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詩經之桃夭,上古桃文化,蘊含著什麼文化密碼
詩經中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在華夏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桃樹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李時珍曾經在本草綱目中也說過:桃樹辛氣惡、故能厭邪氣,所以桃樹有驅邪鎮妖的作用。桃樹又稱為降龍木、仙木。
中國的門神郁壘和神荼也跟桃樹也產生了不解之緣。在上古時期,郁壘和神荼居住的地方有一顆巨大無比的桃樹。據說這個桃樹有一個洞,這個洞口正對著東北方向,而這個洞口就是鬼門。
他們兩個人一邊一個守著鬼門,發現有鬼從門中私自逃跑的話,就會把他們抓起來,要受鞭茨之行。根據刑法的輕重,有的鬼怪會被他們打到殘疾,有的會直接打到魂飛魄散。
之所以選桃樹當做陽間跟陰曹地府連接的鬼門,就是因為桃木本身有鎮妖的作用,可以壓制住鬼怪不做怪。
❷ . 簡答題 中華文化的密碼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內涵精髓很多方面
❸ 中國文化密碼是什麼
中國的文化密碼是繁體字。
新中國沒有什麼文化可言。
全世界認可的也只是中國的古代文化。
❹ 古人留下的「密碼」24節氣,充滿哲學意味,你知道哪些節氣的密碼呢
小時候大家都背過二十四節氣歌,短短28個字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凝結著我們祖先對自然和社會生活,長期觀察獲得的智慧結晶。不僅指導古代勞動生產和生活,更折射出中國哲學的獨特魅力。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碼,在勞動人民解讀自然規律的同時,貴生意識、陰陽五行思想、天人和諧理念等中國特有的哲學理念成為萬能的密碼本,為中國人理解世界提供廣泛的靈感。
即使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二十四節氣仍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文章,了解二十四節氣背後的中國哲學。
直到今天,二十四節氣中「綠色共享」的思想仍不過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與二十四節氣背後的哲學理念切合緊密,在當下仍然具有時代意義。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永遠的寶貴精神財富。
❺ 小型生要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001 中國書法
002 篆刻印章
003 中國結
004 秦磚漢瓦
005 兵馬俑
006 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007 桃花扇
008 景泰藍
009 玉雕
010 中國漆器
011 紅燈籠(宮燈、紗燈)、
012 木版水印、鍾鼎文、漢代竹簡、甲骨文 、鍾鼎文、漢代竹簡、漢代竹簡上的隸書
013 茶、中葯
014 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015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016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017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018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 、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019 彩陶、紫砂壺、臘染、中國瓷器
020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021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 、寫意畫 、太極圖
022 石獅
023 飛天 、太級
024 對聯、門神、年畫、 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025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026 大熊貓、鯉魚
027 芭蕉扇
028 風箱
029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030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031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 、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032 泥人麵塑、鋤頭
033 清朝大辮子、銅鏡 、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
034 華表、牌坊、長城
035 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 、井 、黃土 、民宅
036 筷子
037 數字8,4
038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039 漢字
040 金元寶 、如意
041 燭台、羅盤、八卦 、司南
042 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042 黃包車 、鼻煙壺 、鳥籠 、長命鎖 、糖葫蘆
043 玉佩 、鷲 、千層底 、刺綉 、絲綢 、檐
044 餅、油條、豆漿、小籠、茶 、中葯
045 人民幣、古錢
儒家學說
古典儒學
兩漢經學
儒道釋的交會與融通
義理之學
考據之學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學
