ke..com/view/7627.html?wtp=tt

D. 寧南縣景點

金鍾山景區、凱地里拉溫泉康養度假區、凱地里拉溫泉旅遊區、熱水潭、老觀音寺等。
1、金鍾山景區:位於寧南縣城東部,佔地14.46平方千米,景區內山勢峻雄,雲霧繚繞,樹林陰翳,風景優美。景區前身為1965年始建的烈士陵園,其後逐年擴建,1976年在陵園下方建九九廣場,2010以來,配套建設了寧遠塔和科技、美術、歷史文化、中國金沙彩四個人文場館,擴建九九廣場成了休閑運動廣場。景區內亭台樓榭、廊橋館閣齊備,集人文底蘊、休閑養生、運動健身為一體,融自然風光、康養保健、群體娛樂在一山。
2、凱地里拉溫泉康養度假區:位於寧南縣披砂鎮園寶山西側,總佔地面積2000畝,距縣城約2千米。整個凱地里拉溫泉康養度假區共分為四期建設,已建好的生態停車場、絲韻金街、遊客接待中心、七彩溫泉池、自駕游營地等屬於一期項目。
3、凱地里拉溫泉旅遊區: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縣城南郊的元寶山麓腳這里環境清幽、各種設施齊備是集溫泉康養、桑蠶農耕蠶絲工業加工過程展示於一體的觀光、度假型旅遊景區。凱地里拉溫泉坐落於青山環抱之間是國內屈指可數的自溢熱泉水流量大、溫度在70°C左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氟含量達到中國醫療熱礦水水質命名標准堪稱「氟泉」極品。
4、熱水潭:滬沽湖西北面數公里處,有一露天溫泉,俗稱熱水潭,又名「瓦汝爾苦(溫泉)。泉水由山腳岩縫間流出,泉水流量大,四季清澈。水溫適宜。洞口有池,能容百人洗浴。農閑時節,周圍四方的摩梭、普米等男女老少。常騎著馬,著盛裝帶著雞、蛋、肉、蘇里瑪酒等豐盛的食物,到此野餐露宿洗浴溫泉。摩梭人洗溫泉浴方法特別。浴前先美餐一頓,然後持酒一壺,邊浴邊飲,直泡上數小時或整日整夜。使皮膚由平變皺。再由皺變平才上岸稍息。
5、老觀音寺:位於距寧南縣城七公里處的翠峰山莊,省道西巧線旁。因寺內存放著的一塊天然形成,酷似觀音像的」靈石「而得名。老觀音寺並不老,它始建於1993年,但卻在寧南、普格乃至雲南省巧家縣等周邊縣份享有盛譽。

E. 2009年我國有什麼文化大事(初三的作業!!!)

《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徵求意見
一張收有8300個漢字的《通用規范漢字表》,歷經8年的修補和完善,終於亮相台前接受民眾的檢驗。省語委辦表示,會後將會對這些有益的建議進行認真整理和總結,及時向國家語委上報。
本網8月25日訊(記者金姝)一張收有8300個漢字的《通用規范漢字表》,歷經8年的修補和完善,終於亮相台前接受民眾的檢驗。日前,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起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徵求意見活動,為我省各界人士積極響應,大家紛紛建言獻策,就字表的科學性、可行性,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在今天由省教育廳、省語委共同舉辦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徵求意見座談會上,近20位語言文字界專家、學者與民政、公安、信息化等部門代表,圍繞字表制定的實效和可行度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充分肯定字表制定發布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省語委辦表示,會後將會對這些有益的建議進行認真整理和總結,及時向國家語委上報。

四川涼山《彝族輓歌》將申報國家級「非遺」
中新網成都8月27日電(邱天) 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文化、廣電部門近日組織拍攝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片--《彝族輓歌》,如果申報成功將填補該縣沒有國家級非遺的歷史。

