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危害有哪些

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危害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6 12:27:15

A. 西方世界對我國的文化侵蝕表現在哪些方面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是:中國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在生活態度上的差別是:中國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實用。在繪畫和雕刻藝術上,中國畫是潑墨寫意,西方的油畫講究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比如:中國人為了表現神仙可以飛行就在仙女的腳下加上幾朵白雲,體現飛的意境。西方人就不能理解我們這種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西方的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為了說明天使在飛,就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一雙翅膀。因為他們只有想到翅膀會飛。在雕刻作品中,中國人更注重想像力和意境,比如一個猴子蹲在馬背上,它們的比例相差無幾,只是表現了一種意境:馬上封侯。而西方的雕刻作品講求寫實和細膩,絕不會出項這種比例失調的藝術作品。中國人在介紹來賓時,喜歡用褒揚的話語言辭,會加上很多主觀評論。但西方人認為,介紹客人時不必評頭論足,凡是主觀性的評論都有強加的感覺,介紹主要突出被介紹人的身份、學歷、職務等,而不應該附加外貌和抽象的評論。西方人比較看中個人的獨立性。受人照顧往往被視為弱者。在給對方出主意或提建議時,不能使對方認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麼做。中國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議表示關心。 中國親朋好友和同事之間的串門很隨便,邀請別人來訪無需為對方確定時間,自己去探訪別人無需鄭重其事徵得同意。美國人則沒有串門的習慣。平時如果有事上門,事先要確切地預約時間。沒有得到對方的應允,隨時隨地隨便上門時不禮貌的行為。無事打電話閑聊也是美國人視為打亂別人私人時間和活動安排的行為。中國人缺少擁抱,缺少肌膚之親。我們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近,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被觸摸和擁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人需要觸摸。中國小孩遠遠比美國小孩受到擁抱和親吻得少,到了十歲左右,就很少有人擁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親人。除了握手,我們要到談戀愛時才會和另外一個有身體接觸。也就是說,我們通常在十來年或更長的時間里,沒有身體的親密接觸。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兒女、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沒有間斷過擁抱和親吻。凡是正常的人都會有體會,任何言語表達不能代替肢體的表達。社會學和心理學教科書都有「身體語言」這個術語。中國文化缺少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達人之間的感情和分享。東方人喜歡把問題復雜化,而西方人則喜歡簡單,不願使自己活得太累。許多中國人覺得西方人單純,簡直有點傻,或者說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質上是一個道德至上的社會,也是一個契約社會,就是我們追求的"和諧社會",契約社會講究「先說好後不亂」,它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有些時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確當事雙方的責權利。即是對自己權利的保護,對他***利的尊重. 中國文化講仁愛,重義氣。在西方,兒女成人後,父母沒有再撫養他們的義務,回家吃飯一分一毛也要計算清楚。中國人的思想原本是極其活躍的。三教九流,書生拜孔孟,道士跪李耳,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應該慶幸中國沒有過早地形成所謂的封建「神學」,也才會出現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性的人生大討論,他將中國人的思想解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毀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一時間繁花似錦,碩果累累。 而後呢?隨著中國進入漫長的封建時代,當雄才偉略的秦始皇意識到這種思想「混亂」的局面即將對他的統治產生威脅的時候,他便急需在這眾多學派中扶持一個來鞏固自己的王朝。他選擇了韓非,然後是李斯。接著便焚書坑儒了。一個時代的菁華被付之一炬,是歷史的遺憾。 再後來,一個叫劉徹的年輕天子被一個叫做董仲舒的鴻儒博士所折服,從他下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旨令的那一刻起,中國的封建「神學」也終於形成。從此,一根無形的繩縛牢了中國人探索的手腳,思維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狹小。 較之中國,西方的宗教信仰則顯得單一。除了上帝和耶穌,他們似乎再沒有其他的神明偶像,因而思想也較為集中與固定。就好比是一片漆黑寂靜的天空,雖然偶有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這樣的巨星閃耀,但卻是難以與中國諸子的全面繁榮同日而語。基督教義開始是比較寬松的。《聖經》的第一篇,名為「創世紀」,就堅決地承認這種創造的偉大。可到了中世紀中晚期,西方的封建神學也逐漸走向反動的極端,苛刻地禁錮人們的思想。這時候,一位波蘭學者挺身而出,拿著他的「日心說」的觀點,敲響了舊時代的喪鍾。開普勒在教會的監獄里演算著行星橢圓形的運行軌跡,布魯諾站在熊熊烈火之中訴說著宇宙的無限……幾代英傑前赴後繼,無情地將愚昧的教義撕得粉碎,新思想在教會的廢墟上誕生,前途又重新變得光明。 可在中國,當西方的啟蒙思想家們拿著他們的著作到處宣揚人權的時候,中國卻始終無法形成一股足以革舊立新的大風氣。王陽明將早已變了味的儒學惡化成了心學。那時的中國正是在這樣思想引導下死氣沉沉。士大夫們言必稱孔孟,乾嘉才子龔自珍無可奈何地慨嘆「萬馬齊喑」,這本應是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啊!可這卻現實地存在於華夏的九州土地上。 無可否認,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絕大多數時間內,中國是領先於西方的。並不是產業革命使得西方飛越了中國,其實在更早的時候,就是那位詩人在油燈下創作著他的《神曲》的時候,西方就已經迎頭趕上。而古老的中國,先進文明前進的步伐卻消失在了無休止的宮廷爭斗與愈演愈烈的文字獄里了。再一次說起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進步需要汲取,發展需要交流,我們欣賞著其中的差異,但只有兼收並蓄,這些差異才會展現它們的另一番美好。