莊子哲學
早期道教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時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國佛教
教義教規
歷史源流
教下諸宗
教外別傳
禮儀制度
藏傳佛教
詩歌詞曲
先秦詩
兩漢魏晉
南北朝詩
唐詩
宋詩
元明清詩
詞
曲
文章駢賦
散文
駢文
辭賦
章回小說
形成與演變
流派與名著
民族風格
•書法篆刻
先秦書法
秦漢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唐書法
五代兩宋書法
元明書法
清代書法
書論與欣賞
篆刻
•中國繪畫
教化人倫——人物畫
山境水情——山水畫
花鳥精神——花鳥畫
玄妙之門——繪畫理論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飾雕塑
宗廟造像
石窟造像
寺廟造像
建築雕塑
工藝雕塑
•傳統音樂
民歌
樂器和器樂
舞蹈音樂
曲藝音樂
戲曲音樂
樂論、樂志和樂律學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樂舞
秦代百戲
隋唐樂舞
宋代隊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戲曲
戲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戲
元雜劇
明清傳奇
清代地方戲
京劇
傳統戲曲理論
•史官史學
史官史家
史書體裁
歷史思想
史學理論
•漢字的形質
漢字的基本類型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語方言
漢語語音
漢語詞彙
漢語語法
•書簡典籍
古籍形態
古籍整理
古典書目
•教育科舉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舉制度
•中華武術
拳術
武術器械
對練
集體項目
攻防技術
•中華氣功
淵源探蹤
歷史發展
門類劃分
研究方法
理論基礎
要領簡述
應用價值
外氣研究
•棋藝博戲
圍棋
象棋
•兵家韜略
韜略的形成與發展
韜略的理論原則
國防韜略
治軍韜略
用兵韜略
•政治謀略
政治謀略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條件及其作用
政治謀略的類型
•刑名律令
淵源與發展
理論基礎
形式特徵
主要罪名及處罰
刑罰體系
主要適用原則
•中醫中葯
基礎理論
臨床基本原理
針灸學
中葯學
養生學
名醫名案
•建築園林
構造與材料
色彩與布局
傳統居住建築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築
宮殿建築
禮制與祠祀建築
陵墓建築
佛教建築傳統園林建築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銅器
瓷器
漆器
金銀器
文房四寶
•衣冠服飾
起源與初步發展
周禮縉紳與漢官威儀
從魏晉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採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簡與明代的恢復漢俗
滿漢並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飲
鬥茶品茗
瓊漿美酒
玉盤珍饌
•中國民俗
鬼神
喪葬
婚姻
宗法
禮儀
節日
禁忌
相術
風水
算命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6-13 10:20:53選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一定要概括,就是:
1、衣冠——華夏,古人的解釋就是衣冠之族,蠻夷就是裸族。
2、文字——漢字對中華文化的意義是不可比擬的,幾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密碼的集成。
3、禮儀——禮儀不是禮貌這么簡單。禮儀是中華文化的上層建築。
4、建築——從上古的城牆,到秦磚漢瓦,到明代的故宮,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領先的。
5、音樂——中國人至晚在戰國時代已經發現了十二平均律。音樂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更是上古時代社會意識形態的核心,從《詩經》到《漢樂府》,中央政府都設立專門機構管理音樂、收集民歌,把音樂放到了文化的第一高位。
滿意嗎
❻ 中國文化的密碼是什麼請解釋這句話
中國文化的密碼實際上是5000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只有傳承的中華民族的傳統優良文化才能夠打開這個中華文化的大門。
❼ 中華傳統詩詞中隱藏的文化密碼
「有人問小學生就開始學古詩詞是不是太早,我認為小學開始就已經太晚了。」於丹認為,任何小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都會對韻文有種天生的敏感,都會玩「你拍一我拍一」,都會唱童謠,都會說兒歌,而很多中國古詩詞也都恰恰有著類似童謠的內容。
「這些東西是耳濡目染,從小的時候陪伴一生成長的。小孩子從小的時候對於語言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個人在語言上合轍押韻,有跌宕鏗鏘這種韻律之美,長大後對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於文字的熟悉,影響會特別深刻。」於丹表示。
古詩詞對小孩子是負擔?
於丹很小的時候,她的姥姥就教給她背很多古詩詞。至今於丹之所以可以出口成章旁徵博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當時的「童子功」。
「中國人之所以把《弟子規》、《三字經》歸為三個字一段,都是合轍押韻的,而小孩子對詩詞音律的認可幾乎是一種天性,這是一種特別尊重教育規律的做法。現在我們總說給孩子減負,是不要做填鴨式的灌輸。不要覺得背古詩詞是負擔,只要讓孩子玩著學,這些東西絲毫不是負擔.。」於丹強調。
小時背詩詞句句理解?
