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跋語文化公司怎麼樣

跋語文化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25 04:32:48

⑴ 中國書畫蘊含民族文化,書畫作品是如何表現民族文化的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

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並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⑵ 如何評價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雜文巧妙地通過兩組對比來表現主題,第一組是豬和人的對比,大多數人和大多數豬一樣,生活在處於被安排的境地中,對於這種安排他們處置泰然,這不僅是文革,也是任何時期都普遍存在的生活「常態」。

但是在任何時候,也都存在對於這種「常態」生活的堅韌反抗,這只特立獨行的豬就是以它的行為嘲笑並擺脫了人類的設置,對比之下,雜文中的我在豬被圍剿時,卻只能因為「不敢對抗領導」而處於「內心的矛盾」之中,顯示了人的反抗意志多麼無力。

(2)跋語文化公司怎麼樣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這本書里除了文化雜文,還有給其他書寫的序言與跋語。這些序言與跋語也表明了我的一些態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輕松的隨筆。不管什麼書,我都不希望它太嚴肅,這一本也不例外。——王小波。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使我感到欣慰。有一次,作家孫郁先生對我說,他在北京四中讀書的女兒非常喜歡讀王小波的作品,她的同學們也喜歡。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夠讓毫無相同生活經歷的年輕一代喜歡,首先證明他的作品中有一些能夠超越時間的東西。

而這就是所謂「永恆的主題」,如愛和美。王小波的小說在世界文學之林中創造出屬於他的美,這美就像一束強光,刺穿了時間的阻隔,啟迪了一代又一代剛剛開始識字讀書的青年的心靈。

其次,這個現象也表明,王小波批評的對象有些還活得好好的。當初,王小波的作品剛面世時,我就聽到這樣的說法:他說出了我們想說的話。而到今天,這些話語、這些思想仍是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

我們從王小波的長盛不衰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中國,自由主義理念的傳播還任重而道遠。

王小波所虛構的藝術之美,以及他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批評所傳播的自由主義理念,已經在這個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寶庫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雖然並沒有一個像諾貝爾文學獎之類的證書來印證這一點,但是,我相信,時間就是他作品價值的證書。

⑶ 贊美蘇軾的文章

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

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他們(蘇氏兄弟)的學術因罩上一層極厚的釋老的色彩,所以他們對於世務,認為並沒有一種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標准。他們一面對世務卻相當練達,憑他們活的聰明來隨機應付。

他們亦並不信有某一種制度,定比別一種制度好些。但他們的另一面,又愛好文章辭藻,所以他們持論,往往渲染過分,一說便說到盡量處。近於古代縱橫的策士。

出自錢穆《國史大綱》。

(3)跋語文化公司怎麼樣擴展閱讀:

歷史對蘇軾的評價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

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

⑷ 如何鑒別八大山人贗品

綜上所述想要知道八大山人畫作的真品,需要先把這個人給分析到位了之後才能了解是否為八大山人之畫作。我們常常說字如其人,其實一副畫作也是畫家表達自己情感的靈魂。

只有等我們真正了解這個人,才能讀懂那些關於畫作那飽滿的情感。也就會知道這個是不是他的畫作。如果還是不放心的話,可以去找鑒定師來鑒定。但是現在八大山人的畫作現存沒有非常多,可以擁有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⑸ 上海跋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跋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7-2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龍華東路818號703室。

