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終南文化有什麼特徵

終南文化有什麼特徵

發布時間:2022-07-25 16:51:34

『壹』 文化的特徵是什麼呢

文化的特徵如下:

(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不同的區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

(2)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3)文化又是人們的一種素質。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質,不是天生的,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異常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見識文化教育而逐漸培養出來的。

(4)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一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產品,往往是這一時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反映。

文化的作用

(1)文化來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誕生深刻的影響。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自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貳』 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特點如下: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中國文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江戶時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戶時期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

『叄』 終南山為何多隱士

終南山凈業寺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發祥地。終南山為世人所矚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隱士文化」,終南山自古就有隱逸的傳統。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終南隱士」。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勛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他用一個無鉤之釣,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餘,須眉全白,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後隱居終南,終成大業;「漢初三傑」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晉時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羅人金可記、葯王孫思邈、仙家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以及金元時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明清時江本實等都曾隱居終南山。終南山歷史上高僧輩出,緇素雲集,出現過智正、靜淵、普安、靜藹、靈裕、虛雲等多位高僧大德,然而終南山卻始終不太被現代人所重視。直到美國著名漢學家比爾·波特的一部《空谷幽蘭》橫空出世,更多的國人才知我們的終南山竟然還有著如此的魅力與價值,簡直可與希臘的奧林匹斯山相媲美。 如今,終南山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為數不多的、還存在隱士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在此隱居修行。據不完全統計,終南山現有約三百到四百名隱士。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此外,還有我國台灣、日本、韓國的修行者。這些隱士有的是來學佛問道,有的是為了練氣養身,有的僅僅只是找一處清凈的地方讀書做學問。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來終南山隱居呢?終南山與其它地方相比又有著怎樣的奧秘呢? 已故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西安市佛教協會會長、長安興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說:「自從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人們一直就來終南山修行。甚至中國南方的和尚和尼師也來這兒修行。他們待上三五年,然後回到南方,建立自己的修行中心。這兒是為法出家的和尚和尼師來的地方。修行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你要花費很多年時間,才能真正有所得。這不容易。但是來這兒修行的人都不怕苦。這正是他們來這兒的原因。他們中的很多人在這座山裡開悟了,還有很多人繼續修行,將來會成為大師。在現代,虛雲和印法曾經住過嘉五台;印光和來果住過南五台。這兒是他們開悟的地方。每個人都知道這些山是修行的好地方。這就是我選擇它們的原因。」 原西安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香積寺方丈續洞老和尚先後卓錫於戶縣大圓寺、草堂寺、西安卧龍寺、終南山大茅蓬(西林寺)、觀音洞、仙人岔、聖壽寺,歷經世事雲煙,對於終南山可謂瞭然於心。