姥姥對於丹的教育方式如今也延續到於丹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上。她的孩子自一兩歲起便開始背詩,其中當然免不了背錯詞、釋錯義的時候,於丹對此卻不以為意。
「小孩子背詩詞,不見得非要讓她理解,只要能讀出韻律之美就足夠了。你要允許她『胡說八道』,允許她隨便解釋,你要跟他一起玩。」
於丹自己的孩子自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背誦諸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難》這樣的長詩,而於丹不苛求的教育方式則最大限度保留並且延續了孩子對於詩歌的熱愛。
「她在三四歲的時候對詩歌表現出來的噴薄熱情和汪洋恣肆天馬行空的解釋,在她長大後你會覺得彌足珍貴,因為那是她的愛、她的本能、她的游戲天性。後來她上學以後仍然非常喜歡詩詞,這與她小時候的背詩習慣有很大關系。」於丹說。
於丹並不認為,我們的課本去掉了古詩詞就可以給小孩子減負。「讓小孩子熟悉韻文,在音階的跌宕中去觸摸母語,在對母語的情感依賴中逐漸理解內涵,這就是中國人激活自己血液中文化基因的道路。小學生多接觸些古詩詞,以後會看見它的好處。」於丹最後說。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經典古詩詞
網友們關於經典古詩詞的一番熱議,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集體回憶:幾乎每個做過學生的人,都從課本上學過、誦讀過經典古詩詞、散文,那些充滿美感的作品,也留給很多人美好的回憶。
「60後」:
一句古文給他奮斗的動力
「60後」的施先生印象最深的是有幾首詩,「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詩當時鼓勵我去堅強和進取」。施先生還喜歡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他喜歡王維的這種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意境。
「70後」:
愛背古詩詞 長大成「寫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袁小姐至今都還能背出小學三年級學的第一首古詩。「短短幾個字,卻如此傳神,讓我覺得太妙了。」袁小姐說,從小學起,背古詩就成了她的一大愛好,漸漸地,自己也愛上了寫作,如今,寫作更是成了她的職業。
「80後」:
因為喜歡武俠小說 愛上讀古詩詞
「80後」的韓林是個理科生,同時是個武俠小說迷,因為喜歡看武俠小說,他才愛上古詩詞。
「武俠小說中有很多與古詩詞相關的內容,如果不懂古詩詞,也還是可以看熱鬧,但是那種意境就要差很多。」韓林稱。為了更好地體會武俠小說的意境,他讀了很多古詩詞,「在我當時所在的理科班,也算上奇葩一朵了。」韓林自我調侃稱。如今,說起《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江城子·密州出獵》這些古詩詞,翰林依然可以一口氣背出很多句。
「90後」:
不會幾句古詩 感覺「沒文化」
今年21歲的曼妮在廣州暨南大學讀大四。曼妮說,《甄嬛傳》播出後,同學之間說話都變得「文縐縐」的,如果不會幾句古詩詞,更是感覺自己在別的同學面前「沒文化」。於是,她重新去學了好些唐詩宋詞。「現在再背一遍,好像更能領會古人寫詩的意境,也發現古代文學真的是博大精深,別有一番韻味。」
❽ 中國文化密碼是什麼
是一本書。沒有高深和玄虛,有的是關於中國文化的無數精彩故事。它從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層層深入,用最普通而平實的語言,整體展現中國文化中最基礎的內容與架構。
作者寄語
一本書,說了七個故事。
這本書用大白話解說深奧難懂的問題,試圖使人們在閱讀輕松故事過程中,逐漸了解易經、黃帝內經、儒家經典、道德經、心經、書畫、武術說了些什麼,使讀者能夠找到中國文化的入門路徑。當然,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閱讀了本書的讀者朋友才能評判。
看懂了以後呢,想玩哪一個,靜靜地玩,堅持玩,不經意間,就入門了,就成為門中高手了。
中國文化的這七個故事,每個標題下的故事,之前都有許多人分別說過了許多次,他們都說得很好,作者又串在一起說了一遍而已。而且,既然是串在一起說,就可以拆開來跳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