上海跋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05MA1FWC6249,企業法人施其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跋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化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文化活動策劃與咨詢,電腦圖文設計,會務會展服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跋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⑹ 武侯祠的主要景點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園合並為武侯祠園林區。南郊公園原系民國時期四川省主席、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墓園。始建於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軸線縱貫南北,石牌坊大門、三洞門、四方亭、薦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區惟一一座北方陵園建築群。在武侯祠的發展規劃中,西區將打造成三國文化的傳播體驗中心。
1953年經修整辟為公園,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門、旌忠門、碑亭、薦馨堂、劉湘墓等建築。武侯祠東側的錦里由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錦里為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古街。它依託武侯祠,擴展了三國文化的外延,並融入川西民風、民俗,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成為成都文化旅遊的新亮點。 現緊鄰武侯祠的「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斥資復建,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錦里作為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歷史遺跡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佔地3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米,街道全長550米。建築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風格為基礎,內容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內涵。錦里於2004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延伸段於2009年1月開肆,錦里延伸段大膽將活水引入循環,形成「水岸錦里」的新景觀。「拜武侯,泡錦里」已成為成都旅遊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
傳說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里依託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台、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武侯祠里,蜀國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都有專殿,其餘的重要文官與武將,則分別塑在文武廊。東邊是文官廊,西邊是武將廊。
左右兩廊各有文臣武將十四員,合計共二十八名文武。東府文官廊以龐統為首,其次為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及程畿;西府武將廊則以趙雲為首,依次為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及馮習。 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備墓,史稱「惠陵」。由諸葛亮親選寶地,葬劉備於此。《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八月,葬惠陵」。據《謚法》,「愛民好與,曰『惠』」,故名劉備墓稱「惠陵」。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築 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築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與武侯祠之間有紅牆夾道相連。
成都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的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刻石(歷來對此的真偽存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此前、後兩表實際上是明代士人白麟偽托岳飛之名所書)。 本名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門至二門之間的東側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寬95厘米,厚25厘米、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石工魯建鐫刻。裴文、柳書、魯刻,三者俱佳,所以後世譽為三絕碑。一說三絕指諸葛亮的功績、裴度的文章、柳公綽的書法。 碑陽、碑陰、碑側遍刻唐、宋、明、清時代的題詩、題名、跋語。

⑺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txt全集下載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e-KkALv5KmQXj_XG7hNLHw

提取碼: km48

作品簡介:《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2006年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小波。這本書里除了文化雜文,還有給其他書寫的序言與跋語。這些序言與跋語也表明了作者的一些態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輕松的隨筆。

⑻ 中國著名書法家有誰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為"王右軍"。
王羲之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他小時後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觀摩學習.最終「兼撮眾法,備成一家」. 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行書和草書成就相當高.是一位影響及其深遠的大書法家.後世尊其為"書聖".幾乎可以說,王羲之決定了其後2000年的書法發展方向.
其作《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2〕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為一代名臣.德宗詔文稱之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顏體」猶如:「關羽坐帳,正氣逼人.」其楷書《多寶塔碑》,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書《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顏真卿秉性正直,篤實純厚,大義凜然,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了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史上千百年來不朽的領軍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最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
〔3〕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由於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和政治上的位高權重,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同時是一位氣貫古今的書畫大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趙孟頫的這首題畫詩已成為我國書畫界的座右銘。
作為一位士大夫畫家,趙孟頫一反北宋以來文人畫的墨戲態度,這是十分可貴的。作為價值學原則,趙孟頫既維護了文人畫的人格趣味,又擯棄了文人畫的游戲態度;作為形態學原則,趙孟頫既創建文人特有的表現形式,又使之無愧於正規畫的功力格法,並在繪畫的各種畫科中進行全面的實踐,從而確立了文人畫在畫壇上成為正規畫的地位。
應該說,趙孟頫使職業正規畫與業余文人畫這兩種原本對立或並行的繪畫傳統得以交流融匯,從此,一個以文人畫家為主角,以建構文人畫圖式為主題的繪畫新時代,拉開了序幕。趙孟頫也成為文人畫的一代宗師.
趙孟頫同時還是元代的書壇領袖.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法作品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甜俗,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這是趙氏深厚的功力、豐富的學養、超凡脫俗的氣質所致。世稱「趙體」。到其晚年更是達到:人書具老,超神入聖的境界.為中國書法史立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鑒於趙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4〕柳公權
在我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陝西耀縣人。他繼承了前輩書體結構,自創所謂「柳體」,並為後世百代楷模。穆宗帝問他怎樣用筆最佳,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句名言被後世傳為「筆諫」佳話。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柳體」與「顏體」齊名,並稱「顏筋柳骨」。

