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文化品位
品位就是檔次啊
『貳』 「品位」是什麼
品位是形象的展示,品位是內在氣質的復出, 品位是人生價值的體驗,品位是道德修養的內涵,品位是各種知識的綜合,品位是人生閱歷的經典.品位既是儒雅的,又是崇高的。
我們不管是男士還是女性都有自己的品位。品位是內在的一種寧靜,一種淡泊,一種心境,一個人有沒有品位完全是個人心靈的一種流露。品位不是虛無縹緲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它是全面,整天的,由表及裡的綜合表現。它是出自內在外產生的韻味,它像清風拂動,像月光揮灑,你只能感覺它的存在,卻難以真切地描述它。
就說女性吧,曾有人絕妙地比喻品位女人如畫。純真的少女,猶如一幅清秀的國畫,無論遠近都耐看;窈窕的淑女,猶如一幅清新的水粉畫,使人百看不厭,越看越有味;溫柔的女人,猶如一幅優美的工筆畫,給人一種善良而溫情的美感;
剛強的女人,猶如一幅有稜有角的木刻畫,咋看似粗,但細看卻細,粗中有細,細中也有粗;內涵的女人,猶如一幅高雅的藝術畫,耐人尋味;能乾的女人,猶如一幅色彩豐富的油畫,剛中有柔,柔中帶剛。
有的女人光忙著追求美麗,穿什麼衣服時尚,燙什麼發型漂亮,拿什麼樣的手機、比開什麼的車,住什麼樣的房,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其實外表漂亮的女人不一定有品位,有品位的女人也不一定要漂亮,但是有品位的女人一定有奪人的美麗,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會認真地把握自己,品位是不分場合、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關、與金錢無關。「品位」就是一個人、一個女人內在氣質的完美體現。
『叄』 品位是什麼意思
品:指品質、品德、品格。
位:則是指品質、品德、品格的檔次,有層次的區別。
「品位」是以人生向著人性的真、善、美追求或回歸,並且具有相當的高度,區別於常人的屬性,具備獨特的人格魅力。也可指某一事物的品質或品相具有一定的美感。
『肆』 如何理解「文化品位」
對日常生活事件以獨特視角去審視,具體來說是以欣賞文學作品的視角,保持一顆淡然虔敬的心,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伍』 品味跟品位有何區別使用時需要注意什麼
1、品味是個動詞,品位是名詞。
2、品味就是品嘗,感覺,感受的意思。如,品味茶香,品味人生,品味失落的感覺,品味成功的喜悅。
3、品位,指格調,對事物的理解或欣賞水平。前面可以加形容詞,如高品位,低品位之類。
4、當關涉對象為物時,名詞「品位」和「品味」用的都是表義素:品位--物品質量;品味--物品質量+特色、風味,此時意義交叉在「都與物品的質量有關」。當關涉對象為人時,二詞用的都是隱義素:品位--檔次、格調;品味--體會、鑒賞的能力,意義交叉在「都與人在某方面的具體能力有關」。意義的交叉正是二者混用不清的原因。
5、品味常存於生活——如生活品味。品位多提於文人雅客——如文化品位,藝術品位,仰或思想品位等。
6、品位與品味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品位因階層,家庭環境、成長環境教育、學識修養、審美、或欣賞情趣等諸多差異,所得到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但好像大多認為品味是由金錢決定的。品味是無形的、內在的,很難用語言描繪和界定。並且由這種內在的,精神上的所決定和體現。
『陸』 什麼叫做"文化品位"
個人認為,在概念上是可行的。
因為文化品味本身就是定義在個人對於周圍事務的一種認知程度
『柒』 文化品位的含義
經典誦讀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的文化品位,這一點無疑
是對的正確的。但是僅僅提高人的文化品位還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還
是應該注重於文化品格的培養和提升。因為品位要解決的是高低雅俗的問
題,標明水平;品格要解決的是正邪曲直的問題,標明是非。經典作為傳
統文化的載體,確實模塑並記錄了傳統文化精神的品位與品格。張岱年先
生指出《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
物」兩語,足以概括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非常精確。但還須進一步指出
中國文化的特有品格。我認為,最能體現中國文化品格的一句話,是《易
傳》中「知微知著,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一語。孔子有許多提高人們文
化品格的論述,但大多比較抽象,如智仁勇三達德以及君子人格等;到孟
子那裡則比較具體了。孟子提倡:「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滕文公下);「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盡心
下)「吾何畏彼哉!」的大丈夫精神。主張養成一種配義與道,至大至剛
,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公孫丑上)以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
勇者的風度。儒家反對的是專門「逢君之欲」的陰柔小人行徑。
一般而言,品位高當然比品位低要好,但品格是更為重要的品質。如果品