大和尚說:「最初的和尚們來中國的時候,他們就定居在終南山裡。而且中國的絕大多數大師都曾經在終南山修行。但那是過去的事。現在這么多出家人仍然來終南山的原因是,這里還很容易找到一個隱居的地方。還有,這一帶仍然有很多在家人,願意供養來修行的人。」 原終南大茅蓬住持德三說:「對於一個出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精神上的修煉,為此他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這座山很安靜。在中國,我們有幾座山,大多數和尚都是為了修行去那裡的。這兒就是其中的一座。在這里,出家人修行要靠自己。自唐朝以來,這一帶就已經成為那些想致力於宗教修行的人匯集的中心。」 中國佛教協會理事、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觀音禪院住持果宣法師說:「終南山是儒釋道三教文化的發祥地。隱士文化十分發達,特別是隋唐時期。終南山歷史上的隱士主要有三種人,一種是不願意跟新政權合作的士大夫;一種是躲避戰亂的逸民。再有一種就是看開放下的人。」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弟子、終南山佛教律宗祖庭凈業寺住持本如法師說:「終南山北抵黃河,南依長江,西遙昆侖,東指大海。祖師大德,多聚於此。站在終南山上,望長安紅塵滾滾,繁華如夢。看秦嶺層巒疊嶂,古剎鍾聲。背後是山,眼前是佛,本如如本,修道養佛。現在有人說,終南山是西安(或陝西)的後花園。我認為這個認識不夠。終南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一座山,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終南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山脈脊樑,中國文化的精神在終南山。終南山是清凈的家園。我自己在這里住山感到很受用,有真切的身心感受。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願意來終南山隱居?四點原因:一、青城山幽,峨眉山秀,黃山奇,華山險,泰山雄偉,終南山王者之氣。王者之氣為道氣。天下修行,終南為冠。二、終南山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這對修行很重要。三、終南山」精氣神「俱足。四、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士傳統,許多人是『慕道』而來。」 終南山觀音禪寺住持悟宣法師曾在終南山石砭峪的梅花洞修煉三年,可謂是當代終南隱士的一個代表,對於隱居修行,他有著自己切身的體會。他說:「出家人住山,主要是尋求一種環境,一種沒有外界干擾的環境。南方的山秀氣,但藏不住人,摩托車可以直接開進去。更重要的是南方的山多半潮濕溫熱,且蚊蟲多,不適宜隱居。東北的山太高,但黃鼠狼成精,缺乏聖人教化。終南山不一樣。終南山能藏住人。終南山的吸引力在於它有『道』。雖然道在一切處,但終南山的道容易被領悟、被感受、被吸收。終南山有一種『氣場』,能直通人心。另外,終南山有靈氣,可以代表華夏文化之靈性。」 原陝西省佛教協會會長許力工居士說:「終南山裡有隱士,至少已經三千年了。但是隱士有幾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知識分子隱士。知識分子隱士,為了學習或寫作,他們喜歡安靜和孤獨。已經有很多人隱居在終南山裡,有些是出於社會原因,有些是宗教原因,有些則是出於做學問的原因。 長安終南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心一居士說:「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沖關不閉關。終南山之所以雲集如此眾多向道之士,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終南山的地理位置與山林環境獨特。『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稱終南』,長江黃河分水嶺,是我國地理氣候的南北分界線,山大溝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滿山,而且四季分明,氣候乾燥,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觀環境;第二,終南山住山的傳統長期保持,未有間斷。從隋末靜靄率領徒眾入終南錫谷隱居並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隱居修道之風從未間斷,或為避囂靜志,或為躲法難,或閉關取證,或隱跡,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茅蓬岩洞林立,承傳未有間斷,有利於修道者建立信心,也便於相互切磋學習;其三,終南山的山民有護持住山者的良好風氣。在終南山搭建一處茅蓬,往往會得到當地山民的支持,因為,終南山住山的風氣很盛,當地老百姓見慣不怪,林業部門也不會過度干涉。據一位參訪過全國各地道場的法師講,如今,像終南山這樣可以隨意搭建茅蓬而無人干涉的現象,恐怕僅剩終南山了。可見,終南山的人文環境為住山者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位跟蹤關注終南文化多年的終南文化愛好者說:「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士傳統。終南山的隱士規格很高,一般都是國師級;而且,終南山有所謂的『秘境』,在這里修道易成,因為終南山有『加持力』。」 與古代那些以入仕為目的假隱者不同,當今終南山中的隱士,多數是真正的隱士,他們隱居不是為了求官、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修身弘法,為了擺脫世俗的糾纏和污染、以獲得心靈的純潔和寧靜,為了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諦,使靈魂得以凈化和升華。