「彝族輓歌」是指逝者親屬以吟、唱的方式哭訴失去親人的悲痛之歌,彝語稱「俄」,意為「哭嫁歌」。在寧南縣廣大彝族聚居區,只要有彝族老人去世,「彝族輓歌」就將上演。

2006年,寧南縣成功申報「彝族輓歌」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涼山火把節期間,寧南縣文體局及廣播電視局的工作人員深入到稻穀鄉筍子村完成了申報片的前期拍攝,目前正在積極進行後期製作,預計9月前可將全部申報材料上報國家文化部門接受專家認定。(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朗彈唱
「茶花開了會有凋謝的時候,歡樂的人兒沒有老的時候;樹長得再高也有枯萎的時候,歡樂的日子沒有完的時候。把所有想的這些變成一杯水一杯酒,大家一起喝一起分享快樂……」年約而立的布朗族喃瑪儂儂(布朗語:漂亮的婦女)玉兒和玉甩繞著炭焰旺燃的火塘邊舞邊唱,張弛有度的雙臂上鐲環爍目,緊身的無領短上衣和紅、綠相間的橫紋筒裙將其勻稱的身材包裹得愈顯修長,舞姿愈顯婀娜柔美。

「布朗彈唱是我們布朗族特有的演唱方式,曲調歡快明朗,悅耳動聽。玉兒她們現在表演的是布朗彈唱中的《布朗祝酒歌》。」玉兒所在的打洛鎮曼夕陽村村長岩伍桿一邊用小三弦琴為玉兒倆伴奏,一邊介紹:曼夕陽村歷屬雲南勐海縣,緊鄰緬甸。村民的語言、信仰、生活習俗,包括膚色、著裝等都與緬甸、泰國相近。全村491戶2078人中,有6人被州里評為民間藝人。玉兒、玉甩和他本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玉兒還曾參加州里組織的文藝團體,到北京,甚至是馬來西亞演出過布朗彈唱呢。」作為一村之長,岩伍桿為村子裡能有像玉兒這樣能歌善舞的民間藝人感到自豪。

布朗族的火塘是一個四方形的土框,上面架有鐵三腳架,用於支鍋燒飯做菜。火塘既是做飯菜的,也是迎接客人、取暖的地方,是一家人活動的中心。由於西雙版納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來此采訪的幾天中,天空總是掛著雨絲。玉兒等人演唱的時候,正是大雨滂沱。雖正處盛夏,屋外的陰雨卻讓人頓生寒意;然而,玉兒們的歌聲加上屋內燒得正旺的火塘讓人倍感溫暖。

伴隨著動聽的小三弦琴聲,玉兒和玉甩兩雙手高擎著四支燃燒著的小蠟燭又相繼跳起了表示喜慶祝賀的蠟條舞。

「布朗人非常喜愛歌舞,每逢結婚、遷新居、過年過節或勞動之餘,年輕人都愛載歌載舞,興味盎然。」鄉黨委副書記余智鑫對布朗彈唱介紹得很詳細:布朗山一帶的歌曲分為說、宰、生、綴四調,巴達一帶的歌曲分為說、宰、生、綴、同曼等五調。各類曲調不變,唱時可隨時變換歌詞的內容,能在不同場合表達不同的感情。「而且,布朗人常是歌和舞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跳舞時,伴以象腳鼓、鈸、小三弦等樂器,有圓圈舞、採茶舞、猴舞、癩蛤蟆舞、蠟條舞等。在墨江的布朗人逢年過節或婚娶佳期還都要舉行『跳歌』——又跳舞又唱歌。因步法不同,『跳歌』又有『二則歌』和『三則歌』的區別。跳舞時有樂器伴奏,由一人或數人彈著優美動人的小三弦曲調,舞蹈者隨著音樂的旋律邊舞邊歌,往往通宵不散,難解難分。」

