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打造國防文化培育國防精神

如何打造國防文化培育國防精神

發布時間:2022-07-25 09:09:49

① 如何增強國防意識

1、應當關注時事動態,在校認真學習國防軍事理論,認清國防與國家安危民族榮辱的密切關系,了解國際風雲變幻對我們的機遇與挑戰,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課余時間多接觸新聞,熱愛祖國,關心國防,培養一定的政治思維和政治敏感度,做一個理智有深度的愛國青年。

2、對於國家相關機密性資料保密。比如:國家重要軍事設施的資料(圖片和文字);國家基本信息的數據(耕地面積、建設用地面積、城市規劃等)。萬不可貪圖一時炫耀,而不經意間將國家信息泄露出去。特別是現網路發達的今天,信息的獲取和傳遞,變得更加方便。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樹立謹慎和危機意識。

3、提升自己的國防覺悟。通過網路和現實聚會的機會增強自己對於國防知識的了解。講座、培訓、網上課程、書籍等途徑都是特別方便的。

4、樹立正確國防意識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學生國防的認知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藉助新媒體網路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學生對國防的認知和了解,使他們全面認識國防事業。當前大學生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教材書籍閱讀之外,通過數字網路資源、手機電腦等多媒體平台,都可以獲取相應的信息。

5、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強化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與觀念

為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國防教育,並主動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優勢,強化現有國防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採用理論與行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觀念。

② 如何培養國防意識

"民無兵不安,國無防不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兩件大事:一是生存與安全問題;二是發展與富強問題。

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所需要的產物,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安全保障。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關注國防、了解國防、建設國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護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但是長期和平環境使國民的國防觀念逐漸淡化,自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我國的周邊環境趨於平靜,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昔日"腹背受敵"的危境基本消除,在未來可預見的將來也似乎仍將有一個和平美好的前景。

這種大好的局面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我們本該倍加珍惜。但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由於長期的和平環境,也使得一些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產生了種種鬆懈和麻痹思想,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越來越缺失國際危機感從上到下,越來越感覺到輕視國防、放鬆國防建設的情緒和現象。那麼,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增強國防意識呢?

認真學習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學習是大學生的本份,首先高度重視並認真對待學校開設的軍事理論課程是我們貢獻國防建設的最基礎行動。

開學初我們經歷了一個月軍事訓練的磨礪,磨掉了我們長期養成的嬌驕之氣,使我們的耐受力與服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學校開了軍事理論課後,我才發現軍事理論是軍事訓練的精神提煉與升華,在課堂上,我們開始逐漸樹立國防觀念,意識到國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是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

回過頭來重新認識軍訓,我們知道了那不僅僅是一項體力與毅力的鍛煉,更是大學生服兵役的一項國防義務,責任感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從軍理課上,我們還學到了許多軍事科技知識,掌握了基本的軍事理論,認識了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以及面臨的國防任務。

這既是對國防與軍事的理性認識,也是一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論教育。在國防建設事業中,當代大學生任重而道遠,這更需要我們通過軍理課的學習,用豐富的國防知識武裝自己,增強國防觀念。

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投身國防建設實踐。

現代國防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強大的國防實力需要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外交、自然等綜合力量來支持,國防建設也更加突出復合力量建設。

這正好為我們大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投身國防建設的絕好機會。大學生只有將國防使命牢記於心,發憤苦讀,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本專業中的人才,並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將書本知識應用於提高國家防衛能力的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真正不負國家的培養,才能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關心國家與國際大事,關注國防建設事業發展。

國防建設是一個緊跟時代腳步,頗具現實意義的大工程,與當代世界政治、軍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當前美蘇爭霸的冷戰局面已結束,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我國台灣問題尚未解決,南海爭端愈演愈烈,這些事件都對我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國防安全構成了威脅。

當代大學生只有時時關注國家與國際大事,關注我國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軍事敏銳性,才能識得大局,顧得大體,從中發現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更有質量的為我國國防建設添磚加瓦。

響應徵兵號召,積極參軍入伍。

兵役義務是公民的重要國防義務,大學生作為走在時代最前沿,掌握著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擁有較高素質的優秀群體,有足夠的熱情與能力響應徵兵號召,參軍入伍,獻身於國家國防建設事業。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信息為基礎的高科技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形式,我們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高學歷,學為軍用,提升我國軍隊整體素質與戰鬥力,增強我國國防實力。

國防建設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防教育應當納入國民教育的大體系。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讓我們自覺增強國防意識,投入到國防建設中吧!

