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2年安徽衛視元宵晚會,有哪些亮點
每年各大重要節慶日,便是衛視的比拼時節。在2022年的元宵晚會中,安徽衛視表現尚可。在這場晚會中,它節目類型算是比較豐富的,並且,既有老牌的歌手坐鎮,也有當前大熱的明星到場,還著重體現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安徽衛視元宵晚會的節目,類型算是比較豐富的。它既有大型的歌舞表演,也有氛圍感十足的唱跳歌舞表演;既有令人捧腹大笑的群口相聲,也有吐槽帶勁的幾個人講述的相聲;既有組合的賣力表演,也要老派歌手的實力獻唱。因而,整個晚會的節目表現種類來說,可以讓人視覺、聽覺都比較享受。
並且,在晚會中,安徽衛視除了節目表現外,還有采訪非遺傳承人,讓觀眾看到在傳遞這些文化背後的那群人的努力。
一台優質的晚會,首當其沖就是要好看。除了好看之外,還得承載一定的文化傳播意義,安徽衛視算是在這條路上努力了。
㈡ 安徽有什麼劇
安徽有徽劇。
徽劇是中國安徽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徽劇傳統劇目有1404個,保存檔案有753個。其內容從列國紛爭、宮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間生活故事。徽劇的音樂、唱腔優美、完整。主要分青陽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撥子、二黃、西皮、花腔小調共九類。而以吹腔、撥子、皮簧為主要聲腔。
徽劇藝術以朴實、粗獷、重排場、擅武功、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為特色,徽劇表演歷來講究功底扎實、技術全面、陣容整齊、色藝兼優,歌、舞、樂、白高度綜合。徽劇在表演藝術上善於兼收並蓄,博採眾腔之長。表現力豐富,能以多種聲腔表現各種復雜人物情感,以多種表演技藝塑造舞台人物形象。
(2)安徽有什麼文化節目擴展閱讀:
徽劇的困境
1、徽劇的藝術特色消融,有出現「京劇化」的潛在危機,安徽省徽劇團由原先的徽劇團合並為徽京劇院,「徽京合並」導致徽劇特色逐漸消融,使徽劇傳承工作業態萎縮,生存狀況令人堪憂。
徽劇與京劇,同根同祖,一脈相承,徽、京之間,無論從劇目、聲腔、曲調、念白以及行當角色、表演程式等方面,彼此差異大致相同,徽京合並會造成劇種界限被打破,表演特色被融合。特別是演員之間長期同班、同台,使徽劇藝術特質消解,使徽劇失去自身藝術特色。
2、藝術人才的匱乏,傳承後繼無人,徽劇正面臨的主要困境是演員老化、行當不全,藝術人才斷檔嚴重。
3、徽劇缺乏精品力作,社會影響力逐年下降。
㈢ 安徽省有什麼民俗風情
西遞宏村以世外桃源般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朴實純美的民俗風情而聞名天下,是安徽民俗旅遊勝地。西遞村依舊保留著傳統的婚嫁和祭祀的習俗,拋綉球、乘婚船、坐花轎、踩街、糧袋、祠堂婚禮、祠堂聆聽家訓等,景區每天都會上演婚嫁、祭祖等一系列豐富多彩、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活動,可體驗西遞古村落的「拋綉球」民俗表演,感覺徽州人在婚嫁期間的風趣與習俗,還有西遞民俗展覽館。在宏村有民俗婚嫁表演、斗鳥大賽、鳳舞表演等,還有宏村民俗博物館,收集了明清民間時期老作坊機械、石制器具、民俗用品等,再現徽州社會生活的民俗文化。每逢春節,西遞宏村還保留殺年豬、掛燈籠、賞古建、觀非遺技藝表演,舞龍舞獅等民俗活動。
㈣ 安徽的戲曲種類是什麼
1、黃梅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2、徽劇
徽劇,中國安徽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徽劇原名「徽調」、「二黃調」,淵源於明代,1949年後定名徽劇。徽劇傳統劇目有1404個,保存檔案有753個。其內容從列國紛爭、宮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間生活故事。徽劇的音樂、唱腔優美、完整。
主要分青陽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撥子、二黃、西皮、花腔小調共九類。而以吹腔、撥子、皮簧為主要聲腔。吹腔輕柔委婉,撥子高亢激昂,皮簧則比較通俗流暢,徽劇的表演藝術豐富多彩,技藝精湛。
文戲以載歌載舞、委婉細膩其特點,武戲以粗獷、熾熱、功夫精深、善於高台跌撲而震驚觀眾。生活小戲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風趣、詼諧和語言吸引著觀眾。舞台畫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
3、青陽腔
戲曲聲腔,又稱「池州腔」,因產生安徽池州青陽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間,江西的弋陽腔流入皖南池州府的青陽縣一帶,與當地語言、民間戲曲(崑山腔、餘姚腔等)、九華山佛俗說唱、大型宗教戲劇、"目連"還有民歌小調相結合而產生了青陽腔。
青陽腔是弋陽腔「易腔」之後的一個重要腔種。明末清初盛行,與徽州腔一同被譽為"徽池雅調",成為全國主要聲腔,清末衰落。