史料顯示,在布朗彈唱中,情歌尤其純情天真,這與布朗族婚姻制度比較自由有關:青年男女在婚前完全是自由戀愛,自由擇偶。每當夜幕徐降,青年們三五成群相約去姑娘家戲謔談愛,或對唱情歌。這類情歌比喻生動,情感真摯。下面即是一首男對女追求時的情歌:「你像『章灌』花一樣漂亮,你像『挪邦花』一樣芬芳。你像萬綠叢中的紅花樹,我深深地把你眷戀。願永遠和你依偎在一起,一刻也不分離。」

布朗族歷史悠久、文化獨特,除了布朗彈唱外,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布朗族的男子還喜練武術,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武術場上也照樣可以飛舞騰躍。主要的武術有『景歪』(長刀舞)、『景納』(木棍舞)、『景弟』(拳術舞)等等。」余智鑫說,這些武術往往又與舞蹈糅合為一體,剛健有力,動作迅速,充分體現出布朗人的勇敢。

2008年,「布朗彈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屆中國東北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組圖)
東北新聞網訊 (記者 錢文勝) 8月28日上午,第三屆中國東北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遼寧工業展覽館開幕。展會以「文化、融合、創新、發展」為主題,著力展現東北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特色,打造覆蓋東北、服務全國、聯通海外的展示交易平台。

本屆展會產品交易涵蓋電視劇(節目)、版權交易、文教用品、IT動漫、工藝美術、書畫古玩、出版物等10大門類文化產品以及服務項目5萬多種。

2009年

1月2日 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江蘇省人民政府有關請示,同意將江蘇省南通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通憑借獨特的「中國近代第一城」資源,填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項空白。至此自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公布後,國務院又陸續增添了12座歷史文化名城,分別是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濮陽、安慶、泰安、海口、金華、績溪、吐魯番、特克斯、無錫、南通。

1月10日至2月10日 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和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展,這是中國美術館建館46年來首次舉辦的工藝美術作品大展。

2月9日 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隆重開幕,活動持續至2月23日結束。整個系列活動由五個部分構成:(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2)中國傳統技藝產品銷售訂貨會;(3)中國傳統烹飪和副食加工技藝展演;(4)元宵節民俗踩街活動;(5)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保護論壇。

2月17日 由寶馬中國和華晨寶馬攜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舉辦的「京杭逸韻——2008『BMW中國文化之旅』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在2月17日至3月8日期間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通過綜合呈現中國京杭大運河沿線豐富的文化遺產精華,增強全社會對文化遺產的關注以及廣泛參與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

2月 圓明園獸首事件。法國佳士得拍賣行25日在巴黎「伊夫·聖羅蘭與皮埃爾·貝傑珍藏」專場拍賣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銅像,兩個獸首分別以一千四百萬歐元的價格被一電話買家買走。3月2日,最後竟拍者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收藏顧問蔡銘超稱:「我不會付款。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站出來,我只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3月 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發現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立體雕刻鳥化石。距今約1.2—1.5萬年、用鹿角雕刻的。「許昌人」是由出土於河南許昌靈井遺址古人類化石而命名的,它的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古人類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此次發現的鹿角立體雕刻鳥化石可以平穩站立且能讓它轉動,說明當時人類已熟練掌握了重心平衡的原理。

3月 新中國成立以來龍門石窟第一次大規模窟前遺址考古發掘——東山擂鼓台建築遺址考古發掘日前取得重大收獲,出土文物1700餘件。

3月19日 我國首家回族醫學「湯瓶八診」培訓學院在寧夏醫科大學揭牌,這是目前我國民族醫葯學領域唯一一所傳統的正規理療培訓機構。

3月24日 位於陝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宣布,發現於秦兵馬俑一號坑、通長為兩百八十七厘米的一件戟遺跡已修復成功,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一件戟遺跡。

3月31日 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江蘇無錫闔閭城遺址、安徽蚌埠雙墩一號春秋墓等發現從入圍的25個項目中被評中。「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9屆。自今年起,十大發現評選活動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考古學會協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