③ 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應如何增強和培養自己的國防觀念及愛國主義精神

1、新時代大學生要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在新時代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就是要堅定「四個自信」,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有著充分的自知、自覺和自信,需要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國夢充滿信心。

2、將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統一

當代大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念,不要追逐眼前的短期利益,確立以建設國家為目的的遠大遠景,有效地將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統一,促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3)如何打造國防文化培育國防精神擴展閱讀:

影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相關因素

1、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壓力逐漸增大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信息變化速度逐漸加快,使得一些社會現實問題變得愈發嚴峻,這其中就包括就業問題、愛情問題、家庭經濟問題等各種現實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學生變得非常焦慮和困擾。

2、大學生愛國熱情不夠持久

新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其特點就是變化迅速,但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工作中,這種特點反而成為了阻礙愛國精神弘揚的絆腳石,這種社會環境使得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不夠持久,一是當今社會有些人的愛國表達方式不太恰當。

④ 如何加強公民國防觀念的培養

第一,必須把國防意識明確寫進法律法規,提高國防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這不但有利於國防意識在全過的開展,而且與建設社會主義的法制國家也是遙相呼應的,已經成功實施的《國防法》和《兵役法》都是一個良好的證明。在此基礎上,國家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確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這是一個可喜可賀的進步點,它預示著今後的國防意識培養將有法可依,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個特別日子的確定,更讓人民明白了國防意識的重要性,能從一定程度上刺激大眾增強國防意識的信心。
第二,學習歷史,緬懷先烈,通過對歷史的反思,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全民國防素質。中華民族歷史上遭受過西方列強、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國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痛,使民族瀕臨崩潰的邊緣,使國家停止了發展的步伐……這是一筆血債,一筆永遠都不可能算完、也無從算起的血債,八國聯軍、小日本、納粹這些都是人們痛恨的字眼。於是乎,在被侵略之後我們誤出了「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些道理。通過對這些活生生的歷史的回憶,讓人們的心靈再一次經歷慘痛的煎熬,讓煎熬過後的人們好好地痛定思痛,應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反方面來說,這也是一筆財富,一筆能時刻激勵人們牢記「加強國防建設」財富,一筆能時刻鞭策人們樹立「國防意識」的財富。
第三,保護好有關的歷史遺址,建造必要的紀念館、紀念物,拍攝必要的題材片,對特殊物件命予特殊的名字。我們很多城市的很多公園街道就是以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的名字來取的,比如中山公園,中山陵,黃興路,蔡鍔路等等,紀念館更是多得要命。建議政府在這方面多投資,每年有組織地安排部分公民參觀軍事基地和觀摩軍事表演,發揮媒體作用在擴大影響的同時,激發人民支持國防建設的熱忱。