『肆』 秦嶺的意義何在它對環境的影響是好還是壞

秦嶺,擁有眾多世界上最知名的野生動物

在秦嶺的高山密林里,還藏匿著鬣羚、斑羚、毛冠鹿、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擁有如此眾多的食草類動物,相信任何食肉動物都不會為食物而犯愁。於是,在現已查明豹、雲豹、豺、黃喉貂、豹貓等多種食肉動物的基礎上,動物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在秦嶺尋找華南虎的希望。

動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說了。古人雲:太白山上無閑草。秦嶺的植物不但花樣繁多,而且獨具特色。當然,也有人抱怨說秦嶺的植物大雜亂了,拍攝到照片上總是不如一些風景名勝區好看。其實,這種「雜亂」恰好是其生物多樣性的真實寫照。只要你花上幾天時間攀登一次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平地上分布幾千公里的植物種類就可以盡收眼底。

秦嶺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原因究竟在哪裡呢?這要從秦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鮮明的特點說起。在中國版圖正中央,秦嶺是自此向東最高的一座山脈,也是唯一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在地理學家眼裡,秦嶺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裡,秦嶺將動物區系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兩類截然不同的動物在這里交匯,融合;在氣候學家眼裡,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學家眼裡,秦嶺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嶺北部是渭河,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南部是漢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中國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兩條河流上最大的一級支流,夾裹著這樣一座奇特的山脈。更確切地說,是這座博大精深的山脈,養育出兩條具有非凡意義的河流。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頃,才會有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卻原來得益於這樣一座朴實無華的由巨大花崗岩體構成的山脈。

文明和自然永遠是一對矛盾體,「阿房出,蜀山兀」。在這座山脈北部的關中平原上,矗立著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72個帝王的陵寢,更不用說眾多曾經叱吒風雲的王侯將相。這些古代王朝的興衰輪替,對秦嶺山脈意味著什麼?為書寫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歷史,秦嶺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只要稍微發揮一點兒想像力,便可想而知。

到了近代,尤其是最近幾十年間,人類生產力水平以驚人的速度提升,對自然的影響力和破壞力已經遠遠超乎了自身的想像。於是乎,當農耕文明的煙雲繁華散去之後,當工業文明的浪潮滾滾席捲過後,地球生態系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然而,秦嶺卻是一個例外。在經歷一次次嚴重的人為干擾和破壞之後,秦嶺依然能夠保持其蒼翠,依然庇護眾多生靈於其博大的胸懷之中,依然位居全球生物多樣性11個關鍵地區之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動物攝影師奚志農來到秦嶺之後感嘆,在中國大地上,除了青藏高原,沒有哪個地方能像秦嶺這樣容易接近和拍攝到大型哺乳類動物。其實,即使是在全球范圍內,秦嶺獨樹一幟的山地野生動物種群,恐怕也沒有哪個地方能夠望其項背。

這就是秦嶺的價值,長期被公眾忽略.被現代丈明低估了的世間早有的價值!

大地是有靈性的。人類至今無法解釋非洲的奇跡。自從現代智人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一步步走出非洲,將文明的烙印撒播在全球各地,也給其它地區生態帶來毀滅性破壞。然而直到今天,作為人類發源地的非洲,卻似乎仍然保留著人類和大型哺乳動物第一次接觸時的樣子,仍然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究竟是為什麼?

同樣無法解釋的就是秦嶺。這座和人類社會最繁盛的古代文明距離最近的山脈,竟然保留下來最自然的原生態。說山勢險要難以逾越也好,說氣候惡劣不宜生存也罷,都統統無法詮釋這座山脈的歷史和現實!

秦嶺就是秦嶺,一座中國大地上最有靈性的山脈!

『伍』 文化的特徵包括什麼性

文化具有哪些特點
2020-04-14 09:17:17
文/葉丹
特徵包括人為創造性、後天習得性、共享性、象徵性、傳遞性、變遷性等。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1文化的特點

1、超生理性和超個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們後天習得的和創造的,文化不能通過生理遺傳。超個人性是指個人雖然有接受文化和創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卻不在於個人。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響文化。

2、復合性: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文化要素復合在一起。

3、象徵性:文化現象總是具有廣泛的意義,文化的意義要遠遠超出文化現象所直接表現的那個窄小的范圍。

4、傳遞性:文化一經產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縱向傳遞(代代相傳)和橫向傳遞(地域、民族之間)兩方面。

5、變遷性與墮距(滯後):變遷性是指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是處於變化中的。一般認為大規模的文化變遷有三種因素引發,第一,自然條件的變化,如自然災害、人口變遷;第二,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如不同國家、民族自技術、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交流;第三,發明與發現,各種發明、創造導致人類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遷。滯後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變遷時的速度不一樣,導致各部分之間的不平衡、差距、錯位。