4月2日 甘肅發現距今約四千年大型西羌古國文化遺址。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文物普查組發現一處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大型齊家文化遺址。發現完整的齊家文化白灰面房址,在甘肅尚屬首次。齊家文化也稱西羌古國文化,是科學家在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考察時提出的新石器時代末期的文化命名。

4月10日、11日 為期兩天的2009年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在無錫舉行。來自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界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文化線路」遺產這一國際新型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絲綢之路、大運河、茶馬古道這三條「文化線路」遺產的保護成為本屆論壇的核心內容。福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五省的泉州、廣州、寧波、揚州、蓬萊五城市初步被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計劃。論壇還討論通過了《關於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無錫倡議》,開啟了我國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新階段。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從2006年起常設無錫,今年已是第四屆。無錫論壇每年確定一個國際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前三屆論壇分別通過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無錫建議》、《中國鄉土建築保護——無錫倡議》、《關於保護20世紀遺產無錫建議》。

4月17日 三峽文物「國寶」石寶寨保護工程完工開放。據統計,三峽庫區需要保護的文物點共1087處,其中有700多項地下文物,300多處題刻、古橋梁、古民居、古建築等地面文物,這些文物古跡有1/3要搬遷到185米水位線以上進行保護,1/3留取資料,1/3進行原地保護。這些文物古跡構建了舊、新石器時代長江文化序列,揭示了巴文化的起源、分布以及巴楚、巴蜀之間的關系,勾勒出三峽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軌跡。

4月24日 文化部辦公廳公示了706名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4月25日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清華簡」研究獲重大發現。經過幾個月的整理研究工作,最終確定於去年7月由校友捐贈的清華簡共為2388枚(包括少數殘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305正負30年,即相當於戰國中期偏晚。在這批清華簡中發現多篇前所未見的《尚書》佚篇,還新發現了周武王時的樂詩,彌補了學術史上的空白。

5月8日 38件珍貴文物移交中國文字博物館儀式在河南省安陽市博物館北廣場舉行。這是繼國家文物局將徵集到的首批8件珍貴青銅器移交中國文字博物館後,該館收到的第二批珍貴文物。2006年12月2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隆重奠基,2007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開工,中國文字博物館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目前陳列布展、文物徵集工作正在進行中。根據總體進度要求,中國文字博物館計劃2009年年底正式開館。

5月11日 位於四川大邑縣安仁鎮的「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館下午2點28分正式開館。這是汶川大地震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地震博物館。

5月12日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由馮驥才領導的「緊急保護羌族文化遺產項目」出版了《羌族口頭遺產集成》和《瀕危羌文化》。

5月14日 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推薦名單在中國古籍保護網公示,4485部古籍榜上有名,多種在《中國善本總目》未曾出現過的古籍浮出水面。同時公示的還有第二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推薦名單,62家申報單位榜上有名,較首批多出9家。其中,拉卜楞寺是特別破格推薦入選的。公示期為7天。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與旅遊」。被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鶴梁水文題刻保護工程——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建成開放,這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深水中原址保護古文物的水下博物館。白鶴梁水文題刻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題刻,其文物價值遠遠超過尼羅河中類似的文物。三峽工程全部完工之後,三峽庫區將蓄水到達175米高程,白鶴梁將永遠淹沒在水面30米以下。

6月1日 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主題是「多彩民族文化,人類精神家園」。設置了開幕式暨「天府大巡遊」、非遺公園博覽會、國際論壇、閉幕式暨頒獎晚會以及三百餘項配套節會活動。國際論壇以「災難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並達成了《成都共識》。另外還設有崇州、郫縣、都江堰、金沙遺址博物館、文殊坊文化保護片區五個分會場。

6月13日 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活動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