4、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屬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地方古稀有劇種,是明萬曆年間風靡全國的古青陽腔遺脈,其形成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史載,明末清初由文人商儒將青陽腔傳入岳西,由鄉士集中在私塾教習高腔,並組班結社,活躍於民眾之中。至清光緒年間,青陽腔全面融入境內各民間燈會,與本土民俗文化相結合,孕育成岳西高腔。
5、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俗稱「小戲」、「禱祭戲」、「小倒戲」、「小蠻戲」,「廬江戲」。名稱由來無考。因其盛行於安徽省的皖中地區,古屬廬州(今合肥市)廬江縣,故於1955年7月1日,經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稱廬劇。
廬劇是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流行於安徽境內皖中廬江縣、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區和江南的部分地區。廬劇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
㈤ 安徽科教頻道皖美童年收費嗎
不收費。
一、簡介
《皖美童年》是由安徽壹零後文化傳媒2020年斥巨資打造的一檔大型少兒真人秀成長體驗類電視綜藝節目,節目旨在培養小朋友獨立自主、團結合作的能力。每周六16:30安徽科教頻道。
二、內容
《皖美童年》每期節目錄制前期都會有相關的工作人員去往拍攝地進行實地考察、觀摩並見識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文化。在拍攝過程中,結合考察內容以及當地文化進行主題拍攝,每期節目都會深入當地風情,讓孩子們了解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學習不同的傳統文化教育。
《皖美童年》節目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游戲環節,例如:任務比拼、尋寶活動、手工製作、探索發現和大闖關等,在拍攝過程中讓孩子們對拍攝景區有更清楚的了解、對當地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產生濃厚的興趣。
節目每期錄制計劃徵集32名小朋友,分成紅、黃、藍、橙4個隊伍,每組8人,進行拍攝。
每次節目錄制由主持人、攝像、編導對參與的32名小朋友進行節目錄制、游記寫作以及攝影攝像的基礎知識講解和專業指導,讓小朋友們學習了解電視節目錄制專業技術。
同時由節目負責人向所有參與錄制人員講解注意事項,包含景區基本概況介紹,具體行程安排,基本著裝要求,必備攜帶物品清單,安全注意事項等。
到達拍攝地後,在主持人帶領下進行節目錄制,32人分為4個隊,每隊1名隊長1名副隊長和6名隊員,分別去完成欄目組設置的各種任務。
在所有任務完成後,節目組將會為所有表現優秀的小朋友頒發證書進行獎勵。
㈥ 安徽衛視的電視文化
安徽衛視的標志取自黃山的「迎客松」作為基本元素,由於其台標白色部分形似海豚,因此又昵稱為海豚台。
2011年,安徽衛視在網路上的在線直播頁面使用「海豚TV」稱號,安徽衛視官方開始認可海豚台這一稱號。2012年6月安徽衛視改版,在全天的四大劇場中加入海豚元素,並發布了以海豚為形象的頻道吉祥物。
安徽衛視也被人們稱之為「海豚台」,不僅是因為其台標酷似從海面躍起的海豚圖案,更因安徽衛視一向低調而又和善可親的傳媒性格。廣大的電視觀眾熱愛海豚台,而海豚台也將自己融入到觀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安徽衛視官方也逐漸開始認可海豚台這一稱號,並且特意為安徽衛視的粉絲(海豚家族)不間斷的舉辦海豚加油站等明星與觀眾互動的綜藝節目。
從確定以劇立台的頻道定位開始,安徽衛視在電視劇方面一直引領中國電視劇製作及播出的潮流,從「中國最好的電視劇大賣場」到「看電視看安徽衛視」再到「劇行天下」,安徽衛視步步為營,不斷優化和更新戰略,再到「劇行天下,愛傳萬家」的口號,更是將電視劇和愛的理念完美融合。
但隨著電視產業的不斷發展,安徽衛視過分注重電視劇,忽視綜藝節目的短板效應在2015年終於徹底顯現,年初開始由於高層腐敗、人事調動等一系列的原因,導致安徽衛視的收視大跌,收視表現跌出第一陣營。隨後安徽衛視進行了上星18年來最大的一次改版(現在正在進行),首推30多檔綜藝節目等一系列措施,力挽狂瀾,收視逐步回暖,重新強勢占據衛視第一陣營,同時提出「好劇行天下,綜藝樂萬家」的口號。 類型節目名稱播出期間播出時間新聞《超級新聞場》周一至周日06:30-07:30《每日新聞報》周一至周日18:00-18:30《安徽新聞聯播》周一至周日18:30-19:00《新安夜空》周一至周日00:40-00:55綜藝《大首映》 周六22:00-23:30《男生女生向前沖》周一至周日11:30-13:30《我愛桃花源》周一至周日16:55-17:55生活服務類節目
920節目帶 《最佳選擇》周一21:20-21:50《超級診療室》周二21:20-21:50《超級育兒師》周三21:20-21:50《好運屬於你》周六21:20-21:50《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周日21:20-21:50時尚生活節目《美麗俏佳人》周六至周一23:15-23:55 叢林的法則
