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小齡童推廣的西遊文化是什麼
西遊文化是指從四大古典之一《西遊記》中脫胎而出的,自從《西遊記》播出以後,影響了中國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從而產生的一種學者專家研究的文化,稱之為「西遊文化」。
「西遊文化」與「一帶一路」戰略的主旋律同頻共振。孫悟空這一鮮活的藝術形象,以及他敢於戰勝困難的樂觀精神,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正是中國人的夢想與追求,其文化精髓和思想精髓是無法估量的。《西遊記》來源於絲綢之路創舉,來源於玄奘西遊的偉大史實。
❷ 西遊記體現了中華那些傳統文化
我覺得體現的是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❸ 西遊記中都出現了那些習俗
1、撞天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的婚姻傳統,某種程度上也一直延續至今。即便是戀愛自由的今天,多少人的婚姻還是順承了父母的意志,而放棄風險,擁抱妥協。
我們來看看,以唐朝生活為背景的《西遊記》中那另類的徵婚形式——撞天婚。都說撞大運,撞天婚也就是按照「天意」來實現婚配。
《西遊記》8、9回之間的附錄里,提到了陳玄奘的身世。其父陳光蕊,中得狀元,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又被丞相家的千金砸中腦袋,當然是綉球砸中的。
2、「打胎」
53回中,師徒四人行至女兒國,三藏和八戒喝了子母河裡的水,結果:「他兩個疼痛難禁,漸漸肚子大了。用手摸時,似有血團肉塊,不住的骨冗骨冗亂動。」
兩個大男人「懷孕」了,這對於兒時的我們,不得不說是一大樂事,同時也為這師徒四人揪了一把心。隨後悟空排憂解難,在村舍里一再催問,終於得知了西梁女國的習俗。
3、祭河神
悟空等人在與車遲國三個妖僧鬥法取勝後,又被通天河阻攔。夜色中,投宿陳家莊,得知了通天河上岸有靈感大王廟,這里的民俗就是每年都要祭祀保風調雨順的靈感大王。
這不難讓人想起,西門豹的故事,同樣的騙局,千百年來,也許一直在某處發生。不說傳銷、不說安利,光想想邪教,可能是盜用了一些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佛學的知識,並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與演繹,就形成了一種「騙學」。
4、「撮土」
撮土,就是把土聚攏成堆。《西遊記》中,多次出現觀世音菩薩救助唐僧等人,幾乎每次觀音菩薩歸去時,唐三藏都會「撮土焚香」,恭敬送別。
唐三藏最需要觀世音的時候,恐怕就要數桀驁不馴的猴王還未懾於緊箍咒的時候,觀音菩薩化成一個年高的老母,贈送嵌金花帽和定心真言。
5、「女王」席
「東閣之下,又聞得一派 笙歌聲韻美,又見兩行紅粉貌嬌嬈。正中堂排設兩般盛宴:左邊上首是素筵, 右邊上首是葷筵,下兩路盡是單筵。」所用飲食器有「鸚鵡杯、鸕鶿杯、金叵羅、銀鑿落、玻璃盞、水晶盆、蓬萊碗、琥珀鍾。」
這個場面比山妖舉行的喜宴場面大多了,有樂隊奏美樂侑食,有美女侍候,有多官陪席,所用器皿均屬珍奇,這些人間禮儀,貴家排場,字面上是「西梁」女王,實際上還是明代中華風尚。
❹ 西遊記體現了中華那些傳統文化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個故事,不同說法通常僅僅是不同順序的排列:
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文章
深受觀眾喜愛和尊重的、因為「美猴王」形象影響了幾代人的「當代美猴王」——六小齡童近日因為怒斥「日版西遊記」而受到廣泛關注。而他本人在與觀眾、大學生朋友、媒體的交流中,也反復強調了美猴王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雖然六小齡童並不算走在時尚前沿的代表,但他所表達和闡述的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極具魅力的,也無疑代表、詮釋了一種新的時尚。畢竟對於時尚,每個人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體現。
記者在陪同前往各地大學演講的同時與六小齡童進行了很多交流,現把與六小齡童的交流原汁原味的呈現給讀者,希望能傳達他所代表的「猴王精神」和蘊涵傳統意義的「西遊文化」給大家留下印象。
對話六小齡童:「猴王精神」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
文/王肇輝
我們全家都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浙江紹興演社戲,大家讀到魯迅先生的《社戲》就是我爺爺帶領的戲班子在農村演的。解放後我爺爺帶領的「社戲劇團」改成「浙江紹劇團」。60年代初的彩色戲劇影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老猴王就是我父親演的,我還有一個哥哥「小六齡童」,在里頭演花果山的小猴子,「報,外面來了一個豬八戒」(但是很不幸,二哥在17歲時得白血病去世了。很多年前有一部劇《猴娃》就是描述我哥的,因為這件事,所以我現在出任中國白血病基金會的大使。)這個豬八戒是誰呢?是我伯父,伯父藝名叫七齡童。所以我的家庭因為猴戲的緣故都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看過《藝術人生》西遊記專輯的觀眾知道,首播那天正好是雅典奧運會開幕。當時編導打電話說很擔心收視率。沒有想到播出後竟是《藝術人生》創辦以來收視率最高的一期。好象我們青年觀眾很多都喜歡美國西部大片,或者一些港台演員,其實真正屬於我們國家傳統的民族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是從小就跟父親學戲,但其實我小時候的性格是不喜歡從藝的,很內向。在我哥哥去世前,66年4月,當時我才六歲,他跟我說:我要死了。我問:什麼是死?他說:你再也見不到我了。我問:怎麼才能見到你呢?他說:當你演成美猴王那天就能見到我了!其實哥哥是一種啟示,他不可能跟小孩說很多理想,就用最樸素的話鼓舞我。我也拿他的遺言當成自己的動力。但我真正進劇團很晚,進了浙江昆劇團。我就在這個劇團學習成長,拍《西遊記》之前一直在這里工作。昆劇現在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我和父親、還有《西遊記》劇組的演員,專門到西貢給觀眾演出,非常受歡迎!包括越南在內的很多東南亞國家,甚至有人說中國怎麼有一個叫六小齡童的人長的跟猴子一樣呢?88年《西遊記》在新加坡很轟動的時候,我們劇組去演出,本來計劃演3場,後來演了11場,非常轟動,當時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是無窮的!