F. 四川有哪些名勝古跡

成都武侯祠

位於成都市西南,佔地近六十畝,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殿五重建築。劉備殿正中是3米高的劉備塑像,寬面大耳,體態端莊:兩側偏殿,分別為關羽,張飛;劉備殿的左右廊,即聞名遐耳的「文臣武將廊」,塑有28位蜀漢文臣武將的像。武侯祠以其宏大的氣勢、豐富的內涵,強烈地吸引著中外遊客。

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豐都鬼城、重慶陪都遺跡、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峨眉山、蜀南竹海、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溝、劍門蜀道、三星堆遺址和眾多的三國遺跡、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大熊貓基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宅舊址,詩人當年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七,成都人都要成群結伴,來游草堂。柳條弄色,梅花滿枝,錦里春光,引起成都人民對詩人的深沉懷念。

恐龍之鄉

自貢是四川著名的恐龍之鄉,已發現了70多處恐龍化石埋藏點。恐龍化石品種豐富,有晰腳類的峨眉龍、獸腳類的甘氏四川龍、鳥腳類的鴻鶴鹽都龍等,埋藏之集中,保存之完好,為世界恐龍發掘史所罕見。

三星堆

位於廣漢市城西,距成都40公里,是面積達12平方公里的大型古蜀國文化遺址,出土了各種珍貴文物近千件。其中,有絞縷精細的金杖,有身高181厘米,加上座其達260厘米的青銅人像,這是世界上出土青銅雕像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尊。還有雙目突出、造型奇異的青銅面具。這在我國的出土文物中也是罕見。

樂山大佛

是世界上第一大佛,始建於唐代,座落於青衣江邊。大佛通高71米,雙手撫膝,端然肅坐於滔滔的青衣江岸,儀態安祥、身姿奇偉。站在樂山市內臨江遠眺,只見「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都江堰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秦昭王後期,蜀郡守李冰與其子為了變水害為水利,利用城西的地形特點和資源條件,在岷江上修築分水堤,把岷江分為內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並在玉壘山鑿開一道約20米寬的缺口--「寶瓶口」,作為控制流入成都平原的總進水口,並在分水堤下段建 「飛沙堰」,自動排沙瀉洪於外江。這三項工程互相配合,構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自動排灌系統。

王建墓

即永陵,位於成都市西門外三洞橋。王建(847~917),河南舞陽縣人,雖目不識丁,但作戰勇猛,被唐昭宗封為蜀王。公元907 年唐亡,王建稱帝,史稱前蜀,死後葬於三洞橋。1943年該墓被人們發掘確認。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建墓曾被盜,但僅存的無法盜走的陵墓建築和精湛的石刻藝術,仍可算得上是陵宮藝術之花。墓封土高15米,直徑80米,周長225 米。氣勢勝過劉備的「惠陵」。墓內有14道雙重石券砌成,分前、中、後三室,全長23.6 米。中室放置王建棺槨,棺床東、南、西三面刻有圖案,圖案中的十二力士雕像,他們抬扶著棺座,造型奇特,無一雷同。棺座東、南、西三面的24個舞伎浮雕以不同姿態,翩翩起舞,是少見的唐代藝術珍品。在棺床東西雕刻著由10種打擊樂器組成的鼓樂隊;在西面雕刻著由10種吹奏樂器組成的管樂隊;南面雕刻的是兩個樂隊領隊人,彈弄著琵琶和柏板。整個石刻樂隊,場面壯觀,是研究唐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後室放置御床,正面有雙龍戲珠浮雕,左右是獅獸浮雕。床上則是王建的坐像,神態肅穆。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裝飾華麗精美。

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被人們稱為「詩聖「。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里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里寫的。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北宋以來,就是人在詩人故居處建園立祠,供人瞻仰。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現在的草堂,實際上是後人為紀念杜甫而建的一所優美園林。

