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日本人抄襲中國哪些文化

日本人抄襲中國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5 07:25:20

① 靖國神社圖片(全景)看看小日本到底抄襲我們文化有多少

可以說是借鑒、模仿、學習,但談不上抄襲。善於學習異族優秀文化,恰恰是日本人的優點不是缺點,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②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滅絕了此門派的思想,不料卻被日本抄襲

秦始皇是中國偉大的皇帝,但他也做了不少錯事,比如焚書坑儒,但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而言,也能理解他的行為,秦始皇在焚書坑儒的過程,滅絕了許多歷史思想和文化,其中有個門派是他重點打擊對象,這個門派就是墨家。

為什麼墨家會遭到秦始皇重點打擊呢?因為它主張「兼愛、非攻」的思想,它還有一套完整的體系理論,墨家的學說是審時度勢而來的,若國家富強則「尚賢、尚同」,若國家貧窮則「節用、節葬」,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是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的,這一切都跟秦始皇想要的東西不同。

在我們的儒家文化里,主張學而優則仕,結果出現不少書獃子,而墨家強調實踐,鼓勵發明創造,這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先人去世後,儒家主張「厚葬」表明孝道,而墨家主張「節葬」,墨家一直提倡「節用」,所以日本人都比較小氣,就算是日本豪門,也從沒有鋪張浪費的現象,這都是來源於中國的墨家思想。

我們常說日本抄襲中國的文化,它正是吸取了中華文明的精髓才發展起來的,但我們也可以反思一下,為什麼我們自身的文化老被別人抄襲呢?

③ 為什麼日本人的文化和中國人的如此相似

因為中國秦朝的徐福到達日本,為日本的原住民帶去先進的中原文化,被奉為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後大化天皇學習唐朝的文化,進行改革,史稱"大化革新".明萬曆年間,日本關白豐臣秀吉開始有圖謀中國的野心,自此,中日反目.

④ 日本和韓國真的是在「抄襲」中國的端午節嗎

文史君說

中國地域廣大,民眾眾多。雖然有27個民族都過端午節,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端午節日活動,也不完全相同: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懸掛菖蒲、插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盪鞦韆、塗雄黃、飲雄黃酒、吃粽子等。其中,很多民族、地區都比較盛行的是龍舟競渡、吃粽子。然而,正如晏子所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上述古代中國端午節日元素傳播到古代朝鮮、日本後,韓國、日本在傳承古代中國若干端午節日風俗的同時,又依據本民族的自然環境、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對端午節的內涵進行了改造,形成了與中國端午節節日內涵迥異,具有鮮明本民族特色的端午節節日內涵。