《叢林的法則》是安徽衛視引進韓國SBS電視台現象級的明星叢林冒險節目《金炳萬的叢林法則》,該節目以叢林冒險為主題。 我為歌狂
《我為歌狂》是安徽衛視巨資投入,誓要引領中國聲音的音樂對戰節目。每期節目由歌手組隊PK,兩隊歌手以年代經典音樂為基礎,進行歌曲改編PK,由觀眾投票選擇勝出者,場內場外頻與觀眾互動。 男生女生向前沖
《男生女生向前沖》是安徽衛視2010年推出的一檔大型戶外競技類闖關真人秀。 星動亞洲
《星動亞洲》是安徽衛視一檔明星出道真人秀節目,節目通過30位中韓少年兩年的艱辛培訓和殘酷競爭,展現榮耀出道的青春勵志故事。展示選手活力與時尚之外,著重展現選手人性、品德養成,並融入親情元素。 誰是你的菜
《誰是你的菜》是一檔安徽衛視聯合北京中廣煜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季播全明星生活綜藝秀節目。 遇見男神
《遇見男神》是2015年安徽衛視一檔跨國聯合製作大型真人戶外互動綜藝節目。目前邀請跨國人氣巨星傾力參演。
嘉賓:李准基、孫藝洲、喬任梁、HAHA、朱相昱、寧桓宇、張陽陽、魏一寧、何潤東、錦榮、黃光熙、尹正等,更多男神名單持續更新中。
11月28日起每周六22點播出。 超級演說家
《超級演說家》是安徽衛視推出的中國首檔原創新銳語言競技真人秀節目。
第一季、第二季由陳魯豫、李詠、林志穎(後由陳建斌接替)、樂嘉擔任評委。
從2015年3月28日《超級演說家》第三季開始導師陣容調整為陳魯豫、樂嘉、金星、竇文濤。 你好,菜鳥
《你好,菜鳥》是一檔由安徽衛視和東娛傳媒共同打造,衛風傳媒承製的全新職場體驗類真人秀節目。
每期6位明星大咖脫下光環,進入職場體驗普通上班族生活。他們將每天在鬧鍾聲中醒來,擠地鐵、擠公交,學習從未接觸過的行業知識,遇到加班、同事刁難甚至是領導訓斥等等問題。明星變身職場小「菜鳥」,是「頭破血流」還是笑料百出?《你好,菜鳥》每周五晚21點10分,安徽衛視正在熱播。 中華百家姓
《中華百家姓欄目》是安徽衛視與深圳宏博昌榮傳媒集團聯手打造的大型姓氏文化尋根綜藝季播節目,節目時長:90分鍾,播出期數:13期,播出時間:2015年10月8日。
該節目由姓氏文化專家錢文忠,王立群,蔣方舟加盟坐陣點評,攜眾多姓氏明星嘉賓場開始一場關於姓氏文化尋根之旅。
中國首檔原創姓氏文化尋根節目《中華百家姓》由中食營科態立方獨家冠名、安徽衛視和宏博昌榮傳媒集團聯合製作 紀錄片攝制
安徽衛視的紀錄片攝制具有良好的傳統,《遠在北京的家》、《異國母與子》、《1942,轟炸東京之後》、《走向未來》、《我的小學》、《我是合肥小孩》、《難忘蘑菇雲――記兩彈元勛鄧稼先》等,在全國乃至國際性評比中獲得大獎。安徽電視台的影視劇創作以黃梅戲為主,黃梅戲電視劇作品從1985年開始.連續十幾年榮獲「大眾電視金鷹獎」,成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巨變》、《江淮崛起》、《沈浩》等紀錄片為建國60周年濃情獻禮。
賀歲電影投拍
安徽衛視2010年首次涉足賀歲電影投拍,並成為賀歲電影最強喜事投資方之一。最強喜事由黃百鳴監制,陳慶嘉、秦小珍導演執導的最新囍事系列影片《最強囍事》由甄子丹、劉嘉玲、古天樂、張柏芝、閆妮、黃百鳴、杜汶澤、熊黛林八大巨星聯袂出演,於2011年1月31日賀歲檔全國公映。
電影大片製作
安徽廣電於2010年投資拍攝的古裝大片關雲長於2011年4月26日全國公映,影片《關雲長》設定在曹操大敗劉備之後,二弟關雲長為保護嫂嫂安危,被迫降曹,演繹了一處「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千古經典故事。該片由麥兆輝、庄文強聯合指導。一向以赤手搏擊見長的「甄功夫」在《關雲長》中升級,親自擔任動作指導的甄子丹將一把關刀耍得虎虎生風;在片中扮演一代梟雄曹操的姜文繼續「霸氣外露」,與甄子丹上演一場火花四濺的雙雄爭霸。
安徽廣電投拍的魔幻大片畫壁已於2011年9月29日正式殺青,電影《畫壁》取材自《聊齋志異》中的第六篇,預計2011年10月國慶檔全國公映。香港導演陳嘉上的上一部作品《畫皮》在2008年的十一檔收獲了2.2億票房,成為當年的頭號黑馬,拍攝續集順利成章。如今陳嘉上投入光線影業旗下,除了監制並編劇《精武風雲》,還開辟第二戰場,再次翻出名著《聊齋志異》,這次他選中了《畫壁》。而相對於《畫皮》,此番即將開拍《畫壁》的故事則要復雜很多。 安徽廣電一直重精品影視劇的生產,共投資拍攝了電視劇2380多集,《新安家族》、《政協主席》、《山間鈴響馬來幫》、《一一向前沖》等4部電視劇陸續在央視一套、八套黃金時間播出。史詩巨作《新安家族》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的播出標志著安徽廣播電視台「由電視劇播出大台向制播大台轉變」進程中邁出的具有歷史性、突破性的一步。2007年——2009年,安徽廣電共獲101項全國大獎。其中電影《人民至上》2009年5月12日在央視播出,受到中央領導的表揚。
安徽廣播電視台通過深度介入電視劇的全產業鏈,完成了由電視劇播出大台向電視劇制播大台的轉變,為品牌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安徽衛視圍繞電視劇特色,實施「大劇獨播,長劇定製,熱劇有我」的競爭策略,品牌不斷刷新升級,在業內和廣大觀眾中都形成了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安徽衛視在電視劇推廣上開發並實施了「全媒體整合、全信息提供、全過程互動」的新模式,這些品牌活動和創新做法,進一步豐富了安徽衛視乃至安徽廣電的品牌內涵。