2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就像螞蟻過江。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這種文化在起作用,那麼由這種文化所確立的社會秩序就會被維持下去,這就是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陸』 傳統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主要種類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 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如,佛家的「煩惱」「差別」「平等」「世界」等。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反映了傳統文化之間(如:儒家/道家之間;儒家/法家之間、儒家/佛家之間)存在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系。他們之間相滲透,形成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文化形式等。

『柒』 終南山的歷史文化

終南山是道教全真派發祥聖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終南山。 終南山為道教發祥地之一。據傳楚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台的說經台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
於是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對終南山的雄偉,張衡的《西京賦》有一段描寫:「終南山,脈起昆侖,尾銜嵩岳,鍾靈毓秀,宏麗瑰奇,作都邑之南屏,為雍梁之巨障。其中盤行目遠,深嚴邃谷不可探究,關中有事,終南其必爭?
終南山有兩條古道: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漢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進貢楊貴妃的荔枝,取道西鄉驛,不三日即到長安,因此這條道也名荔子路。二是武關道,是西安經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關歸」,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韓愈去廣東潮州.途經藍關時寫下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
近人有做《終南山·三字經》 ,其匯合了金庸武俠等眾所周知的典故以及其他文化資源,朗朗上口,對於宣傳終南山歷史文化有一定意義。 正是因為終南山的這些特點,使得終南山歷代多有隱士,據統計現有隱士五千餘人。知名隱士有:
賜福鎮宅聖君——鍾馗(唐朝時陝西西安市周至縣終南鎮鍾馗故里)
天子之師——王九思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全真聖祖——王重陽
文財神——劉海
正財神——趙公明
文始真人——尹喜
葯王——孫思邈
國醫大師——謝士元(太乙山膏葯研發人)
仙家——漢鍾離、呂洞賓、劉海蟾
華嚴宗師——杜順
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角里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西周元勛——姜子牙
真正隱士——陶淵明
詩佛——王維
麻衣子——李和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曇摩流支、那崛多
中華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觀、曇(僧)影、慧嚴、道恆、僧豐刀石、慧睿、僧弼、曇鑒、慧安,曇無成、僧導、僧因、僧苞、僧業、僧周、僧亮等。南朝梁代以後的僧人有:曇相、法藏(北周隋唐間之法藏,葬雲際寺),僧照,靜藏、道刪、法應,靜靄、普濟、普安、青彡(靜)淵、法誠、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凈業(悟真寺主)、慧遠、靈潤、會通、覺朗、智洗、弘智、法順、智儼、善導、道判、慧贒、法藏(唐賢首國師)、道宣、澄觀、宗密、凈業(香積寺主)、懷輝、玄奘、虛雲、飛錫、惟政等等。
其它隱士——新羅人金可記,盧藏(唐)、王嘉(晉)、江本實(明)、岐暉、張志堅、高鶴年、婁圭(三國魏) 唐·李白:「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捌』 [名山]終南山:千古清修 幾人能解讀的隱居文化