還有一位80歲的老太太給我寫信說:因為很多人家裡沒有電視機,所以播《西遊記》時,大家都圍在一起看!我們越南人都會唱《敢問路在何方》,播《西遊記》時,街上不光小偷沒有了,連警察都沒了!
她還寫了讓我感動的:當時,越南與中國有一些小摩擦,就像一個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有分歧一樣。當時我也有一些偏見,對中國有些不理解。但當看了《西遊記》後,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像師徒四人一樣團結一致,為了理想一起堅持到最後取到真經。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體現。
《西遊記》成就了我和我的家族,甚至是中國的猴戲藝術!我記得有一個鄭州大學的女生給我寫信說:吳承恩賦予孫悟空是一個生命,六小齡童賦予孫悟空是一個血液。我當時非常感動。其實中國很多人在演孫悟空,不是只有我們章家,我們屬於南派猴戲風格,而北派也有很多人像李萬春都演得非常好。觀眾喜歡我,是因為我趕上這個時代,趕上這么一個好的氛圍
❺ 西遊文化的「精髓和魂」究竟是什麼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❻ 究竟何為他所說的"西遊文化
從文化角度來看,《大話西遊》已然有了無數的衍生品。各種版本的《大話西遊》影碟、圖書,網路空間不斷被應用的經典台詞、網路小說、網路游戲,雖然作為原本的衍生物,但卻獨立於原本而比真實的現實還要逼真。 在《大話西遊》的開頭,至尊寶是斧頭幫的幫主,帶領著一幫弟兄過著渾渾噩噩的山賊生活。忽然有一天,兩個美貌的女人闖進了他們的平靜世界。在隨後的一系列事件中,至尊寶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是五百年前的孫悟空轉世,被觀世音安排在這里等候唐僧,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至尊寶不願相信這就是他的命運,但最後他死在強盜刀下,看清了紫霞留在自己心裡的眼淚,終於大徹大悟,決心承擔起自己的使命。 其實早就有人發現這一模式與風靡世界的奧斯卡獲獎影片《黑客帝國》有著驚人的相似:至尊寶時常在夢中被一個聲音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鏡子里的自己,尼奧也常常迷失在現實和夢境中,不知道哪一個是真實的自己;白晶晶和菩提老祖的出現開始把至尊寶往他的真正身份上引,墨菲斯也不斷嘗試讓尼奧發現自己要承擔的使命,看清他所原有的身份都是虛幻的;至尊寶被月光寶盒帶回五百年前,並被唐僧等人告知其真正身份,而墨菲斯給尼奧服下紅色葯片,開始認識「the real world」;至尊寶拒絕承擔責任,不願保護唐僧,而尼奧也不相信自己就是那個「the one」;最後的結局,至尊寶戴上緊箍咒,變成孫悟空保護唐僧上路,而尼奧最後也承擔起了自己的職責。 在《黑客帝國》中,尼奧被告知他一直生活在一個虛擬影像中,整個世界的虛擬影像都只不過是在一個巨大的計算機Matrix製造的一個程序中運行,只有他能夠認識幻覺並且超越幻覺,最終帶領大家走出幻覺,走向真實。
❼ 西遊記的文化內涵是什麼簡答題
西遊記以幽默和諷刺的方法反映和批判了明朝後期的社會現實,顯現了人們改造現實的願望和力量以及反對封建秩序的反抗精神,並且指斥妖魔,調侃神佛,對於天界人間進行嘲諷,想像豐富,神話描寫和現實描寫相統一,塑造了孫悟空妙趣橫生的藝術形象。
❽ 六小齡童經常說弘揚西遊文化,你認為什麼是西遊文化呢
提起《西遊記》相信在國內無人不知,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還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也因此它是“四大名著”中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最多的一部名著。
首先,六小齡童心中的“惡搞西遊”現象,最低限度就是不能讓孫悟空談情說愛,正邪不分。因為原著中孫悟空是沒有一點情愛的,這一點港台版《西遊記》確實有過多放涉及。也正是如此,六小齡童表示常常在一些活動中會有小學生問自己孫悟空到底喜歡誰,喜歡哪個妖精,對此六小齡童非常無奈和氣憤。六小齡童認為好的文學那麼多,為什麼非要來惡搞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名著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