位高而品格不正,其危害性和欺騙性就更大。舉兩個例子:一,宋代有兩
位狀元宰相,狀元而且兼宰相,文化品位之高,恐怕是舉世公認古今共仰
的了。先說第一位:靖康之難,徽欽北狩,十年之後,岳飛被害,和議達
成,金朝發還高宗母親的遺體。宋朝舉行國喪,須要替高宗起草一篇迎接
和祭奠太後靈柩的耒文。耒文一般不能太長,而滿朝能文之士,那麼多的
承製待詔,二百多字表達不清這段辛酸歷史。這位狀元宰相只用八個字就
把問題解決了,這八個字是:「十年生別,萬里喪歸」。文字之簡古,舉
重若輕,舉世罕匹。他的一首詩甚至被鄧廣銘先生誤收入《辛棄疾詩文輯
存》之中。今天我們通用的宋體字也是由他創造的,可見其文化品位之高
。可是他的名字卻令人言之齒冷,他就是秦檜。
另一位狀元宰相是文天祥,今天也聽了小學生誦讀他的《正氣歌》和《過
零丁洋》詩,那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風檐展書讀
,古道照顏色」的精彩神魄,浩然正氣,永遠激勵著後來人的奮起。文天
祥還有一首詩也很能代表他堅毅不拔的意志和節操:詩題《揚子江》「幾
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讀來令人回腸盪氣,感奮不已。文天祥就義時,人們發現他所寫的《衣帶
銘》:「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
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給我們指出了讀書提高品位的方向性問題。文
天祥達到了文化品位和文化品格的高度統一,他是民族的脊樑,是我們永
遠的榜樣。
第二個例子說兩個暴君。一個是殷紂王,史書上說他:「智足以拒諫,言
足以飾非」,標明其文化品位肯定是不低的。這兩句話概括得太准確了,
可說是抓住了歷代暴君的共性。另一個是隋煬帝,其文采風流,雖不能說
傾壓一世,所作詩文,卻也凄婉動人。就因為其疾賢妒能,飾非拒諫,身
死名辱固所應得,給國家民族帶來的苦難卻永難消除。所以,對歷代君王
更不能只重其才能、品位甚至貢獻,還要考查他的文化品格,「察其言而
觀其行」。因為他們身居高位,有無限的權力,如果品格不正,越有才能
,越有品位,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就會越大。反之,那些具有雄才大略(才
略屬於品位)的歷代明君(賢明屬於品格),則不僅造福當代,而且澤被
後世。
同是狀元宰相,同是封建帝王,有的遺臭萬年,有的萬古流芳。區別或曰
造成其霄壤之別的,不是其文化品位的高下而是文化品格的差異。品位是
技藝性的,品格是道德性的,兩者都很重要,但是兩相比較,明確地說,
是在一定品位基礎上的兩相比較,品格處於更為重要的、主導性和決定性
的地位。正是在這層意義上,儒家強調「德成於上,藝成於下」。不能斷
章取義認為儒家是一般性的或普遍性的只重道德輕視技藝。
以上所舉都是些典型的極端的例證,其實在社會普通的企事業部門中,決
定其成敗興衰正邪榮枯的因素,也不僅僅是其上下成員文化品位高低的問
題,往往還是文化品格的高下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人們厭倦了粗鄙
低俗,向慕文明高雅的時候,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引導如果僅僅停留在
宣傳層面而不能在制度層面落實,或者改變其實質內容,則應視為誤導。
)社會風氣迅速地向另一極端反彈。如今「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已成為
嚴重的社會現象,其原因就是因為只重技藝知識而輕忽道德品格的導向所
致。所以在今後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時,一定不可忽略對文化
品格(不獨道德,而是包括知情意在內的全方位人生境界)的提升。
『捌』 品味和品位是什麼意思
一、品味
詞典解釋:
①各種餚饌:張燭進饌,品味甚盛。
②品嘗: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引申為玩味:這首詩值得細細品味。
重點詞彙:
1、各種:
①指諸多物類。
②猶言各式各樣。
2、值得:認為有價值;合算:值得重視;代價太大,不值得。
3、美惡:
①美醜;好壞。指財貨﹑容貌﹑年成﹑政俗等。
②是非。
二、品位
詞典解釋:品級;檔次:努力提高娛樂性節目的文化品位。
重點詞彙:
1、品級:
①古代官吏的等級:這畿尉品級雖卑,卻是個刑名官兒。
②產品、商品的等級。
2、節目:文藝演出或廣播電台、電視台播送的項目:節目單;文藝節目;今天晚會的節目很精彩。
3、檔次:按照一定標准分類排列的等級次序。如:在企業內部,要擴大工資差額,拉開檔次。
近義詞:品格
詞典解釋:
①品行風格:品格高尚;品格清於竹。
②指文藝作品的質量和風格:與二三客論畫品格。
重點詞彙:
1、風格:
①氣度;作風:風格高;發揚助人為樂的高尚風格。
②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的文藝作品所表現的主要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藝術風格;民族風格。
2、品行:品性、行為:品行清正。
3、質量:
①事物、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商品質量;教學質量;建築質量。
②量度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物理量。也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國際單位制的七個基本量之一。單位是千克。