終南山最高峰有2600多米。無論山勢多麼陡峭,都有踩踏堅實的山路可尋,小徑、石階,抑或是懸掛在崖上的木板「天梯」和鐵鏈,都表明常年有人在此行走,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發祥地。終南山為世人所矚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隱士文化」,終南山自古就有隱逸的傳統。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終南隱士」,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勛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他用一個無鉤之釣,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餘,須眉全白,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後隱居終南,終成大業;「漢初三傑」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晉時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羅人金可記、葯王孫思邈、仙家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以及金元時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明清時江本實等都曾隱居終南山。終南山歷史上高僧輩出,緇素雲集,出現過智正、靜淵、普安、靜藹、靈裕、虛雲等多位高僧大德,然而終南山卻始終不太被當代人所重視,特別是隋唐時期。終南山歷史上的隱士主要有三種人,一種是不願意跟新政權合作的士大夫;一種是躲避戰亂的逸民。再有一種就是看開放下的人。終南山上的修行者:自己砍柴(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義凈法師) 《詩經》里說: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終南何有,有紀有堂。自唐朝以來,終南山就已經成為那些致力於宗教修行的人匯集的中心。很多人在這座山中開悟,成為大師。佛教旅行日記作家高鶴年在《名山游訪記》一書中記述了1903年他在嘉五台隱居時的感受:山勢壁峭,上摩穹霄,下臨絕澗。耳不聞雞犬之聲,目不睹塵俗之境,獨居茅棚,清靜異常。唐代著名道教人士司馬承禎受到皇帝的召見,卻不受皇帝之命,立志回四川的天台山隱居。已經是尚書左丞的盧藏用授意他去終南山隱居。司馬承禎則說「以所觀,乃仕宦捷徑耳」,終南山對他來說只是那些醉心功名人的一個跳板,這就是成語「終南捷徑」的由來。這段故事在《舊唐書·隱逸傳》等很多史料上都有記載。從王維的《終南山》一詩中來看,第一句便是「太乙近天都」,天都者就是指長安。這句詩則是反映了王維真實的想法,這里的「近」恐怕不單是指距離上的近,王維一生過著半隱半官的生活,游離於宦海和夢想之中,既想脫離塵世的繁雜,又不甘一生在平淡中度過。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掙扎著的。終南山上的修行者:打坐(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義凈法師) 說到隱居,都會想到是道家的修身之法,過著與世隔絕一般的生活。如果是真正的隱士則根本不在乎在什麼地方,什麼環境下隱居。那終南山有沒有真正的隱士呢? 答案是有!《千家詩》里有一則五言詩《答人》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這首詩的作者現今都已無考,只知道號「太上隱者」,是終南山上的一個隱士,詞律簡單的幾乎可以用白話來形容。我說這才是真正的隱士,詩里所表達思想境界的高深絕非常人可比的,真是領悟到了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直到美國著名漢學家比爾·波特的一部《空谷幽蘭》橫空出世,更多的國人才知我們的終南山竟然還有著如此的魅力與價值,簡直可與希臘的奧林匹斯山相媲美。如今,終南山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為數不多的、還存在隱士的地方。仍然有很多人來到終南山修行,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囂外,半畝菜地,幾株果樹。他們中有僧人、道士、尼師、道姑,大部分上了年紀,也有畢業於廈門佛學院和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都非常簡朴甚至可以說清苦,可是,比爾·波特在書中說,「他們是我遇見的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比爾·波特對美國人介紹,中國的隱士很像研究生,他們在攻讀自己精神覺醒的碩士學位。每年都有不少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在此隱居修行。據不完全統計,終南山現有約2000多名隱士。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此外,還有我國台灣、日本、韓國的修行者。這些隱士有的是來學佛問道,有的是為了練氣養身,有的僅僅只是找一處清凈的地方讀書做學問。終南山龍口茅棚的冬天(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義凈法師)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來終南山隱居呢?終南山與其它地方相比又有著怎樣的奧秘呢?西安市長安終南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心一居士對此解釋說:「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沖關不閉關。終南山之所以雲集如此眾多向道之士,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終南山的地理位置與山林環境獨特。'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稱終南',長江黃河分水嶺,是我國地理氣候的南北分界線,山大溝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滿山,而且四季分明,氣候乾燥,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觀環境;第二,終南山住山的傳統長期保持,未有間斷。