柳公權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荊棘編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去摘取的。他善於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變化成自己一家書藝。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豎起了一座巍峨豐碑.人們瞻仰這豐碑時,景行仰止,重其書,慕其人,故書與人並垂不朽。
柳公權的楷書成就之高,以至其後一千年來,在柳體一路中再無名家.所謂:「自古學柳無大家.」

〔5〕王獻之
王獻之(344-386)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故世稱大令,為羲之第七子。幼時從他父親學書,後來取法張芝,別創新法,自創一格,與父齊名,人稱「二王」。
王獻之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草書名作《中秋帖》,列為清內府「三希帖」,之一.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是後世書家所嘆為觀止的.
〔6〕蘇軾
蘇軾(1037~1101),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
蘇軾有著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皆有精湛的造詣。他是中國傑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壇領袖.建樹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並稱「蘇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詩清新剛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宋一代詩歌新貌.詞風豪放雄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改革了詞風,開拓了詞境,提高了詞品.他在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蘇軾同時是宋代傑出的書法家,居北宋書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蘇軾書法早年學徐浩、柳公權,中年又學顏真卿、楊凝式,最後形成獨特的風格。他精於行書及楷書。蘇軾的行書與黃庭堅的清勁、蔡襄的溫淳婉媚不同,而是筆墨豐肥圓潤、渾厚爽朗;因其修養廣博,故「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天真平淡,格調俊逸,以氣韻見勝。其作《黃州寒食帖》用筆渾厚遒逸、跌宕多變,富有情感,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其書風之影響至今不絕.
〔7〕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贊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雖然康熙有些言過其實,但董其昌的書法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董其昌是可以與趙孟頫比肩的扛鼎書家.在其之後再沒有一位有如此影響的書法大家.另外,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所無法比擬的。
〔8〕張旭
張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詩書,草楷俱佳尤長草書。 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後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被後世譽為「草聖」.

〔9〕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
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
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列蘇東坡和黃庭堅之後,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論蘇東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的影響,但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米芾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尤在明末,學者甚眾,像文徵明、祝允明、陳淳、徐渭、王覺斯、傅山這樣的大家也莫不從米子中取一「心經」,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家雲山」,米芾以畫代筆,頗有意趣。

〔10〕懷素
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
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此外,歷史上的著名書家還有:鍾繇、張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黃庭堅、蔡襄、楊凝式、趙佶、鮮於樞、鄧文原、祝允明、文徵明、劉墉、何紹基……