「大廨」里陳放著國畫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紹。「詩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間懸掛著歷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紀念詩人的對聯;兩側陳列室展出近代書畫家的「杜甫詩意畫」和書法。「工部祠」內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兩通「少陵草堂圖」碑刻;後人把在四川當過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和陸游,也塑像配祀祠內。「工部祠」左邊的「草堂書屋」和右邊的「恰愛航軒」,陳列著宋代以來各個時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種外文譯本。

杜甫草堂內溪流環繞,竹木蔥蘢,台池閣掩映在花木叢中,是一處頗有特色的祠宇園林。

懸棺

懸棺位於四川西部珙縣境內,為「川南四絕」之一,其中珙縣麻糖壩因其懸棺的類型齊全、數量較多、保存較好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懸棺是古代特別是中國西南地區古代生活的人採用的最多的一種祭祀方式,其方法是將去逝之人的棺材安置於人跡難至的懸崖峭壁之上,或者停放於天然洞穴之中,或者人工打樁將棺材架於其上,高距地面一般為幾十米至上百米,其景觀非常令人驚訝,而且古人採用這種喪葬方式的目的和手段,至今仍是一個千古之迷。

G. 寧晉縣的歷史

遠古時期,寧晉境域稱楊地,又稱楊紆。唐堯時,屬九州中的冀州。舜時,分天下為十二州,冀州分為幽、並二州,楊地屬並州。夏商二代,幽州、並州合並,楊地屬冀州。周代屬邢國。春秋末期歸晉國。戰國屬趙國。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國,置巨鹿郡,楊氏邑屬巨鹿郡。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楊氏縣(治所楊氏城邑位於今城關)、廮陶縣(治所位於楊氏城南14.5公里處),於楊氏縣東北部封置禾成侯國,均屬巨鹿郡。

文帝九年(前171年),廢禾成侯國;神爵四年(前58年),置歷鄉侯國(故城在今縣城東12.5公里處歷城),屬巨鹿郡;西漢末期,廢歷鄉侯國。新莽始建國二年(公元9年),楊氏縣改稱功陸縣。

東漢,復將楊氏縣、廮陶縣歸屬冀州刺史部巨鹿郡,郡治由巨鹿(今平鄉縣)遷至廮陶。建安十七年(212年),廮陶縣改屬冀州魏郡,不久復屬巨鹿郡。

曹魏黃初二年(221年),廮陶縣還屬巨鹿郡;黃初七年(226年),巨鹿郡改為巨鹿國;太和六年(232年),國徙為郡,郡治廮陶(今寧晉南)。

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廢楊氏縣,並入廮陶縣,屬冀州巨鹿國。北魏,巨鹿郡分設為北巨鹿郡和南巨鹿郡,廮陶縣屬北巨鹿郡,郡治廮陶縣(今寧晉南),屬殷州。

永安二年(529年),置廮遙縣,縣治楊氏舊城(今城關),屬殷州南巨鹿郡。北齊,廢廮陶縣,並入廮遙縣,屬趙郡。

隋開皇六年(586年),廮遙縣更名為廮陶縣,屬趙州趙郡。開皇十六年(596年),析廣阿縣境(今寧晉、隆堯縣部分轄區)置大陸縣,屬趙州,縣治位於今南、北魚台村;析趙州置欒州,廮陶縣屬欒州。大業二年(606年),廢欒州,並入趙州,廮陶縣復屬趙州。

廢大陸縣,並入象城縣(原廣阿縣),象城縣更名為大陸縣。大業三年(607年),趙州改為趙郡,廮陶縣屬趙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趙郡改為趙州,廮陶縣屬之。武德四年,趙州治所遷平棘,廮陶仍屬之。天寶元年(742年),因「廮陶」諧音「應逃」不吉利,以「安寧晉福」之意更名為寧晉縣,隸屬趙郡(趙州)未變。 五代,置河北路,寧晉縣屬河北路趙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河北路分為東、西兩路,趙州屬河北西路,寧晉縣隨屬之。宣和元年(1119年),趙州改為慶源府,寧晉縣屬之。金天會七年(1129年),慶源府改為趙州;天德三年(1151年),趙州改稱沃州,寧晉縣屬之。