B. 什麼是文化霸權主義

文化霸權,由葛蘭西提出的。是指除了以暴力來維護社會的政治經濟秩序之外,還必須具有意識形態上的領導權,由此導致被統治者在心裡觀念上的順從和滿足於現狀,而這種領導職能建立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共同信仰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統一的意識形態上。

(2)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危害有哪些擴展閱讀:

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對文化研究,尤其是大眾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大眾文化提供了一個整合框架,開拓了大眾文化領域,以雙重視點去看待大眾文化,即既不把大眾文化看作是麻醉劑,是腐蝕愚弄大眾的工具,也不是對大眾文化一味地歡呼歡迎(文化民粹主義的觀點)。

而是把它看作一個沖突的場所,是國家意識形態與大眾相互斗爭、相互協商和談判的場所,這樣就能更為豐富和深入地幫助我們去理解大眾文化,為我們理解大眾文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對於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後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拉克勞(Laclau)和墨菲(Mouffe)以話語理論做了重新思考,批評了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中所殘存的兩個「本質主義」方面,一是堅持領導權的階級主體性,而忽視了非階級的社會力量之間所展開的斗爭。

在拉克勞和墨菲看來,領導權並不以階級、階級斗爭為核心,它是一個差異體系,是不同社會力量在對抗中所展開的斗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霸權