⑼ 齊白石故居的民間呼聲

「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
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
故居成了城市孤島
這首名為《自嘲》的小詩是我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在他的「白石畫屋」中所作。日漸頹廢的尷尬境地。
在西城區的一片拆遷現場和新落成的居民小區里穿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找到了跨車胡同13號。事實上,這已經成為這條胡同的最後一戶人家了。整個跨車胡同早已拆遷完畢。落日余暉之中,蜚聲海內外的齊白石故居在周圍林立的新居民樓的包圍下,顯得更加破敗不堪,像一個孤島。
齊白石在《自述》中說,「那年(1927年)冬天,我在跨車胡同15號(現13號),買了一所住房。」從此,直到1957年去世,白石老人一直在這里生活,他晚年創作的絕大部分傳世之作都在這所簡陋的舊宅里完成。
期間,政府為了照顧白石老人,曾經在東城區雨兒胡同專門給他修建了一處舒適的新宅居住。但是老人住慣了在跨車胡同家裡「天倫之樂」的日子,他在給孩子們的信中寫道:「 予願搬回跨車胡同老屋,數十年生活計已習慣。兒輩宜善體老人心意。」結果,他在新居只住了短短的幾個月就搬了回來。
據齊氏後人介紹,1935年,白石老人為了安全,將家中北屋前面的走廊用鐵絲裝成柵欄。後來,他在題畫時,常用「鐵屋」二字,表明了老人對這里的深厚感情。1953年,齊白石把鐵屋命名為「白石畫屋」,用黑地燙金的篆書做成一個匾額,掛在堂前。並且題寫長篇跋語,表達了他把這里長期保存下來的殷切希望。他說:「南嶽山下有鄴侯(唐代著名藏書家--記者)書屋尚存,千秋敬羨。餘50歲後來京華,於城西買屋賣畫,屋繞鐵柵。如是年90矣尚自食其力,幸畫為天下人稱之。其屋自稱白石畫屋,不遺子孫,留為天下人見之一嘆,而後或為得保千秋,亦如鄴侯書屋之有幸也。」
但是,就是這所白石老人生前希望留給後人的一份寶貴財富, 在北京市的任何一張旅遊地圖上,人們都可以找到「齊白石故居」的標注。但是,當許許多多的人懷著對大師的景仰之情慕名而來的時候,恐怕迎接他們的都是一種深深失望的感覺。
牆壁上大面積的脫落和裂縫隨處可見,早已成了危房。門樓的一角不知何時已經斷掉了,大門的黑漆因年深日久已經斑駁陸離。屋頂上叢生荒草更增加了這種凄涼的感覺。
齊白石的後人說,這還是一處富有詩情畫意的精緻院落。據他的長孫齊佛來回憶,當時,三間北屋是整個庭院的主體,結構為兩明一暗,地裝木板。正屋是客廳,也是飯廳。靠東為卧房,西邊是畫室。建築普通,陳設也很簡陋。一張朝西擺放的黑漆畫案的南端,堆放著寬窄不齊的宣紙,北端則擺滿了文房四寶和大大小小的顏料碟兒。一把圓座帶靠背的竹椅,上面鋪著一塊布墊,是老人寫字畫畫是坐的。據說,畫案的對面原來還有一張香幾,上面擺著一個能夠一次走一年多的玻璃罩鍾,是老人經常向人誇說的心愛之物。
據介紹,白石畫屋的客廳中央,擺著一張普通兩用飯桌,把四邊的半圓木板支起來,便成了圓桌,放下去,就成了方桌。一把長藤靠椅,放在北牆下,天冷時加一個皮褥子,是老人畫余飯後休息的地方。老人平生生活簡朴,待客用的也只是幾個板凳,解放後,政府才給他添置了一套沙發。
據說,院子里原來種有葡萄、凌霄和柳樹,夏日濃蔭覆蓋。北院有一棵大棗樹,高出房頂。由北院去南院辟有兩個雕花青磚砌成的月亮門,十分古樸雅緻。
齊白石去世後,他的後人仍繼續在故居生活,直到今天。
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確定齊白石故居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 齊白石當年購買跨車胡同13號的時候,看中的就是這里的寧靜。根據他的《自述》,此前的10幾年裡,為了尋找藝術創作的一方凈土,他先後搬了好幾次家。當時的跨車胡同僅有15戶人家,前面的一條胡同原名「鬼門關」,後靠太平橋,東南接西單牌樓,還是一處十分僻靜的所在。解放以後,這里漸漸熱鬧起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附近著名的北京金融街商業中心的建成,這一帶逐漸成了寸土寸金、繁華熱鬧的地方。於是,這里也成為了一些有商業眼光的人注意的地方。緊挨著故居南側的一條新擴建的馬路也打破了這里保持多年的平靜。
事實上,關於是否保留齊白石故居的問題,早有爭論。1995年,齊白石兒子、全國政協委員齊良遲就曾向全國政協作出提案,建議在北京建立齊白石紀念館。此後,嚴曉蒸等多名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類似內容的提案。 提案中,齊良遲表示,願意與齊家親屬商議,將齊白石故居交給文化部或者中國美協,或者家屬集資修繕故居,或者創立齊白石基金會籌辦齊白石紀念館。文化部對齊良遲的提案的答復中表示,申請建立齊白石紀念館的途徑之一是,「利用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齊白石故居予以適當擴建。利用故居比新建更有意義,也是較為現實的辦法。」但是,「鑒於文化部基投資極為困難,無力承擔該館的部分投資,北京市文物局將予以全力協助。」可是,7年過去了,修復齊白石故居的設想始終沒有變成現實。