⑤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接班人,是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作為國家的主人,大學生必須要有自覺的「主人公」精神,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和國防意識,將祖國的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當代的大學生大多出生在90年前後,是名副其實的「90後」,而且多為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物質條件極為優越,他們在父母、長輩、老師的溺愛中成長,缺乏逆境的磨練。他們通常體魄健康、心智發達、富有愛心,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也有一部分人偏激叛逆,個性張揚,信仰缺失,功利心強,過分自我,社會責任意識薄弱。同時在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使他們更多是關注「牛奶和麵包」,而不是社會責任,國防意識淡薄,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1 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現象具體體現
1.1 國防意識缺乏 很多同學都沒有將自己定位程國防的主體,認為國防只是軍隊和國家的事情,筆者曾做過相關調查,幾乎沒有大學生知道「全民國防教育日」是哪一天,也不知道每年宣傳的主題是什麼,很多學生對我國的國土面積已然還停留在960萬平方公里,海洋意識淡薄。當前,部分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仍停留在軍事、戰爭、國防、領土、情報等傳統的區域,忽視了對文化、信息、網路等新領域的認識。有些學生仍傳統的認為國防就是防止外敵入侵,對不流血戰爭對國家的威脅認識不足。很多學生對新時期軍事與政治的關系並沒有釐清。對於國家大事,對於國際形勢認識不到位,不關心國事大事,滋生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軍事、國事、天下事,關我啥事」等消極思想。很多學生不願意去了解最新的國防知識,對戰爭的認識仍沉浸在「小米加步槍」的抗日勝利中,殊不知,現階段的戰爭已經是信息化戰爭的時代,精確制導技術、電子對抗技術以及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已經使得「精確打擊」、「定點清除」、「超視距、全天候的攻擊」以及「發現即被摧毀的理念」變為戰爭的常態,海陸空天電磁全維空間的一體化戰爭已經成為趨勢。現代國防更多的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1.2 對於軍訓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夠 很多學生都是逼不得已才參加軍訓,對於訓練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個別學生在軍訓時怕苦、怕累、甚至有抵觸情緒,出現嫌軍訓太苦而請病假躲避訓練,以及不服從教官安排的情況。同時,受到軍訓教官人數有限、軍訓時間相對集中、訓練周期短、場地有限等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學校的軍訓時間並未達到教育部的要求,大部分學校的軍訓主要是隊列訓練和方陣表演,過於單一,且從中學到大學,有的學生要參加兩到三次的軍訓,學生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一旦返校,個別學生依舊我行我素,無組織、無紀律,經常的遲到曠課,內務衛生也一落千丈,軍訓效果的持續程度並不明顯。
1.3 國家安全意識淡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很多同學沒有這樣的責任意識,認為現階段不會有戰爭發生,離我們還很遠很遠,認為即使發生戰爭也是軍隊的事,和自己也沒有任何關系,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殊不知自己也是國防動員的對象,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盡管現階段和平和發展是現代社會的主流,但是各地的局部戰爭仍頻有發生,如「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敘利亞動盪的局勢」、「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都在不時的刺激著我們的神經。美國和西方國家不斷拋出的「中國威脅論」以及對中國形成的C型包圍,「台獨」、「疆獨」、「藏獨」無時不刻不在警示著我們,我們周圍很不安全,我們還有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其實我們離戰爭並不遙遠。同時有些學生對於國際的熱點問題,敏感問題有時是毫不關注,有時候關注過度,不能進行理性的判斷,容易沖動,失去理智,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比如去年反日遊行,很多同學都人雲亦雲,砸日本店鋪,砸日本產的汽車,給社會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但是過後仍會繼續用一些日貨,比如索尼、松下、佳能、尼康等等,繼續的哈韓哈日,沒有認識到事情的本質,沒有認識到發展國防的重要意義,沒有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對整個事件缺少一個理性的、全面的、客觀的認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1.4 對於高校的軍事理論課不是很重視 上軍事理論課遲到早退的事情仍有發生。甚至有一些大學生直言軍事理論課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對以後找工作沒有什麼幫助,學校沒必要開設這門課,上軍事理論課簡直是浪費時間。還有個別同學即使來了,依然是「你講你的,我玩我的」,對這門國家要求開設的必修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2 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意義
2.1 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國防意識的培育內容從屬於軍事科學體系,但是確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眾多領域,軍事理論課的五大部分就從屬於不同的領域,中國國防側重於發法律和政治,國際格局側重於政治以及時事,軍事思想側重於哲學和歷史,信息化戰爭和軍事高技術則側重於自然科學和高新技術,整個課程的內涵豐富,知識面廣,內容包羅萬象,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有利於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有利於打破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勢,拓寬思維空間;有利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
2.2 有利於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防意識是愛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國主義的精髓,國防意識所體現的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的強烈責任感,正是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期的重要表現。孫中山曾說過:「所謂固國家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者,其道所在,精神為也!」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他們以國家利益為己任,自覺把個人利益與國家興亡聯系在一起,自強不息,拼搏進取,更好的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做出自己的貢獻,真正的做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2.3 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民族尚武精神 民族尚武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民族氣質,支持國防強大與鞏固,維護國家尊嚴與安全的愛國意識和心理素質。包括衛國報國的志向;居安思危的戒備觀念;剛毅堅強的鬥志;奮發進取的競爭意識;刻苦尊嚴和磨練的勇氣。對於一個國家,處處無憂,居安苟按,即使富甲天下,也無異於「幕上巢燕」、「鼎中之游魚」,難免不遭受異國的蹂躪。沒有民族尚武精神的民族是走向衰落的民族,國防觀念淡薄的國家是走向滅亡的國家。因此我們應當向全民皆兵的瑞士學習,振奮民族尚武精神,時刻不忘國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的長治久安和持續發展。
2.4 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革命英雄主義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產生的,為人類生存發展和正義事業而奮斗的思想意識,是國防精神的重要內容,是愛國主義與民族尚武精神相結合的必然產物和集中體現。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可以磨練他們勇於獻身的高尚品質,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締造他們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和勇敢頑強的革命氣概,砥礪他們形成爭先創優的進取精神以及朝氣蓬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5 有利於為國家儲備高素質的國防後備人才 現代國家的國防內涵愈來愈豐富,包括國防教育、國防科技、國防經濟、國防工業、軍事交通等各個方面,因此為國防獻身就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參軍入伍才是為國防做貢獻。國防建設既是軍隊的事,更是全民的責任。同時,當今世界正在進行著一場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新軍事變革,如何才能在這場新軍事變革中跟的上時代的潮流,佔得先機,人才是第一要素。而高校大學生就是未來高技術人才隊伍的主體,是國家後備人才的儲備力量,即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今後兵源的主要來源。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意識教育,能夠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增強他們對與國防建設的關注程度,從而提升整個國家的國防意識。