C. 霸權主義有哪些表現形式有何危害

學者們分析了人類對戰爭根源理論的探索歷程.普遍認為,在西方國際政治理論中,關於戰爭根源的觀點有幾十種,但是,這些理論都未能科學地揭示戰爭的根源.只有馬克思主義才真正解決了這一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出現、社會分化為對立的階級之後才產生的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階級和階級、社會集團和社會集團之間相互斗爭的最高形式.列寧根據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進一步論證了戰爭的根源.他指出:「現代戰爭產生於帝國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斯大林繼續堅持了列寧的觀點,指出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必將隨時導致新的沖突,並引起世界戰爭.毛澤東曾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這些新情況進行過多方思索,他指出:「美國在世界上有利益要保護,蘇聯要擴張,這個沒法子改變,在階級存在的時代,戰爭是兩個和平之間的現象.」毛澤東已經開始思考美蘇爭霸對世界歷史的影響.鄧小平根據70年代以後美蘇兩霸激烈爭奪的形勢,一針見血地指出:「霸權主義是世界最危險的戰爭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穩定的根源.」「現在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是霸權主義.」「當今世界不安寧來源於霸權主義的爭奪」.「戰爭是同霸權主義聯系在一起的.」他說:「我們講的戰爭不是小打小鬧,是世界戰爭.打世界大戰只有兩個超級大國有資格,別人沒有資格,……所以,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也就是維護世界和平.」(《鄧小平文選》,1版,第3卷,104頁.)後來,他又一次指出,現在有能力、有資格發動世界大戰的只有蘇美兩個國家.(參見上書,233頁.)在這些論述中,鄧小平不僅譴責和批評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且也揭示出社會主義國家如果搞霸權主義,也會成為戰爭的主要策源地.蘇聯的解體結束了兩個超級大國對峙爭霸的局面.但是,霸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影響依然存在,仍然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鄧小平提出了「霸權主義是戰爭根源」的論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爭觀的理論.有的學者認為,鄧小平的這一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第一,超級大國推行的霸權主義是當代世界戰爭的主要根源.第二,地區霸權主義是引發戰爭的另一個重要根源.第三,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如果在對外政策上違背國際准則和人民的意願,推行霸權主義,同樣會成為引發戰爭的根源.
冷戰結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人權作為推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與「和平演變」的突破口,對發展中國家展開「人權外交」.國際人權斗爭的較量成為反對霸權主義的新內容.正是在與西方國家「人權外交」的斗爭中,鄧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人權思想,豐富了反對霸權主義的理論.學者們將鄧小平的人權思想具體概括為:第一,批駁了西方國家「人權無國界」的謬論,揭示了社會主義人權與資本主義人權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人權是以人民群眾為人權主體的,講的是多數人的人權,它具有普遍性、廣泛性、公平性和真實性;資本主義人權是以資產階級為人權主體的,講的是少數剝削者的特權,它具有虛偽性、欺騙性.第二,揭露了西方國家的「人道主義干涉」論的實質,指出「搞強權政治的國家根本就沒有資格講人權」.世界上最不講人權的國家恰恰是那些自詡為「人權衛士」的霸權主義國家,它們才是傷害和踐踏世界人權的罪魁禍首.第三,抨擊西方國家「人權高於主權」的謬論,提出「國權比人權重要得多」的論斷.一個國家如果喪失了主權,沒有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就根本談不上什麼人權;國際領域的人權保護也依賴於各主權國家的共同認可和協同努力.第四,從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出發,強調發展權的重要性.第五,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人權事業的新思路.即在國際人權斗爭中,要始終把國家主權放在第一位,反對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人權觀;立足於中國國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為社會主義人權的實現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冷戰時期推行霸權主義的主要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隨著蘇聯的解體、東歐的演變,世界的戰略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出現了「一超多強」的新格局.但是霸權主義並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消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行的是新霸權主義.鄧小平作為一個思想敏銳的政治家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明確指出,「霸權主義過去是講美蘇兩家,現在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也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新的霸權主義.研究者們認為,圍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推行的新霸權主義,鄧小平主要講了四個問題:第一,人權高於主權是新霸權主義的理論依據.第二,到處煽動動亂,推行有條件援助和經濟制裁是新霸權主義的基本手法.第三,控制別國、壟斷一切是新霸權主義的根本目的.第四,繼續奉行冷戰思維是新霸權主義的基本思維方式.
所以說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和平與發展的重要障礙

D. 我國當前面臨的意識形態滲透挑戰,西方霸權主義影響世界的正常發展,我們作為青

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總體是穩定的,但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特別是西方國家民主輸出、西方國家文化霸權、網路信息輿論多元傳播、宗教滲透等對中國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一、西方國家民主輸出對中國政治思想構成威脅