從隋末靜靄率領徒眾入終南錫谷隱居並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隱居修道之風從未間斷,或為避囂靜志,或為躲法難,或閉關取證,或隱跡,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茅蓬岩洞林立,承傳未有間斷,有利於修道者建立信心,也便於相互切磋學習;其三,終南山的山民有護持住山者的良好風氣。在終南山搭建一處茅蓬,往往會得到當地山民的支持,因為,終南山住山的風氣很盛,當地老百姓見慣不怪,林業部門也不會過度干涉。據一位參訪過全國各地道場的法師講,如今,像終南山這樣可以隨意搭建茅蓬而無人干涉的現象,恐怕僅剩終南山了。可見,終南山的人文環境為住山者提供了基本保障。」終南山上的修行者:自己做飯(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義凈法師) 關於終南山隱士選擇隱居生活的背景、心態、以及隱居生活的取向與修行的方式等問題,西安市長安終南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心一居士則認為終南山的隱士可以從不同角度劃分不同的類型。從隱士產生的背景與追求來看,可以劃分為政治型、宗教型和個人生活型。所謂政治型又包括因為厭惡險惡或腐敗的政治而辭官隱居的,有因為政治斗爭失敗而被迫隱居的,有因為王朝更迭而不願也不能繼續為官的前朝忠烈之士採取歸隱生活的,有為了致仕而採取隱居的(如終南捷徑的故事),有因為官場環境的需要而半隱半官的,忽隱忽官,似隱非隱的,等等;所謂宗教型隱士,就是為了追求宗教解脫的目的,以隱居修行的方式達到某種超越性的目標,終南山這種隱士主要分屬於佛教和道教,也有民間宗教和民間信仰的,部分儒士也曾經在終南山有過短暫的隱居經歷。宗教型隱士在古代一直不斷,今天的隱士則很少政治型隱士,而主要是宗教型隱士。終南山上的修行者:行香(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義凈法師) 所謂個人生活型隱士,就是既不是出於政治的背景,也沒有宗教解脫的目標,而是出於個人對原有生活方式的主動或被動放棄,自願採取悠閑、自在、獨立、樸素、淡靜的生活方式。這種類型的隱士有的因為感情的失意,有的因為經濟的窘迫,有的則因為個人對原有常態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厭倦。從隱居的程度與表現來劃分,終南山隱士則可以劃分為全隱和半隱等不同的形態,其中若從與仕途相關的角度看,則有完全歸隱、先隱後官、先官後隱、半官半隱、忽隱忽官、似隱非隱、隱於廟堂、以隱求仕等等。因為隱居的關鍵在於心態,所以,後來也從內在的精神性隱居程度方面將隱士劃分為大隱、中隱和小隱三種。所謂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近年來,隨著戶外運動的興起,爬終南山的人越來越多。一到周末,「驢友」隊紛紛涌進終南山裡,因為不了解隱士文化,很多「驢友」在隱士的居所附近野餐、露營,然後扔下一地垃圾,他們還隨意採摘果實和蔬菜--那可是隱士們一年到頭僅有的收成。因此,隱士們不得不搬到山的更深處,有的則去了人跡罕至的太白山。中國人歷來崇敬隱士,了解了終南山的隱逸傳統,「驢友」們登山路過隱士的居所時,應該更多一分謹慎。推薦[2] | 回復 | 復制

『玖』 西安終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西安終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2015-12-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西安市高新區楓葉大廈1幢C603室。

西安終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131MA6TX8M302,企業法人董春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安終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經營項目:影視策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一般經營項目: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組織、策劃(不含演出);企業形象策劃;會議、會展服務;禮儀慶典服務;展覽展示服務;攝影服務;商務信息咨詢;廣告設計、製作、發布、代理;環境藝術設計;能源與環保技術的研發、轉讓、咨詢、服務;企業內部職(員)工培訓;建築勞務分包;計算機軟硬體的技術研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圖文設計;工藝禮品設計與製作;日用百貨、文體用品、辦公用品、工藝美術品、珠寶、首飾、服裝、廣告材料、多媒體設備的銷售;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經營(國家限制和禁止進出口的貨物和技術除外)。(以上經營范圍除國家規定的專控及前置許可項目)。

通過愛企查查看西安終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拾』 中華文化的四個特點什麼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符號圖騰

一隻龍與一隻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於漢族人口眾多,占據了中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和鳳,作為自己民族的標志。龍飛鳳舞,是中國的民族標志。

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中國的帝王自稱「真龍天子」,具有權威的象徵。龍是一種在中國傳說中虛構的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

龍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閱讀全文

與終南文化有什麼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