齊白石故居的命運也牽動了其他有識之士的關注。2001年春,北京市政協委員李生生再次提出了修建並開放齊白石紀念館的建議。他的提案被轉發給北京市文物局研究辦理。但是,對北京市文物局的答付並不滿意。
李生說,北京市文物局一直在強調困難。該局對他答復說:「首先是1957年齊白石去世後,故居年久失修,基礎下沉,漏雨嚴重,已非小修小補所能解決。其次是多年來故居屬於私產,是非開放單位。由齊白石先生的後代及其家屬多戶居住。因此一直沒有一個日常管理單位負責故居的文物保護等諸項工作。」另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北京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應由使用單位負責文物建築的保養和維修。考慮到齊白石的家屬多年來在故居內居住,亦是故居得不到徹底維修和開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2月,北京市「兩會」期間,市文物局副局長舒小峰也對記者作了同樣內容的解釋。
據了解,1994年開始,北京兆泰房地產公司承接對北京市西城區南豐小區危改舊房改造工程。其改造范圍主要位於齊白石故居東側。當時,據說為了「節約幾百萬元的拆遷費用,」兆泰公司曾表示不願將處於文物保護范圍內的齊白石故居進行搬遷。
據北京市文物局的說法,經過他們的努力,兆泰公司後來同意承擔故居內居民的搬遷費用,「住戶搬遷後,由兆泰公司進行修繕,作為文化場所對外開放。」
「但是,因在與故居內的住戶在搬遷條件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同時,齊良遲先生對此建議也有一定的意見,因此,最後造成了這種周圍危改小區建設完畢,只余故居仍未得到任何改善的現狀。」
北京市文物局的意見是,齊白石紀念館「另行妥為選址為好。」 有好幾位齊白石的親屬對記者表示過把故居交給國家、盡快修復開放的願望。
白石老人的一位孫女說:「現在有人說我們不願搬走是為了要錢,其實我們主要是不願意把故居交給房地產公司。我們相信國家有能力把爺爺的故居修復好。」她說,兆泰公司曾對他們說,修復後的故居的一部分將用作該公司辦公場所,這是所有齊家人都不會接受的。
他們說,這些年來,經常有不少國內外人士來到這里。盡管大門上早已掛上了兩個「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的牌子,但是還是有許多人都敲了門,希望能到裡面憑吊這位藝術巨匠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許多藝術界的人士認為,保存並修復在北京的齊白石故居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據齊良遲介紹,白石老人晚年在這里創作了將近2萬多張中國畫。在他去世後,他的家人遵照遺囑,將數百張精品捐獻給了國家。
據悉,齊白石在當時的湖南湘潭縣白石鄉杏花村的故居,已於2001年齊白石137周年誕辰前夕竣工,正式向遊人開放。期間,湖南省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撥出專款對故居進行修繕。而齊白石藝術展覽中心也在湘潭市奠基,預計2002年建成。 另據了解,初步確定坐落於北京長安街上的「齊白石現代藝術中心」的選址工作,目前正在緊張的進行。
據文獻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後,靠賣畫為生的齊白石,在他位於跨車胡同的家裡閉門謝客,在大門上掛出「官不入民家」的字副,拒絕日偽大小頭目的索畫,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日寇入侵北平時,他在這里畫了《群鼠圖》諷刺日本侵略者;為抨擊舊官僚的腐敗,他在這里畫了《不倒翁》和題有「看你橫行到幾時」的螃蟹圖。新中國成立後,他在這里畫了著名的《祖國萬歲》,抗美援朝時,他畫和平鴿參加義賣,表達了對祖國的一片深情。1956年,白石老人在這里接受了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被世界和平理事會遵崇為「世界文化名人」的白石老人,這位我國近現代美術界上的傑出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在這里創造了20世紀中國畫的輝煌。

閱讀全文

與跋語文化公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