西方國家一直沒有放鬆對中國的民主輸出,它們利用現代傳媒和文化產品的輸出大肆宣揚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質疑中國的改革開放,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性質,目的是為了與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相配合以瓦解社會主義。西方國家以民主為名,大肆干涉中國的內政。比如,2013年1月,美國借中國《南方周末》報「元旦獻詞」風波指責中國的民主政治體制,指責中國的媒體審查「並不符合中國建立現代化、信息化經濟與社會的理想」。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抵禦西方國家的民主輸出,將嚴重影響本國政治思想建設,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二、西方國家文化霸權對社會主義價值觀構成威脅

文化霸權主義是霸權主義的一部分,是通過文化作為手段來實現其霸權主義。多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非常注重文化的滲透力與控製作用,憑借其在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霸權,實施文化霸權。2013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廣播、出版、影視文學、教育等多種途徑強行向世界推行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對中國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潮,尤其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構成了嚴重威脅。一方面,使部分中國民眾在文化上造成崇洋媚外的心理。另一方面,影響和改變中國民眾的價值取向,造成一些中國國民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產生迷茫、動搖,干擾了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力和輻射力。

三、網路信息輿論多元傳播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構成威脅

據統計,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5.9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4.1%,其中新增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70.0%,高於其他設備上網的網民比例,是目前互聯網增長的主要來源。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給中國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從國內因素看,在商業利潤的誘惑下,一些網路媒體淡化甚至故意放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忽視文化的社會效益;從國際因素看,互聯網突破了時空邊界與意識形態封鎖,一些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各種思潮通過網路傳播,沖擊著中國民眾的思想,沖淡了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的主導作用和功能的發揮,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的控制能力,造成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下降,危害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進而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

四、境外宗教滲透勢力對中國社會主義信仰認同構成威脅

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宗教滲透的方式更加多樣、范圍更加廣泛、手段更加隱蔽,公開與秘密並舉,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欺騙性。境外宗教滲透勢力已經把觸角伸向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態勢愈演愈烈。2013年多起暴力恐怖事件共同的特點就是暴徒均為宗教極端分子,事前有組織地開展地下講經班,觀看宣傳宗教極端和暴恐內容的音視頻,傳播宗教極端思想。宗教滲透對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對中國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E. 實行霸權主義到底會對全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

實行霸權主義會阻礙世界和平的交流,對全球性,國際性都有著不利的影響。實行霸權主義會使世界的人民陷入戰亂中,民不聊生。

霸權主義指一些實力強大的國家使用武力欺壓小國,但是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了世界的和平不能依靠武力來實現,也不能依靠軍事同盟來維持。

從美國來看,美國自獨立後的伊拉克戰爭,共發動過70多次對外戰爭,美國自稱自己本質上是一個良性霸權國家,但從近幾年美國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來看,美國都是勝利者,而伊拉克經過戰爭的洗禮,民不聊生,這就是霸權主義對其的影響。

2、恐怖主義的出現。

由於美國長期實施霸權主義,導致了恐怖主義的泛濫。最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911”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最為嚴重的恐怖攻擊行動,遇難者總數高達2996人(含19名恐怖分子) 。


F. 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給人類進步和平帶來了哪些危害近年來,霸權主義有哪些表現

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一系列表現都可以列入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范疇。
如,干涉利比亞的內政,派兵入侵阿富汗,未經聯合國授權的入侵伊拉克的單邊主義行動。

G. 美國實施霸權主義對世界有什麼危害

從政治方面,
美國的霸權主義導致國際關系之間有了格局化,團體化,
從經濟方面,
經濟是建立在和平的政治基礎上的,因為霸權的小團體,導致國際化經濟合作受到很大阻礙,
從軍事上,
因為霸權主義導致很多國家被迫增強軍備防止危機,導致國家經濟的發展主體需要方向性傾斜,
從文化方面,
霸權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世界和平的交流,對國際性,全球性很是不利。