2009年安徽衛視開始大力引進多部泰國電視劇,喊出打造全國最大的泰劇播放平台的口號。自此開始在中國颳起聲勢浩大的「泰風」,泰劇因其跌宕起伏的劇情酷帥靚麗的男女主角開始逐漸取代曾風靡一時的「韓流」。 安徽衛視播出劇目熱播劇目自製劇目引進劇目新版三國、新版水滸傳新安家族
夏家三千金
娘家的故事1
娘家的故事2 【海豚星光劇場】(原名:【獨播劇場】)及【海豚萬家劇場】(原名:【男性劇場】)、【海豚真情劇場】(原名:女性劇場)、【海豚雄風劇場】(原名:【雄風劇場】)、正午劇場、周末大放送繼成立以來接連引進播出多部港台及泰國、日本、韓國、印度優秀電視劇。
㈦ 請問安徽有那那些特色文化
一、戲曲
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餘種,影響較大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鳳陽花鼓、墜子戲、花鼓燈等。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主要流傳在安慶市一帶,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吸收了京劇、漢劇、昆劇、越劇、評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小辭店》等。
徽劇: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清乾隆年間,「三慶」、「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鼓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曲調清新朴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代表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
二、文學
徽文化: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前稱新安郡)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安理學、徽派朴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桐城文派:又稱: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慶府桐城縣人(今桐城市、樅陽縣和安慶市宜秀區等部分地區)故名。
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有1200餘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數以億字的資料——這些數字就是崛起於200餘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間創造出來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贊譽。
三、美術
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庄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龍城畫派清初,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蕭縣涌現出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水墨寫意新人,他們頻頻相聚於龍城(蕭縣的古稱),揮灑於室,活躍於世,整個龍城書畫活動沸沸揚揚。
他們既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技法,又沖破傳統的束縛,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墨寫實,技藝日高一日,一時人才濟濟、高手林立,出現了吳作梓、劉雲巢、張太平、王維翰、吳鳳昭、吳鳳祥(柳庵)、張昌、袁汝霖等有影響的書畫家數十人。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境趨於相同,融合南疆北國,形成了新的畫風流派,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在縣治龍城,被稱為「龍城畫派」。
四、飲食
徽菜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黃山地區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揚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發端於南宋年間徽州歙縣,徽州因處於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千種。
㈧ 每每當過年過節時安徽有哪些文化娛樂活動當
放鞭炮,吃水餃,貼對聯,團圓飯,逛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