蒙古初年,沃州復名趙州,屬真定路;太宗六年(1234年),廢趙州,置永安州,寧晉縣屬之;太宗七年(1235年),廢永安州,復名趙州,寧晉縣屬之。元末明初,寧晉縣曾一度改稱寧昌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寧晉縣屬直隸中書省趙州。後改中書省為京師,改路為府,寧晉屬京師趙州。清初,仍屬趙州。雍正二年(1742年),趙州升為趙州直隸州,寧晉縣屬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為避宣宗名諱「旻寧」,改「寧晉」為「甯晉」。

民國二年(1913年),復名「寧晉」,為中等縣,屬直隸省冀南道,縣衙改稱縣公署。民國三年(1914年),屬大名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除「道」行政建制,寧晉縣直屬河北省,縣公署改稱縣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寧晉縣屬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國民黨縣政府南逃,寧晉縣處於無政府狀態;日軍佔領縣城,扶植地方士紳組建維持會(日軍急於南下,未駐扎)。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八路軍東進總隊佔領縣城,解散維持會,地方士紳推舉出縣長;9月,中共領導的寧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駐縣城東關,寧晉縣屬冀南區四專署;10月,縣抗日政府撤離縣城,活動在孟村、薛庄、梁家莊一帶,後轉移到北圈裡一帶。

11月,日軍侵佔縣城,偽縣公署成立;12月,國民黨寧晉縣政府(俗稱流亡縣政府或二政府)重新設立,府無定址,多活動在農村。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析寧晉縣南部置寧南縣,成立寧南縣抗日民主政府。寧晉縣屬冀中區七專區(為晉察冀邊區轄境),寧南縣屬冀南區十一專區(為晉冀魯豫邊區轄境)。

民國三十年(1941年),寧晉縣與趙縣、元氏縣連壤區組成趙元寧聯合縣,和寧晉縣同隸冀中區七專區;寧南縣仍屬冀南區十一專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6月,撤銷趙元寧聯合縣;寧晉縣改屬冀中區六專區,寧南縣改屬冀南區四專區;8月,寧晉縣、寧南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稱民主政府;9月,寧晉縣城解放,寧晉縣民主政府遷駐縣城;10月,國民黨寧晉縣流亡政府成立。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寧晉縣改屬冀中區十一專區;寧南縣仍屬冀南區四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邊區即行撤銷,寧晉縣、寧南縣分別隨冀中十一專區和冀南四專區劃歸華北行政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10月,寧南縣與寧晉縣合並為寧晉縣,屬河北省邢台專區。

1958年4月,撤銷邢台專區,寧晉縣劃歸石家莊專區;12月,撤銷新河縣、趙縣,並入寧晉縣。1960年5月,撤銷石家莊專區,寧晉縣屬石家莊市。1961年5月,恢復邢台專區,寧晉縣劃歸邢台專區;7月,析寧晉縣復置趙縣、新河縣。

1970年,邢台專區改稱邢台地區,寧晉縣屬之。1993年7月,邢台地區與邢台市合並,改屬邢台市管轄。2015年2月,寧晉縣被確定為第二批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縣(行政區劃隸屬關系不變



(7)寧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寧晉系太行山東麓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形自西北向東南緩降。海拔最高米家莊36.5米,最低孟家莊24.4米,高差12.1米。

寧晉屬東部季風暖溫帶半乾旱區,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高濕;秋季秋高氣爽,溫度宜人;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年平均總日照時數為2538.1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2.8攝氏度,年降水量平均為449.1毫米,初霜日平均在10月21日,終霜日平均在4月4日,無霜期天數平均198天。