H. 初中歷史:霸權主義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和諧世界」是適應當前時代發展潮流並與世界轉型並行的背景之下提出的新型戰略構想。他體現了中國的世界理想和世界的共同願望,是世人所嚮往和矚目的,但是世界上仍然存在著眾多影響「和諧世界」構建的各種不利因素,他對於人類和平的維護和國際社會的平穩發展具有現實的和潛在的威脅,探析國際社會中影響構建「和諧社會的」的諸因素,對於有的放矢的構建「和諧世界」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一、 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肆虐

目前,全球總體上保持穩定,但國際政治中並沒有形成世人期待的積極變化,相反少數處於強勢位置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實施的霸道政策和單邊主義也引發了不滿和反彈。「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盪」是當今世界的總體概括。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

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依靠其強勢地位在世界上「頤指氣使」,動輒干涉別國內政,造成國際關系的持續緊張,危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冷戰後,美國成為當前世界唯一集「經濟霸權」、「制度霸權」、「科技霸權」於一身的壟斷資產階級統治的超級帝國,帝國本性決定了它的根本利益在於對外擴張,推行霸權主義。

「 9•l l事件」後,美國為了鞏固其「一超」的地位,進一步加快了它謀取全球霸權和建立單極世界的步伐。國際政治力量對比嚴重失衡,使得美國霸權主義更具有進攻型、侵略性、和冒險性。比如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美國 「霸權主義」思維的極度膨脹、是美國單邊主義、強權政治的一次重大的勝利,將意味著以美國為中心的單極主義世界政治體制在地球上的集中體現,戰爭沒有給伊拉克人民帶來和平和穩定,反而造成了伊拉克局勢的持續動盪,並激化了地區間、民族間的矛盾,給國際社會帶來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美國在伊拉克留下的動盪局勢以及給美國自身帶來的「成本」付出,美國的霸權主義採取了新的隱蔽的形式。比如2005年初在喬治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接連發生一系列「顏色革命」。「顏色革命」雖然在不同國家裡發生的,表面上是本國人民在爭「民主」,更迭政權,但背後都有一隻黑手操縱著,貫徹的都是美國的利益,服從於美國的戰略要求。

因此,對於美國的帝國主義本質,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抱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美國操縱「顏色革命」的危險,應該有高度的警惕,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有責任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遏制這些消極現象的滋長,因此,「和諧世界」的設計應運而生。

二、 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阻礙

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之下,要和平、求穩定、促合作、謀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但同時,還必須清醒地看到,世界的發展並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還沒有得到改變。

目前,在國際上實行的一套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是二戰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操縱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少數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動輒干涉他國內政,在國際關系中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並根據實力的大小劃分勢力范圍,建立國與國之間的領導與被領導、支配與依附的不平等關系;建立軍事集團,進行核軍備競賽等等。在其制定的一系列國際游戲規則上,也基本上是根據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需要和意志而建立起來的。比如,在世界經濟三駕馬車中,美國控制了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銀行,它作為協調各國經濟貿易活動的組織機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目的本來是為了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繁榮,但是由於各國經濟、科技實力相差懸殊,使得該組織幾乎變成了「富國俱樂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制定首先考慮的卻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需求,美國依仗其科學技術優勢,制定和修改保護知識產權的規則,限制或鼓勵高技術出口來制約他國;在世界銀行中,則通過制定和修改投資和外援的規則,依仗其資本優勢,通過經濟援助手段來干涉他國內政。此外,在國際貨幣組織和西方八國集團中,通過制定和協調經濟、財政、金融、匯率規則,依仗其經濟和金融優勢,影響和操縱匯率,提升美國的金融霸主地位。不僅在經濟游戲規則方面,在國際科技游戲規則上,美國也是利用其強大的科技優勢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支配國際科技游戲規則。使得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在經濟地位還是在政治地位上都處於邊緣地位。可見,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嚴重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和發展機會得不到應有的體現與保護,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也使得南北貧富差距和「數字鴻溝」日益擴大,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是戰後仍然存在世界大戰危險、局部戰爭和地區沖突不斷的重要原因,也是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其實質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因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就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建立「和諧世界」的一個重要任務。

閱讀全文

與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危害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