⑤ 日本文字和中國很多一樣是哪國抄襲了哪國

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雖然現代比較語言學者,以 日本與從音韻、語法及語匯三者看起來,系屬巫拉爾、阿爾 泰(Ural-Altai)語系統,質言之,它本來是和蒙古語、通 古斯語、土耳其語及朝鮮語視同依系統的。但事實上,日本 的語言問題,現在尚未獲得完全解決。日儒新渡戶盜造曾雲:「在語言學上看來,日本語是伶仃的孤兒,和它的左右前 後各方面的言語沒有什麼關系的。」事實上,日本人自有歷 史開始,為了要增加語言的豐富,曾取用了許多中國的字音 ,此外如朝鮮及西歐的荷蘭、葡萄牙、英國等語言亦對於日 本的語言多少做過些貢獻。 日本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此一觀點早為公元九 世紀時的一部份日本學者所主張。雖然也有人主張「固有文 字存在說」-即所謂「神代文字說」,如德川時代後期的國 學者平田篤胤(1776-1843)從國粹主義立場著有「神字日 文傳」一書,力陳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惟事實上,這是 留傳於對馬阿比留家者,為朝鮮諺文的竄改,是故所謂固有 文字說不足憑信,而日本古代,現在已為一般學者所承認。 不寧惟是,多數日本學者咸主張日本之有文字胥在漢人渡日 之後。關於漢字何時傳入日本,當在正史記載漢字之傳入日 本之前。史籍之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者,當為應神 天皇之世(約當公元三世紀末葉,即二四八年王仁從百濟渡 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 始),自漢字輸入日本後,歷經歲月,迨至八世紀中葉,日 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 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注日本語音之用。當時稱 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日本學者有謂吉備真備 作片假名,弘法大師空海作平假名,皆不足憑信,充其量或 由他們兩人集其大成而已。 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 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 過漢字在日本的讀法有訓讀及音讀兩種。前者即日本原來的 語言,而後者則系中國傳入之音。然音讀又因傳入的時地之 異而復分為漢音、唐音、吳音。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 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同時亦因而促成了所謂片、平假名 的 日本文字 的出現。 雖然自公元九世紀初葉以還,因日本所謂的「國風文化 」的確立,絕大多數書籍都採用日本文字(假名)記述,但 漢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為公家官方用來記事的正式文字。 日本自海禁開放與歐美交通往來後,日本語言中復混有許多 外來語(日人稱為「舶來語」),早在公元1866年則有前島 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其人發表所謂「廢止漢字意見 書」,倡導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漢字,其後彼自由民權論大師 福澤諭吉亦在1873年發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張不用生僻 的漢字把常用漢字限制為兩三千字,為政府當局所採用。迨 及昭和五年(1930年)前後時,富有急進的教育家高唱「禁 用漢文,廢止漢字」,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有主張 「廢止漢字,改用羅馬字」,如盟軍總司令部(CHQ )所聘 請的教育使節團亦曾建議日本政府限制漢字之使用,俾能使 有更多時間以學習其他分野的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 政府接受此建議,規定在國民義務教育期間的教育漢字為八 百五十字。甚至於如安本美典在1967年年初提出漢字在「二 百三十年後消滅論」,凡此種種皆為崇洋心理作祟的結果。 自前島密逾1866年提倡廢止漢字到今年將近130 年,百餘年 來漢字仍未在日文中廢掉,後來鑒於 850字的教育漢字無法 用以表達日常的文章,日本政府遂發表「常用漢字表」,規 定常用漢字1850字,但日本的國語審議會後來又建議改為常 用漢字1945字,由此可見漢字目前在日本還有其根深蒂固的 力量。

⑥ 日本人為什麼有很多文化都是模仿我們中國的

因為他是中國的子孫

⑦ 日本沒有抄襲中國文化之前的模樣。 眾所周知,日本是潛唐學習中國千年文化的.但卻把它私有化。例如

根據網路的解釋:
傳說中曰本神治時代有位伊邪那歧命神,這位神明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那個時代曰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曰本。原始社會的曰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曰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曰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曰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曰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搭掛的形式不限,通常是由個人的愛好決定的。在生產勞動中領巾還時常被用作挽系長袖的帶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別離的場合,人們揮動著領巾,以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它與後來明治時代流行的以揮舞手帕表示告別的作用是一樣的。於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蒙在頭晌垂繞至腰間。古代曰本婦女忌諱被男子窺容,所以用於須比蒙面。
而我國唐代服飾傳入曰本是在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代(公元710—794)。

也歡迎你來網路和服吧和大家討論服飾文化~

⑧ 到底是日本抄襲中國,還是中國抄襲日本救巳送

其實,不能絕對地說中國抄襲日本,或者日本抄襲中國,例如:日本使用的日語漢字,日本也公認這是中國發明的,日本借鑒,或者說抄襲了中國的漢字,但是日本又是亞洲最先引入西方科技與工業文明的國家,他們並創造了大量新的科技及人文詞彙,現代漢語直接使用這些詞語,比如:科學,文化,文明,警察,幹部,政治,選舉等等,這些詞彙中國古漢語都沒有,日本創造發明後,由魯迅等留日的人帶回中國。

閱讀全文

與日本人抄襲中國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