H. 南頭古城的特別之處是什麼

南頭古城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歷史文化久遠厚重。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在南頭古城設置東官郡。[10] [11]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在南頭設置了一個軍事機構「屯門軍鎮」,鎮治即在南頭城。自此直至明代,南頭古城由行政中心轉為海上交通門戶和軍事要塞。
據《新安縣志》記載,現存的南頭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初始為「東莞守御千戶所所城」。
明萬曆元年(1572年),明朝設新安縣,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南頭古城就是縣衙所在。清代,南頭古城經歷了遷海與復界,見證了割讓香港的屈辱歷史。
清代康熙年間,清廷實行遷界禁海,取消新安縣,南頭古城居民大量內遷,除城牆外,古城內的房屋被拆毀,建築材料則用於修建界牆。[12]
民國時期,南頭古城仍為寶安縣治所在地,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南頭古城上修建大量碉堡等軍事設施,嚴重破壞了古城的城體結構。[13] [10] [12] [12]
改革開放初期,當地居民拆除城牆磚塊,在城牆遺址上修建房屋。[12]
建築格局
明代南頭城與子城周長共578.5丈,高2丈,城牆南寬1丈、底寬2丈。有東、西、南、北的4個城門名為聚奎、鎮海、寧南、拱辰。在正門南門外,尚有一外門名迎恩,城牆上有4個城樓、25個哨衛、1200個雉堞。城外有3個吊橋、2個水關,水關分別位於東南隅和西南隅。現南城門保存明代建築,北城牆殘存,東城門清代重修,城內街道位置大體如故。[13]
共11張
新安縣衙
南頭古城城內闢建9條街道,故得俗名「九街」。中山南街是「九街」之一,也是古城內直通古城南門的一條南北向大街,南起南門北抵中山東、西街,正對廣州府新安縣衙遺址。街兩側有多處民居和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莞會館、海防公署遺址。[10]
文物遺存
綜述
南頭古城內現存有1處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垣)、5處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莞會館、信國公文氏祠、育嬰堂、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南頭村碉堡)、10處保護建築和34處歷史建築(新安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關帝廟、報德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庄、城隍廟、觀音閣井、顯寧街井、品芳井)等。

I. 從昆明到寧南,有哪些旅遊景點

昆明,別稱春城,是雲南省省會、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1]。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7個區、3個縣、3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2147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35.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85.0萬人,城鎮人口499.02萬人,城鎮化率72.85%。[2]

昆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中部,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位於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3]

昆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國建立,定都於此;765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時期,南明永曆政權在昆明建都。昆明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為山原地貌,三面環山,南瀕滇池,沿湖風光綺麗,由於地處低緯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氣候,享有「春城」的美譽。[4]

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中國昆明國際旅遊節使昆明成為中國主要的會展城市之一。[5]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23名,並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6]

中文名稱
昆明
外文名稱
Kunming
別名
春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地區
歷史沿革
昆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00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7]
共7張
昆明市街景
數萬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這一帶過著茹毛飲血、穴居野處的原始生活。約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帶已有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和狩獵、飼養畜禽等多種經營活動,並已能紡紗、織布。滇池地區和稻穀種植至今至少已約有數千年的歷史。[8]
新石器時代與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氏族部落林立,以百濮人為主。氐人、羌人等游牧民族由陝西、甘肅、青海、四川一帶越過金沙江進入滇池地區以後,與當地濮人融合形成滇族,促進了滇池地區的開發和發展。[8]
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國大將庄蹻率眾入滇,抵滇池地區,與當地部落聯盟,建立了「滇國」,自稱「滇王」,其故城在今晉

J. 寧南縣的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建越崔郡,郡下設會無等縣,寧南屬會無縣轄。至寧南建縣的兩千年間,其歷史沿革隨會理(古稱會無)縣演變。
寧南建縣始於公元1931年1月1日,因地處寧屬(整理委員會)之南,故名為「寧南」。

閱讀全文

與寧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