3 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3.1 加強對學生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的培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要使學生認識到「國防系你我,家國不可分」,認識到自己也是國防動員的對象之一。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位公民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大學生是國防建設、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履行國防義務,承擔國防責任,每個大學生都義不容辭。
古人曾說過「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國家可保也」。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奮斗就會有困難有風險,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人們也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充分的說明了憂患意識對於每個國民尤其是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大學生的憂患意識,使他們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安而不忘憂,對國家面臨的各種威脅有清醒的認識,時刻保持危機感、緊迫感。
3.2 加強對學生國防觀念的宣傳教育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 應該將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給予正面的引導,同時將紀念日的國防教育與平時的國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如「9.18事變紀念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通過拉防空警報,通過組織參觀抗日紀念館,烈士陵園掃墓、積極開展國防教育的講座、座談會、徵文比賽、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的了解中華民族近百年的屈辱歷史,以喚起他們的使命感和危機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引導當代大學生勿忘國恥,把握現實,樹立正確的國防觀念。使學生認識到「以戈止武」的道理「有實力去爭和平則和平存,無實力去乞和平則和平危」。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以「共死」求「同生」式的威懾,比以防衛求生存的理念更加有效。
3.3 繼續大力推進高校軍事理論課的課程建設 事實證明高校軍事理論課的開設對於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向學生講授國防理論和國防知識的同時,使國防教育系統化、常態化,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比如參觀航空館,進行定向運動等,注重言傳身教,合理的利用多媒體以及網路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想聽、愛聽,聽後有所收獲。
3.4 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我們應當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明辨是非,自覺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蝕,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引導學生理性愛國,同時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3.5 加強網路陣地的建設 21世紀是網路化、數字化的時代,以網路為核心的信息革命已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網路。然而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網路上不良信息,西方意識的顛覆和侵蝕,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的思想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影響了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成型,削弱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削弱了大學生的憂患意識,面對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我國安全形勢呈現的新情況新特點,一些大學生在網路的麻醉中或麻木不仁、或認識不清,這對我國的國防建設有著嚴重的危害。作為國防教育的專業教師,我們應當加強網路陣地的建設,「堵不如疏」,積極利用QQ、飛信、博客、論壇、微博等網路新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拋棄說教式的教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國防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自身的國防意識。
4 結語
國防意識是衡量一個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構成一個國家綜合國防實力的重要因素,對於全民國防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生來說,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是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興亡的一件大事,如何培養新時期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需要我們去深思,需要我們大力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切實的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營造全民國防的良好氛圍,需要我們常抓不懈,警鍾長鳴!

⑥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要如何樹立國防意識

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發展的接班人,必須自覺將國家安全與利益放在第一位,肩負社會責任,自覺樹立國防意識。

1、大學生應當關注時事動態,在校認真學習國防軍事理論,進一步增強自身國防意識和國家憂患意識。

2、大學生應當開展宣傳國防知識的活動,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增強學生對國防理論的了解和愛國主義精神。

3、認清國防與國家安危民族榮辱的密切關系,了解國際風雲變幻對我們的機遇與挑戰,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4、課余時間多接觸新聞,熱愛祖國,關心國防,培養一定的政治思維和政治敏感度,做一個理智有深度的愛國青年。



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意義:

1、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國防意識的內容除了軍事科學領域外,還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課程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泛,因此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有助於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打破以往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式,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提高綜合素養的有效方法。

2、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國防意識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因而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能夠最大限度地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引導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貼合。同時為支持和鞏固國防、維護國家尊嚴,奮發進取,刻苦磨煉勇於獻身不斷創優的革命進取精神。

為實現國家的安定與持續發展不斷奮斗。

閱讀全文

與如何打造國防文化培育國防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